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理论述评(全)

 昵称955772 2010-07-01

中医理论述评(全)

 

中医理论述评(1

中医在哲学上秉承老庄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作为替代医学,其理论源于古代医学著作和医疗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气血津液说、藏象说、经络说、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宇宙大自然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双方属性概括;它还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则由阴阳二部分组成。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后来推广为,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从表面看来,这似乎含有朴素的唯物论,感性自发的辩证法的观念,然而由日光向背引出的阴阳说,过于感性,缺少逻辑推理,而现在又人为的赋予了现代辩证法概念。 其实是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而感觉却是不可靠的。显然物质并非阴阳组成,现代科学已然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水由两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所组成,而原子都可以分为原子核(中子和质子)及其外围的电子,并且可以继续分割下去。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并非指物质)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规律。在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就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十分显然,这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解释,甚至是无中生有的乱点鸳鸯谱。现代科学表明,“金木水火土”不过是普通物质、有机或无机物、混合物或化合物而已。它们为什么对应五脏,而不是六腑中的“五腑”,或五脏六腑中所选出的五个器官?古人这样认识或许是对自然界的朴素认知,如果现在依然坚持这种认识,则是与现代科学反道而行了。

 

无独有偶,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名医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37年),被西方尊为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与自然相统一,强调气候、土壤、水质、空气,居住条件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不相信疾病乃天遣或超自然力量所致,並且认为主因是环境因素、飲食及起居習慣。他认为人体自身各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各种疾病都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基于这种指导思想,他主张医生诊病必须全面观察,治病必须调动机体的自然疗能,推崇全身强壮疗法。他认为医生对疾病的预防负有重要责任,这样才能防病于未然。这些主张有些是与中医一致的,也是合理的。然而,按照现代科学生理学学說,其理论错误亦不少,例如,他的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

 

简评中医理论(2

 

3)气血津液学说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其生成源自先天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 气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

 

这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天方夜谭,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气,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气究竟有没有?到底存在与否?存放在什么地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和动物一旦停止呼吸空气(即所谓自然之清气),就断绝了氧气的供应,因而就地死亡(即没有这口气就完了)。现代中医研究者证明,气含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是用现代信息论观点套在古老之气的头上,试图揭示其的奥秘。然而,现代信息论指出,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所谓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恰恰与一个不雅的口头禅相吻合,“屁者,五谷杂粮之气也”。

 

4“藏象学说”

藏”是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通称为脏腑。

“脏腑学说” 主要是研究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即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腐熟水榖、分清泌浊、传化糟粕”;“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也好,六腑也罢:若不吸收大气中的氧气、生命之水、各种谷物食品中的精华,如何维系人的生命?一种学说不着重指出这些生命之本,如何分清各个脏腑的具体功能?而“奇恒之腑 的术语却令人费解,似乎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堆积在一起,看不出脑和胆有什么直接联系,有什么道理,只能说明对它们认识的混乱。传统中医提出许多概念,恰恰没有“现代概念”,而且只有概念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针对各个器官、系统生理病理的检查手段,确诊后,对症侯治疗的药物。

 

一是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是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是指“应象”,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透过外在的变化,可以测知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话是如是说,然而“三象”也只是医者的感觉,感觉是不可靠的。有些疾病开始并没有“三象”,不用更直接有效的现代医学检查手段,主动侦查器官、系统的状况,有可能出现一种结果,即当“应象”明显时,而已经丧失治疗的机会。

 

简评中医理论(3

5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定义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起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问题的关键是,人体内究竟有没有经络,到底存不存在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现代医学早已明确,呼吸系统是获取空气中的氧气,并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达人体各个部分,其通道就是以心脏和肺为主要器官的大大小小的血管。经络学说没有解刨学的依据。多少年来,国内外一直在寻找经络,不幸还没有找到。人们为什么相信并坚持实际上没有的古老经络学说。

 

6运气学说

中医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内容,占据《黄帝内经素问》13的分量,是中医理论中最为高深,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中医的主要理论都是由运气理论衍生。精辟地阐述了运气学说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应用及启示,反映了运气学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大价值,为运气学说的发展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是指自然界一年中的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

 

这显然是包括迷信色彩的一种学说,“气功”就是秉承这一学说,一度很时髦,闹得沸沸扬扬。出现了许多气功大师,用自己“气”治疗人们的百病,最后被打假和揭露。事实上,人不具有这种超自然的“气功”,当自然就不可能致病。至于说的神乎其神的“远动”、“遥控”、远地灭森林大火等等,更是无稽之谈。

 

中医存在一个“食古不化”的问题,不论如何提倡中西医结合,似乎根本就不能结合,针刺麻
醉、针拨白内障,治疗急腹症,双黄连注射液等,只是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并不能对医
学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双黄连注射液还出了医疗事故。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进步,新观点,新
方法,新药物层出不穷。新的代替旧的是必然的规律。诊断依然是把脉摸脉,这只是桡动脉的
一小段,脉象多微变,不易掌握和传承。药物依然是那些草药,未经提炼,未经双盲试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