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昭忠祠 2010-06-21
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

内容提要  
 
1 938 年6 月9 日,为阻止日军西进,中国第一战区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岸。当前学界一般认为,花园口决堤在军事上有如下意义:一、阻止日军西进;二、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准备时间;三、改变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四、造成了中日两军夹黄泛区对峙的局面。文章依据史料反驳了以上观点,认为花园口决堤的军事价值仅在给日军造成了一些困难,使其主力改沿淮河推进为沿长江推进。与豫皖苏人民因黄水泛滥遭受的损失相比,这点军事价值不足称道
 
1938 年5 月19 日,徐州失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突围向豫南、皖北地区撤退。日军第二军沿陇海铁路及其以南地区展开追击作战。中国第一战区为防止日军攻占郑州后沿平汉铁路南下,直取武汉,经国民党最高当局批准,于6 月9 日,在郑州以北的花园口掘堤放水,以阻挡日军的西进。滔滔黄水经中牟尉氏等地向东南方向泛滥,造成了豫皖苏3 省40 余县的泛滥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了惨重损失。
  
对于花园口决堤事件,当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一方面在军事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另方面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间题是,花园口决堤在军事上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从笔者所见著述中可以概括出这样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阻止了日军西进。二、为保卫武汉赢得了准备时间。三、改变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四、造成了尔后敌我双方夹黄泛区对峙的局面。① 这些观点,笔者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 日军停止西进与花园口决堤无关
 
花园口决堤阻止了日军西进,这是许多人的共同观点。但从当时日军的作战计划和实际行动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日军占领徐州后,大本营认为徐州会战基本结束,因而于5 月21 日指示各兵团:“一、扩大徐州会战的战果,大约止于兰封、归清、永城、蒙城连结线以东。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使参加徐州会战的部队继续沿津浦线地区进行扫荡,务必尽快向淮河(包括在内)以南地区转进。但第十三师团可配置于蚌埠以西的淮河河畔,预计将其转属于第二军。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要随着华中派遣军部队的转进,将第二军约两个师团为基本的部队,配置在徐州以南至淮河沿津浦线地区。”21 日,大本营又下达了如下决定:“一、越过兰封、归清、永城、蒙城、正阳关、六安一线进行作战,须经批准。二、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之间作战地区境界为阜宁、泗州、南平镇、蒙城、颖州连结线(线上属华中派遣军)。华北方面军随着华中派遣军的南下,命令第二军占领徐州以南的津浦沿线。”① ①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l 分册,第25 页
  
遵照大本营的指示,华中派遣军各部大体在5 月29 日以前完成了集结任务。但是,华北方面军却不顾大本营的决定,于6 月2 日将第十四师团配属给第二军,并下达了向兰封以西地区追击的命令。命令要点是:“、敌主力有开始向京汉线以西后退的模样。二、方面军决定首先向中牟尉氏一线追击敌人。已第二军司令官应一并指挥第十四师团及其配属部队,向上项指定一线追击。另外,令一部迅速挺进切断京汉线。”② 第二军于当日命令第十四师团向中牟方面,第十六师团向尉氏方面追击,第十师团进入拓城附近。
 
②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l 分册,第79 页。
  
根据第二军的命令,第十四师团于6 日占领开封,7 日攻击中牟。该师团的骑兵联队主力于10 日炸毁郑州南面的平汉铁路线。第十六师团3 日攻占祀县通许,4 日进到尉氏及其西面地区;一部于5 日进至雅县和朱仙镇附近。该师团挺进队于12 日炸毁新郑东面约6 公里的平汉铁路桥。第十师团3 日攻占拓城,5 日进至太康附近。
  
当第二军第十四、第十六师团进至中牟尉氏一线时,方面军于6 月6 日下达《作命甲第三四号》 停止追击集结兵力的命令。命令的要点是:“二由于各兵团的果敢神速地急追,敌已溃乱,其大部逃入京汉线以西,开封亦已陷落。二方面军决定将在陇海沿线作战的兵团,逐次集结在开扑祀县毫县宿县一带,准备下期作战。已第二军随着现行任务的完成,应逐次将兵力集结于开封、祀县、毫县一带,力求恢复战斗力。在目前时期内,要以约两个师团的兵力配置在开封、祀县兰封之间地区。又,对混成第已第十三旅团,要尽快令其在归清以西铁路终点集合,作好回归原所属的准备。”①
  
