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咨询策略

 蓝河星梦 2010-07-14
作者:佚名 |  文章出处:网络

  内容提要:随著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追求自由与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的观念也深入人心,社会开放度的增加,使婚姻越来越成为个人的私事,离婚成了轻而易举的事。离婚率的大幅上升,产生了大量的离异家庭和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重婚家庭的孩子。面对大量的离异家庭学生,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学校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  问题  学校心理咨询  应对策略

  一、个案:

  姓名:小雨(化名)

  性别:女

  案例:

  小雨来咨询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小雨是校学生会主席,负责学生会工作。她认为以前学生会干部团结一心,干什么都很愉快,现在学生会干部似乎都变得很自私,对工作要么推脱,要么敷衍,干得不如人意,让她很恼火,她的人际关系因此受影响,大家似乎也不再喜欢她,对她有意见。她认为别人故意和她对著干,让她无法安心学习,不敢去安排学生会的工作,甚至于不愿和别人交往。听完小雨的陈述,我认真看了看眼前这个女孩,清秀的脸庞因双眉紧锁而显得忧郁,一双大眼睛充满了困惑和焦虑。

  我经过进一步的询问,了解到,在这一切变化的背后隐藏著父母离异的阴影。小雨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离婚后,小雨本判给条件较好的父亲抚养,在父亲家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父亲、继母及父亲的亲友总爱在小雨面前数落小雨的母亲,有时小雨做错了,她们总会把小雨的母亲牵扯上一起数落。小雨在父亲那边感受不到温暖,而且觉得母亲很可怜,于是跑到母亲家随母亲生活到现在。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后,小雨发现母亲一方亲人认为小雨应属于她父亲抚养,不是她们家人,是个包袱、负担。小雨在母亲亲人那里也得不到关爱和承认。

  根据小雨的陈诉,我判断小雨现在与同学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源是父母的离异及新生活的影响,使小雨产生低自我价值体验,缺乏自信,随意行为、攻击行为的频率和严重性明显增加,出现了伴有混合性焦虑抑郁情绪的适应性障碍,恶劣心境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我根据以上诊断制定了咨询目标,帮助她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理解和控制情感和行为,与父母建立和保持安全、信任的关系,提高和稳定心境,在目前的家庭之外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补偿家庭中的情感、赞许和支持的丧失。并通过与小雨的父母会谈,使他们了解到小雨目前的状况以及她需要得到的帮助和作为父母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小雨已经摆脱了恶劣的心境,能够坦然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并恢复了自信,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恢复。

  二、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

  据《竞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专家唐灿发布调研报告中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离婚水平已超过邻国日本和韩国,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的国家。该报告还指出,据200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2年北京市的离婚总数为38756对,结婚对数为76136对,由此计算离结率高达50.90%,平均不到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北京离婚率已经成为全国最高。

  成都市民政局披露的2005年婚姻登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离婚人数与结婚人数的比率到1∶3。有预计显示有50%的新婚者会离婚,2/3的女性和3/4的男性离婚后会再婚,但离婚和再婚期间的巨大压力以及复杂的关系体系使再婚夫妻的离婚率高达近60%,有孩子的再婚家庭离婚率占居首位。

  现在的现实是每年的离婚人数都在不断上升,由此而产生的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也在逐年增多。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我们面对的问题与压力可想而知,我们将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重。

  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

  1、极端情绪发泄(哭泣、叫喊、咒骂)和心情突变;

  2、物质滥用(以过度地依赖酒精和药物作为不恰当的应对方式);

  3、强烈的悲伤和低自我价值体验,缺乏自信,社会化退缩,对平时热衷的活动失去兴趣;

  4、与不合理信念相伴的内疚感,认为自己的某种行为方式导致或没能阻止父母的离婚;

  5、随意行为、反抗和攻击行为的频率和严重性明显增加;

  6、学校表现退步和在与学校有关的活动上缺乏兴趣和动机;

  7、否认和压制父母离婚所带来的痛苦情感,显示出假成熟,承担父母过多的角色或责任;

  8、身心反应;

  9、父母离异导致与父亲或母亲缺乏接触或失去联系;

  10、地址变动导致丧失积极的支持网络;

  11、家庭中安全感或支持的丧失,幸福感丧失,不信任感。

  三、原因:

  学生会产生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离婚事件本身,离婚必然导致的应激压力引发的情感混乱和痛苦的情感体验,以及离婚事件带来的改变(如:父母离异导致与父亲或母亲缺乏接触或失去联系;地址变动导致丧失积极的支持网络等),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成年人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父母认为离婚代表失败,体验挫折感,并将此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父母没有关注孩子的利益,孩子却成了他们夺取权利或报复的工具或成为双方在情感丧失时的一份寄托;离异的父母之间存在著严重冲突,使孩子陷于仇恨、权力争斗以及两个“战场”(两个新家);婚姻关系的结束而带来的适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这无疑又给孩子造成影响。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种现状,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从三个方面著手。

