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地狱;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仓央嘉措还有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 那一天---仓央嘉措 那一天,
那一年, 那一世,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你念,或者不念我 你爱,或者不爱我 你跟,或者不跟我 默然 相爱 1 2 3 4 *王总(此为一个字):即松儿石(一种宝石),通常 5 6 *寒风的使者:深秋的风 7 8 *马头:西藏木船头上一般都有脸朝后的木雕马头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慢坐:西藏人告别时的客套话 ,意为"留安" 25 *业:佛教用语,指人世行为,有善业与恶业之分 26 27 28 29 30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 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故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 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 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 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 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同时,仓央嘉措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民歌诗人,写了很 多热情奔放的情歌,他的《情歌》诗集,词句优美,朴实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歌诵。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藏族人虽然是虔诚的佛教徒,可是他们内 心最感亲近的达赖,据说就是这位在布达拉宫没有灵塔的仓央嘉措。他们之所以如此崇拜这位年仅二十四 岁就遭到政治人物谋害的少年喇嘛,就因为少年喇嘛的情诗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热爱与理解。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藏历水猪 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 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 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 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刚刚建成布达拉宫与世长辞了。然而拉萨街头却一片宁静 ,既没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祈祷达赖早日转生;又未见打卦降神,寻访灵童的出世方向。西藏地方的 一切政教事务,亦如既往,仍由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代行处理。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为 了继续利用达赖的权威掌管格鲁派(黄教)事务,密不发丧。连当时驻兵西藏的蒙古族带兵官达赖汗(固 始汗之孙,是桑结嘉措争夺独掌西藏政治权力的对手)要见五世达赖,也被桑结嘉措用“达赖入定(即闭 门修炼),居高阁不见人,凡事传达赖之命以行”的理由骗过。就这样,想专权的桑结嘉措,欺骗了广大 僧侣大众,和当时中央的康熙皇帝,时间之长达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从西藏的俘虏口里,了解到五世达赖已死多年的消息 。康熙帝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甚至打算采用“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的强 硬措施。桑结嘉措对于康熙帝的谴责感到恐惧,一方面写信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寻了一个15岁的少 年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个15岁的少年,便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浪漫诗人,闻名一世的六世达赖喇 嘛仓央嘉措。 1697年(藏历火兔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 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 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然 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却不能掌握政教大权。实际上,只不过是桑结嘉措找来应付康熙皇帝的傀儡。 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藏历木鸡年),第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 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败,第巴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 ”事件,并奏称由桑结嘉措所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 ,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火狗年(1706年),仓央嘉措被解送北京的途中,据说行至青海湖滨 时去世,时年24岁。有的记载中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 在阿拉善去世。 仓央嘉措被解走以后,拉藏汗与新任第巴隆索商议,于火猪年(1707年)另立白噶曾 巴·伊喜嘉措为六世达赖,但西藏人民认为伊喜嘉措是假达赖,始终未予承认。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 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 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从六世达赖的一生来看,他无愧于一个大乘行者的德行。也正因为如此,仓 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乾隆皇帝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 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门巴族 人恋爱婚姻比较自由,男女相爱经常不受贫富等级的影响等,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 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领袖 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意缠绵的“情歌”。他的作品《仓央嘉措诗歌》,广 泛流传,驰名中外。仓央嘉措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 ,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 《情歌》的藏文原著,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 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流传之广,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 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 诗坛上也声誉大振。
仓央嘉措 诗句赏析 心理变化让这种真实的,忧郁的爱情更加让人心口微痛。 留和对爱情的尊重……都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朴素简单的文字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压抑的痛苦,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甚至让自己否决了邂逅带来的快乐,这种深沉的爱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 更衬托出爱情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心心相印的默契带来的爱情将是温暖而贴心的。会把恋人放在心头一遍遍思量着,会把爱情在心中一遍遍 重温着,这种傻傻的想念一旦失去就就像失去了依托。于是后悔着相知,后悔着深爱,只因失去所爱之后 的痛苦无法承受。 灵,让我们感激它的慷慨。然而一旦分离,心口的温暖无法补偿带来的失落,足够让人心碎垂泪。欠下的 那些温暖的陪伴,在分离之后终究无法偿还。恨人事无常,到底只能暗自神伤。 为爱到深处爱到酴醾,当分离之后只剩下了故人的回忆,在一遍遍重温回忆的过程中一遍遍扯开伤口,使 它一直无法治愈。这种每每生生撕裂伤口的痛,让人悔当初,真心相惜。 ,一次次重复着,却是在反复提醒自己别离的事实。如果不爱,现在不会这么痛苦,然而惧怕痛苦而拒绝 爱,更是痛苦深处的痛苦。 和平常的相遇,而相会却带着四目相对时的喜悦和温存。如果我们不相向而行是否就会相忘于江湖?相会 只会徒增感伤,因为千帆过尽,感情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前来相会。 的人便是误吗?哀怨的字眼轻描淡写地描画着那种失去之后就让人心如刀绞的爱情,平静的外表下满满的 波涛暗涌,毕竟相负带来的就是一种误,误了青春时辰,误了韶华时光,误了一片深情。 缘分已尽,何必藕断丝连牵扯不清?然而那些花前月下的约定却萦绕脑海心头,挥之不去,让人怎能不想 再续爱情?剪不断,理还乱,如此之痛,只能叫人言说“最好不相许”。 深省。萍水相逢却惺惺相惜带来的是依,可以驱散黑暗的恋人的拥抱才是偎,偎是一种相互依托,一种非 你不可的情绪,一种无论天涯海角还是碧落黄泉都要在一起的坚定。然而如此的二人却被生生拆散,唯有 孤独地告诫后人“最好不相依”。 会流连在对方的眼波之中。一旦相遇那些过往的回忆就会迸发出来,带着在一起的渴望相聚,然而短暂的 相聚也改变不了终将分离的事实,不可能依然是不可能,相聚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安慰罢了。 画出了爱情的深度,只是一场相见,便是金风玉露,相知相许。后一句蕴藏着的悲凉与落寞的情感让人心 疼,“相见何如不见时”,此语是锥心刺痛之人发出的肺腑之言。既然遇见你让我如此痛苦,我为何还要 遇见你?表面上明明后悔着那一场邂逅,然而心中却是爱得惨烈无比,明明口中说着那么决绝的话语,心 中却如此彷徨彳亍不前。 生不息的相思?爱得那么疲惫那么痛苦,到头来还是无法忘记对你的深情。这句话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唯 有这一句话展露出了压抑着的情绪。想和过去的恋人一刀两断,无奈心里却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只有生前 身后唯爱一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对那人的深爱展露无疑。若不是爱得深刻,又怎么会如此痛苦,若不是爱到情痴,又怎么会有如此恨人事 无常?尤其是最后一句展现出的柔弱的一面,更体现出儿女情长。前面的淡漠和决绝,不过是因为太爱了 用来束缚自己的伪装,最后终于说出口的“要我如何忘掉你”的话语其中的悲凄,绵远悠长。那种微弱的 痛楚,从目力所及的文字一直流落到心口,酸楚之情油然而生。 |
|
来自: huanghuiru > 《欣赏美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