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南旧事"中林海音的足迹(图)

 云中公子 2010-07-12
"城南旧事"中林海音的足迹(图)
2010年07月07日 09:48:50  
 

  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用她细腻的笔触写出的《城南旧事》,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生活老画卷。1960年《城南旧事》小说集出版,今年正是这部小说集面世50周年,让我们沿着林海音的京城足迹,去寻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1948年,林海音离开北京回到故乡台湾,但她却一直思念着北京这座古城,她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1918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林海音生于日本大阪。后来,父母曾带着年幼的林海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侵占,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不甘心生活在日寇铁蹄下,举家迁居北京。5岁的小英子来到了北京,并在这里度过了被她称作“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琉璃瓦互映”的25年时间。林海音一家主要生活在北京城南,这里的胡同、四合院,还有西山脚下的毛驴,脖子上挂着铃铛的骆驼……都给了她挥之不去的记忆。

  少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初入京城林海音一家住进珠市口的谦安客栈

  林海音一家初到北京,住在珠市口一家名叫谦安的小客栈。那是1923年,这家客栈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旁边就是著名的第一舞台,如果从这里往南,就可以到当时京城非常热闹的天桥和城南游艺园。珠市口每天人来人往,林海音最喜欢的事就是和老妈子站在门口“看人”。林海音的父亲爱搬家,不久,他们一家就搬离了这座小客栈。不久前,我到城南寻找,谦安客栈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椿树上二条胡同的永春会馆居住时,林海音开始了北京小姑娘的生活

  林海音一家从谦安客栈搬到了椿树上二条的永春会馆。我去椿树上二条探访之前,查找过这条胡同的相关资料。明朝,椿树胡同已经形成,因胡同里椿树特别多而得名。后来,椿树胡同演变成了诸条以椿树命名的胡同,如椿树上头条、椿树上二条、椿树上三条等等。我去实地探访,在老地图标注的椿树诸条胡同的位置,转来转去却只找到了椿树园小区,和东椿树胡同,其他那些椿树胡同在哪儿呢?

  在椿树园小区,我向老人们打听椿树胡同的情况,老人说:“椿树诸条胡同上世纪90年代就拆了,建成了现在的椿树园小区,原来的老胡同就剩下半边东椿树胡同,和那棵老椿树了。”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那棵巨大的老椿树,它有两人合抱那么粗,老树依然枝繁叶茂。我继续询问老人可还记得椿树上二条和永春会馆。老人沉思了片刻,指了指小区内的雕像说:“椿树上二条就在那一带,我家原来就住在那条胡同。”听了他的话,我赶紧拿起相机拍下了那座雕像,因为它的位置记录着老胡同的一段回忆。

  当时,林海音一家住在永春会馆后院。林海音居住在这里时,开始上小学,她的妹妹燕珠、弟弟燕生都是在这里出生。在永春会馆生活的时期,对林海音一生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在这里,她从一个台湾女孩,变成地道的北京小姑娘,早晨,林海音扎着小辫,斜背着书包,沐浴着晨曦去上学,她已经是师大附小一年级的小学生了,穿打了皮头儿的布鞋,喝豆汁儿,吃涮羊肉,她应该是特别的快乐与温暖的。

  新帘子胡同、虎坊桥、西交民巷、梁家园,林海音都曾经住过

  在永春会馆住了没多久,林家又搬到新帘子胡同,林海音家住在胡同的尽头。那时新帘子胡同是个死胡同,不比珠市口那边热闹,胡同幽暗而寂静。此时林海音还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她每天放了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到大街上去看热闹。

  不久,林海音家又搬到虎坊桥大街的广东蕉岭会馆。这里是林海音成长过程中一个难忘的地方。虎坊桥大街当时比较热闹,此时林海音已经上小学三四年级了,她开始用自己幼小的心灵去感受五光十色的生活。林海音写的一篇小说《虎坊桥》讲述的就是她在这里的一段经历。当时林家租下了整座会馆,并将房间、院落粉饰一新。这时,林海音的二妹从台湾来了,母亲又生了四妹、五妹,家里人丁兴旺。我去虎坊桥探访时,当年的虎坊桥大街,已经更名为珠市口西大街,蕉岭会馆也已经被拆除了。

