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甜奇 2010-06-07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老师说一句幼儿学一句的模仿式学习常常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重视完成活动目标,多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手段,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达到目标的要求,就出现了教师的包办代替以及反复练习的训练式教学形式。

  而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系统。它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从而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适时的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进而使幼儿通过活动得到思维发展。

  怎样使教师们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转变过来呢?这个问题首先摆在了我们面前。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我们通过学习、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使老师们在观念上得到逐渐转变。首先我们对托班全体教师进行了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培训,在专家老师的细致全面的介绍中,老师们了解了课程的理论依据,在对教具教材的操作中对课程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老师们有了理论的依托开始了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发现老师们还是习惯的以集体教学的方式,按照教师的计划按步就班的开展活动,教学中教师成了主体,幼儿只是在跟学,这就抑制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例如:在《你好》这个单元中,教具中故事的角色很多,老师采取了传统的集体式教学,为了在操作中力求每位幼儿都能够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采取了“老师说、幼儿跟摆”的方式,全班的几位老师都一起帮助幼儿来摆,老师摆一个幼儿跟摆一个角色,虽然最后孩子们的教具都摆对了,但中间有多少是幼儿自主完成的呢?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组织老师们对优秀的教学活动进行观摩,重点请老师观察在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并根据观摩就“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以及老师是通过哪些方式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机会的?”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使老师们意识到在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为幼儿营造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条件。老师们觉得传统的集体式教学形式,在幼儿思维特色课程的操作中不是完全适合的,因为老师无法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给予个别引导,往往为了让幼儿能赶上集体的进度而出现包办代替的现象,从而限制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机会。因此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老师们采取了集体教学与小组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关注了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地主动探索的情境,就像老师们在反思中说的那样“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幼儿试着以自己的认知来解释现象、发现问题,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在对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后,我们开展了托班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讨论,老师们又有了这样的疑问:“这么多的教具孩子们能够接受和掌握吗?”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能力提出了质疑。接下来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摸索和反思解答了大家的疑问,老师们发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培养良好的操作常规,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教具的多少并不是问题。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对教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反复持久的操作摆弄,孩子们从中发现了乐趣,获得了成功和满足感,对教具的操作乐此不疲,幼儿的这种自主学习的行为表现也逐渐使教师转变了观念接受并喜爱上了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

  二、 思维游戏课程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1、 加强“以研带教”的课程实施方式,使教师在“研”中发现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形式的优势

  当拿到思维游戏课程的教材后,首先我们展开了教研组的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活动,通过教师认真阅读教师用书,来进一步理解思维游戏课程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依据,并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明确每一单元课程中的目标要求以及活动流程,以实践的方式发现更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教研组成立初我们就制定了教研制度,每月对新一单元目标、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对已完成的单元进行反思;每周的教研活动我们通过平行班的教学活动观摩或观看教学录像的方式,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征求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作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解答困惑。例如:当观摩了小五班《大虎小虎》的活动,老师在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实物的比较环节,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实物比较时遇到的问题,发现在苹果的比较中原来教材中的重叠比较运用在实物上就不是很合适,这时更好的方法是通过触摸和视觉比较来感知物体的大小不同。于是在小六班进行这个活动时,就采纳了大家的建议,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区分了大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大家的认真的学习和讨论,老师们进一步发现:托班思维游戏课程中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形式主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是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宗旨。巧妙地把玩与学、做与学结合在一起,达到自然而然的启智慧、长本领的目的。这正是托班思维游戏课程的优势,因为游戏是托班幼儿基本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途径。幼儿喜欢游戏,常常醉心于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社会生活中的实质性问题一步步地在游戏中获得体现,因此游戏的发展变化正是反映了婴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变化。这也正符合了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托班幼儿的注意更多的是无意注意,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了知识、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我们在思维游戏课程的实施中教学游戏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学游戏不但能够有计划地增长幼儿的知识,而且还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学习潜力。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受感知经验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自主选择游戏的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对成人预设或随机生成的游戏很感兴趣。同时,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也会有突发奇想。因此,在每次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都重点加强教师对教学游戏的设计,如:在“小猪吃饭”的活动中,目标是培养幼儿能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根据目标要求及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老师设计了“猪宝宝的新年礼物哪去了?”的教学游戏,老师以变魔术的游戏手段,创设了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吸引了幼儿的兴趣,随着猪宝宝的可爱的礼物不见了的情节,孩子们投入到了游戏的角色中,主动帮助猪宝宝发现丢失的礼物,在发现、寻找礼物的过程中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

  思维游戏课程中游戏教学的形式是多变而活跃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对不足3岁的托班幼儿,它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游戏时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生动的吸引幼儿的组织能力。我们托班的教师年龄基本接近40岁,开始时老师们也有顾虑,但随着对课程的了解以及教学游戏的不断开展,老师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她们以活泼的拟人口吻,亲切灿烂的笑容,以及生动的表情一次次的把孩子们带入了游戏的角色。例如:在《小猪吃饭》这个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到猪妈妈为猪宝宝准备饭菜的情景中,已经40多岁的马老师带上头饰扮演成猪妈妈,半跪在地板上为孩子们演示着猪妈妈给宝宝们准备的盘子和好吃的饭菜,孩子们被这个情景深深吸引了,全神贯注的去观察“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老师们同孩子们游戏在一起,带动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她们扮演慈爱的妈妈、有时又成为孩子们的玩伴,使幼儿自然的融入到游戏中掌握了活动内容。

