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靖康二年五月一日,金天会五年。 大宋康王,安国、安武军节度使,河北兵马大元帅皇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归德)称帝,建立南宋政权,改年号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这位刚满21岁的青年成了大宋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年初金军攻破汴京,掳掠宋朝开封宗室,女妓,工匠等一万四千余人北上。数以千计的宋朝皇族妇女沦为女真贵族的奴隶,成为他们的玩物——其中包括赵构的妻子,谥号宪节皇后的邢秉颖。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赵构背负着奇耻大辱开始了他漫漫的中兴之路。(这个……当然,宋徽宗此时还没有死……) 靖康年间在中原溃散的西军渐渐汇集到宋高宗的周围,他们以刘光世,张俊和韩世忠三大将为首,成为御营司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宋高宗即位后,对军事局势作出了初步的安排。以扬州为皇帝行在,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团结留守司四万余人马守卫黄河防线;任命王渊为御营司都统制,团结御营司五万余人守卫淮河防线,保障两淮路和两浙路的军需补给能从汴河漕运至开封;任命唐重接替范致虚为京兆府知府,永兴军路经略制置使,守卫关中。但唐重却没有陕西制置使或是陕西宣抚使的头衔,他只能管理永兴军路,无权调动沿边五路兵马。而且高宗即位后,抽调了大量的京兆府守军赴行在,留在唐重麾下的战兵只有千人。唐重几次上书,言道“虢、陕残破,解州、河中已陷,同、华州沿河与金人对垒,边面亘六百余里。”“本路无可战之兵,乞增以五路兵马十万以上,委漕臣储偫以守关中。关中百二之势,控制陕西六路,捍蔽川峡四路。今蒲、解失守,与敌为邻,关中固,则可保秦、蜀十路无虞。缘逐路帅守、监司各有占护,不相通融。昨范致虚会合勤王之师,非不竭力,而将帅各自为谋,不听节制。乞选宗亲贤明者充京兆牧,或置元帅府,令总管秦、蜀十道兵马以便宜从事,应帅守、监司并听节制。缓急则合诸道之兵以卫社稷,不惟可以御敌,亦可以救郡县瓦解之失。”(宋史 唐重传)笔者无从推测高宗行朝宰执们的想法,也许是对唐重的能力有怀疑,唐重几次要求节制五路兵,行朝都没有同意。 建炎元年六月,金军中唯一能与宗翰抗衡的右副元帅完颜宗望冲凉后患寒疾病死。七月,金太宗任命金太祖三子完颜宗辅继任右副元帅,统帅东路军。为了擒获赵构,彻底灭亡宋朝,金国再次全国总动员,“起燕山、云中、上京、东京、辽东、辽西、平州、长春八路,隶于诸万户,入侵两河。”(大金国志校正 太宗纪三)此时,金国的女真人口约为十余万户。以平均一户出一兵的比例,金国能动员的全部女真军队大约为十余万人。这些人马需要分出军队留守内陆,防备国内的异族,同时警戒与高丽,西夏,蒙古的边境。因此能用于对宋朝战场的不会超过十万,为了能巩固在宋朝的占领区同时保持机动的打击力量,金朝开始在占领区内大量签发汉人充军。东朝廷继韩庆和后,又编组了王伯龙汉军万人队。由于没有统一指挥且部队缺乏机动能力,宋朝在两河路的守军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两河诸州郡相继陷落。接着金军东西两路军各自分兵。完颜宗辅留驻河北,围剿潜入太行山的宋朝残军,同时以元帅左监军完颜挞懒率军经略山东,派出完颜宗弼迂回山东,斜卯阿里渡黄河攻滑州从东面分两路攻向开封,声援西路军。完颜宗翰亲率一半军队渡过黄河,再次攻克洛阳,同时分出完颜娄室率领西路军近一半的兵力进攻陕西。宋河东经置使王燮在金军逼迫之下率军从洛阳,均州,房州一路撤退至汉中,守卫饶风关。完颜宗翰随之派军从西面逼向开封,宋朝东京留守宗泽派部将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领兵率军增援郑州抵抗西路军,张捴,王宣率军增援滑州,抵抗斜卯阿里。西路宋军大败,阎中立阵亡,郭俊民投降,李景良弃军而逃,郑州失守。而东路宋军则取得胜利,斜卯阿里部被击退。(宋史 宗泽传)完颜宗翰见开封难打,东路军迟迟不以主力西来,而他部下兵力不足,遂放弃攻打开封。完颜宗翰亲自坐镇洛阳,监视开封的宗泽部,同时遣完颜赛里克汝州,完颜银术可取邓州,萨谋鲁入襄阳,完颜拔离速入均州,耶律马五取房州。金西路军深入宋朝京西路,如入无人之境。 陕西方面,完颜娄室先率部驻于河中府蒲津。因蒲津对岸宋军守卫严密,完颜娄室遂留一部攻打河中府,自率万骑潜行至上游韩城,趁夜踏冰过黄河,迂回守河宋军侧翼大败宋军,下同、华二州,克潼关,建炎二年正月兵临京兆府(长安)(金史 完颜娄室传)。