  林海音上五年级时,搬到西交民巷居住。那里街头常走过一队队的救世军,穿着灰色制服。救世军的摇鼓一响,各家的小孩都往外跑,看热闹,听传教。林海音的父亲要她周末到“福音堂”听洋人传道,那样可以学点英语,而林海音喜欢的却是“福音堂”发的画片。在西交民巷短暂居住一段后,林家又搬到梁家园。不久,林海音父亲因病去世了南柳巷的晋江会馆,目前被认为是林海音故居

  林海音在北京的旧居,基本上都已经拆除殆尽,只剩下晋江会馆,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晋江会馆是林海音故居。椿树园小区东边不远就是晋江会馆所在的南柳巷。南柳巷是一条南北向的窄胡同,这条胡同四通八达,出北口就是琉璃厂西街。过去,琉璃厂西街以经营书籍、笔墨纸砚为主,现在这条街上的经营项目与过去也没有什么不同。老北京以经营文房四宝和字画出名的荣宝斋,也在这条街里。

  因为父亲的去世,林海音家里经济陷入了危机,那是1931年。没有经济来源的林家,只好住进了南柳巷里福建和台湾乡亲专用的晋江会馆,因为住在哪儿不用交房租。开始亲戚们都为林家担心,但是13岁的林海音,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母亲共同扛起了这个家。

  据林海音回忆,南柳巷的南口是她的日常生活区,那里烧饼麻花儿、羊肉包子、油盐店、小药铺、澡堂子、当铺、冥衣铺样样都有。而现在的南柳巷南口,依然是生活区,这里日用小百货、主食厨房、卖菜的小摊应有尽有。而从南口往西走,出了西草厂就是宣武门外大街,洋超市沃尔玛就在西草厂的把口儿。

  我要寻找的晋江会馆,在南柳巷的中段路东。晋江会馆原是个大四合院,解放后被分成了两个小院。林海音和家人在晋江会馆住了近20年,这里是林海音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

  我走进晋江会馆的院落,发现原有的老建筑保存完好,只是居民们将院子里能利用的空间都搭建了房子,原先齐整的四合院就变成了大杂院。在院子里我发现了几棵巨大的槐树,我记起林海音在她文章中,提到过大槐树,她写道,好玩的地方只有会馆中间空院的一棵大槐树,到了槐树开花的夏天,唧鸟(蝉)鸣叫,清风徐来,树阴乘凉,惬意极了。树上吊挂下来像槐花一样的槐树虫,俗称“吊死鬼”,用筷子把它夹下来,放进小瓶里观察那蠕动的样子,然后倒出喂鸡吃。我想晋江会馆里的这些槐树,是否也如林海音笔下的大槐树呢?

  我询问院里居民,可知道林海音原来住在哪间房子,院里的居民对这位解放前就离开的邻居还有记忆,听说我寻找林海音旧居,就指着北边的3间房说:“林海音当时就住在这里。”院里的居民还向我介绍住在南屋的王奶奶曾经是林海音的邻居。我找到王奶奶聊天时,她对林海音记忆犹新,她回忆说,林海音待人非常有礼貌,大伙都喜欢和她亲近。

  出了晋江会馆,我站在南柳巷狭窄而寂静的胡同中,感受着胡同独特的静谧。当年,林海音住在这里时,周边环境可不是这样的,那时晋江会馆的斜对面是永兴寺,俗名儿南柳巷“报房”,这里是北平报纸的派报处。在林海音的作品里,她回忆,每天早晨四五点,天还没亮,所有批卖报纸的都集中在这里,等着各报馆把报纸送过来,然后批报卖报。那时,南柳巷胡同里是一片嘈杂与喧嚣。

