分享

漫话董奉草堂“三宝”

 华夏董氏大全 2010-05-28
漫话董奉草堂“三宝”
仙井  葫芦  百草园
●     李孝干


      董奉,建安“三神医”之一,长乐廉风里人,有“杏林始祖”美誉,其传说如“一丹救两命”、“交州度刺史”、“福山种杏”、“六平炼丹”等,家喻户晓。同时,董奉还是传说中的神仙。

      董奉草堂,乃一处类似从前的“特祠”,集杏林医馆、中华医药殿堂为一体的一组仿古建筑,位于古槐镇董奉山东麓、新宁古城遗址旁,为我市新近开辟、颇有影响的一处旅游景点。环境清幽,以“内功”见长,尤以“三宝”最受民间喜爱,哪“三宝”?

      一曰“百草园”,是一处与草堂主体建筑相呼应的有创意园林,就在草堂花岗石大天井下方。那里植有许多名贵药材,有草本,有木本,有花卉,有果树,皆已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由于百草光合相互交融,这里的空气总是飘溢着怡人芬芳,千金难买,游人到此待上片刻,都会感到心旷神怡、烦恼全消。

      那园中还刻意打造一片杏林,有映射“杏林春暖”、弘扬董奉医德高尚之意境,可谓“内功”十足。人们来到这里,不但有仿佛来到当年董奉“结庐种杏”深山之中,好似时光倒流,自己就是一位“长生”之人;而且当你知道,这里的数百株杏树,都是热心的医务人员与民间人士自费买苗、精心培育的,而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到时能否“得杏十万”,另当别论,但成为“长乐第一园”之时,你难道不由然起敬?这可是一种“心灵洗礼”,因此民间称它草堂一宝,毫不为过。

      二曰“仙井”,位于“百草园”的南坪,那里有一景致叫“玉兔捣药”,旁有一口古井,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即“仙井”。传说此井乃与董奉山上著名的“天龙井”同出一脉,其水清纯甘冽,当年董奉常以此泉熬制丸散丹膏,医好了无数疾病。打从草堂问世,成为景点之后,人们只觉此泉“仙气”犹存,便有远近村民为求“仙泉”,争相到此汲水,“仙井”之名不胫而走。随后许多游人也慕名而来,以一睹古井“芳容”与饮上一杯此间清茶为快。笔者一行也曾尝过“仙泉”泡出的“乌龙”,果然水醇茶香、与众不同。因“仙井”
游人便多了一份“品茗论道”的意韵了。常来者,往往体质日见增强,而民间称它一宝,也在情理之中。

      三曰“葫芦”,葫芦乃人类最早的“盛器”,因与道家结缘,传说中的神仙,无论“金丹”与“琼浆玉液”,都是装在葫芦里,故称“灵物”。从前在长乐城乡,常能见到,许多人家案上摆着葫芦瓶,屋脊上立个葫芦雕塑就是每年的端午节,孩子身上也会佩一个锡制小葫芦,装上茶水,逍遥快乐,可见民间对葫芦是十分崇拜。

      为打造董奉“悬壶济世”的意境,草堂里也是案上摆着葫芦瓶,石上刻着宝葫芦,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展厅中央的董奉塑像上也有三个葫芦,有人就会联想到,董仙的葫芦里一定是装着“灵丹妙药”。时下太平盛世,谁不想健康长寿?于是人们心想既求之不得,摸摸也好,不知是谁开了头,之后“游草堂,摸葫芦”就成了这里独特的“仪式”。据称抚摸者,都会有一种心里暗示,而心里暗示也是民间信仰的源泉。这样,人们游草堂,就从“看新鲜”,转为“有所求”,一次不满足,便要时时来,葫芦也就成了草堂聚焦人气的一宝。
当然,董奉草堂的看点还很多,那里与中医药有关的展品、古籍、字画也很有“内功”。而“三宝”虽是民间说法,但确实有它特有的魅力。难怪有人说,应该把这里的景观向太上老君“申报”敕封为“天下第七十三福地”。


杏林董奉
●     君  瑶


      医者,在我的感觉里,他们的笑容就如春天温煦的阳光,暖人心肺,未等苦药下肚,病已减半。

      年轻时候的母亲,也曾是赤脚医生。在乡村那间小诊所里,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渡过自己最美好也是最神圣的一段时光,直到现在她仍时常怀念那间简陋却干净的小诊所,窗外阳光静静地落在桌上,照着桌上刚采下不久、还带着露水的野花,室内药香缭绕,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而安详。

      妈妈保留了对白色的热爱,心头也珍藏着年轻时候乡亲一直亲呢地唤她小白鸽。

      就是怀着这种对医者的崇敬与对母亲的爱,我随同几个文友,再次抵达董奉草堂。午后的草堂,四周寥无人迹,静寂一片,时有斑鸠从这根树枝上,落到另一根树枝上。

      草堂除仿汉代建筑风格,灰瓦白墙,简洁素雅,古意盎然的主建筑体外,还有为纪念清代名医陈修园而设立的南雅堂和种植各种药用花草的“百草园”。

      进入正厅,董奉的塑像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展示版上详细的叙述,将几千年来被不断神化的董奉生平,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再将董奉与杏林娓娓道来,眼神敬慕、热切。

     “杏林”—词为中医的代名词,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而杏林典故,便由董奉而来。董奉一生行医,不计报酬,仅要求重病愈者,种杏五株,轻病愈者,种杏一株。如此数年,杏树蔚然成林;又说董奉每年杏熟时于林中建一草仓,需杏者可用谷子交换。然后又以所得之谷赈济穷苦百姓。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敬仰与爱戴。在董奉羽化后,百姓自发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宽厚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董奉虽已融入历史长河,但杏林之风,却永世流传,彪柄千秋。直到现在,人们仍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像董奉一样具有高风亮节的医者。“董翁当今应无恙,杏林自古有来人”,无数的后来者,以“杏林”为傲,投身在平凡的岗位,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将“杏林”之风,代代继承发扬。

   草堂内四处遍植杏树,我们坐在堂前,看着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的杏树,在午后清凉的风中,轻轻摩挲摇曳,宛如一张张明亮的笑脸,这笑容可亲可敬、似曾相识,哦,也有母亲的笑脸。


杏林逢春
●张善彬
董奉峰高海峤崇,嵯峨灵秀薄苍穹;
山同旗鼓相雄峙,名与仙儒共圣聪;
汉代曾开丹灶火,明人尚咏杏林丛;
勉怀寿世医家德,正值人间盛况逢。


题董奉草堂
●甘鼎藩
草堂新筑傍溪水,药草飘香百鸟闲。
郁郁杏林生意满,医仙还似旧时颜。


咏董奉草堂
●林仰春
草堂往事越千年,济世良医涌眼前,
指下活人功不朽,杏林代代祀高贤! 


南歌子·杏林春暖
●陈振海
  董奉传高德,林间杏子多。悬壶济世谱新歌,天使白衣美德树巍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