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的交际手段

 heceo 2010-06-19
  ■时尚社交

  过去,人们业余进修学习,为的仅仅是一张文凭,又或者是一次升职跳槽的机会。但现在,白领一族读学位、学艺术,为的却是扩大社交圈子、更好地享受生活。
  当电话、邮件、请客吃饭等一切比较老套的交际手段已被用滥时,一同进修学习,便成了现代人最堂而皇之的新时尚和一种新的交际手段。

  证书:社交圈子的准入证

  读MBA的不是为了充电,考托福的未必想出国,考司法的不一定要当律师。这些人中,许多原本是为了一张证书,进入了某个圈子。后来却变成了融入了某个圈子,顺便拿张证书。证书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已经不是一张许可证,而更像是一张融入某个社交群体的准入证。
  现代人常常会觉得:我们身边的交际圈子小得可怜,除了家人、同学、同事,其它圈子总是挤破了头也挤不进去。圈子里是阳春三月,圈子外却是天寒地冻。圈子里的精彩一直都是耳闻而无缘目睹。
  电话、邮件、请客吃饭,一切现代的交际工具无一不把诚意曲解成了唐突或是别有用心。现代人的交际成本太高,除了金钱,更难得的是彼此的投缘和信任。没钱的进不了有钱的圈子,没文化的进不了有文化的圈子。要进圈子,也要择其对路者而处之。一张证书,正好对大家的财富、学力、层次自然地作了划分,于是,人以类聚,“本”以群分。

  ■个案分析

  “同桌的你”

  “我30岁以前就有了1000万元资产了,那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艇说道,“上了EMBA班之后,我才知道‘天外有天’。”
  刘建艇原打算读MBA,但最后还是多花了10万元选择EMBA。两年下来,同学成了股东,刘建艇的生意也越做越大。“MBA一般是二三十岁,工作没几年,实践经验也不多,还没形成自己的风格的人读的,而来读EMBA的层次就大不一样,他们都是有8年以上工作经历,很成熟,而且都是某个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头羊。和比自己更成功更有出色的人在一起,收获大大超过付出。”刘建艇由衷地说。
  刘建艇认为,受什么样的教育并不重要,关键是和谁做同学。他花巨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交往结构”。过去是在饭局中拉关系,现在则是在MBA或者EMBA班上建立起自己的超值“人脉”,EMBA的开放式教育更加促进了同学交往的升温。“要知道,在这里汇集的都是中国管理层的精英,今日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同桌的你’、‘同班的你’都很重要。”刘建艇说道。
  实际上,EMBA正在将这些头衔带“总”字的人物聚在一起。建立一个高层次的“老板圈”,是很多EMBA学者在读书之外最看重的附加值。花上二三十万元跻身一个高层圈子,也正是许多人所期望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读EMBA不仅是企业老总的“加油站”、“望远镜”,更是一个难得的“商务俱乐部”。
  MBA与EMBA的社交功能已得到体现,但能读这个证书进入“老板圈”也许不会是多数。对于那些无法突然“中产”的白领来说,其它的考证也不失为一种社交手段。正就读于某房产研修班的陈律师说:研修班学费不菲,学制10个月,收费近万元,毕业后拿的也只不过是非学历的结业证书,但他不在乎,因为,读这个研修班的大多是一些房产公司的老总,专打房产官司的陈律师希望能够和这些老总们成为同学,多接一点业务,以达到他“圈地”的目标。
  一哥们儿最近考驾照,本以为考个本儿总是一件伤神劳心的事儿,正想深表同情一番,谁知近来见其竟成天上窜下跳,幸福得不行。一会儿约人吃火锅,一会儿聚会“杀人”,想跟他约个时间喝茶,总是“车友有约”……原本在网络公司做IT的他,平常的交际圈子屈指可数。没想到仅仅因为考一张驾照的机缘,就让他一下子成了爱车一族圈子里的活跃分子。
  “其实开始的时候纯属被逼无奈,交法考、小路考、大路考等一大堆事务,考得我都快糊了。感觉到‘孤军奋战’的危险性,我开始在‘高人’指点下泡论坛。你别说,还真有一堆高人在那儿指点。”于是一张驾照考到手,无意中已是结交无数。一开始傻头傻脑地还问这问那,泡久了,终于都露出了本性,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始有声有色地搞起来。身边的几位“同门师兄妹”也相继被“拖下水”。原来爱车的人多半都爱玩,更何况有了车,玩起来就更便当了。
  一个驾照考下来,跟论坛上、教练场上众兄弟的交情已经牢不可破。自助游、“杀人”、打牌……甚至有时话到兴头上,一句无心之言还能促成一桩不小的生意。渐渐地,证书和车都不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圈子中的人和事。证书对于他们这些人,仿佛已经不是一张通往公路的许可证,而更像一张融入这个社交群体的准入证。