  在南柳巷晋江会馆居住期间,林海音就读于春明女中,1934年又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以后去《世界日报》社当了记者,她的人生从此改变。 林海音的新文学之路

  宣武门外大街的春明女中,是林海音走上文学路的起点

  林海音的中学是在福州人开办的私立春明女中就读的。春明女中位于城南,这所中学附近,主要是演艺人员聚居的地方,因此很多京剧、话剧、电影界人士的子女,都在这所学校就读。如著名老生余叔岩的两个女儿余慧文、余慧清就与林海音是同班同学,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的白杨比林海音低一年级,名伶言慧珠比林海音要低几个年级。后来余家姐妹还成了林海音的好朋友。林海音选择进入春明女中学习,除了住在南城方便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春明女中特别优待福建学生,一般学生的学费要25元,福建学生只要缴18元。

  在林海音上初中时,正是新文学发展的高峰,林海音被新文学迷住了,她经常到北新书局和现代书局看书、买书,还为自己订了一本《现代》杂志,此时的林海音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文艺的爱好者。林海音的同学吴金玉回忆:刚上春明女中时,林海音给人的感觉是不爱说话,静静的,也许是因为她刚失去父亲。那时林海音就很喜欢文艺了,有一次上课,只见她一个人把头压得低低的,默默地掉泪,原来她在看《红楼梦》。那时候女孩子是不准看《红楼梦》、《西厢记》之类小说的,怕学坏了。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找到春明女中的有关情况。现在春明女中所在地已经成为宣武区第二职业学校校址。宣武区第二职业学校在宣武门外大街的西侧,这里离菜市口很近。我试着从南柳巷走到宣武区第二职业学校,步行大约要20分钟左右。我找到宣武区第二职业学校,看到学校里一片瓦砾,细一打听才知道学校早已搬离。

  在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林海音找到了未来事业

  林海音从春明女中毕业后,便进入翊教女中读书,才开学,就听说北平《世界日报》的社长成舍我先生创办了北平新闻专科学校,专门培养新闻编采人员,学员不用交学费,可以边上课,边在报馆实习,毕业后还有机会进入报馆工作。林海音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再加上自己对写作有兴趣,就自作主张报考了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4年到1936年,林海音在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学习,在成舍我先生严厉的教导之下,林海音在新闻采访中成长起来。林海音因写作成绩好,念完一年级就分派到报馆实习。

  初入职场之处,西长安街上最气派的《世界日报》小楼

  林海音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1937年,正式进入《世界日报》工作,采访文教及妇女新闻。记者生涯使林海音每天都能结识新的人和洞悉别人的人生。林海音自己说:“像坐在行走中的火车窗口望风景,都从眼前过去了。虽说是过眼烟云,但是那一时的影像,却也能够深印在脑子里,只要碰上有什么联想,也会掀开那存在的一页呢!”这段记者生涯为林海音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当年《世界日报》是北平的大报,它的社址在西长安街路北,那是一座灰色水泥的三层楼房,虽然以现在的审美视角看,土气的不行,但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相当气派的建筑。

  我站在西长安街路北,猜测着《世界日报》旧址会在哪里。现在的西长安街经过解放后的历次改变,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了。我在思索间,忽然想起,《世界日报》社东面,咫尺之遥,就是著名的双塔寺。双塔寺被拆除后,原址建起了“电报大楼”,有了这条线索,我的猜测范围也缩小了。办公室那张办公桌成了林海音与夏承楹的红娘

