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城南”寻觅林海音的“旧事”--王苗

 老北京的记忆 2014-11-15

点击标题下蓝字关注“文汇雅聚”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用诗意的笔触、纯挚的情感和儿童的眼睛把老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喜怒哀乐、春华秋实、生老病死……像卷轴一样一幕幕呈现出来。因为《城南旧事》的巨大成就,林海音也与老舍一样,成为一位非常重要的记录和描绘老北京风俗画卷的作家。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老舍对北平所知之深、所见之广,恐怕没有一个别的作家可以与他相比了。但是他偏偏没有看到林海音所看的、没有写到林海音所写的。林海音是从一个小女孩的眼光来看北平,她的视野、见地和情感,就与成人的老舍大为不同了。”

《城南旧事》有林海音鲜明的自传色彩,很多情节都是以她幼时在北京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作的。林海音祖上是从广东蕉岭迁到台湾的客家人,曾祖及祖父几代在台湾当地很有名望。到了她的父亲林焕文这一代,仍旧是书香之家。林焕文不仅日语好,还有着丰厚的中国国学功底。他先是在台湾教书,后到日本做生意,生意失败后又回到台湾。林海音的祖父林台是个很有骨气的怀念故国的老派儒生,他不愿意后代在日本的统治下受教育、长大,便鼓励儿子林焕文回国,正是如此,林海音一家和叔叔一家都先后来到北京谋生。

林海音五岁到北京,三十一岁离开北京,二十六年的北京经历并不像凌叔华、林徽因、冰心那样京城富贵之家的大小姐一样优裕。林家顶多算是一个具有小康水平的“平民”家庭。林海音的父亲去世后,林家生活一度陷入了窘境。因为是“外来进京人口”,林海音一家在北京的立足并不是特别容易,曾搬过好多次家。椿树上二条、新帘子胡同、虎坊桥、梁家园、南柳巷、西交民巷、永光寺街等地方都曾经有过林海音的家。或许正因如此,《城南旧事》的平民色彩更鲜明,也更具有底层社会的烟火气息。

正如林海音在自传《家住书坊边》一节中所说的那样,她在北京的住处大都在琉璃厂范围内。经过时代的变迁和胡同的大拆大建,她之前的家大都已经不存在了,但仍有一丝痕迹可以追寻。

沿着琉璃厂重要的街道西街一直往西走,尽头处有一片高楼林立的“椿树园”居民小区。这里之前是一大片以“椿树”命名的胡同,其中有一条叫椿树上二条的胡同,胡同里曾有一个福建永春会馆,是林海音早年一个重要的居住地。《城南旧事》中《惠安馆》一节就是以椿树上二条此段生活为素材写作的。在小说中,过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斜对面的那条胡同就是“小英子”的家,“小英子”与胡同口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成了好朋友,并在井窝子结识了贫穷女孩妞儿。

与椿树园小区仅隔着一条胡同便是南柳巷。南柳巷是琉璃厂西街上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子,40号、42号,是昔日福建晋江会馆的所在,也是林海音在北京的一个重要居住地。林海音的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带着众兄弟姐妹曾在此居住。不过这里现在是一个普通、破败的一进四合院民居,只有门外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晋江会馆旧址”、“林海音故居”的牌子。上世纪90年代林海音回到北京时,还曾到这个小院里走访故知好友。这里是现存唯一、公认的林海音故居,不过里面住的是普通居民,与林海音早无任何关系。

出了琉璃厂西街,沿着南新华街一路南下,就来到虎坊桥一带。不过现在虎坊桥大街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交通标示牌上的“虎坊路”。昔日的虎坊桥大街交通便利、繁荣发达,可以从这里到天桥,到前门,到八大胡同……虎坊桥大街上曾经林立着许多地方会馆,林海音一家曾在这里的广东蕉岭会馆居住过。小说《城南旧事》中《兰姨娘》一节就是以虎坊桥大街的生活为素材写作的。虎坊桥大街上车水马龙,“小英子”和妹妹坐在门口看土匪和闹革命的学生被枪毙;附近听戏还很方便,“小英子”和妹妹经常跑去听戏,饶有兴趣地看着虎坊桥大街上走过学戏的烂眼边的小孩子……

沿着虎坊路、南新华街原路往北走,到了琉璃厂的北侧,有梁家园、西交民巷、新帘子等胡同,这些胡同里曾经都有林海音居住过的家。《城南旧事》之《我们看海去》一节中,“小英子”一家搬到了“像一把汤匙”的“新帘子胡同”,“新帘子胡同”是个“绕着汤匙底儿走一圈,就还得从原路出去”的死胡同,“小英子”的家在“靠近汤匙的底儿上,正是舀汤喝时碰到嘴唇的地方”。不过随着时光的磨洗,现在不仅有一个“东新帘子胡同”,还有一个“西新帘子胡同”。林海音一家在胡同中的踪迹也早已经随风逝去,不留一丝痕迹。

明清两季,因为科举考试的盛行,大量的读书士子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就聚集在北京城南的宣武门、天桥、琉璃厂一带。为了方便举子们的学习和居住,大量的会馆蓬勃发展,外地学子们到了北京后,大都在会馆中居住。尤其到了清朝,实行“满汉分治”,汉族平民被赶出北京内城,聚集在南城一带,会馆的发展更是达到鼎盛,一条窄窄的不起眼的胡同里往往林立着几十个会馆。在会馆里,居住的大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大家内心情感上更亲密,有了困难的时候老乡间还能相互照应。从林海音的经历中,我们也能看出“会馆”的重要性。林海音在北京的几个重要居住场所,如椿树上二条的福建永春会馆、虎坊桥大街的广东蕉岭会馆和南柳巷的福建晋江会馆,都是由同乡人建立或者专供同乡来京人员居住的场所。林海音也把会馆文化写进了《城南旧事》中。

1948年,因为政治局势不断紧张,林海音在台湾的亲戚希望他们回到台湾,林海音举家返台。飞机起飞后,在北京城上空久久盘旋,林海音依依不舍地看着北京城熟悉的一草一木……多年的北京生活对林海音影响甚大,她视北京为第二故乡,晚年写作了大量回忆北京的文章,在自传中专列“城南旧事”一章,详细讲述自己幼时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用她自己的话说,把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都掏了出来。这些内容甚至比《城南旧事》中提到的北京还要丰富和生动,并与《城南旧事》一起,组成一个关于老北京城南美丽多彩、温馨诗意的卷轴和风情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