根据方面军的命令,第二军令第十四师团一部配置在中牟,主力在开扑兰封之间集结;第十六师团主力在尉氏西面集结;第十师团主力集结在拓城附近;第五师团主力集结在徐州南面地区,一部担任徐州以南至宿县南面地区的津浦线警戒。按方面军命令,混成第已第十三旅团于6 月15 日在野鸡岗附近上车,输送回关外东北地区。
  
从以上所述日军的作战计划和行动可看出,日军在进抵中牟、尉氏线时,是执行方面军命令而停止追击的。方面军于6 月6 日下令停止追击时,中国军队在此时挖掘花园口、赵口的黄河大堤还未出水。日军停止西进是在花园口9 日出水之前3 日就决定了的,并不是由于黄水所阻。即使没有黄水泛滥,日军也会在此时此地停止进攻的。而且,我们还可看出,当时日军对于中国军队掘堤放水并未重视。赵口掘堤开始于6 月3 日,花园口掘堤开工时间为6 月6 日。此时日军已在攻击中牟县城。中国军队大规模昼夜不停地挖掘河堤,不会不为正在附近作战的日军所发觉。花园口于9 日出水以后,开始时流量不大,流速缓慢。至11 日上午,水头“距铁路线尚有20 数里”。② 占领中牟的日军是在12 日被黄水包围的。中牟日军在黄水包围之前完全有时间撤出。至于占领尉氏的第十六师团,更有充裕的时间东退,因为黄水于14 日晚才到达尉氏附近。根据以上所述,日军停止向西追击是主动的决定,说花园口决堤阻止了日军西进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①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中华书局译稿:《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第2 卷第l 分册,1997 年版,第80 页。
 
② 《 中原抗战―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中国文史出版社1 995 年版,第170 页。
 
二 日军进攻武汉时间未因花园口决堤而推迟
 
日军攻占南京后,大本营陆军部就开始研究攻占武汉的间题。1938 年4 月上旬又进一步作了研究,并在5 月底制订了作战准备方案。方案中提出:华中派遣军在6 月中、下旬占领安庆,做好以后的作战准备。”" 6 月底将第二军(约两个师团在7 月底前置于华北方面军指挥)转属于华中派遣军,再加上第十三师团,担任沿淮河作战。”5 月29 日,大本营命令:“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部队占领安庆附近。”6 月1 日,派遣军命令第六师团从合肥附近出发,南下攻占安庆,命令波田支队协同海军溯江攻占安庆。日本海军于6 月3 日下令“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应协助陆军占领安庆附近”。波田支队于6 月7 日从镇江乘船,在芜湖下游集中后,在海军护卫和领航下,于6 月10 日溯江西进,并于12 日3 时在安庆东北岸登陆,接着于当日攻击安庆,13 日将安庆占领。在波田支队攻击安庆期间,第六师团主力于6 月2 日在合肥集结。其先头部队坂井支队8 日占领舒城,13 日占领桐城,17 日占领潜山。18 日,日军大本营发出《 大陆命令第一百一十九号》 和《 大陆指第一百六十一号》 ,命令指出:“大本营准备以初秋为期攻占汉口。”① 当日,海军部命令中国方面舰队攻占九江。占领安庆的波田支队于6 月22 日出发26 日占领马头镇,29 日占领彭泽,7 月4 日占领湖口。
 
①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中华书局译稿:《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第2 卷第l 分册,第111 页。
  
7 月4 日,华中派遣军遵照大本营《 大陆命第一百三十三号》调整部署。第二军归华中派遣军序列,并组成新的第十一军。至此,完成了攻占武汉的作战准备。7 月14 日,华中派遣军发出攻占武汉的《 中支作命甲第一号》 命令,接着进攻武汉的各部队,按照计划,一方面集结,一方面抢占前进阵地。8 月22 日,大本营发出攻占汉口的《 大陆命第一百八十八号命令。接着,日军从长江南北发起对武汉的进攻。
  