  林海音在西长安街的《世界日报》,收获的不仅是事业,还有爱情。《世界日报》的编辑部摆着一长排桌子,那时上晚班和上白班的编辑共用一张办公桌。林海音和当时主编《学生生活》版的夏承楹,共用一张办公桌,共有一个抽屉,就是这张桌子成了他俩的红娘。夏承楹做编辑,上白天班,下午发完稿就下班;林海音白天在外头跑新闻,晚上回报社写稿,两人各持有一副办公桌中间抽屉的钥匙。夏承楹对林海音的第一个印象是:“她很好看,人也很随和。”后来夏承楹发现,原来他与林海音都住在南城,还是师大附小的校友,两人兴趣相投,志同道合,感情自然好起来。有时夏承楹下了班,会在办公桌抽屉里留点零食、水果给上晚班的林海音,或是留张字条订明天的约会。周末,林海音与夏承楹常常去真光电影院看电影,然后到电影院对面哈尔滨人开的华宫西餐厅共进晚餐。北海溜冰场、电影院、小饭馆处处留下林海音和夏承楹的身影。多年后林海音回忆说:“我们就是两个人玩在一起,他写,我也写,志同道合嘛!

  夏承楹比林海音大8岁,他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准和家庭环境,都比林海音好一些。他对林海音自小失去父亲,却以优秀的成绩完成学业,然后自立,认真工作,赚钱养家,心里很是尊敬;而林海音对夏承楹的学问,和他的人品也十分佩服,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

  林海音和夏承楹在北京的婚姻生活

  东单三条协和礼堂——有情人终成眷属

  1939年5月13日,林海音和夏承楹在东单三条的协和医院礼堂举行了新式婚礼,他们的婚礼是当时北平文化界的盛事。夏家老太爷、老太太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嫁入夏家的林海音,进入到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但是她很善于处理家庭关系,她和蔼、关心别人、对人热情,也平等对待仆人,赢得了夏家上上下下的满意。

  永光寺街1号夏家老宅,那座小楼是林海音甜蜜的爱巢

  在永光寺街1号是林海音公公夏仁虎自宦海退隐后,自己设计的一所宅院。永光寺街1号离南柳巷很近,走路也不过5分钟的路程,所以林海音还是经常回娘家,跟家里人在一起。

  永光寺街1号是一座大小有8个院子的四合院,正院的东面是3间坐北朝南的小楼。林海音和夏承楹结婚后就住在这座小楼。我去寻找夏家老宅时,发现永光寺街1965年并入前青厂胡同,夏家老宅随着前青厂胡同的拆迁,早已被拆除了。

  嫁入夏家不久,林海音就到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编目工作。在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时,林海音看到一套叫《海潮音》的书籍,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就用了其中的“海音”二字做笔名,开始写点不同于过去的采访文章在报纸上发表。

我想也许电报大楼西侧的图书大厦,或是再往东一点的位置就是《世界日报》的旧址吧。林海音和夏承楹搬到南长街28号开始了独立生活

  林海音在夏家大家庭生活了6年多。抗战结束后,林海音夫妇便搬到南长街28号开始了独立生活。南长街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东面是中山公园,北面是北海,向西去是中南海。林海音和夏承楹的新家是一所小三合院,南边是夏承楹的书房,北边是卧房,西边是厨房。林海音在房间里布置了缎面沙发、硬木矮几、仿古花纹的窗帘,脚下铺着地毯,他们的新家舒适宜人。新家的院子里有棵大槐树,到了夏天正是个天然的天棚,覆盖全院,就在这小院中,林海音在树影婆娑的碧纱窗前伏案疾书。周末,林海音夫妇常带孩子去中山公园玩耍。

  抗战胜利后,各家报纸纷纷复刊。夏承楹又回到报社工作,主编《华北日报》和《北平日报》副刊,并在《北平日报》上用“何凡”作笔名撰写《玻璃垫上》专栏。林海音也常常在报上写稿,她又回到《世界日报》上班,担任编辑,不再跑新闻了。

  1948年,林海音台湾的亲戚都希望她们全家回到家乡,于是林海音和夏承楹决定,带着林海音的妈妈、弟弟妹妹,和自己的3个孩子回到台湾。林海音在南苑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准备从上海到台湾。离别的飞机在北平城绕了一个圈子,林海音最后瞥了一眼这座古城,她看到协和医院的绿琉璃瓦屋顶,她感觉“心颤抖着,是一种离开多年抚育的乳娘的滋味”。

  我忆起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人生有两件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北平的面孔此时已经深深刻入林海音的记忆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