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拖鞋 本节课从教学到制作,学生一直兴趣满满,注意力集中。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这个学期中第一次接触到制作课,非常有新鲜感,并且在设计本课时我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拖鞋”作为切入点,利用各种卡纸、色纸以及绳线作为材料,制作一双纸拖鞋,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鞋子,接着引伸到学生制作的鞋子中,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制作鞋子的切入点,为制作打下基础。并通过欣赏、试穿各式各样的拖鞋,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到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制作之中。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手工制作可完成后还要提醒学生对财力的整理。 教学反思:螃蟹小裁缝 以前总认为幼儿的早期阅读就是幼儿自己投入的看书,主动把图书看懂。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教师鼓励幼儿自己主动的提出后,再根据幼儿当时的阅读情况给予指导。通过参加“幼儿早期阅读”课题后,渐渐的明白:一本优秀幼儿阅读作品富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并不仅仅只是让幼儿单纯的看,了解故事的内容这样一个单一的阅读手段而是利用幼儿主动的阅读,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今天是我们班第二次上有关《螃蟹小裁缝》的集体阅读活动。结合幼儿上次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的喜欢读书中的字而忽略了对图片的细致观察后,我们制定了本节阅读活动的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情绪变化过程。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画面中的细节,进行画面之间的比较和对比。 一、在阅读活动中,通过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在《螃蟹小裁缝》读本中,我们发现书中画面的教育内涵远远是书中文字所不能充分表现的而它又是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情感线索的一个平台。于是,在活动中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例如:当孩子通过阅读总结出螃蟹的高兴——不高兴——高兴的情绪变化过程后,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螃蟹小裁缝第一次高兴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有重点的又一次阅读、寻找书中画面中答案。他们有的通过观察画面中螃蟹的嘴型、有的观察画面中螃蟹的眼神、有的观察模仿画面中螃蟹的动作、有的观察学说画面中螃蟹的语言。总之通过幼儿有针对性的观察画面,了解、表达了到螃蟹高兴时的样子,理解了读本中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 二、在阅读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引领幼儿分析《螃蟹小裁缝》不高兴的原因时,其中一名幼儿说:“它给小蟒蛇做裤子用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收到钱,所以不高兴。”我们随机为幼儿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螃蟹给小蟒蛇做裤子用了三天三夜呢?”此时,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说看书的第17页有日历,它表示的是螃蟹小裁缝开始给小蟒蛇做裤子;有的说看书的第19页有日历,它表示的是螃蟹小裁缝已经给小蟒蛇做完裤子,这样算一算整整是三天。还有的孩子说可以看书的第18页,在文字的第一行也有。孩子们将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自然的运用在阅读中,我真为他们高兴!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孩子们又把“看日历算时间的方法”用在了给大象做衣服上。 三、在阅读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 在阅读《螃蟹小裁缝》读本中,小动物反复说过两句话:“没问题,交给我吧”;“这----送给你,为了感谢你给我做了这么好的-----”;这两句话集中渲染了小动物之间在故事中的情感线索,读起来也增加了许多的意味。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活动的进程,引导幼儿反复大声朗读,体验语感。这样,幼儿不但在美听的情景中体验到语言的美,更是深了幼儿对螃蟹小裁缝在读本最后说的:“帮助别人才是最快乐的!”的情感意义的理解。 一本好的早期阅读本,教师要尽可能的挖掘其教育内涵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反思:时尚的服装 当目睹三三两两的幼儿时不时地在指指点点看画时,孩子的背影告诉我们,这样的活动很美,很有意思…… 幼儿的一幅好作品,首先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充分表现他们所能表现的景物,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意图和想象,教师巧妙地引导、启发,让作品构图更为有趣,内容更具特征。通过这两年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对绘画而言,构图、色彩和内容正是教师对幼儿作品的提高所必须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作品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勾勒一些外部线条、或安排一些色块起“画龙点睛”作用。并且尝试着在以后的研究中让 幼儿从个人独立完成绘画逐步的过度到集体合作,这样有利于幼儿协作、交往、能力的提高,绘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种“心”象绘画毫无约束地表现出来,在教育课改中也要多溶于其它的活动,让幼儿不仅能从绘画的角度去欣赏、鉴赏服装,也可以用谈、跳、唱去表达画意、表达对服装的喜爱。 总之教师让幼儿充分地去发现、去尝试、去表现、去交流是提高幼儿能力的关键,教师独具慧眼的引导是提高幼儿欣赏、想象和创造的关键。 教学反思:拔河 拔河运动是趣味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不受场地限制,适合在体育课、课间、放学后开展,能有效锻炼人的上肢力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运动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们手脚的配合,又有助于活动全身关节,改善心肌和呼吸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团队作战能力,也不受场地、季节、人员限制,单人或多人都可以活动。 本节课我以《拔河》为主题,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围绕‘拔河’的特点,结合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好胜,喜欢竞争,充分挖掘了拔河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和配合。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之间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将教师的正确和错误的师范、指导放在学生练习、感悟之后,不但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坚持、总结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