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等离子体技术“吃掉”生活垃圾(图)2010-06-02 03:42:0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讯(记者刘欢)脏兮兮的生活垃圾一进入等离子体裂解炉,几秒钟的工夫,就“化身”为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不仅能用于高效发电,还可合成柴油和乙醇等绿色液体燃料,二次污染排放几乎为零。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获悉,当前,这种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可替代焚烧等传统垃圾处理技术的等离子体技术崭露头角,本市拟建一个日处理生活垃圾50吨级的等离子体技术示范工程。 长期以来,垃圾处理都是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道难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排放剧毒物二英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污染治理的需求。与传统垃圾处理技术相比,全新的等离子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二次污染排放几乎为零,仅为焚烧技术能达到的二次污染排放值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是一种非常环保的非焚烧技术,适用于热解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生物质废物以及各类危险品废弃物。 记者了解到,对日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能力的综合处理厂,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生活垃圾,其中等离子体处理及发电的设备投资约为2亿多元,总投资仅比焚烧技术高两三成。据专家保守计算,等离子体技术若能替代十分之一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仅销售设备的年产值便可达10亿元。再加上生物质废弃物发电装备制造的需求,等离子体技术的市场经济前景不可限量。 记者探访裂解炉 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一间120多平方米的小型实验室里,有个一人多高、浑身长满“触角”的大炉子,它的身上连接着数条粗细、长短不一的交流电极、冷水管和一个比双开门冰箱还大的专用变压器。这就是专“吃”生活垃圾的等离子体裂解炉。 顺着液压式进料机,垃圾直接被推进裂解炉里。它最爱“吃”的是一些已经滤掉了餐厨垃圾和砖头土块后的生活垃圾,以纸张和塑料制品为主,胃口最大时每天可“吃”5吨垃圾。 “炉温瞬间可以达到1200多摄氏度,在等离子体的高温下,垃圾分子会迅速彻底分解。”作为研究等离子体技术课题的负责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盛宏至指着裂解炉下方的管道告诉记者,分解后的固体残渣部分会成为液体,从这里流出,冷凝后形成固态玻璃体,可用作建筑材料;而产生的气体还要从排气口排出,在一系列装置中继续“旅行”,经过急冷器、空气预热器、碳纤维吸附器和脱酸塔等,气体中的二英和酸性气体都会被“脱除”,最终成为洁净的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这些合成气体可是宝,不仅能带动内燃机等高效发电设备,经过分离、提纯后,还可用于生物制乙醇等绿色液体燃料的生产。结合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合成气还能生产柴油。 新技术的前世今生 许多人可能想不到,神秘的等离子体技术在我国最早主要用于导弹和卫星进入大气的空中热防护研究,后来又被应用于冶金技术,直到2003年,在863计划和中科院创新性重要项目的支持下,力学研究所才开始琢磨让这项技术在处理废弃物上发挥威力。如今,中科院力学所已掌握了等离子体处理废物的关键技术,并已形成了6项发明专利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自贡、陕西咸阳建成实验生产线,用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并在多次演练中积累了经验,为将来生活垃圾处理的等离子体技术设备这一高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打下了基础。RJ203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