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干部······

 无能无为 2010-07-02
            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干部······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则因语句停顿而产生不同语义的故事。

停顿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是生理换气的需要,因为我们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要说的话说完,这中间必须有停顿;同时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之间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就往往很不一样。

 

有一次,周总理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辩论。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指责说:“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灵机一动,巧妙地回答道:“对!牛弹琴!”

 周总理巧妙地将对方抛出的语句,中间略加停顿,拆成两句,反还给对方。言简意赅,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

 可见恰当地使用停顿,也是沟通表达中的一种技巧!我们平时的演讲和沟通中一定要注意适当使用停顿,以免产生歧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永乐皇帝要解缙在他的一把外国贡品扇上题字,解缙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他一时疏忽,把诗中的"间"字漏掉了。他的冤家汉王高煦发现后,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乘写扇之机,有意漏字戏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酝酿大患!”

皇帝一看,果然如此,便大喝一声:“武士们将他带下,推出去斩了!”

这时,解缙却哈哈笑了:“圣上请息怒,听为臣的慢慢讲来。这是我作的一首《凉州词》,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有一字之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首《凉州词》实为词不为诗,当然没有"间"字。”

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读你的《凉州词》,只要大家听了,都认为是你的作品,联不但不问罪,而且还重重有赏,如其不然,立即斩首!”

解缙叩头谢恩,立起身来,当众念道:“黄河远上,白去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巧用停顿,将一首诗读成了词,且念得有声有色,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君臣赞不绝口。解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逢凶化吉,保住了生命,领赏而去。

    由于古代汉语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古代的条约合同也往往会因停顿不同而意义有别,这也为投机取巧者取胜提供了方便。

 从前,有个财主对教书先生十分刻薄,只管饭,不给钱,因此没有人愿意去应聘就教。有个精通文理的老先生知道这种情况后,想整治他,于是找到那个财主,表示愿意任教,双方订立文约为凭。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财主接过一看,读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于是满心欢喜,两人便签子画押了。

转眼到了年底,老先生抗议财主不给鸡鸭鱼肉吃,并讨要学费。双方争执不休,直闹到县衙门。县官升堂,老先生拿出文约念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现在财主既不给鸡鸭鱼肉吃,又不给学费,请大人公断!”

县官接过文约一看,立即判财主输了官司,罚他给老先生100两银子。刻薄的财主只好认输。

财主与老先生由于使用不同的停顿,各自对文约的理解就大不一样。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有标点,但碰到稍长的句子,说话者为了表意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作适当的停顿,这时如果不注意,乱加停顿,也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而陷入被动。

    某单位调整工资以后,在一次总结会上,一位领导同志在报告时说:“通过这次工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干部,都纷纷表示……”

“妙语”一出,全场听众愕然,纷纷指责道:

“我们这里又不是少林寺,怎么还有和尚?”

“怪不得我们这些人没长工资,原来把指标送给庙里了!”

    这位领导之所以闹出这种笑话,就是因为滥用停顿,产生了歧义。 这也是照本宣科讲话的通病。很多人拿着稿子上台演讲,因为稿子不是自己写的,自己也不是太熟悉,加上紧张因素,往往就会闹出一些笑话出来。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如果拿稿子上台演讲,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演练,起码要看几遍,关键点适当标注一些。

 学会停顿也是一门重要学问。学习口才,在语气语调上一定要注意停顿的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