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课堂教学的“第三者”——课堂观察课例反思

 GXF360 2017-07-09

高蓉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为教学有效性包含教师如何教,同时学生学得如何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课堂教学的第三者——课堂观察员,是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现状,来反思教师行为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笔者参加了江苏省第八届凤凰语文论坛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研讨活动,以课堂观察员的身份听了《鹬蚌相争》《牛郎织女》两节课,并听了苏教版语文专家、特级教师孙景华的点评发言。下面谈谈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第三者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观察视角

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因此,课堂观察要求根据观察点的品质、观察目的和内容等事先确定好观察点。为了保证课堂观察的有效性,我仅将观察的视角放在了以下两个方面:

1.提问的有效性

《鹬蚌相争》中授课教师和学生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鹬蚌相争的起因是什么?鹬抓住蚌什么弱点?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牛郎织女》中授课教师和学生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用上时间线索讲讲这个故事。从王母娘娘抓走织女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要用老牛、喜鹊,而不用其它动物来串联这个故事?

2.活动的有效性

《鹬蚌相争》重点观察学生的多种形式的朗读:《牛郎织女》重点观察学生练习讲故事。

二、课堂观察反馈

1.观察反馈一

一名学生在回答《鹬蚌相争》“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这个问题时说:“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结果让第三者获得了好处。”授课教师追问:“你能用故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吗?例如,你和同学抢一个位置,旁边还有一个人也想坐这个位置。你会怎么办?”学生答:“我会和他说这个故事,告诉他争执的最后结果是我们谁也坐不了这个位置。叫他让给我坐。”这个问题后半部分的答案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想到的答案是:“我们双方别争了,我们争的时候,结果位置给别人坐到了。”可没想到这个学生“还是自己要坐这个位置”。可见,教师的举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样的例子还不如不举。不如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也许体会更深刻。

另一名学生在回答《牛郎织女》“从王母娘娘抓走织女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这个问题时说:“王母娘娘的狠毒。”授课教师追问:“这段语言有什么特色?”同时教师配上了一段紧张的音乐,受音乐的渲染,学生还是围绕着“王母的狠毒、织女奋力挣扎”说,教师本身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体会一连串动词的作用,结果学生不停地绕圈子,就是说不到动词上去,老师都有点急了,只好提示性地指着一个个动词,好不容易一个学生说出来了。如果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读一读,也可以在动词下加点,相信学生很快会体会到一连串动词的妙用。有时简单直接点效果会更好。

2.观察反馈二

《鹬蚌相争》课堂上有一个教学环节是多种形式的朗读。授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威胁”“毫不犹豫”,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读、师生接读、看图理解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加深对文本、对人物的理解。学生读得兴趣盎然,演得活灵活现。

《牛郎织女》课堂上有一个片段是学生练习讲故事。授课教师给出要求:用上时间线索、设置悬念讲述一个情节,先自己练习,再大家交流。在将近2 分钟的准备时间里,教师很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她的个别随机的指导很有效。交流时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学生将故事的内容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语气、语调都非常到位,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课堂观察反思

以上呈现的是《鹬蚌相争》《牛郎织女》课堂观察的部分内容。笔者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根据多次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之一就是控制课堂提问数量。无效的问题不提,把时间省下来多引导学生读书,多品味文本语言。

一篇课文要问什么问题,为什么问,怎样问,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讨、斟酌。教师备课时要关注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同时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还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苏教版语文专家、特级教师孙景华点评《鹬蚌相争》时就指出,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如果抓住课后的问题“鹬和蚌傻在哪儿?”则更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另外,问题的设计力求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切合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立足文本,立足字词句段篇,凸显“语味”;问题的设计力求考虑学情,指向清楚,语言简洁,有思维含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问题设计时要有预案,当学生困难时预设有铺垫、启发思维的小问题,避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实效。

2.教师课堂行为的有效性

教师课堂行为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不难发现,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展示而展示,成了众人精心“包装”后“成果”的集中展示.;有的授课教师在安排完学生自学任务后,忙着弄课件、配音乐等,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还有的听课教师在学生自学批注时,也忙于互相交流,认为这个环节没什么好关注的。其实课堂最精彩的就是此时——教师巡视中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与点拨。设想,教师此刻不巡视指点,怎么能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的发言达到什么样的度,心中怎能有数?忽视的结果就导致学生发言时热热闹闹,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就是说不到一定的深度,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仅仅停留于表面化的模仿,此时教师再忙于指导点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也就浪费了,这样的教师课堂行为是低效的。《牛郎织女》课堂上有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巧用时间线索讲故事。授课教师给出学习要求后,来回巡视,时刻关注学生在讲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集体交流时,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故事讲述的绘声绘色,听课者对学生的发言赞不绝口。笔者认为这与教师课堂行为的有效性是分不开的。当教师的课堂行为有效时,学生的课堂活动也必然有效。

课堂观察是改善学生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观察活动,可以提高上课人和听课人的课堂教学能力,以此再提高教学水平。如果有更多的教师能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第三者——课堂观察员,相信一定会为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专业能力发展打开一个个崭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