此时京兆府城内的宋军战兵不满千人,唐重知道大势已去,留给父亲一封遗书“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经制副使傅亮以精锐数百夺门出降,城陷,重以亲兵百人血战。诸将扶重去,重曰:‘死吾职也。’战不已,众溃,重中流矢死。”(宋史 唐重传) 攻克长安后,完颜娄室率军沿渭河河谷继续向西攻击前进,一直打到秦凤路,二月攻克秦州和凤翔府。秦凤经略使李复投降金军,凤翔守臣刘清臣弃城遁去。陕西大震,沿边其余四路军队开始增援秦凤,鄜延经略使王庶“转檄诸路,会期讨贼”(宋史 王庶传),泾原路经略使席贡派统制官曲端“ 治兵泾原,招流民溃卒,所过人供粮,道不拾遗”(要录 卷十五)。曲端派遣泾原路第十一将吴玠屯军清溪岭,凭险据守,自统大军驻麻务镇,以为后援,吴玠在清溪岭击败金军游骑。熙河经略使张深遣熙河马步军副总管刘惟辅率三千骑兵东进增援秦凤。金军前锋逾巩州,距熙州只有百里,刘惟辅留一部守熟羊城,以一千八百骑夜趋新店。黎明与金军遭遇,杀伤相当,金军前锋被迫撤退。张深又传檄陇右都护张严追击金军,在凤翔境上,两军会合。刘惟辅不愿听张严节制,自别道由吴山出宝鸡。张严继续率军尾追金军,同时联络泾原曲端。但曲端失期不至,张严在五里坡被金军伏击,宋军大败,张严阵亡。刘惟辅得知消息后,率军撤退。而曲端比张严谨慎,他不求与金军大战,只是跟着撤退的金军,逐步收复秦州,凤翔。与此同时,在鄜延经略使王庶的号召下,陕西东部被打散的宋军逐渐汇集,王择仁部收复长安,李彦仙(就是前面上书范致虚的那位)克复陕州。 完颜娄室所部前有熙河张深,侧有泾原曲端,后有鄜延王庶,不得已之下全军东归,将占领的渭河河谷地带全部放弃。王庶遣刘延亮屯神水峡,同时断黄河浮桥,断金军归路。同时他檄书要求环庆经略使王似,泾原经略使席贡与鄜延军协同作战。两人不愿受王庶节制,回书答应,但却迟迟不出兵相助。完颜娄室击败宋军,留军坚守河西桥头堡,主力撤回河东。王庶又要求席贡和王似团结兵马,与鄜延军一起发起攻击,将河西金军逐回河东,凭河与金军对峙。两人再次拒绝。王庶单凭本路军队,兵力不足,只得作罢。而曲端与刘延亮会合后,竟然找借口将其斩杀。 建炎元年完颜娄室在陕西的攻势等于在渭河河谷进行了一次武装大游行,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也算摸清了陕西军力和渭河河谷地理,同时获得了几个在河西的支撑点,为下一次秋季攻势奠定了基础四 战士军前半死生◎“吾为建炎天子守” 建炎二年,宗泽吸取去年的教训,六月承制任命王庶为权节制陕西六路兵马,曲端为节制司都统制。曲端麾下部队基本是他一手重新编组而成,而王庶节制陕西六路兵马只是来自宗泽而不是高宗行朝的任命,加上曲端本人历来心高气傲,所以他根本不服王庶的管辖。同时永兴军经略使郭琰驱逐王择仁,王择仁奔兴元(汉中)。 建炎二年七月,被宋朝倚为干城的宗泽病逝,北京(大名)留守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八月太行山五马山大寨失陷,宋朝军民在河北的斗争陷于低谷,东路军初步解决后顾之忧。于是金太宗再次下令南征宋朝。东路军与西路军又发生争执。“河北诸将欲罢陕西兵,并力南伐。河东诸将不可,曰:‘陕西与西夏为邻,事重体大,兵不可罢。’宗翰曰:‘初与夏约夹攻宋人,而夏人弗应。而耶律大石在西北,交通西夏。吾舍陕西而会师河北,彼必谓我有急难。河北不足虞,宜先事陕西,略定五路,既弱西夏,然后取宋。’宗翰盖有意于夏人也。”(金史 宗翰传)金太宗对两路军的矛盾无可奈何,只能抹浆糊。“上曰:‘康王构当穷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当立籓辅如张邦昌者。陕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于是娄室、蒲察帅师,绳果、婆卢火监战,平陕西。银术可守太原,耶律余睹留西京’。”(同上) 杜充面对金军的秋季攻势,感觉无法抵挡,于是他扒开了河南的黄河大堤,黄河改道注入淮河。杜充开黄河的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史书无记载,近人研究可能在卫州一带。金军西路军一半主力移师黎阳津,与东路军会合,借东路军的进兵路线南征。这样,金军的打击重点就落到了御营司驻守的淮河防线上。东京留守司防守的开封暂时解除了危险,杜充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金西路军留在河东的部分先南下进攻陕州,被李彦仙击败。宋高宗得知李彦仙的战绩,高兴的说道:“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宋史 李彦仙传)李彦仙有着传奇一般的经历,虽然他也是出自西军系统,但陕州并不属于陕西六路管辖,篇幅所限,笔者对他的崛起过程不作详述。 河东金军主力完颜娄室改变了策略,不再向去年那样一味往陕西纵深突击,而是从东部稳扎稳打逐步往西推进。