以上所述,都是日军在6 月9 日花园口决堤放水前后有关进攻武汉的计划与行动。由此可看出,日军完全是按计划中决定的时间,完成进攻武汉的作战准备和实施进攻的。日军并没有因为花园口决堤黄水泛滥,而改变或推迟进攻武汉的时间。既然花园口决堤没有影响日军进攻武汉的计划时间,就谈不上决堤放水为中国军队保卫武汉赢得了准备时间。因为,对于中国军队保卫武汉的准备时间而言,花园口决堤与否都是相同的。
    
三 日军进攻武汉路线未因花园口决堤而改变
 
花园口决堤改变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想象。日军对华北和上海展开进攻以后,中国军事当局十分担心日军由华北沿平汉铁路南下直取武汉;徐州会战后期,日军一部西进展开追击作战,也认为日军占领郑州后,以主力沿平汉路南下攻击武汉。可是从当时日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行动来看,这种日军以主力沿平汉中路南下进攻武汉的计划并不存在。
  
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1 938 年4 月间研究进攻武汉的作战计划时,曾设想以一个军沿平汉路南下,一个军沿长江西上发动进攻。但这种设想立即被否定。因为,根据当时平汉路方面的情况,如以主力由平汉路南下,需要很大兵力。由于华北地区八路军展开的广泛的游击战,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而且因铁路公路线不断受到八路军的破坏,军队的输送,作战物资的供应,都会发生很大困难。日军因而决定了以主力沿淮河及长江进攻武汉的方案。因为此方案既可节省兵力,又利于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据此,大本营于5 月底制定如下作战准备方案:“二华中派遣军在6 月中、下旬占领安庆,做好以后的作战准备。占领安庆后,编好属于华中派遣军的第十一军,由该军担任沿扬子江作战。二华中派遣军另派第十三师团占领寿县正阳关六安附近,然后进行以后的作战准备。6 月底将第二军(约两个师团在7 月底前置于华北方面军指挥)转属于华中派遣军,再加上第十三师团,担任沿淮河作战。已华中派遣军应在安庆及寿县附近分别为直接协助两军第一线的飞行团建立基地,并在蚌埠庐州附近为空军轰炸部队建立基地。四、华中派遣军应在安庆及寿县正阳关六安附近为两军的第一线建立补给基地。”①
  
6 月11 日,大本营派作战班长等人到南京与华中派遣军协商大本营提出的进攻武汉方案。协商时,又有人提出以一个军沿平汉路南下的主张,但又一次被否定。最后决定仍按大本营方案实施。于是,大本营于6 月18 日发出《 大陆命令第一百一十九号》 。其内容为:“、大本营准备以初秋为期攻占汉口。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在扬子江及淮河的正面逐次向前推进,占领地盘,给下一步作战作好准备。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确保占领地区的安定,继续执行原定任务,特别要求对占领地区内的残敌进行扫荡。另外要策应华中派遣军的作战,为把敌人牵制在北方,应准备进行一部分作战。”① 关于华北方面军的配合作战,在大本营8 月22 日发出的《 大陆指第二百五十号》指示中又明确规定:哗北方面军不得越过黄河及黄河祀水地区进行作战。”②
  
6 月20 日,华中派遣军派作战主任参谋到东京与大本营联系作战间题。7 月5 日,该主任参谋将联系结果带回南京,“明确了汉口作战的目标是攻占要地… … 汉口作战的主攻部队为第十一军,主攻方向为扬子江沿岸”。③
  