  为了证书背后的聚会

  学员个人之间自发地小范围开展联谊社交,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群体的需求,不少证书的主办者也因此精心打造校友会、同学会。许多主办者分班时十分注意学生成分的搭配,有国企、外企、民营、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的,有从事金融证券、营销、生产制造、法律等不同行业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合作的高级行政人员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项目(CHEMBA)的一个特色,就是致力于学生服务的专业化,以求提高整个项目的层次。在课余时间,CHEMBA的学生服务部门还定期安排学员开展不同形式的联谊活动,包括社交舞晚会、生日晚会、集体出游、企业拜访等,加强学员间的了解和沟通,以使这群管理精英在将来的商业社会中能互相照顾,充分发挥出人际关系及人际网络的杠杆效应。
  翻开同济大学的MBA校友目录,名流如云、精英辈出,经管学院印制的《同济MBA》报上时常滚动他们的名字。校友越出名,越能吸引好的生源,如此良性循环,自然能获得学生青睐。
  证书不是揣在口袋里的信用卡。学习、考证的过程,不仅仅为了张证书,更是为了“证书的聚会”。 
  社会学家认为,花大力气建圈子,是多元化社会里的常见现象,因为多元社会的一个公认的准则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意见。一般说来,众多圈子并存,说明社会对众多不同趣味意见的包容力。同时,多元社会倾向于以专家的意见为行动的指南,而圈子的组织一般以专门知识为基本纽带,这使它们常常表现出不容分说的“权威”。所以,圈子招人嫉恨,但现代人似乎又不习惯于没有圈子的生活。
  醉翁之意不在酒。考证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这张证书。一位在招聘启事上注明“MBA优先”的人事部经理觉得:事实上,MBA的业务能力并非传说中那么神奇,不少MBA在读MBA之前,也没有多少管理经验,但是他们周边的那个朋友圈子不可小觑,通过这个圈子可以接到不少业务,其互相传递的信息倒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对此,一位MBA学员说:“同学间很多都只是认识而已,倒没有谁功利地和谁曲意结交。”更多的观点则是:“如果日后哪个同学来跟你套交情只是为了利用人,那么被利用的心情谁都不喜欢。你要跟一个人结交,必须大家一样优秀,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说的双赢的效果。”
  “如果非要说校友之间的资源有什么用的话,更多的恐怕是在一种信息的交流上面,毕业后大家都回到这个圈子里面,做什么项目,或者说是自己今后的二次就业、三次就业,掌握更多的信息是相当重要的。”

  ■众说纷纭

  校友是宝贵资源

  孙先生(某大学MBA教学管理中心负责人):需要承认的是,我们现在的MBA教学中,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如果说学员来读MBA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结交一定的社会关系也很正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MBA不是基础教育,而是一种能力教育,他们学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管理)中,并促进工作。所以,如果能够在读MBA的时候积累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合理地利用这种关系也很好。不要说MBA,我们就是中学小学的同学说不定现在也还保持联系,在工作生活中可以互相帮助呢。其实,校友是宝贵的资源,我们现在对这种资源不是利用得多了,而是还不够。
  校友交流在国外也很普遍,哈佛之所以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就是进了哈佛就等于进了一个名人俱乐部,哈佛的MBA人才辈出,而且他们的联谊活动非常多,所以通过校友活动他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很多原本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有了校友的帮助可能就非常简单了。当然,我们反对把这种关系庸俗化。但现实中的确有人会滥用这种关系。
  圈子是学习的副产品
  康先生(某大学MBA学员):无论什么人读MBA无非都只有3个目的:想学知识,想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想拿文凭。无论我们当初抱着什么目的来读这个课程,我们的根本目的都是希望对自己以后的事业发展有所帮助,所以,学习了一段时间,获取知识就成了我们在这儿的第一目的。当然,现在课下我们聚会也很多,大家彼此在工作事业上的帮助也很大。但是,这只能说是我们读书学习的副产品,是一个大家长期接触,彼此了解后水到渠成的过程。
  交朋友不是目的
  郭先生(某国有银行职员):读书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结交一些校友。尽管毕业了,我们现在还是常常聚会,基本上每月一次。我们会讨论各种话题,交流不同行业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而且,在这儿谁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大家一起商量讨论,集体的智慧也给人一种依靠感。交这些朋友可以说是我们读书的结果,但不是目的。在这儿有什么困难可以大家一起出主意,但是如果说想结识什么人,借助他们的权势,现在恐怕还做不到这一点。

