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舶来葡萄酒文化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009妙手空空 2010-06-02
导语:还有半个月,备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就要拉开帷幕了。在世博前夕,法国葡萄酒正以各种形式进驻中国,不仅在国际上赢得多项荣誉的罗玛尼入选世博会法国馆指定用酒,KEEP WINE藏酒库运营商上海凯普代理的法国普吉奥酒庄的波塞尔干红成为法国馆第六感餐厅指定用酒,连一直高高在上的法国五大名庄都开始关注中国市场这支“潜力股”,并已经细心地潜入其中。  

  我国内陆,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银行、红酒会馆如雨后春笋,这个春季,在青岛、天津……不同地域上成长起来。一切在自然地发展着,关于这个舶来品,再没有人用突兀的眼光看待,而换之以关切的注视、美好的期许。面对法国酒与酒文化的节节东进,中国的微笑接纳,深刻的变化,令人们禁不住要想,这几十年来,这种舶来的文化,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拉菲的成都邂逅,3月中旬,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开幕。在业界看来,这次糖酒会规格较高,像法国罗斯柴尔德拉菲、意大利安东尼世家、智利干露酒厂和美国德利卡家族这四大名家都齐聚成都,确实引起了一番喧哗。来参观的公众抱着十足的热情,与原装进口的顶级拉菲亲密接触,看它“究竟长什么样”,而对于拉菲酒庄代表米歇尔来说,他的中国之行也邂逅到不少打着不同旗号的“山寨版”拉菲,它们在本届糖酒会上、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层出不穷。

  对于“山寨”拉菲的现象,米歇尔幽默地表示,他之前只是略有耳闻,亲见后才发现事情比想象中更严重。他向记者表示,“山寨”拉菲的主要特征是盗用标识和形象等,今年,拉菲在中国已经进行了五场打假诉讼,他们也有了一个专门的律师事务所来代理这些诉讼。而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对于拉菲的全球战略到底有多大影响?米歇尔说,对于拉菲来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确实需要很好的管理和规范,他预测拉菲将来会在中国设立直属办公机构。而拉菲也会尽己所能,通过一些互动活动帮助中国消费者认识真正的拉菲葡萄酒。

  “选择顶级名庄已经成为中国品位阶层的惯性,这也表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注重。我手头有一个数据,目前,中国‘波尔多名庄酒’的年消费量已是波尔多年总产量的三倍,这其中肯定有‘猫腻’,说明中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名庄酒都是假的。”葡萄酒界专业人士方军告诉记者。

  方军还介绍说,同为五大名庄的木桐酒庄在广州开起了酒吧,玛歌酒庄在香港开办了首个海外办事处,都体现了这些顶级酒庄目前对中国市场开始侧重,“面对中国新的消费阶层的崛起,这些名庄也已经不再抱着老套的观念,认为只有发达国家的人才懂得欣赏葡萄酒了。”

  葡萄酒竞技的中国本土效应

  糖酒会是个竞技的大舞台,不只涉及世界名酒,也有成长中的中国葡萄酒。结合今年开年的形势,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总经济师、全国糖酒会办公室主任何继红分析,中国的葡萄酒市场面临变革和洗牌,并在今年开始进一步加剧与深化。

  国产酒中,中信国安是今年糖酒会上的一个亮点。去年,其在欧洲的出口量已经超出了100万瓶。除了一直积极实践“产地生态消费”,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保障外,中信国安葡萄酒业去年还曝出好消息,新天干红葡萄酒正式被法国巴黎卢浮宫餐厅选为中式料理的配酒。这些在中国酒业中堪称里程碑的事件,对中国葡萄酒的成长与向国际进发,在思路上都有很好的启迪。

  本月,各地的酒讯频频传来,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开馆,其中的酒器展馆、世界酒吧等令人恍入桃源仙境,对酒的历史、审美都有了提升。而天津的首家红酒会馆成为五大道又一独特的休闲去处,为天津市民了解高级红酒平添了一扇窗口。据该会馆介绍,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预约到法国生产的年份葡萄酒。

  关于接近葡萄酒,一切似乎变得很好操作,只要你有兴趣,就有人提供帮你实现的条件。但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素来难以逾越,在酒文化方面,又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呢?也许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会提供一个更好的经验。

  蒋勐:欧美葡萄酒的中国化跃进

  蒋勐,自1986年起在北京昆仑饭店等五星级饭店从事过8年酒水工作,后来又在国外生活了7年。在蒋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欧美葡萄酒在中国掀起了较大的风潮,但是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始终存在着误区。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以喝粮食酒为主。一些欧美人,因为旅游或是投资来到中国,首先在一线城市启动了洋酒市场。那时,欧美葡萄酒几乎没有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去购买。

  “很多中国人对葡萄酒的认识还局限在中国自己产的那种甜甜的,有一点酒精度数的品种。”蒋回忆起这些时还有一段趣事:“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很早就有机会喝到了欧美葡萄酒。第一次喝的时候,我觉得它很涩,酸酸的,当时还以为是坏了,憋在心里没敢说,后来才知道它就是这个味儿的。”这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对欧美葡萄酒的认识。1995年前后,中国酒业市场形成了一阵对于欧美葡萄酒的追捧。一时间,欧美葡萄酒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到二、三线的小城市,各个商场都有大量的欧美葡萄酒在出售。

  蒋勐认为,那股热潮确实让寻常百姓家庭知道了欧美葡萄酒,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葡萄酒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是很薄弱的,那一次的风潮来得太突然了,不是水到渠成的,所以出现了大量问题。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当时市场上出售的葡萄酒以次充好的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了半汁葡萄酒,拿酒精、香精、糖精勾兑的三精一水葡萄酒等。这种产品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在中国却形成了市场的生存空间。这说明当时人们对欧美葡萄酒的了解不深入,根本还不知道它是什么,更不要说鉴定了。”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多的欧美葡萄酒涌入中国。商家将欧美葡萄酒打造成时尚、情调的象征,以形成一种酒文化。一部分消费者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又一次形成了对欧美葡萄酒的过度追捧。蒋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因为中国人对欧美葡萄酒的认识不到位。他介绍说:“在欧美人的饮食文化里,葡萄酒只是餐桌上的佐酒之一。欧美人餐前会有开胃酒,正餐中有随餐酒,餐后有餐后酒,一餐间可选择的酒种很多,葡萄酒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另外,90%以上的葡萄酒在美国市场是很便宜的,好一些的20多美金,中档的10多美金,普通的五六美金,打折时甚至1美金的葡萄酒也有。”

  他认为,中国人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理性地认识葡萄酒,找到欧美葡萄酒与中国酒文化的结合点。他进一步解释说:“就像当年中国的茶叶被引入英国之后,也曾形成一种饮茶的风尚,但是英国人在对中国的茶叶进行理性地认识之后,对其进行了适合英国饮茶习惯的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