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赋与教育

 3gzylon 2010-06-19

天赋与教育

 

/周新桥

 

        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在选材上很重视人的天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没运动细胞成不了优秀运动员,没有艺术细胞成不了艺术人才。看看中国最著名的两个优秀运动员刘翔和姚明,人们一定会认可天赋是他们成为世界一流运动员的基础。据刘翔的教练介绍说,刘翔跨栏时双腿的协调能力非常好。有了这个天赋,加之后天的科学训练,刘翔就在世界田径场上打破了黑人在短跑项目上的一统天下。姚明更是如此,身高2.26,没有这个身体的天赋和他在篮球上的悟性作基础,他想在高个子如林的世界顶级的NBA中获得所在球队的中锋角色是绝无可能的。这种例子太多了,如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我国奥运军团第一块金牌——以212公斤总成绩取得第一名并破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的纪录的25岁广东妹陈燮霞在她8岁时,就已经能够用板车一次性拉300多斤甘蔗回家了,真可谓人小力气大,举重天赋高!

 

体育和艺术教育在选才中重视天赋的做法给其他教育有三点启示:

 

一是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天赋为基础;如果说这里讲的天赋等同于遗传,那么也可以说教育是应以遗传为基础的。其实这不是新观点,很早就有教育家认识到遗传在教育中的影响,现在各种版本的《教育学》中也都明确这样论述。只是长期以来这一教育理论没有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充分认识和应有重视,很多人往往认为讲遗传是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甚至是“血统论”、“遗传决定论”等,是不科学的。而很多人对“刻苦学习”又几近迷信,在我国的成语和谚语中就有许多以刻苦学习或练习而功成中就的说法,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闻鸡起舞”、“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倡导刻苦学习的用意是好的,有了一定的天赋再加上刻苦学习或练习当然离成功就不远。但是,你没有一定的天赋作基础,你再刻苦可能也难有作为。试想,你让姚明刻苦练110栏,他就是除了睡觉、吃饭一天练上14个小时,也休想成“飞人”。反过来,让身高只有1.88的刘翔在篮球场上刻苦训练,他能进入上海队打主力就可能算不错的了。这种情形在现在只有一条升学出路的中学教育中也履见不鲜,如一些学生本来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相对弱而肢体动作智能或人际交往智能还不错,他或她也许更适合做一名技工或售货员、服务员,但家长和老师却非要逼着他(她)“刻苦”学习考大学不可,结果学生和家长、老师都难受。

 

        二是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的天赋;心理学认为:人各有志,人各有智,人各有自(己)。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仅从人的天赋上或智能优势组合上看,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问题是在中国有相当多的家长和中小学老师走进了误区,以为每个儿童都是一样的,以为对任何知识和技能来说,只要儿童刻苦学习就能学好。例如:当看见别的小孩学钢琴时,有父母就忙着为自己的小孩买钢琴,请钢琴老师;看见有的学生刻苦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老师就要求另外的学生也刻苦学习,并希冀该生通过更刻苦的学习超过前者。实际上,当儿童之间天赋差别不大时,刻苦或不刻苦对学习结果影响很大,但是当儿童天赋差别很大时,即使再加倍刻苦也未必行。铁杵磨成针,前提是铁,然后才是“功夫深”。没人会说:“只要功夫深,木杈磨成针”或“只要功夫深,石块磨成针”。就算能将木杈、石头磨成针,至多算是原始的小工具或者粗糙的工艺品,现代社会生活中是没有大用处的。再试想,你霸王硬上弓,非让适合打篮球中锋的姚明练跨栏不可,而当姚明成绩上不去时还要一味严厉批评他不刻苦,然后逼着他加倍刻苦的训练,结果当然是少了一个世界顶级的蓝球高手,多了一个饱受训练之苦而难以出成绩的跨栏练习者。顺应受教育者的天赋,前提是要发现受教育者的天赋。这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掌握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多元智能理论,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活动并通过反复观察发现其智能优势或天赋。

 

        三是成功的教育等于以天赋为基础加学习者的主体性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好的天赋,这只是基础,要开发出潜能,还必须加上两样东西,一是学习者的自主性,即学习的兴趣、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者的努力程度;二是为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即为学习者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施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说,世上几乎人人都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但不是每个人的潜在天赋能够自为的变为现实成就,这里除了家长和老师没发现儿童所具有的天赋外,儿童自身缺乏发展的主动性而浪费了自身的天赋资源的也大有人在。目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科学测定方法能让人准确认识自身的天赋,如果有了这套科学方法,那么我们将会发现人类在自身天赋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应该是惊人的,也许会是人类所有资源中浪费最大的资源。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很大,是不言而喻的。这里说的教育环境包括了除受教育者天赋和自主性之外的所有因素,其中影响大的是快乐的学习氛围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天赋在快乐和轻松的环境中更易激发和展现,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教育氛围是不能激发儿童的活力和创造性的。如目前过于追求功利的教育,使儿童享受不到学习的自由和快乐,儿童的天赋不仅激活困难,而且还受到压抑。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加重要。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唤发儿童的天赋,糟糕的教育方法甚至能够毁灭儿童的天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一些有良好天赋的运动员由于接受不科学的训练,或因训练不足而成绩不好,或因训练过度致伤残而过早结束运动生涯。实际上,如果仅从当今我国学生片面发展的结果来看,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法是远谈不上科学的。

 