他将第一轮打击重点放在中线。九月金军发起攻击,王庶召曲端会兵雍州、耀州,曲端拒绝听从。王庶率鄜延兵先至龙坊,曲端又回避,泾原经略使席贡不得已,另遣统制官庞世才将步骑万人会合王庶。王庶拿曲端毫无办法,通知席贡让曲端还旧任。王庶遣麾下节制司将官贺师范驻军耀州,王宗尹驻军白水,并且命令原州和庆州出师为援,两州各遣偏将刘仕忠、寇鯶来与贺师范会合。此时曲端又后悔,率军增援而来。但泾原援军还在路上时,金军就向贺师范发起了突然袭击。贺师范措手不及,所部溃败。庞世才,曲端得到消息后立即撤军。庞世才归到鄜延王庶麾下,曲端领兵回泾原,并且取得了泾原路的全部兵权。 (宋史 曲端传) 十一月,金军转向北线,兵分两路,一路攻克丹州,破临真,进逼延安府。王庶此时正在坊州.听到此消息,马上命庞世才、郑恩带兵抵挡延安方向的金兵.自己则带兵抵挡鄜州来金兵。然而王庶仅凭直辖兵马很难与金兵对抗,他几次传令率五万军队驻扎在淳化的曲端增援鄜延。但曲端却不愿出兵,他认为集兵守鄜延无益,“不如荡其巢穴,攻其必救”(宋史 吴玠传)遣吴玠攻华州,自攻蒲城县。然而,华州和蒲城县根本就没有多少金兵驻守。吴玠在攻陷华州之后,与曲端会合,他们没有向延安府方向进发,而是去了环庆路的襄乐,襄乐距延安府有五百里之遥。此时又逢天降大雪,非常寒冷,增援延安来路金兵的庞世才与金兵交战失利。这样一来,延安府就处少孤立无援的境地。‘自此,金军遂专围延安西城,日夜攻击不止。延安守军孤军迎击,城中老弱悉登城御敌,奋战半月之后不支,号称“五路襟喉”的延安失守。接着金军趁胜追击,降绥德军及静边、怀远等十六城寨,又破青涧城(绍兴末年名将李显忠的家乡,显忠父子此时被金国授予官职 笔者注)。鄜延路的宋军经此打击,作为一个独立的方面军实际上已不复存在。王庶率领的残军在撤退途中遇到从汉中匆匆增援而来的王燮,王庶此时显然已经心灰意冷,他将所部兵马交与王燮,自领亲兵去襄乐投奔曲端。王燮所部后来被宋朝调离川陕,增援长江防线,最终并入了“中兴四大将”之一的张俊麾下。王庶到达襄乐后,“庶犹以节制望端,欲倚以自副,端弥不平。……庶至,端令每门减其从骑之半,及帐下,仅数骑而已。端犹虚中军以居庶,庶坐帐中,端先以戎服趋于庭,既而与张彬及走马承受公事高中立,同见帐中。良久,端声色俱厉,问庶延安失守状,日:‘节制固知爱身,不知爱天子城乎?’庶日:‘吾数令不从,谁其爱身者。’端怒日:‘在耀州,屡陈军事,不一见听,何也?’因起归帐。庶留端军,终夕不自安。端欲即军中杀庶,夺其兵,夜走宁州,见陕西抚谕使谢亮,曰:‘延安,五路襟喉,今既失矣。《春秋》大夫出疆之义得以专之,请诛庶。”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臣而擅诛于外,是跋扈也,公则自为之。”端沮而归,乃夺庶节制使印,又拘縻其官属。会诏庶守京兆,庶先以失律自劾得罢。”(宋史 王庶传)此役,王庶与曲端结下了深仇大恨,王庶的报复将在两年后落到曲端的头上。 差不多与延安失陷的同时,完颜娄室率另一路金军进攻宋河东路最后的堡垒麟、府、丰三州。如前文所述,早在靖康元年金军第二次围开封时,西夏曾一度占领金国天德军河内八馆之地,后被金军击退。西夏随之在外交上对金国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金国无奈之下,单方面划定与西夏的边境。这次划定边境的行动就包括了将当时还属于宋朝的麟府丰三州划给西夏。金军劫持了宋朝的同知枢密院事聂昌,逼他以便宜行事。当时领主折可求,折彦质等率军在外,三州无主,不得已之下并入西夏。时任知晋宁军(晋宁军与三州接壤)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的徐徽言看出此次割地是金人矫诏,而不是来自宋庭的命令。于是他在金军撤走后率军出击,将西夏军赶出河西三州。徐徽言遂居黄河上游咽喉,收集河东路的宋军残军,“阴结汾、晋土豪数十万,约复故地则奏官为守长,听世袭。条其事以闻,俟报可,即身率精甲捣太原,径取雁门,留兵戍守;且曰:‘定全晋则形胜为我有,中原当指期克复,投机一时,会不可失。’奏上,诏徽言听王庶节制,议遂格。”(宋史 徐徽言传)徐徽言与折可求是姻亲世家,折家又是在府州世袭了几百年的地方领主。因此在折可求回来后,徐徽言便将府州还给了他,自率军回晋宁。十一月,完颜娄室捉住了折可求之子,逼折可求以麟、府、丰三州及堡寨九投降,河西三州再次沦陷。接着金军以降将折可求为向导,分路扑向晋宁军。晋宁东面是黄河,西面是西夏,北面是被金军占领的河西三州,南面是失陷的延安,已经完全陷入金军的合围之中,不可能再得到友军的支援。金军包围晋宁后,遣折可求至城下劝降,“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因出兵纵击,遂斩娄宿孛堇之子。”金军开始强攻晋宁,徐徽言“坚壁持久,抚摩疲伤,遣没人泅河,召民之逃伏山谷者几万众,浮筏西渡,与金人鏖河上,大小数十战,所俘杀过当。