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像百万富翁一样思考

 光照晨曦 2010-06-22


美国一家公司近日的调查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九成家长计划在今年重点教育孩子如何理财,1/4的家长表示要让孩子从学会使用零花钱开始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无独有偶,根据英国最新教学改革计划,储蓄和理财课程将从2011年开始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这两则新闻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概念——财商
  所谓财商,就是一个人投资理财的能力。1999年美国人罗伯特·清崎和莎伦·莱希特合著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出版,迅速风靡世界。在这本书里,财商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此后,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系列书籍一直畅销不衰。财商这一概念也与智商和情商并列,被一些人认为是现代社会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
  智商也许与天资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但财商主要得靠后天的培养教育。根据英国政府制定的《个人、社会、卫生和经济计划》,儿童从5岁开始就应接受理财教育;7岁到11岁的学生将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中学将开设与信用卡、贷款以及家庭财务和负债有关的课程。按照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的说法:“孩子们的投资理财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与财商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金钱。所以财商训练无外乎两方面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二是正确使用金钱。现实生活中有人一掷千金,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有人量入为出,担心“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正是在对金钱的认识和使用过程中,人们养成了各自的财富观。
  美国著名主持人兼成功学家特洛伊·邓恩有句名言,要让孩子学会像百万富翁那样去思考。这句话点出了财富观的关键之处。首先,要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图书、巧克力、房子、汽车这些都需要用金钱去购买,而金钱则需要通过个人努力的工作与奋斗去获得,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次,有了金钱以后要善于使用它,使它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美国畅销书《当大脑遇到金钱》中有着这样一段素材:1957年,美国人均收入约为1万美元(已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当时的寻常百姓家中还没有洗碗机、干衣机、电视机或空调,但有35%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到了2004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美国人均收入比1957年时几乎翻了3番,百姓家中的电器等消费品比起当年来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按理说,该有更多的人感到幸福才是,但调查却显示,仍然只有34%的人说自己的生活“非常幸福”,这一数字与1957年比,不但没有增加,还略有下降。
  财富真的就像海水,喝得越多,就越感到口渴吗?答案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更多的金钱并不意味着更加幸福。由是观之,在培养孩子财商的同时,也应重视财富观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