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小朋友喜欢玩耍孙先生绘制的皮影

 崆峒樵隐 2010-07-11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邻居小朋友都喜欢玩耍孙先生绘制的皮影。

  皮影戏好看 皮上影难绘

  皮影也称傀儡戏,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的《续明道杂志》有这样的记载:“京师有富家子……引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某,辄为之泣下,嘱弄者目缓之。”足以见当时皮影戏表演之高超,已经到了能使观众身临其近的感受。宋代皮影戏之盛,在《梦梁录》、《都城纪胜》、《武林旧事》等书中都有记载。

  说起海宁皮影戏的形成和发展,应该与宋朝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有着密切的关联,追根溯源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过程中,无论是皮影的制作、影戏的演出、唱腔的设计都是口口相传,师傅教徒弟学,既不创新,也不走样。正是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才使得这一古老的有着南宋风格的历史遗音得以保存下来,被称誉为江南戏曲的“活化石。”

  如果说盐官镇上的徐二男先生是海宁皮影戏表演的唯一传人,那么,家住长安镇的孙炳鸿先生则是皮影制作方面为数不多的传人之一。孙炳鸿先生说,他是1953年跟随父亲学习皮影制作的,当时只有6岁。开始时只能在黄板纸上绘制皮影,后来感到在黄板纸上画不过瘾,希望能在革皮上绘制,但是那时候要弄得到一张革皮是多么的不容易。后来得到了一张蚕业上用的防干纸,透明的,但有一层油,染不上色,就用肥皂和墨汁磨揉在一起,解决了染色的难题。以后就在防干纸绘制皮影。孙先生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用剪刀在一张牛皮上剪着,不多一会一个古代戏剧老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孙先生说,皮影制作十分复杂,前后工序多达数十道。现在的年轻人不肯学这门手艺,主要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太快,从电影、电视到网络,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在年青人眼里早已是昨日黄花。

  孙炳鸿先生说:“海宁皮影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今年已经62岁了,在我的有生之年要完成200个皮影戏剧人物的创作,现在已经完成了68个。我想给后人留点值得记忆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