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鱼的抗压法则

 学无止镜 2010-06-12

智慧鱼的抗压法则

随着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让我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每天回到家,我总是疲惫不堪地往床上一躺,恨不能让自己就这样一睡不起才好。当然,这样的状态难免会让我抱怨不断,叫苦连天。
  
终于有一天,智慧鱼听得不耐烦了,忍不住提醒我说:“一直都在听你抱怨,你的问题会因为不断的抱怨而得到解决吗?看你抱怨得这么起劲,是不是它会让你获得更多的能量啊?”
  
我白了智慧鱼一眼:“你竟然还讽刺我!哼!我知道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抱怨会让我意志更加消沉,但我总得找个方式宣泄一下压力吧!”
  
智慧鱼在水里一沉一浮,悠然自得地说:“提到压力,我还真是有的说了。老实说,在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我们鱼类是最懂得什么是压力和如何处理压力的了。你想啊,我们生活在水中,时刻都在受着四面八方的水压。如果不懂得处理压力,早就被压扁了。”
  
“嗯,那你倒说说看,”我心不在焉地问:“你们鱼儿是怎么应对压力的呢?”
  
“因为我们有鱼鳔,”智慧鱼淡淡地说,“鱼鳔是我们鱼类体内一个小气囊,充当着水压平衡器的角色。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水压平衡和控制身体沉浮。当水压过大时,鱼鳔也会相应地充更多的气,来与外界的气压相抗衡,达到内外平衡的状态,我们就不会被水压挤扁了。也就是说,当你让自己的内部气压足够强大时,外在的压力就不会伤害到你了。”
  
“原来如此,”我苦笑道,“可惜我没有鱼鳔。也不会在体内制造抗压场。”
  
智慧鱼笑了:“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鱼鳔的。”
  
“哦?”我的兴趣这回真的上来了,“那它没有被挤扁吗?”
  
智慧鱼又向我卖起了关子,绕着鱼缸兜了一圈才给我讲起了下面这个故事。
  
上帝在创造鱼类的时候,将鱼的种类设计得多种多样,大小各异。而且,为了让它们更适于水中生存,上帝把它们的身体设计成流线型,身体表面十分光滑,这样鱼儿在游动的时候就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
  
当上帝把鱼类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们的身体比重大于水,这样,鱼一旦停止游动就会下沉,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安置在鱼儿体内可大可小的气囊,鱼类可以用增大或者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身体内外的压力平衡,就不必担心被海水压扁了。
  
但是,当所有的鱼类都装备上了鱼鳔之后,上帝发现唯独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那就只好由它去了。不过这对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们可能会因为缺少鳔而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上帝长叹一声离开了海边。
  
亿万年过去了,上帝想看看当年那些鱼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他尤其想知道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是不是还存在,是否已经被别的鱼灭绝了。
  
当他将海里的鱼类家族都找来的时候,发现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当初的影子一点都找不到了。
  
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威猛强壮、神气飞扬的鱼游上前来应声报道,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鲨鱼没有鱼鳔,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鲨鱼说:“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就一直不停地游动,游动成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也因此练就了我们最强壮的躯体。使我们成了海中的霸王。”
  
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
  
我也恍然大悟,原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面对压力的心态和方法。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承受着不同的压力,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失望、沮丧、失败。因此你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学会随时为自己创造轻松、愉悦的身心环境。
  
现在,心理学界兴起一个新的名词——压力管理,就是告诉人们压力的产生、危害及化解方法。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毋庸多言,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职场中人,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面对压力。
  
心理学家在研究压力管理的时候发现,压力大致可以分为躯体压力与精神压力两种,二者呈相关——当躯体压力大时,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反之亦然。当我们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时,精神的压力也同时得到了释放。这就为我们缓解压力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即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身体的放松来调剂身心。比如肌肉放松训练、冥想与想象、倒数放松、自我催眠、一分钟放松技巧等。
  
另外,经常处于压力中心的职场中人,掌握一些实用的压力处理技术也是很关键的,比如写压力日志等。同时,压力管理专家们还提示人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态能够增加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对压力有正确的观念。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压力有不恰当的观念与反应。越怕压力的人每天都生活在压力的恐惧中,喜欢压力的人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游刃有余。
  
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被压力催垮的并不是那些真正承受巨大压力的人,而恰恰是那些对压力缺乏认识,或对内心压力缺乏觉察能力,或对压力没有处理技术的人。所以,每一个职场中人都应该学会压力的管理技巧和心理应对方式。
  

智慧鱼语录
  
英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根据人们面对不同压力的不同反应,发现了压力“倒U型假说”。简单说来就是,人们要想在工作中发挥最佳水平,应该让自己有适度的压力。压力过大或者过小都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展现。这就像是给气球吹气,吹得太足,气球会爆,吹气不足,气球又飞不高,只有吹得恰到好处才能使气球轻盈地飞起来。
  
压力“倒U型假说”告诉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调节压力,既不能让自己“身无压力轻飘飘”,也不能在过大的压力下萎靡不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