晋宁号天下险,徽言广外城,东压河,下堑不测,谯堞雄固,备械甚整。命诸将画隅分守,敌至则自致死力,以劲兵往来为游援。”金军连续强攻不克,便改变策略,将晋宁团团包围,同时截断佳芦河的上游,切断晋宁水源。晋宁无水井,“城中水乏绝,储偫浸罄,铠仗空敝,人人惴忧,知殒亡无日。徽言能得众心,奋枵饿伤夷之余,裒折槊断刃,以死固守。既自度不支,取炮机、篦格,凡守具悉火之,曰:‘无以遗敌。’”建炎三年二月,城内两员宋军裨校打开晋宁外城城门投降金军。徐徽言率军与金军巷战失利,退入内城。金军强攻内城,徐徽言知大势已去,“置妻子室中,积薪自焚。”他“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却被手下将士救下,此时金军冲进内城,徐徽言被俘。 完颜娄室颇有些敬佩这位敌将,他亲自劝降,“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己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小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宋史 徐徽言传) 河东金军建炎二年开始的秋季攻势结束,陕西东部大半沦陷 七 中原当日三川震◎宋金交战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富平会战 1。金军在三个方向开始了建炎四年的秋季攻势,部署如下: 东线 以完颜宗弼属下大忭,王伯龙等军会合完颜奔睹等加强山东行府,驻于淮北淮阳,山东东平等地。元帅左都监完颜挞懒则率万余机动部队,向淮南东路的宋军发起攻击,围攻楚州。 北线 鉴于耶律大石在蒙古的势力越来越大,西帅府派遣元帅右都监耶律余睹,金太祖婿蒲察石家奴,南征归来的万户完颜拔离速率女真军和汉军一万余进讨漠北可敦城。 西线 以右副元帅完颜宗辅为主帅经略陕西。即将集中在他麾下的部队有包括他的精锐合扎亲兵在内的右副元帅直辖部队;元帅右监军完颜宗弼的东路军南征部队;完颜娄室的西路军陕西行府部队;耶律马五等另一部南征归来的西路军。 金军的攻击首先由山东完颜挞懒部开始。建炎四年夏末,完颜挞懒部一万号称大军十万下淮东,破楚州后南下,逼迫时任通泰镇抚使的岳飞弃城撤退,南渡长江。东线偏师的进攻相当好的掩护了金军的主攻方向,让南宋行朝产生了误判,“以敌驻兵淮上,命浚出兵”。直到绍兴元年正月,完颜挞懒的主力在缩头湖一战中几乎被号称万人敌的梁山好汉张荣全歼,两个女真万户被打死,南宋这才弄清楚东线金军的实力。 北线耶律余睹和蒲察石家奴完颜拔离速等率军一万余北伐可敦城残余辽军,耶律大石避开了金军的兵锋,率部踏上万里西迁之路,最终在卡万特大战中击败以塞尔柱突厥人为首的伊斯兰联军,建立庞大的西辽帝国。 西线则由于集结的兵力涵盖四个独立的方面军,过于庞大,迟迟未能准备完毕。 在这种情形下,陕西宋军首先发起了攻击。建炎四年八月末,张浚遣吴玠进攻永兴军路,赵哲收复鄜延。 完颜宗辅此时正治兵于洛水中游,他没有料到张浚居然会命令陕西军在秋季主动出击,麾下只有他的直辖部队,总数不会超过两万。在金军将领看来,宋军只有在夏季才有与他们一战的实力,而秋高马肥的季节则是女真铁骑狂飚突进的最好时机。军情紧急,完颜宗辅急调正驻军于陕北绥德的完颜娄室南下(耶律马五部此时应该不是归入宗辅麾下就是归还在完颜娄室的西路军建制)。东路军完颜宗弼此时方赶到洛阳,得知消息后,立即抛弃辎重,随从阿里喜和步兵,率两万正兵精骑兼程增援完颜宗辅。在此之前,由于河北大名府发生动乱,完颜宗弼已经抽调了阿鲁补万人队回师清剿。(金正兵多为重甲骑兵,一正兵配备一两名随从阿里喜) 这时宋军有人向张浚建议,趁几路金军尚未会合抢先发起攻击,消灭当前金军。张浚犹豫一番后,或许是认为己方的部队和后勤也尚未集结完毕,没有答应。 2。整个九月上旬宋金两军都在大张旗鼓的集结兵力,宋军集中了永兴帅吴玠、环庆帅赵哲、熙河帅刘锡、秦凤帅孙握、泾原帅刘锜五路人马,以刘锡为前敌总指挥,屯驻在耀州富平镇。宋军的后勤纵队从四川至陕西,绵延数千里,粮、草、钱、帛、珍宝堆积如山,数量众多的转运民夫在宋军寨旁另立营寨。张浚则坐镇西距富平200里外的邠州。(今陕西彬县)望着麾下浩浩荡荡的十几万大军,张浚意气风发,“吾破虏必亦”,甚至认为可一战而“径入幽燕”。他询问曲端的看法,“端曰:‘必败’。浚日:‘若不败如何?’端曰;‘若宣抚之兵不败,端伏剑而死。’浚曰:‘可责状否?’端即索纸笔责军令状曰:‘如不败,当伏军法。’浚日;‘浚若不胜,当复以头与将军。’遂大不协。”(本末 卷六八)张浚恼怒之下降曲端海州团练副使,万州(今重庆万县)安置,将他赶出军队。(……这两人都比较“浪漫”)金军则会合三路兵马,驻扎在富平东南八十里的华州下邽。 宋军完成集结之后,刘锡召集将军们举行军事会议。权永兴帅吴玠和秦凤副帅郭浩认为应当谨慎用兵。“兵以利动,今地势不利,未见其可。宜择高阜据之,使不可胜。”吴玠和郭浩两人都比较擅长于山地作战,不愿与金军骑兵在平原野战。