  1.面向个体开展咨询;

  2.面向学生全体开设讲座;

  3.面向家长开设讲座。

  面向个体开展咨询时,首先应制定咨询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要根据具体的个案不同而制定不同的目标,然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咨询技术与来访者建功立信任关系,提高来访者识别和表达对父母离婚问题的感受及接受能力,鼓励和支持来访者表达和澄清其对父母离婚的情感,主要目标是让来访者能顺利度过父母离婚这个困难时期(一般为1—2年),建立家庭之外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同学、朋友、知己、密友、社团成员等朋辈群体,亲戚、老师、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师等长辈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等),补偿家庭中情感、赞许和支持的缺失。

  具体指导策略有以下27条:

  1.通过目光接触、积极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温暖接纳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

  2.提高他/她识别和表达对父母分开或离婚的感受及接受能力;

  3.运用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表达他/她对父母分开或离婚的复杂情感。

  4.要求来访者坚持写日记,记下引起他/她产生关于离婚的强烈情绪的经历或情境。在治疗时讨论这些日记。

  5.按时序记录在离婚前和离婚后对他/她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重大事件,并要求其表述对离婚及随后改变的感受。

  6.帮助来访者罗列关于父母离婚的一系列问题,然后提出他/她可能找到问题答案的方式(如:直接问父母,给父母写信)。

  7.采取家庭治疗,让来访者在父母面前表达对父母分开或离婚的感受。鼓励父母在家里为来访者提供机会,表达对分开或离婚和随后家庭变化的感受。

  8.探索导致来访者对父母分开或离婚产生内疚感和自责感的原因,帮助他/她意识到他/她的消极行为不会导致父母离婚。

  9.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他/她并不具备让父母重新在一起的能力或控制力。

  10.在家庭治疗中,让父母使来访者确信他对分开或离婚不承担责任。

  11.挑战和面质父母责备孩子或让孩子承担分开/离婚的责任的言论。

  12.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列出父母离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下次会谈时对列表进行分析并让他/她表达不同的情感。

  13.建议父母每天花费10~15分钟,与来访者一对一的谈话,觉察和满足孩子的需要。

  14.帮助来访者识别表达对父母分开/离婚的愤怒的合适方式和不合适方式。

  15.运用放松和想象技术帮助来访者学会更有效的控制愤怒。

  16.设计和实行奖赏制度和临时契约来完成学校/家庭作业或在学校中的良好表现。

  17.鼓励非监护人在探望时限制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和过度放纵。

  18.要求非监护方在探望时给来访者布置任务或督促完成学校/家庭作业。

  19.告知父母因为没有设置必要的限制、界线不清或过度保护,会强化来访者的不成熟或不负责任行为。

  20.来访者和父母确定与年龄相符的方法来满足来访者对归属感、接纳和赞同的需要,讨论并鼓励来访者参加与年龄相符的活动。

  21.面质和挑战父母,要求父母在来访者面前停止对对方的不必要的敌对或过于苛刻的话语。

  22.建议父母不要把孩子放在中间,即通过孩子寻求对方信息或传送有关成人的信息。

  23.挑战和面质来访者关于通过挑拨父母关系来满足需要(包括物质利益和逃避责任)的行为。

  24.要求疏远或漠不关心的家长多花点时间陪伴来访者或与来访者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出去购物,帮助来访者完成作业,从事家务劳动)。

  25.鼓励来访者参加学校、课外活动和积极的同伴小组活动来填充不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26.采用集体治疗,帮助来访者与其他父母离异的青少年分享和宣泄情感。

  27.确定一份家庭外部的来访者可以向他们寻求解决离婚问题支持或指导的成人名单(如学校辅导老师,邻居,哥哥或姐姐,等等)。

  面向学生全体则宜开设讲座,使学生能正确看待婚姻、家庭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作用,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面向家长则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开设讲座,使家长能正确面对自己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家长了解,如果要离婚的话如何处理离婚过程与离婚本身同样重要,离婚使一桩婚姻结束,但并不能终止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父母的责任,应该为自己和子女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实,在面向学生全体和家长时也可采用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诉,离异家庭学生表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些从表面上看起来与父母离异的家庭背景似乎并不相关,我们在咨询时就更应抓住问题实质,从根本上著手,同时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如学校内广泛的人际关系、家庭中各种亲戚关系、社会上各种服务性质的机构等),积极主动地为这样的学生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我们的努力,提高他们识别、感受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合理认知体系矫正不合理认知,鼓励和支持他们树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学习表达情感的合适方式,并提供一个可以完全放松、倾吐宣泄、感受内心、领悟成长的时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