  “领养”艺术

  用艺术的态度对待生活,是一种智慧。它虽然没办法像补习功课一样求得速成,但只要有耐力肯坚持,也未必不能修得正果。就如同对待爱情,只要付出时间和信心,就能换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
  “领养”一门艺术,是现代都市人新的生活追求。在和朋友畅谈生活时,你能从爱好的艺术中寻找到对生命的感悟;在享受生活时,你能感受到你对这门艺术所付出的爱,一如春日阳光,它会加倍地向你回报欢乐和幸福;当你遭遇生活的摔打时,它会为你在荒漠中搭建神圣的殿堂,在瀚海中扬起生命的红帆。
  艺术“铺就”锦绣前程
  唐蓓从小就喜欢书法,15岁就加入了青年书法家协会,唐小姐原本只是将书法作为陶冶情操的业余爱好,做梦也没有想到书法会给她带来意外的惊喜。
  大专毕业后,唐小姐应聘到一家外资企业,公司总裁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面试时,外国总裁看到唐小姐是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非常兴奋,马上把唐小姐请到公司休息室,让她当场挥毫,当唐小姐表演完后,总裁马上同意聘用她,并安排她在公司企划部任助理。目前唐小姐已经是总裁的特别助理,月薪在1万元以上。
  汤佳峻从事艺术品销售工作,业余时间迷上篆刻。自从学了篆刻,不仅艺术欣赏水平有了提高,而且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专业的篆刻理论知识,认识了不少名家的篆刻作品,因此,能对古代艺术品的真伪进行鉴定,从印鉴上加以分析,如今,汤先生已经成了单位里的半个专家。汤先生说,学篆刻并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弱,手中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印签,有也是买房时在刻字店里临时刻的名字章。汤先生学习篆刻前前后后已经花掉了近3万元,购买印石和专业书籍成了他的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他在商场上的交际圈子也越来越大,每逢商场上的朋友生日或节庆,汤先生都会亲手刻一方印章相赠,社交中的文化味浓了,朋友多了,生意自然也好了。
  艺术提高个人素质
  虽然童瑶在一家外资公司任部门经理,收入不菲。但对业余学画的开销还是感到有压力。就拿每年的学费来说,一年就是5000元,除此之外,平时不断消耗的颜料、笔、画纸等,也非常贵,光油画笔一支就要20元左右,如果是进口的纤维笔,价格还要80元到120元。童瑶的同学任未茗是学现代画的,开销比童小姐还要大,仅仅打底色用的进口喷枪,一把就要6000元,勾线条用的进口笔一支就得200多元。虽然代价昂贵,但她们却认为,艺术的产品及学习艺术的过程都是一种投资,艺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回报的方式和周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也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它对于人生的理解,以及事业坐标的休整是非常有益的。中国古代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绘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这是白领女性最为关注的问题。
  每个星期六上午9点到11点半,是李玫和芭蕾的“约会”时间。一年下来,李小姐花在芭蕾培训、舞鞋、练功服等方面的开销将近1500元,但她所获得的是“用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感受。因为身体瘦弱,李小姐没有选择其它的健身方式,而独独选择了跳芭蕾。两个月下来就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姿态挺拔了,人也不大生病了。最重要的是感觉自己很自信,尽管相貌不出众,但她相信自己拥有完美的体态,优雅的气质,一样会很迷人。
  艺术打开社交之门
  进入外企工作后,刘倩常常感到与同事格格不入,显得很不自信。因为不少同事曾在国外留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有时聚会聊天,大家会谈到绘画、音乐,而她却往往插不上话。公司活动的时候,别的同事可以迎来满堂彩,自己却没什么可以秀的。于是,业余时间她开始学钢琴,经过一年的学习,刘倩年底在公司PARTY上,以一曲流畅的《致爱丽思》倾倒众人,连平时一直很严厉的德国老板也对她举起了大拇指。刘小姐说,这次“出风头”让一向内向的她自信了很多,与公司的同事相处起来也开心了许多,是音乐让她打开了心扉。
  已经是公司副总经理的金齐天,是一个玩“变形金刚”长大的年轻人,虽然在电脑方面是绝对的专家,但是对于国学却一窍不通。最让他受刺激的是,在一次总公司的酒会上,一个外国朋友请他对对联,没想到老外的古文功底居然比他高出许多,这实在令他尴尬。于是,金先生付了高额学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每周到学校学习古文。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确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及鉴赏能力,古文里的学习科目非常多,“书篆题跋”、“诗词格律”、“古文字基础”等等。通过学习,从本质上完善自己,以前连老外同事都称他是ABC(即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这种感觉很不好。现在金先生已经能按照诗词的韵律,自己填词作诗了,而且还可以翻译一部分甲骨文。
  正是由于金先生的“博古通今”,许多身边的外国朋友都拜他做老师,向他讨教中国的传统文化。用金先生的话说,现在他活得舒坦了,觉得自己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