但刘锜等人却认为,“我众彼寡,又前阻苇泽,敌有骑不得施,何用他徙?”宋军战兵和后勤民夫夹杂在一起至少在十五万以上,而敌前撤退历来是最复杂的战术机动,十几万人的大撤退如果组织不好万一被女真铁骑追杀,最大的可能就是全军崩溃。宋军已成骑虎之势,只能与金军决战 会后,宋军向金军下战书,约日会战。金军遂前出至富平宋军阵前下寨,但金军拒绝了立即进行会战。张浚随后又多次派人去金营求战,完颜宗辅不为所动。他需要时间整顿军马熟悉地形。最后,张浚的幕府甚至有“提出请以妇人巾帼之服遗娄宿者”。张浚可能也觉得此举太过儿戏,笑而不答。为了激励士气,他宣布“有能生致娄宿字茧者,虽白身亦授节度使,赏银、绢皆万计。”完颜娄室针锋相对,“有能生致张浚者,赏驴一头、布一匹。”(会编 卷142)金军迟迟不出战可能也是觉得宋军兵力雄劲,没有把握获胜。已经身患重病的完颜娄室亲自率卫队前往宋军阵前侦察,回来后给将领们打气说宋军“人虽多,营垒不固,千疮万孔,极易破耳”(估计他看到的是民夫)。于是完颜宗辅回书张浚,约定双方在九月二十四日会战。 3 。富平,居关中东部,物华毓秀,战略位置重要,素为京散腹地。“富平,石、温周匝,荆、浮翼卫。南限沮、漆,北依频山,群峰险峻,环绕如城郭,…而水陆 之险备矣,…有主客劳逸之殊,据险以固,择利而进,设有犯者,…可使片甲不还”,诚不虚“周览形胜甲关辅”。(富平县志)是而为兵争要地。 宋军在富平的营寨位于地势偏低的今富平县城以东至王寮乡的军寨、纳义坊一线的卤泊川北岸的平原上,地形开阔,适合大兵团作战,尤其有利于金军重骑兵的冲击。 宋军右翼有卤泊川中的芦苇水泽掩护,左翼基本暴露在平原上。金军屯军于地势见高的今留古乡以西至东上官乡一线卤泊川南岸的华阳原上,左翼隔卤泊川与宋军右翼对峙。 刘锡将麾下最精锐的泾原兵放在了左翼,由他弟弟刘锜指挥;将后勤民夫的营寨放在了右翼,“绕寨安泊,每州县自为小寨,以车马为卫,十十五五,相连不断”(会编 卷142),保护乡民的任务由赵哲负责。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辰时(早上七八点)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宋军大营中的旗杆之时,宋营中终于传来了如隐雷一般的隆隆战鼓声。刘锡显然对自己没有信心,宋军的中军大旗上书写的居然是一个斗大的“曲”字! 将军们挥动令旗,宋军缓缓开出营寨,以骑兵为掩护,步兵在两军寨前的空地上列成阵势。远远望去,十几个巨大的绯红色方阵就像一道缓缓推进的红色波浪。(宋朝尚红,军服一般为红色) 将军们等待着,等待着对面数万女真铁甲重骑兵开寨门杀出的那一刻。他们知道,那一刻,马蹄踏地的声音足以令山河为之变色,马后扬起的烟尘足以令日月为之无光。 …… 但对面却没有丝毫的动静。 金军依旧坚守在大营中。 宋朝的将军们疑惑了,难道金军又反悔而不敢出战了? 箭已在弦,宋军已不得不发。刘锜率先出动,扑向金军的右翼营寨。其余宋军也跟在泾原军身后,向金军全线发起攻击。 完颜宗辅坐镇中军,以完颜阿离补为左翼都统率领西路军,完颜宗弼为右翼都统率领东路军。而患病的完颜娄室则与完颜宗辅一起。完颜娄室早先已经知道曲端被张浚罢免的事,猜出这是刘家兄弟假立曲端的旗号。 两军交战至中午,完颜宗辅下令开门出击。金军右翼在完颜宗弼的指挥下,与泾原军展开混战。这是年轻的刘锜与完颜宗弼的第一次直接交手。金军右路军在泾原军的打击下,逐渐支持不住。万户赤盏晖所部首先溃败,致使完颜宗弼的合扎亲兵和韩常的万人队陷于宋军包围之中。韩常字元吉,燕京人,是金军中最勇猛的汉将,也是完颜宗弼的爱将,史称其臂力能开“三石硬弓”,几与岳飞相当。富平两军激战中,韩常被流矢射中左目,鲜血淋漓。韩常怒拔去其矢,以土塞创,跃马奋呼搏战,率军杀开一条血路,保护完颜宗弼突围而去。 完颜宗弼整军再战,完颜宗辅也从中军给他派来了援兵,两军又重新陷入对峙状态。 金骑兵的基本战术是是两翼包抄围歼,宋人称之为“拐子马”“东西拐子马”,这种战术渊源与长期围狍捕獐的技巧。凡遇敌时,必“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翼左右夹攻,故谓之三生阵。”(会编 卷98)而在两翼骑兵中,人马皆披重甲的“铁浮屠”约占四成。(中国军事通史 卷12 396页) 刘锜的努力让金军从右翼包抄宋军的计划破产,而左翼宋军则有芦苇水泽的掩护,金军也无法包抄。宋金两军随之在战线上展开硬碰硬的厮杀,“自日中至于昏暮,凡六合战”,胜负的关键在谁先坚持不住。金军的右翼在刘锜的打击下逐渐后退,胜利的天平似乎开始向宋军倾斜。 关键时刻,完颜娄室想起了宋军看似完整的战线那个巨大的隐患——“营垒不固,千疮万孔”的民夫营寨。 他向完颜宗辅请精骑三千,携带薪柴和泥土,迂回至位于宋军战线南边的卤泊川,在沼泽中填出一条路,突然出现在宋军战线的软腹部。乡民们惊恐得看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杀出来的金军,奔乱不止,冲入环庆军的营寨。