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姑

 水晶.彩虹 2010-07-14

 

 

家姑孙璇,极配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她眉清目秀、肌肤雪白,头发微黄,一搭眼就能看出是个江南女子。姑姑原名月仙,发音连起来就是一个"",恰巧又与大明星周旋是同一个字,当年有点赶时髦的嫌疑。
 
姑姑是江苏丹阳人,20出头到了沈阳,后来遇到了姑父,五十年代辽宁出版社的青年才俊。两人天造地设、郎才女貌、堪称绝配。姑父人品出众才学好,是出版社的业务骨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是沈阳市文化系统响当当的人物,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至今他的大名仍镌刻在沈阳劳动公园的劳模墙上。
 
姑姑、姑父养育了三子一女,尽管他们的经济条件比一般工人家庭会稍好一些,但家庭的负担和劳累琐事一点也不会比别人少。因为姑父工作繁忙,家务事就别指望能帮上忙。姑姑是职业女性,白天单位忙,早晚家里忙里里外外一肩挑,单单三个挨肩的男孩子吃穿上学就让姑姑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
 
我没有跟姑姑共同生活过,生活的艰辛劳顿姑姑从来不说,我们也无从了解,我能看到和知道的都是姑姑对我们的好。
 
小时候,一次妈妈缝被子针掉到地上,针尖竟不可思议地直立在水泥地面,妈妈随口说了句:“今天要来客(qie)”。我撒开腿就往外边跑,去等姑姑。我家除了姑姑没有第二个亲戚在沈阳,平时姑姑忙,仨月俩月能来家一次,而最让我们惦记的是姑姑能带来“好嚼货(东北土语:好吃的)”。姑姑是个特别讲亲情的人,她和小哥(我父亲)远离故土在沈阳谋生,对小哥感情很深,对侄男侄女爱护有加,再忙也抽空来家看看。姑姑进门从来不空手,或者干果或者水果总要拎上一两样,这对家境贫困的我们而言就像是过年,所以我们姊妹都跟姑妈亲。
 
过去听妈妈和对门大娘唠起姑姑,她们说我姑姑是“小姑贤”,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我记住了这个词。后来我长大了,渐渐明白了词的含义,也了解了姑姑的贤惠之处。
 
    1958年大跃进,沈阳的工厂大规模招工。我妈妈跃跃欲试也想去,可身边的两个孩子大的3岁,小的才1岁,怎么办?姑姑知道了妈妈的想法,鼓励妈妈走出家门去试试,并提议把孩子送长托幼儿园。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学徒工一个月工资17元,而两个孩子长托的托费是25元,每月要倒贴进去8元钱,得不偿失。为了让妈妈实现参加工作的愿望,姑姑承诺负责我们姐妹俩的托费。虽然几个月以后我们就退了托,去了丹阳老家,但关键时刻看出了姑姑的善良本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整个社会都很贫穷,我们家的日子也是捉襟见肘。妈妈是个要强的女人,看到别人家攒钱买大件(收音机、缝纫机等)也很眼馋。妈妈跟邻居们打会(相当于小额储蓄,每月存5元,几个人按顺序领取集资款),计划为爸爸买一辆自行车。可攒了一年到头才不过60元钱,还差一半没着落。姑姑知道后,拿出60元,资助我家买了最值钱的一个大件,多少年以后,母亲仍叨咕着姑姑的慷慨。
 
    按年龄姑姑大我母亲7岁,可姑姑对待自己的小嫂子没有一点不恭,既以小姑子的身份低姿态处事,又以年长于嫂子的经历大气相助。在当时的环境下姑姑也不过是比我们家条件稍好一些而已,她自己也有一帮孩子,以她大手大脚的生活习惯是攒不下什么钱的,但她对我家的困难从来没有二话。
 
    文革中期,我父亲受到冲击被专政队关押,母亲怀孕不方便,姑姑产后不久,陪着我到厂里打听情况,过节了又陪我到厂里给爸爸送饺子。专政队对我们横眉立目,大声呵斥,幼小的我孤独无助,当时只有姑姑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生活中的阳光雨露。
 
进入冬季,母亲快要临产了,姑姑考虑我家离医院太远不方便,家里又没有大人,怕出危险,主动把我母亲接到她家待产。母亲生产时,是姑姑和她的家人及时送到医院,守候床前。第二天又打发他们的儿子给我们送信报平安。姑姑为我们家所做的一切,在她看来是理所当然,而在我的心里一次次加深着对"亲人"这个词的理解。
 
姑姑在她的同龄人当中,文凭虽不高,但也算是有一定文化的人,又嫁了一个知识分子,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比一般人眼界要宽,起码我对姑姑是敬爱有加。在我家亲属当中姑姑是我接触最多,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亲人,以至于我下乡后,给姑姑写的信比父母还要多。确切地说,姑姑和姑父更多地给予了我认识社会的能力,这对于我参加工作后的成长进步有很大帮助。
 
文革后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姑父被委派到大连港务局工作,姑姑举家迁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我下乡后的第一个暑假就去了姑姑家,此后基本上每三年去一次大连,只因那里有了我的牵挂和向往。
 
1996年春节,姑姑给我们寄来了六十六岁庆生照片,她抱着小孙子,其乐融融,喜庆满堂。可随后不久,我们就听到了姑姑患病的消息。肺癌,残酷地蚕食着姑姑的生命。姑姑高烧不退,迅速消瘦下去,病患在肺门处,无法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我借助当时的工作方便,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大连。我无从帮助姑姑,只能以亲情宽慰她,尽我所能减轻她的痛苦。每每看着她忍着疼痛,努力表现轻松的样子心里十分难受。姑姑是众人公认的好人,脾气好,有涵养,待人热情、真诚,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折磨她?姑姑刚刚六十六岁,一生忙碌,好日子才开了个头,为什么马上要对她关上人生的大门?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鬼节,姑姑离开了人世,她带着牵挂,带着不舍远离了亲人们。
 
一个轮回12载,有时我在梦里见到姑姑,白天也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姑姑。想她早年间拎着水果或拿着糖葫芦进家门的惊喜;想她在沈阳过年时我们两家聚到一起欢欢喜喜的笑容;想她关注我成长进步的神态;也想她从一个街道办事处人员到一个中型企业财会科长的奋斗经历,姑姑真的是一个很完美的女人。从外貌到心灵,从言谈到行为,她都很完美。在单位他是一个称职的业务科长;在家里是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在社会上是一个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好人;在家族中又是一个重视亲情、尊长爱幼的"小姑贤"
 

俗话说:"水满则溢"。姑姑可能是太完美了,遭致天妒英才。难不成天堂也需要完美的楷模?这样想来,我有理由为家姑感到骄傲,她的美好会成为亲人们永远的记忆!

 

 

  

                                       2007.12.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