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直气壮说责任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5-03

  一段时间以来,“抗战剧”成了舆论的热点和焦点。何谓抗战剧?这里专指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有人说,“抗战剧”一度曾统治了荧屏,打开电视机,几乎每个台都在播“抗战剧”。据统计,2012年,全国各卫视播出电视剧大约200部,其中与抗战有关的超过70部;横店影视城一年接待剧组中,有30%涉及抗日题材。“抗战剧”之热,由此可见一斑。

  数量多得有些惊人,这只是问题之一,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电视剧一个赛一个地比着“雷”人,过去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这些电视剧则是“雷不死人不罢休”。你想在收视竞争中胜出,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吗?你就要“出奇制胜”,想出更“雷”人的情节来。于是,编剧、导演、演员,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至于如何“雷”法,我想我也不必细说,总之,你很难说这是电视剧,它更像耍活宝。

  不客气地说,这些电视剧本身并不具有批评的价值,值得说一说的,倒是它横行荧屏这么久,至今仍欲罢不能,凭的什么?我想至少有两条,其一,凭借题材优势。既然拍的是抗日战争,大节站住脚,似乎就可以了,至于小节嘛,倒可以忽略不计。其实是拉大旗做虎皮,题材好,不等于拍出来的作品就一定好。在我看来,有些“雷”人的电视剧,首要的问题,倒还不是它的“雷”人搞怪,而是在“雷”人搞怪中传达了错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它所造成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特别是审查机关,更不能过于相信题材的作用,还是那句老话,拍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拍。

  其二,以娱乐为挡箭牌,以观众为避难所。无可争议的是,电视剧当然属于大众娱乐产品,它在考虑其接受程度的时候,不能以精英为标准,而只能以最广大的民众为标准。从表面看,通俗的、轻松幽默的、有一点“雷”人搞怪的,甚至有些庸俗的作品,观众是可能笑纳的,比较容易地就接受了。但是,观众也有不能触犯的东西,也就是他们所秉持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这些观念平时并不显山露水,一旦被触犯,就可能掀动巨大的舆论浪潮。这是聪明的大众娱乐产品制造者所竭力避免的。“抗战剧”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其实一直是在试探观众的底线。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玩法,犹如玩火,一旦星火燎原,难免烧到自己。

  常常有这种情况,批评“抗战剧”容易有投鼠忌器的感觉,这“器”大约就是上面说到的这两条。曾经有人对我说,不要过于苛责“抗战剧”,毕竟现在的创作很少有过去那种脸谱化、概念化,以及说教式的表达了。这种要求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心理,往往使得正面表现一种精神和信仰有那么一点悲壮。我从朱质冰导演的谈话中便深深地感觉到了这一点。然而,无论如何,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总还是要讲一点的,虽然你可能还要为投资商和你的钱袋负责。进而言之,现在这种“雷”人的做法,难道不是新的脸谱化、概念化吗?除此之外,可能还有过犹不及的神化,与过去的说教相比,怕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