不知道为什么,环庆经略安抚使赵哲此时却不在他的岗位上。环庆军尽可能得抵抗乡兵和女真精骑的双重冲击,如果刘锡能及时派军援助环庆军,宋军尚有获胜的可能。但刘锡并没有这么做,自战斗开始以来,各路宋军都已经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有可能是刘锡已经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握,也有可能是环庆军本身就是他最后的预备队,更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环庆军在完颜娄室的打击下崩溃了,金军铁骑出现在宋军战线的侧后方。富平会战宋军败局已定,各路宋军开始撤离战场。他们将军需物资堆积如山的营寨完整的交给了金军。此战金军也损失惨重,加上此时已经天黑,完颜宗辅收拢部队,进驻宋军大营。控制近十万大军奋战一天,估计也是这位“睿宗陛下”的极限了。金军没有追击撤退中的宋军,宋军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制向西撤退至邠州。 1。会战时间,《三朝北盟会编》的记载是九月二十三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九月二十四日,笔者以《要录》为准。宋方的史料称富平会战在辰时就已经展开,而金史则说是日中。笔者估计日中是金军开寨门出战的时间。 2。金史中关于左右翼将领的记载也出现了矛盾,《睿宗纪》记载左翼娄室,右翼宗弼;《娄室传》载宗弼在左翼,娄室在右翼;《赤盏晖传》载晖在右翼溃败;《阿离补传》载阿离补为左翼都统,宗弼为右翼都统。笔者只能根据战场上的态势和金军的隶属关系作出自己的推断了。 3。最重要的,富平会战的双方参战兵力也只能依靠推测。金史上只有完颜宗弼部两万精骑有比较明确数字,别的部队都没有记载。而宋军的兵力,宋方各种史料则从四十万到二十万,基本没一个相同的。令笔者比较意外的是,金史上的宋军十八万的数字倒是所有史料中最少的。众所周知,无论战役胜负如何,大部分史书总会在尽量缩小己方参战兵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夸大对方的实力。金史则是其中的佼佼者,除去富平会战,金史中对初期历次战役中宋军数字有夸大四十倍的,最少的也有两倍,一般以三至四倍为多。综合各种条件,笔者以为,自宋金开战以来,金军在宋朝前线的机动兵力长期保持在十五万以上,而富平战前金军比较重大进攻行动中,耶律余睹和完颜挞懒部加一起不会超过四万,即使刨去少数改为留守的原机动部队,富平金军的实力也应该在八万上下。用参战军官的级别也可佐证,金军在富平记有两位元帅,一位准元帅,十几个万户,如果参战兵力少于八万就显得太不正常了。至于宋军,虽说是号称五路人马,但权永兴帅吴玠率领的主要还是他原先的凤翔军,宋军实际上还是只有熙河 秦凤 泾原 环庆四路军。而且沿边四路不可能将全部军队投入到富平,西夏和吐蕃的边境都需要军队留守。高级军官里比如熙河路马步军副总管刘惟辅就没有来富平。因此,笔者认为以平均四路各出兵三万计算,富平宋军人数也就在十二万左右。史书中的夸张记载很可能是将动员的民夫记入了军队人数。不过即使是十二万对八万,富平会战也是宋金两国之间最大的一次交战了。 八 怅望关河空吊影◎残败宋军退保蜀口 富平会战充其量是一次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陕西宋军尚存有一定的实力。但会战的失败显然大大出乎张浚的意料,从“径入幽燕”到全线败退这中间的差别也委实太大了些,对张浚的心理绝对是重重的一击。而且刚刚战败,前线撤下来的溃兵和百姓带来的资讯又极为混乱。张浚对前线将领的表现显然极为愤怒,罢免刘锡的兵权发往合州安置。十月一日,张浚在邠州将环庆帅赵哲处斩,当时赵哲不伏,张浚“亲校以挝击其口,斩于堆下,军士为之丧气”。张浚这样处置赵哲,并不能使人心服。赵哲固有过,但他为何离开所部,史书并无记载,也不是临阵脱逃,令人十分费解。李心传就说:“(赵)哲当复辟时有功。在西边,又为名将,故魏公诛之,当时不以为是。”(杂记 卷19)当时的情形也说明了将士的不满,赵哲被斩后,“(张)浚遂以黄榜放诸军罪。哲已死,诸将帅听命,浚命各归本路歇泊,令方脱口,诸路之兵已行,俄顷皆散”(要录 卷38) 另一方面,获胜的完颜宗辅论功行赏,对立下大功的完颜娄室以“所用犀玉金银器及甲胃并马七匹与之”,以示嘉奖。”(金史 娄室传)对战败的赤盏晖则“杖而释之”。金军上下整顿一番后,跟在撤退的宋军后面,从北面沿泾河河谷展开有条不紊的追击。 张浚在金军的压迫下率宣抚处置司撤到了秦州,后又退到兴州。连续的奔波,张浚与陕西军失去了联系。军队不知道宣抚司在什么地方,协调指挥也无从谈起,军心更加沮丧。而张浚的幕府中此时甚至有人提出要将宣抚司南移至夔州。