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笔记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黄帝问道:“天有八方之风,经脉里有五风,你能讲一讲这吗?”

我们看到,天有八风,其实是外界的天气变化,主要体现在风这一方面。外界的变化,对内在有什么影响?古人似乎把相应的内在变化,归纳为五风。就像外界如果是风调雨顺的话,内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关键是,外界如果风不调了,内在变化乱了,就形成内在的风。自然界的风就是气压差,人体内的风出现,也应该是不平衡,不平衡就出出现风。体内是一个动态系统,既然在动,必然也会产生风,这种风,可以说是正风,因为外界的扰乱,导致内在的风异常,身体就会出现异常,我们研究的风,可能就是这种邪风。

观察者的位置为中心。他去感受八方之风。天与地,我们能够较为稳固地把握一部分大地的规则,通过对大地的规则去锚定天的规则,或者说拟象天的规则。以空间象时间,以时间象天地之道。所以我们的天人之道,和我们的地理息息相关。

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不一样吗?是的,不一样。首先是不同季节有不同方向的风。中国的八方,地理状况,气候状况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吹来的风,温度,湿度,风速,风量,所携带的沙尘、含氧量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于我们的健康都会有影响的。

这些变化,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四季与五脏的整体性的关联,古人费尽心机把这种关联总结出来了,很难得。

这就是天道啊,但是我们日用而不知。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岐伯回答说:八风异常时给身体带来的扰乱而出现的五脏经脉的风证,进一步发展,就侵袭五脏,导致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胜,就是克制之意。也就是阴阳五行相克这一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里的长夏在什么时间,是有争议的。以后有时间专门做一次整理。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

生于,从春天开始生发。这是季节性的风,在古代,古人经过长时间观察到的结果。

病在,这个在字,不是那么对象化地就在了,是一种大的可能性。

,通腧,就是肝经之气输送流注之意。

足厥阴肝经走向图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气者,病在头: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鼽衄,流鼻血。

善病,也就是多发生之意。

洞泄寒中,腹泻,胃寒。

风疟,疟疾。

痹厥,肢体疼痛麻木。多在四肢。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这里有一个思想,就是上下季节间的因果关系,这个季节落下点病根儿,到下个季节就可能表现出来。

冬天不能多按摩,冬天就是藏阳,人少动,人也就容易发生些肢体麻木,这个时候我们过多地按摩,就把什么的阳气扰动了,这个阳耗散了。那么到了春天,本来是生发的季节,但是你的阳气提前耗散了,你的肝经之气生发不出来,郁结了,这个时候就容易流鼻血。

一个季节换一个季节,一环套一环,要顺势顺时养生。这段也是没有理解清楚,解释也有点牵强,有更好解释的可以讨论交流。

这段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刻舟求剑之术,我认为可以忽略,记得有那么回事就行。需要记住的就是这种因果关联,以及时间的循环中,有些影响是连续的,有隐而不现,却会在下一个时段显现出来。

在时间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有些影响会在这个循环中,一直随身,随着这个生命,这就是病根。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阴精,是人身体的根本。这个阴精,人体能藏得住的话,春天就不会得温病。你到了夏天,你出汗少了,体内的湿热你没有在夏天及时排出去,到了秋天就容易得疟疾。这是诊查一般人的疾病的规律。

我们不能把这个经验普遍化,中医不是普遍化的学问,而是一种时机化的学问,一定要因时因人因机,实事求是,辩证来看。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一天十二时辰,白天属阳,夜里属阴。平旦(早上六点左右)和黄昏(晚上六点),平旦和黄昏这是一个阴阳均势的点,平旦趋向于阳,昏黄趋向于阴。日中和鸡鸣是阳气和阴气的峰值点。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善为脉者,就是擅长脉诊的人。中医诊断,望闻问切四诊为中医经典诊法。切,就是切脉。通过望闻问切,整体地了解身体的情况。

谨察五脏六腑,也就是从外而知内,从表而知里,辩证施治。

五位,五行,五色等相应的方式,就是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取象的方式,这种相应,就是一种譬喻,也是一种天人之际的存在方式。不能固定化,不能对象化,但是呢,又是有着确然的阴阳表里的生成关系。

人,是生于天地之间之人。秉天地之气而生,也受天地之气的制约。所以,人要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天地之气有正常的变化,也有异常的变化,人能顺应正常的变化,也能自我调整,挺过异常的变化,就能保持基本的健康。

这里就是我们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也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一种思考,把我们的思考触角放开,我们自己去体验。

我们决不能以刻舟求剑的对象化的方式来理解内经思想,而是以时变,机变的思维来理解内经的思想。

学习空间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笔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简译与初解(一)春天的心意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简译与初解(二)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简译与初解

黄帝内经本神篇》学习笔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