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教练在教练他人的过程中,需要聆听的是:
对方的话语: 他讲话的内容够清晰吗? 明确还是含糊? 是什么样的语气,坚定、肯定还是软弱? 身体语言: 他讲话时是什么表情? 是什么姿势? 他的身心是一致的吗? 此刻的他是放松的吗? 他讲话之前的行为是什么?和行为后有改变吗? 对方的信念: 他话语后面的正面信念是什么? 信念后面还有什么信念? 这份信念有多强烈(伴随的是什么情绪)? 他的信念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价值观: 他话语后面的正面动机是什么? 这件事后面他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那份价值后面还为了什么? 最高价值是什么? 他的价值观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情绪和感觉: 那份情绪是什么? 他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吗? 他的情绪和感觉给他的信号对他意味着什么? 他有认识到这份情绪吗? 他有学习到这份情绪的意义吗? 他的这份情绪和感觉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他的焦点所在: 他的焦点在目标结果上呢,还是在问题上? 他的焦点在过去呢,还是在现在或未来? 他的焦点在外,还在内? 他的焦点在别人身上,还是在自己身上? 聆听的三个境界 聆听包括以下三个境界: 第一,用耳朵听,这是聆听的最基本形式,当然也是最低的阶段; 其次,用眼睛、用耳朵、用自己的感觉进行全身心的聆听,是第二个阶段的聆听; 第三,最高境界是“无心胜有心”,完全不用自己任何判断地聆听,能不受任何经验限制和束缚地聆听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答案,那是“无”的境界或者说是“中立”的境界; 在第一个最低的阶段,你只可以听到话语; 在第二个阶段上的聆听,你可以听到很多回应,包括语气、身体、情绪、感觉、行为层面、他所在环境层面给出的回应;一般来说,如果教练能听到第二个境界,都需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实属不易; 在最高境界上的聆听,才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话语,不仅仅是回应,而是听到对方深层的内心世界。用一句成道者的话说:“透过那有声的语言,听到那无语的存在。”这种境界在历史上只有很少数的成道者才能真正达到。 由此也可见,教练的聆听并非仅仅是指一般我们日常习惯的用耳朵去听的意思,而是接纳回应的意识和能力。 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对信念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层次、感知位置、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大家提升教练过程中的聆听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