刘子羽忍无可忍,请求张浚“留住兴州,外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号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察而动,庶几可补前*(上衍下心)尔”。张浚这才省悟过来,可不知该派谁回去好。刘子羽遂主动请缨,单人匹马赶回秦州,召集诸将。四路将领纷纷以兵来会,有兵凡十余万,军势为之复振。刘子羽在川陕边界重新做了布防,遣吴玠聚秦凤兵数千扼险于凤翔大散关东面的和尚原,以断敌来路;关师古等聚熙河兵两万余驻于岷州大潭;孙握,贾世方等聚泾原,凤翔兵一部于阶、成,凤二州,以固蜀口。(本末 卷68) 先前张浚斩赵哲后,以陕西转运判官孙询权环庆经略使。有人挑动环庆诸将,说:“汝等战勇而帅独被诛,天下宁有是事?”刘子羽得知后,暗令孙询阴图诸将,孙询遂将统领官张忠、乔泽处斩。“统制官慕洧与诸将列告于庭,询叱曰:‘尔等头亦未牢。”慕洧是环州的世袭蕃族大领主,“闻此语,惧诛,遂首以兵叛”(中兴小纪),于绍兴元年正月投降金军。孙询处置不当对泾原曲端的部属,无疑也会有很大的触动。慕洧叛降后,即以所部蕃兵攻打环州城。张浚急忙命令刘锜率建制还比较完整的泾原军救援环州。刘锜留部将守卫大本营渭州,亲率主力增援环州。刘锜匆忙赶到环州附近时,后方的泾原统制张中彦,经略司干办赵彬和守卫泾州的张中孚投降了金军,金军前锋得以迅速抵达渭州城下。刘锜无法,留统制官李彦琦守卫洧州,自率精锐回师救渭,却已经来不及了。李彦琦随后率军潜回渭州,投降金军。刘锜进退失据,无奈之下只好走德顺军撤回蜀口,遂被贬为知绵州兼沿边安抚。 金军一路高奏凯歌,没有经过什么大战就接连占领了环庆,秦凤,泾原的大部分土地。留守熙河的马步军副总管刘惟辅与宣抚司的联系已经被切断,刘惟辅的部下请求立即撤退,刘惟辅考虑到熙河的仓库里还有积存有大量的军粮,将粮食全部焚毁后才离开熙州。此时金军已经追了上来,刘惟辅的部下溃散,他率数百亲兵藏匿与山寺之中,遣人去西夏请求内附,西夏不受。刘惟辅的亲兵见大势已去,便出降金军,将他献出。刘惟辅是金军此次西征在陕西擒获的唯一大将,金军想招降刘惟辅“诱之百方,终不言。金人怒,捽以出,惟辅奋首曰:‘死犬!斩即斩,吾头岂汝捽也。’顾坐上客曰:‘国家不负汝,一旦遽降敌耶?’即闭口不复言而死”(宋史 刘惟辅传) 陕西六路已大部沦陷,金军与宋军基本沿渭水对峙。金军连战连胜,士气正高,如果此时立即向宋军发起攻击,宋朝能不能保有蜀中四路尚是未知数。但去年接连发生的两件事使完颜宗辅放弃了继续攻打渭水南岸的想法。先是建炎四年九月金国皇储谙班勃极烈、都元帅完颜杲病死,接着金军中的一代名将完颜娄室又于十二月病死。尤其是前者,让完颜宗辅极为焦心。他留下完颜撒离喝率兵六千驻守陕西,同时任命慕洧为熙河经略使,李彦琦为秦凤经略安抚使,赵彬为环庆经略安抚使,张中孚为泾原经略安抚使,然后匆匆班师回朝了。金朝能在陕西站稳脚跟,此四人功不可没。(笔者在这里鄙视一下张中孚张中彦兄弟,他们的父亲张达战死在太原城中,与金人有杀父之仇)。 太祖弟完颜杲病死后,金太宗想立其子完颜宗磐为储,这是完颜宗辅所不能容忍的。上京,才是他这位太祖系中手握兵权的大将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 驻守在渭河南岸的宋军则抓紧这难得的喘息机会,囤积物资,加固工事,准备迎击金军的下一次进攻。 绍兴元年五月,留守在陕西的金军向和尚原发起了试探性攻击,被吴玠击退。 绍兴元年十月,完颜宗弼亲自出马,率大军“架浮梁,跨渭水,自宝鸡边界营二十里,垒石为城,三攻和尚原(会编 卷196)。吴玠和吴璘率军与金军激战三昼夜,大获全胜,完颜宗弼后心连被两箭,“所率金军被剿杀几尽”(本末 卷69)。和尚原大战就连一贯讳败言胜的金史也称,“宗弼败吴玠和尚原,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二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金史 宗弼传)和尚原大战是宋军自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吴氏兄弟一战成名,成为南宋抵抗金军的中流砥柱。 宋金在陕西基本沿渭水对峙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金军要想南下占领四川难比登天,宋军想北伐归复关中也是困难重重。 后记 曲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南宋初期陕西军诸将中只有他具备操作五万以上的大军团进行野战的能力。他控制部队很切实,很得军心,泾原军中称“有文有武是曲大,有勇有谋是吴大(吴玠)”,金军对他也颇为忌惮。曲端之所以很少与金军进行会战,一方面是他用兵谨慎,另一方面也是金军不愿轻易进攻曲端率领的宋军。但曲端的致命缺点是固执己见,恃才傲物,对有可能超出自己功绩的人都尽力打压。