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 尊 严

 书虫老李 2010-06-20

7. 尊 严

大栾家完小  蔡淑香孙艳英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一群难民受到善良的沃尔逊人的款待,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接着,故事里的难民群体中出现了一个例外的青年人。他与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他要求镇长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镇长最后只得答应让他为自己捶背,之后他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故事的结尾富有戏剧性,镇长凭一双慧眼发现了哈默美好的人品,并留他在庄园,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出发,这是一件很特别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别,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想到尊严,尊严对于他们而言早已存在于生活、学习中。比如,一个学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当面的批评,就是他的自尊心的体现,而尊严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只让学生去体会,而不让他们朗读,就等于只有骨干,而没有血肉。当人真正理解了尊严,就会想到身边的人或自己知道的事,这时让他们说,引导他们说,就可以说是本课他们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要求便形成了,即自尊、自强、自立,那么学完本课将会对他们的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够了。

        

我的思考

、导入 :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 自学生字新词。

2、 质疑问难。

3、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 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 课堂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2、复述课文。

教学策略:

尊严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来发问,让他们主动性的方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哈默身处困境却仍不放弃原则、放弃自尊的高尚人格。

        

我的思考

一、品味词句。

1 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 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 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分角色读。

六、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搜集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

 

 

 

 

教后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