  2、 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思维游戏课程中的操作材料,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实施不久,老师们又发现了课程设置中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形象可爱、颜色图案设计鲜明,很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第一时间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手一份的材料准备,更加适合托班幼儿喜欢自己操作不愿与人分享的年龄特点,以及托班幼儿的从众心理(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想法)。教学材料的丰富不但减轻了教师课前准备的重担,也使教师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活动设计本身,关注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游戏材料的作用,教师们还想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如:运用“比比谁最快”,“比比谁整齐”的办法,培养幼儿有秩序的取放教具盒的操作常规,良好的操作常规使幼儿能够迅速而有序地动手操作;在“轱辘辘”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找到镶嵌的对象,但在操作下一页时前一个就会掉出来,这个现象大大影响了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的注意力受到了影响,因此,老师就利用橡皮泥来帮助幼儿固定镶嵌的物品,使幼儿顺利的完成游戏操作;在“大虎小虎”的活动中老师们还利用实物帮助幼儿直观的比较物体的大小,使幼儿学到了多种比较的方法…………

  三、 幼儿思维课程拓展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课程方案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是理想与现实、预期结果与实现结果过程之间的关系,课程实施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践中实际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变化的因素。《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在实施幼儿思维游戏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园本课程进行创新。

  1、 根据幼儿实际水平进行课程调整

  在课程开始初期,老师们只是照搬课程安排的教学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遇到了问题:同样的课程出现了不同的效果。根据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调整课程的决定。我园参加课程实施的有两个托班,一个班的幼儿年龄大些,入园时的年龄是两岁八个月左右(小五班),而另一个班的幼儿入园年龄是两岁半(小六班),随着课程的开展,小五班的老师感觉按课程单元进行的过程中,单元里单独的活动目标对于本班幼儿过于简单,孩子们兴趣性不强,于是她们对单元中活动进行了重组,加深了目标难度,活动对于幼儿有了挑战性,孩子们也就更加感兴趣了。小六班的情况却相反,她们的孩子在操作中遇到了故事角色过多幼儿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根据小六班的幼儿小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适当减少了故事角色,放慢了单元活动进程的措施。如:在语义类游戏〈你好〉的活动中,小五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在礼貌用语“你好”的掌握上已有了基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正确主动的运用,因此,老师将单元中的第一次的活动目标“问好”与第二次的活动区分高、低组合在了一起,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而在同一单元实施中,小六班的幼儿礼貌用语的原有水平不高,他们还分不清使用礼貌用语的恰当的时机,因此,小六班老师就从第一个活动开始以单纯的礼貌问好为目标开展活动,使幼儿逐步掌握单元内容。

  2、 在幼儿思维游戏课程中音乐游戏的运用

  随着课程的深入,在老师们对课程有了初步掌握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利用其他领域的内容促进思维课程的开展。使课程间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不断开拓教师的创新意识,使课程更适合我园幼儿的实际水平。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平行班相互观摩等形式开展了创新教学的实践。如:音乐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特别是对于托班幼儿,老师、家长经常发现当孩子听到音乐时就会很自然的手舞足蹈,产生愉悦的情绪。根据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不是可以将幼儿思维课程与美育奥福音乐课程进行相互促进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得到的效果是肯定的。在《毛毛虫》的活动中,小六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的情况,结合活动中的动静交替的原则,创编了音乐游戏“毛毛虫”。老师们运用的我园开展的美育奥福音乐活动中的《毛毛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形象的感受到毛毛虫爬的时候慢慢的动作,通过音乐的辅助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在《小猪吃饭》的活动中,小五班老师利用奥福“圣诞老公公的铃铛不见了”的音乐,改编成了“小猪的圣诞礼物不见了”并创编了魔术游戏,丰富了活动内容,引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在《轱辘辘》活动中,老师创编了什么圆的歌曲,帮助幼儿发现身边圆形的物品。在这个思路的引领下老师们将幼儿思维课程中的一些活动与音乐活动有机的结合丰富了思维游戏课程活动内容同时创新了活动形式,提升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性。

  3、 创新游戏提高了幼儿在思维游戏课程的兴趣

  从游戏内容讲,婴儿末期、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从动作开始,但已不满足于单纯动作的重复,而是力图赋予这些动作以一定的意义。老师们根据幼儿游戏的这一特点,对思维游戏课程的活动进行了一些游戏的创编,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如:在《大虎小虎》的活动中,老师们创设了“喂虎宝宝”的游戏,通过幼儿喂食使幼儿区分了物体的大小,发展了幼儿一一对应和分类的能力。在语义类活动《你好》中,教师就创编了儿歌游戏《高人矮人》,通过说儿歌做动作的游戏形式使幼儿通过肢体的动作变化感知了高、矮的差异。

  老师们还利用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延伸活动,小五班的老师根据思维课程中的《毛毛虫》活动制作了很多毛毛虫的图卡和红、黄、蓝色的圆形身体,为幼儿提供到活动区中,在幼儿摆弄的过程中,老师观察发现孩子们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将毛毛虫的身体进行了一系列的颜色排序,于是老师有意识的将毛毛虫的身体摆成不同排序方法的样子,观察幼儿是否可以继续排序,发现幼儿不但可以按照老师的排序规律进行延续,能力强的幼儿还自己创新了排序规律,给了老师很大的惊喜,因为排序是在中班幼儿才能进行的,而现在托班幼儿在无意间做到了,让老师对幼儿的潜能有了新的认识。

  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的引进,从多方面提高了我园托班教师的专业水平。使老师们领悟了新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开拓了教师们的创新意识,在这样的发展方向的引领下,我园在思维游戏课程的实施和探索中将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接下来我们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从幼儿的思维发展出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