他也是一个“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式的将军。也许他确实有增援的困难或是自己的考虑,但从结果上看,正是由于他的不作为,直接或间接导致五里坡,延安,耀州,彭店原等历次大败。可以说,他是泾原军最优秀的统帅,同时也是其余四路军队最糟糕的友军。曲端的性格让他得罪了几乎与之共事的所有同僚,最后甚至与和他齐名的吴玠势成水火。富平之战后正是吴玠和王庶的作用,使张浚放弃了将曲端召回军中的想法。 陕西失守后,在四川的曲端写了两首诗,“破碎江山不足论,何时重到渭南村。一声长啸东风里,多少未归人断魂。”这首诗只是表达了他眷恋故土的思乡之情,没有问题,但另一首里的“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自嘲之句却被在宣抚司参赞军事的王庶抓住了把柄。王庶对张浚说曲端是在影射宋高宗。而且曲端的泾原军旧部投降金军后,吴玠曾对张浚说“曲端必反”。于是,曲端的罪名被坐实。张浚数罪并举,将他投进大狱,接着又任命与曲端有仇的康随审理曲端一案,将曲端处死。据说,曲端临死前曾高呼“天不欲复中原乎?惜哉!”,时年四十一岁。 在吴玠吴璘郭浩关师古等人的指挥下,残余的西军将川陕前线逐步稳定下来。刘锜的五千泾原兵随之被高宗调往东南,提举宿卫亲军。绍兴七年解潜的侍卫马军司与王彦的八字军发生械斗,宋高宗解除王彦和解潜的兵权,将两部归入刘锜麾下。刘锜从三部中挑选出六千精兵,编成六军。绍兴九年,宋金议和,完颜挞懒将河南陕西归还宋朝。不久,完颜宗弼发动军事政变,杀死完颜挞懒,遣完颜撒离喝再入陕西,自率大军南下河南。此时,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的刘锜率所部近两万人马和皇帝的殿前班直侍卫沿水路前进至顺昌。刘锜与南宋最好的守城专家顺昌知府陈规一起,指挥麾下军队在城下与金军野战。完颜宗弼和韩常,完颜褒(完颜宗辅之子)指挥金军连续出动“拐子马”,“铁浮屠”,全被刘锜击败。最后宋军的反冲锋让金军全军崩溃。刘锜和完颜宗弼两人的再次交手中刘锜胜出,完颜宗弼后来哀叹,军兴以来未尝有如此大败。刘锜终于报了富平的一箭之仇。 完颜撒离喝后被升为元帅,和完颜拔离速一起负责陕西战区,与吴家兄弟恩怨交缠十余年。绍兴九年,李世辅劫持时任元帅右监军的完颜撒离喝为人质南归宋朝,因事起仓促,李世辅父亲和全家二百余口来不及撤离,被金军包围。李世辅遂以家人性命为条件,释放撒离喝。撒离喝回到金营后立刻反悔,将世辅全家杀害。李世辅仅以二十六人奔西夏,“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夏仁宗极为高兴,出动大军,以李世辅为向导进攻延安。可是,金国此时已经将陕西归还宋朝,李世辅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权衡再三之后,李世辅选择了宋朝,率八百骑反戈一击,大败西夏军,缴获西夏战马万匹。然后出榜招兵,收集旧部,将延安城中杀害他家人的凶手全部杀死。完颜撒离喝此时正驻于耀州,闻讯后连忙离开陕西。 吴玠派人宣谕李世辅,“两国见议和好,不可生事,可量引军赴行在。”李世辅前往河池参见吴玠,吴玠感叹的说:“忠义归朝,惟君第一。”宋高宗得知李世辅的事迹后将他召至行在,赐名李显忠。李显忠随后归在刘光世的麾下参与了南宋绍兴十年壮怀激烈的北伐。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后不久,时任保信军节度使的李显忠被秦桧解除兵权,处于半赋闲的状态。二十年后完颜亮南征,两淮的宋军纷纷溃败。危急时刻,宋高宗想起了李显忠,任命他于火线接替王权,掌淮西兵权。(李显忠赶到前,虞允文已经率领王权的部队取得了采石大捷)李显忠后率军收复淮西全境。他也成为高宗末孝宗初南宋有数的大将。 完颜宗辅回到上京之后,金庭形成太宗系,太祖系和完颜宗翰三派角力,争立皇储的局面。最后完颜宗辅联合同为太祖系的完颜宗干提出一个妥协方案,以金太祖嫡孙完颜亶为皇储,完颜宗翰为都元帅,完颜宗辅为左副元帅。完颜宗翰以完颜亶年幼易治,便答应了太祖系的要求。这样完颜宗翰与太祖系合力,太宗系在皇储的争夺中败下阵来。天会十三年,四十岁的完颜宗辅病逝。完颜宗辅的功绩使他在太祖系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完颜亮南征失败后,完颜宗辅的儿子完颜褒在东京辽阳称帝,改名完颜雍,是为金世宗。完颜宗辅被追尊为睿宗皇帝。 金世宗后来评价他父亲时,说完颜宗辅一生立有两大功 富平会战,建储定策。 大定十一年,金世宗绘制金朝开国功臣于衍庆宫,其中参与了富平会战的有梁王宗弼,金源郡王娄室,金源郡王撒离喝,韩国公斜卯阿里,随国公活女,开府仪同三司乌延蒲卢浑,大兴尹赤盏晖,金吾卫上将军耶律马五,骠骑卫上将军韩常,阿离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