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干部······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则因语句停顿而产生不同语义的故事。 停顿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是生理换气的需要,因为我们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要说的话说完,这中间必须有停顿;同时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之间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就往往很不一样。 有一次,周总理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辩论。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指责说:“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灵机一动,巧妙地回答道:“对!牛弹琴!” 有这样一个故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他一时疏忽,把诗中的"间"字漏掉了。他的冤家汉王高煦发现后,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乘写扇之机,有意漏字戏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酝酿大患!” 皇帝一看,果然如此,便大喝一声:“武士们将他带下,推出去斩了!” 这时,解缙却哈哈笑了:“圣上请息怒,听为臣的慢慢讲来。这是我作的一首《凉州词》,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有一字之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首《凉州词》实为词不为诗,当然没有"间"字。” 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读你的《凉州词》,只要大家听了,都认为是你的作品,联不但不问罪,而且还重重有赏,如其不然,立即斩首!” 解缙叩头谢恩,立起身来,当众念道:“黄河远上,白去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财主接过一看,读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于是满心欢喜,两人便签子画押了。 转眼到了年底,老先生抗议财主不给鸡鸭鱼肉吃,并讨要学费。双方争执不休,直闹到县衙门。县官升堂,老先生拿出文约念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现在财主既不给鸡鸭鱼肉吃,又不给学费,请大人公断!” 县官接过文约一看,立即判财主输了官司,罚他给老先生100两银子。刻薄的财主只好认输。 财主与老先生由于使用不同的停顿,各自对文约的理解就大不一样。 “妙语”一出,全场听众愕然,纷纷指责道: “我们这里又不是少林寺,怎么还有和尚?” “怪不得我们这些人没长工资,原来把指标送给庙里了!”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如果拿稿子上台演讲,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演练,起码要看几遍,关键点适当标注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