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三国》虽有避雷针,但还是雷倒了观众

 群笙 2010-06-14
新《三国》虽有避雷针,但还是雷倒了观众

 

  近段时间,《三国》风云再起,《杨贵妃秘史》再现,唐三藏领着徒儿们又一次奔赴西天取经……中国古装剧的发展经历了从尊重原著到戏说再到如今雷人的三个阶段。多数人认为:画面华丽,人物苍白,内容空洞,已成为现在古装戏的通病。而对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应该“正说”还是“戏说”,各家看法不一。

  有专家指出,在历史题材电视剧领域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戏说全是编的,正剧基本有据可循。从《戏说乾隆》开始,戏说剧的史实失实一直为人诟病,也一直顶着“扭曲历史观”的原罪;而一些历史正剧在播出时,也会遭批内容“失实”“失据”。有业内人士戏称:“剧作家不拿历史当历史,历史迷不拿电视剧当电视剧,但更多的观众是在拿电视剧当历史。”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火爆伴随传统文化而来,即使剧目再鱼目混珠,至少培养了观众对历史的兴趣。但另一方面,电视剧内容的虚构性又容易误导观众对历史或文学的认知。而后者也正是新《三国》和《杨贵妃秘史》饱受质疑的一大原因。那么,历史题材电视剧究竟该如何“编”?专家指出,“编”不等于糊弄人,突出戏剧冲突的同时,历史框架、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基调都要尊重史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