由以上资料可看出,日本军事当局在研究对武汉进攻的作战计划时,一再否定了以主力由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的主张,决定了以主力沿长江南北进攻武汉。那种由于花园口决堤改变了日军以主力由平汉线南下(由北而南)而为沿长江西上(由东向西)的进攻路线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这里应该说明的一点是,黄水泛滥对日军的兵力部署是有影响的。华中派遣军原计划将进攻的主力置于沿淮河向大别山北部地区方面,因为黄水在淮河流域泛滥,顾虑到部队由淮河西进和作战物资输送会发生困难,因而将进攻主力改在长江方面。
  
四 中日两军夹黄泛区对峙的主要原因是日军兵力不足
 
黄水泛滥确实给占领中牟、尉氏的日军造成很大困难。所以日军第二军于6 月17 日调整部署,令第十四师团在开封、兰封集结,第十六师团在祀县雅县宁陵间集结;第十师团主力在夏邑会亭集、永城附近集结。只要水害涉及不到,即应以一部兵力尽可能长期保持拓城、鹿邑、毫州、涡阳地区。至6 月23 日夜,由中牟东退的日军,大部已集结在开封附近。第十四师团归建第一军。第十六师团到7 月7 日左右,在通许附近集结,尔后配置在祀县瞧县宁陵附近。这一新的部署,日军集结地区大体上就是在黄泛区以东地区。它的西沿,就形成了夹黄泛区与中国军队的对峙线。此后,不论日军如何调整部署,直到1 944 年4 月日军展开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时,这条线一直未变。这就是“造成尔后敌我双方夹黄泛区对峙的局面”的说法的根据。
  
其实,这条对峙线仅仅是从武汉失陷后到1944 年4 月间,中日双方军队由华北到华中漫长的对峙线的一小段。这一小段对峙线,固然与黄泛区有关。但主要原因是由于日军兵力不足而改变战略进攻为保守占领区的方针而决定的。地形是选择对峙线的一个条件,但不一定是决定条件。中日军队夹黄泛区对峙,是服从于整个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总形势的需要而决定的。
  
日军在武汉会战发起之时,参谋本部第一部制定的《 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要点》 中就明确决定:" (一)为了夺取武汉三镇,作战指导上采取这样的策略,对配置于该地防御线上的敌方兵力,尽力给于重大的损害。(二)以后,竭力限制战局的扩大,采取紧缩持久的阵势,在汉口附近,留下若干机动兵团。即:河南省黄泛区以西的地方,概予放弃;为了占领武汉三镇附近,预期北自武胜关,南迄岳洲附近构成一条持久战线;在武汉以东的长江南岸,主旨限于控制沿江岸的各要点。”① 1938 年12 月6 日,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决定的《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中规定的方针是:“以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要点是:“二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而将占领地区划分为以确保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二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希望使该地区逐步安定… … 即使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预定确保该地域,并以此为进行各种国防建设的范围。”“在中国的兵力部署,根据前二项的精神逐步整顿改编。”① 1 940 年7 月23 日,大本营发出《大陆命令第四百三十九号》 中规定,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任务第一条,“希望确保大体在西苏尼特王麻百灵庙安J 匕黄河黄泛区庐州、芜湖、杭州线以东地区及宁波附近地区的安定,特别是要力求迅速恢复蒙疆地方山西省北音队河北省及山东省的各重要地方和上海南享杭州间地区的治安”。② 以上所述日军在中国企图确保治安的区域(其中包括黄泛区以东)的边线,即是中日军队的对峙线。这条线一直保持到1944 年4 月。
  
根据以上所述,花园口决堤造成了尔后中日军队双方夹黄泛区对峙的局势,从现象上看确是如此。但这条线保持了6 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日军占领武汉以后,由于兵力不足,无力再发动战略进攻而形成的,如同保持了6 年之久的从华北到华中中日军队之间的整条对峙线一样。所以,对于花园口决堤所造成的黄泛区一段对峙线,从战略上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
  
对于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概括起来说,由于黄水泛滥,给占领中牟、尉氏的日军造成困难并使其受到一定的损失。黄水夺淮造成淮河泛滥,日军将原定以主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北麓地区的作战部署,改为以主力沿长江西进进攻武汉。花园口决堤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与造成豫皖苏地区人民所受到的灾难相比,这一点军事价值,实在不值得称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