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拍摄的风筝

 绿色单反 2010-07-06

我拍摄的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我拍摄的风筝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00a460100jgxd.html) - 我拍摄的风筝_老聂_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