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色和印色盒

 芥子 2010-05-31
  图②
  图①

   过去,文房必备的器具甚多,印色和印色盒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特别讲究。现在,印色和印色盒同印章一样,成为高雅的收藏品,珍品难求。

  印色的由来

  印色古称印泥,这个名称今天仍然沿用着,考其命名的原始,可能与“封泥”(亦称“泥封”)有关。在那文件和信札都用竹木简为载体的时代,写好之后,要用绳子捆扎起来,在绳子打结的地方,要用泥块糊住,再在上面盖上自己的印章,以为缄封,防止他人拆阅。由此可见,古时盖章用泥,或者说印章是盖在泥上的,这是确定无疑的。

  时代演进,封泥亦逐步演进,纸的发明,使封泥不再应用,盖在纸上的印章,由泥而成为朱红。据赵汝珍先生考证,明永乐年间发明了印油。“主要原料为红色,其红色之原料不一,有朱砂红者,有用银朱者,有用胭脂者,其所用油亦不一,有用茶油者,有用芝麻油者,有用蓖麻油者,有用菜油者,质料有用艾者,有用木棉者,有用灯心草者,有用竹茹者。”明代著名鉴赏家高濂在其《遵生八笺之五·燕闲清赏笺》中,就录有“印色方”和“雅尚斋印色方”二则,介绍制造印色的配方以及制作方法。

  印色成评判书画优劣的根据

  清代以至民国,印色的用途广增。作为文房之一宝,受到所有文人的重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讲究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书画的款识之下,必须盖章,而且不止一方。不要小看这一方小小的朱红,那可是书画作品的眼睛!书画神韵尽失,价值也大打折扣,书画家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既要钤盖印章,印色就必须讲究,而且,越是名家就越讲究。印色钤盖在书画上,内行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印色的优劣。设若书画名家,无论其作品如何精妙,如果钤盖的印章印色质量不佳,这样,作品的价值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鉴赏家总是以印章的印色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有力根据的。有此导向,所以书画名家没有不讲究印色的。

  还有,当时的社会风气,文人士大夫讲究收藏、鉴赏,而且也是他们彼此之间交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友朋之间,互相鉴藏。传世的著名书画作品,或当世人的作品,经过某一著名人士的鉴赏题跋,往往令身价倍增。题跋必须落款盖章,如果所用的印色不好,则不但不能增益身价,反而降低甚至毁坏其身价。有文化教养和社会声誉之士,谁愿意做这种佛头着粪的蠢事呢?所以,他们对于印色也是非常讲究的。

  流风所及,凡是不居于下流的人士,都无不讲求印色的质量。这样以来,对印色使用的重视,成为整个社会有文化人士的共识。一物之用,竟关系到自己的社会身价,在印章的使用已淡出社会生活的今天,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

  印色选料有讲究

  由于印色如此重要,当时有条件的人,往往自行配制,其“选料之严,配合之妙,制作之精,使用之慎,今人已多不明其详情矣!”赵汝珍先生在其《古玩指南》中,还为我们介绍了最珍贵的印泥。他说:“最著名者,有所谓八宝印泥者,以福建漳州产者为佳。清代以之充贡品,其名贵可知。相传八宝印泥始自乾隆,良以承平日久,文字休明,所有物品,无不求精。世传字画有乾隆御题者,其印泥凸起若出,鲜红可爱,非用宝石之屑,岂能若此!所谓“八宝”就是八种原料:一珠粉,二辰州朱砂,三真腊红宝石,四赤金粉,五石钟乳,六珊瑚屑,七车渠粉,八水晶粉。制作方法是:“以此八者研细,另用陈年晒油过罗艾绒九度调研,而后始就。唯漳州人手艺最细,制泥一料,需时半年,研粉之后,尚须用泉水漂净,过罗加碾,手艺极为繁杂。”可见,漳州八宝印色由于原料昂贵,制工细繁,产出无多,因此十分珍贵。

  八宝印色赏析

  拙藏一盒八宝印色,盛之以福建德化窑青花圆形印色盒(如图①),印色鲜红亮丽,青花发色翠蓝。盒面上下分别楷书“醒狮老牌”和“八宝印色”,由右至左则直书“注册”“商标”,中心主题纹饰则为一醒狮,正面直视,威风凛凛。此应为晚清民国之物。

  印色追求质量上乘,所盛之盒自然也就成为文人美的追求而成为案头清供。高濂《论文房器具》云:“印色池(即印色盒)以瓷为佳,而玉以未能胜也……近日新烧有盖白定长方印池,并青花白地纯白瓷者,以古未有,当多蓄之。”印色盒的材质多样,瓷玉之外,铜、石(寿山,青田等)、竹、木、象牙、料器、水晶、剔红都有,以瓷质为最佳。

  另有两品印色盒子(如图②),圆形的是料器(玻璃)质,印色是原装的,应是民国之物。长方形的青花印色盒,从青花发色与纹饰可知为清嘉道民窑生产。它们虽然都算不上什么精品,但老旧之物,别有韵味,置诸案头,不免发思古之幽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