        天赋与教育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关注天赋与教育的关系,探索天赋与教育的规律,对于构建各种适合学生天赋(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天赋)的教育模式,充分开发人类自身多元智能资源,人尽其才,以及破解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推进的难题以及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强国、人才资源强国等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再谈天赋和教育 
[ 2010/6/17 22:40:00 | By: 桥下行舟 ]
 
3

再谈天赋和教育

 

/周新桥

 

天赋与遗传有关,遗传是基因的功能。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虽然,基因与人类健康、生活方式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一些相关的研究对于人们改进现行的教育仍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先来看看彼得?B?纽鲍尔和亚历山大?纽鲍尔(美)在所著的《自然的指印》一书中是怎么谈到“遗传在性格中扮演的角色”的。作者指出人们可以接受基因对身体外观的影响,却将其他特质归因于经验,如性格最常被认为是因追求不同生活如童年抚养与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结果,因为有了不同的经验,饱受“不幸命运的折磨与打击”,于是养成不同的个性。作者通过观察同卵双胞胎的成长过程,阐明了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发展的限制与影响。作者认为个性虽然复杂无比,倒不是深不可测,也不会随着时尚起舞;个性是有形状的;它的形状有根源可循,可以回溯至呱呱坠地,甚至更早的时候。现在,通过新的基因研究、临床观察、同卵双胞胎和被领养儿童的研究,我们愈来愈了解,这些特性根植于基因矩阵之中。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是明尼苏达大学学者布沙尔领导的一项双胞胎研究。布沙尔与同事们实际观察数百对同卵及异卵双胞胎,进行生理与心理测验。结果发现,许多人格特质与遗传有显著的关系,如领导能力、压力承受度、墨守传统的程度与想像力。其他研究也发现,害羞的遗传可能性非常高。某些心理疾病上的强迫性行为和药物上瘾也跟遗传有关(注1)。

 

再看最近来自国外的一些报道,也涉及有关基因与人的性格、智力和行为关系的研究(注2):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4报道:心理学家们发现遗传(基因)影响快乐程度。

        ●阿根廷《民族报》330发表题为“基因可能决定我们的政治态度”的文章,报道了美国科学家对异卵双胞胎的政治观点进行的研究所得到的最新观点:政治立场主要是由生物学决定的,不受任何劝说的影响。

        ●哥伦比亚《一周》周刊48文章说,一项新的理论认为,一个婴儿从一出生就接受了来自家族的“遗产”,这笔遗产不仅决定了他的长相,还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幸福和施爱他人的能力,甚至可能遗传家族的悲剧。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57以“受虐待可能引发基因突变”为题报道说“饮食、压力乃至母爱都能影响基因表现”。报道指出:“目前已为大家接受的观点是,决定我们自身发展的不仅是我们遗传的基因,还有基因的开启和关闭方式。”同日,英国《独立报》网站报道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ACTN3的基因,也称速度基因,能最终影响到人的运动速度。文章说测基因挑选运动明星并不是异想天开的事,澳大利亚基因技术公司已开展提供一种“运动能力”基因的服务。

        ●美联社会512报道说人类胚胎基因改造引发争议。报道说:“设计婴儿”的想法是,总有一天,科学家们可以将特殊基因加入胚胎,使培养出的婴儿具有人们希望其具有的特性,如智力和体育特长。

        ●法新社624报道,有研究报告说外部环境因素可改变人类基因。同日,路透社报告报道说加拿大学者发现梦游基因。

        ●路透社714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不良行为与基因变异有关”。

 

        综上所述,有如下几点启迪:

 

        一、因每个人的基因或基因组合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故而决定了每个人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不同。因此,人的天赋是人的教育的重要依据,教育不能无视儿童的天赋而自行其是,教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正是因为人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的多样性,故人们不能以一种教育,即同样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模式以及评价标准将人培养成完全一样的人。实际上,纵观古今中外,凡执迷于这种做法不仅是愚蠢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二、基因有确定的开启和关闭方式,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的基因其开启和关闭都遵循固有的“基因钟”(控制基因开、关的时间)或时间程序。如天资同样聪慧的人,有的是早慧,有的是晚熟。对于早慧的人不能推迟合适的教育,对于晚熟的人也不能过早给予对他来说并不合适的教育。心理学上有个“儿童爬梯子”的例子:一个儿童,从2岁开始训练他爬梯子,开始的时候父母抚着爬、后来陪着一起爬(因为梯子比较高),最后,放手让婴儿自己爬,结果到四岁左右学会了。另外一个儿童,不进行训练,快四岁时,自然就会爬了,和前面的儿童差不多。这个例子告诉人们,对儿童要选择合适的教育。

 

        三、基因或基因组合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将随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改变。教育要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以免基因变异。即如路透社报道说的具有特定变异类型基因的儿童,若能与父母经常共同进餐,则不良行为的风险就消失了。这表明家长和学校老师在对儿童的教育或干预中并不被动无助,而是可以积极作为的。

 

        四、人的基因或由基因决定的天赋对人在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要帮助儿童认识自己,依据自己的天赋,实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愿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做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的事,要踏踏实实,始终走在具有天赋优势的发展区中,在最具优势的发展区中成就自我,展现天赋,创造幸福,享受快乐。

 

注:

1、参阅:遗传在性格中扮演的角色,http://www.gmw.cn/content/2006-01/30/content_366020.htm

2、有关报道均转引至2008年的《参考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