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联”赏趣

 千年老1 2010-06-13

对联,是一种从律诗的对仗中演化而来的、富含文化古典气息的文学形式,它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是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古往今来,书家乐以此酬应赠答,文人好将此雅悬斋壁,当是其书文双美、艺趣相生的魅力,令人为之钟情而历久不衰。对联在讲究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仗工整、前呼后应等格律以外,更讲究遣词用字的技巧。下面介绍一些对联用字上的几种常见的格式和技巧。

一、拆字联: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或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并赋于各字以新的意义。

  如:明代蒋焘的父亲一日有朋友来访,蒋焘端茶待客。客人知其聪敏,即指窗外雪雨,出对试他: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此时,蒋焘的母亲正在为客人切西瓜,蒋焘灵机一动,便对出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上联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加三点组成。蒋焘对的下联中“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切”字;而“分”正好是竖写的“八”和“刀”字,上下联对得无懈可击,兴趣盎然。

二、合字联:与拆字联相对。所谓合字,就是把联中的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同时也蕴含着某种微妙的含义。

如:酷爱读书的少年毛泽东得知同学肖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便前往借阅。肖三便以书为题出一上联: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毛泽东听罢,从容对出下联: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肖三的上联有戏谑之意,谓毛泽东这位来自韶山冲的“土包子”读不懂《世界英雄豪杰传》。而毛泽东的下联对得十分巧妙,同时也讽刺了肖三心量狭窄、目光短浅。肖三见状,立即双手把书捧到毛泽东的面前,并连声致歉,从此,二人成了知心好友。

再如:佛印是苏轼的好友,偶尔也和苏小妹相互开个玩笑。小妹曾出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联中“人”“曾”组合成“僧”,“人”和“弗”又合成“佛”字,同时讥笑佛印人虽为和尚但难以成佛。佛引反唇相讥挥笔写出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把“婢”和“奴”拆开又组合,虽是嬉戏,却对仗极工。

    三、嵌字联:嵌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和独一性。嵌字联,根据名字嵌入对联中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格式:

     例一:郭沫若曾撰写一副把毛泽东的名字藏于联头的对联:色绘成新世界;风吹变旧山河。这副对联巧妙地把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功绩嵌入联内。这种把人名分嵌上下联首字的格式,称为鹤顶格。

     例二:当年蔡锷将军结识小凤仙后,便把她视作患难知己,曾赠小凤仙这样一副对联:

    此地之毛麟角;

    其人如露名珠。这是将凤仙二字嵌在两联的中间,称为蜂腰格。

    例三: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葛)

    敖广举火,步步(赵)云照子龙。这是句尾各嵌一名,称为凤尾格。

    例四:

鉴流传真可法

恩未报反成仇(承畴)。明末忠臣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这是将两个人名拆开分嵌在首尾,称为拆嵌格。

四、隐字联:隐字联可分为二类:其一是有意将对联中的某些字略掉,另一种则类似谜语,对联是谜面,所隐的字是谜底。隐字联往往能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如:

    宋代的名士吕蒙,家境贫寒。除夕之夜,他贴在家门上的春联写的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写的是:“南北”。在这副“缺字联”中,上联缺“一”,下联缺“十”,横额缺“东西”,暗含着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之意,表达了贫苦生活的心酸。

再如: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这是年青时期的于右任在一寺庙游玩时戏作的一联。多年后,功成名就的于右任再次登临此庙,无意间发现当年的对联被方丈裱好后,堂堂正正地悬挂在卧室之中,于右任当即决定用重金赎回此联,众人不解其意,原来于右任所作的是一副字谜联,上联谜底:秃;下联谜底:驴。暗含着辱骂和尚之意,众人听后恍然大悟,此事也成了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五、叠字联:就是将联中某些字叠起来使用,形成反复重叠的艺术效果。如: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题西湖孤山

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题浙江奉化“休休亭”

六、缺字联:是指“破坏”对联的固有格式,故意在对联中缺写一个或几个字,缺字联不但更能突出主题,而且大都蕴含着某种深层次的含义,读来也都十分有趣。如: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对联乍看普通平常,但细细斟酌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层的含义。首先,此联上联5字,而下联6字,联中的“千古”与“万岁”可对,而“袁世凯”三字与“中国人民”四字却不能相对,这正是撰联者匠心所在,意思是袁世凯对不齐(起)中国人民。其次,联语上下联均以仄声字结尾,包含着“不平”之意,这正代表了当时国人对袁世凯倒行逆施的愤愤不平的心态。另外,此联也包含着袁世凯短命,中国人民长存的含义。总之,这副对联构思奇特,形式新颖,可谓巧妙别致。

当然,对联中在用字方面远不止这几种格式,此外诸如:数字联、顶字联(顶针联)、同旁联、同韵联及谐音联等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正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待赋诗作文严肃态度的写照,他们在遣词造句、游戏文字的同时,也张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功底。每当我们为写一篇作文而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每当面对着自己乏味、干瘪的“白开水似的文章”而苦恼时,那么,古代文人墨客对待赋诗作文的态度及其折射出精神又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