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想在学校读书”(心理咨询案例)

 熊谷幽兰 2012-09-25

“我不想在学校读书”

长郡中学  张成荣

案例一

来访者基本情况

     初一男生,由于厌学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来咨询

主诉

     觉得在学校学习没有意思,想自己回家独自学习,学校课程安排得不合理,有些课自己不喜欢,上这些课的时候我总是自己看其他课外书,有时被老师发现,会受到批评,烦死了;下课后看到同学们都做一些无聊得事情,同学之间打打闹闹,开一些无聊的玩笑;学校对学生关得太死了,规矩太多,我觉得自己好像每天都要受到批评似的;我们家里有一间书房,我平时就在那里学习,我想回家自己学习,那样我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我想学习效果肯定比在学校好。无论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只要自己认真学习肯定进步很多。我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说我要在家里读书,我爸爸就决定回到长沙工作,那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在一起了。

     据班主任介绍,这位同学的表现是对课堂学习没多少兴趣,但也没有什么不良习惯,班主任找他谈了多次,但收效甚微。发展到现在学生不愿意进课堂了,已准备好书包回家,无奈之下才来到咨询室。

分析与诊断

这位同学的情况比较特别,他不愿到学校来学习,不是因为自己不想学,而是因为同学、老师、课程都不太令他满意,但是从他的诉说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了矛盾,因为提到学习时,他认为在家里单独学习效果会好一些,可问道在家如何学习的时候,他又提到和学校一样的方法。

可见他的问题根本不在学习上,他最后提到“我说我要在家里读书,我爸爸就决定回到长沙工作,那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在一起了。”他之所以在学习上很散漫,甚至厌学原因还是在家庭中,他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和好,为了让外地工作的爸爸回来,他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当然也收到了很好地效果,爸爸决定回长沙工作。孩子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也是一个很负责的父亲,为了孩子宁愿放弃在外地的发展,可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幼稚的。所以要让这位同学安心在学校学习,就要改变他对家庭的认识,接纳现在的家庭,并要保持好和父母的关系。

调节与调试

1、      分析在学校和在家独自学习的区别。认识到在学校学习无论从知识的角度还是从自己的成长角度都是有益的,获得知识的渠道由老师的教导、同学间的探讨、大量的图书都是家庭不具备的;和同学、老师的交往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和他们的相处是我们懂得了基本的公共生活的规则,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2、      加深对家庭的认识。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好的时候,甚至父母有可能会离婚,对于这些现状,我们作为子女是不希望发生的,但一旦发生了,而且是无法改变的,无论父母是否在一起,他们依然爱着孩子。

3、      保持好和父母的关系。无论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不要再给父母的生活添太多的麻烦,常和他们联系沟通。

4、      培养生活中的独立性。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能够自觉学习,逐步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案例二

咨询对象:初一学生(班主任老师带来的)

咨询问题:不想读书。小强(化名)来咨询室是班主任陪着他来的,班主任一脸无奈地向我解释,“张老师,我的这个学生他不想读书了,我希望你能帮帮他。”小强显得有些不乐意,为了能轻松地交流,我让班主任先回去。班主任走后小强放松许多,我随意问了几句无关的问题,他还是能和我交流。可以感觉到他对我比较信任,

“刚才你们班主任说你不想读书了,是这样子吗?”

学生:“是的,我不想在学校读书了。”

“你是不想读书?还是不想在我们学校里都书?”

学生:“我不想在学校里读书。”

“不在学校读书,你去哪里读书呢?”

学生:“老师我想好了,我要回家读书,反正家里有一间屋子,我可以单独学习。”

“是学校里不快乐是吗?”

学生:“老师你别问了,反正我要回家学习。”

“你就是不上学了也要办正常的退学手续,你不想上学的想法和你家里人商量了吗?”

学生:“我爸爸在上海工作,我说过要回家学习,爸爸说他要回长沙来工作。”

“你是说你爸爸在上海工作,你告诉他你不想在学校读书后,他要回长沙工作,看来你爸爸很关心你。你觉得回家读书可能会更好?”

学生:“是的,家里我很自由,那么多书我可以任意看,自己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可是学校里有老师教你、有同学帮助你、有学习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家里无法做到的,想过这些吗?”

学生:“我反正我不想上学”(下午快上课了)

“老师下午还要上课,你先回教室我们下午第三节课时再聊聊好吗?”

学生:“我不回教室,我给爸爸打个电话,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在过来。”

“好的,你先给你们班主任说一声好吗?别让他担心,好好想想在家里学习是不是一定比在学校里好。”

他走后我去上课了。下午第三节课时,他如约在咨询室门口等着,看上去他表现得轻松多了。

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坐下后他先开口:“老师我想过了,我还是来学校上课,在家里学没有在学校好,我爸爸说先到学校学习,告诉你了他很快就回来了。”

“那就好,你现在学习情况怎么样?”

……

第二天一早,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问他来了没有,我高兴地听到:

“他很早就到学校了,谢谢你张老师”

分析:这个案例中小强同学的表现,恰恰是一种逆反和自私的反映,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不想上学,又不听老师的劝解,想让父亲回到身边工作,当然他父亲是回来了,他的想法马上改变了;在对待这一类学生时,班主任的说教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学生的逆反情绪或想法愈发严重,如果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体验到很矛盾的心理,同时看到老师的理解和信任,这时才有可能有理性的思考。

 

案例三

来访者:初二男生

咨询问题:

主诉:我在班上是一个比较调皮的男生,以前经常被老师批评,在同学眼中我也是那种爱捣乱的人,但这学期我已经很努力的控制自己,特别是午休的时候我常去图书馆,尽量不去影响他人;我们班午休的时候由班长记纪律不好的同学名字,只要我们班纪律不好总有我的名字。最近我们班主任不在,好象出差去了;昨天我们班同学在教室打牌,被老师发现后,牌给没收了,午休的时候打牌是不对,我们也承认错误,可班长指责我说是我叫大家打牌的,说等班主任回来再处理,老师您说班主任回来我该怎么说,是默默认错还是说明真相?

分析与诊断

中学生情绪特点就是不稳定,上面这个案例中初二男生遇到的问题就是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从而情绪很激动。中学阶段学生由于身体的日益成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容易失调,情绪起伏很大,容易冲动,肤浅夸张,强烈而不协调,特别是很多独生子女身上表现的很突出,由于不稳定的情绪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情绪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一个重点,来访的这位学生一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他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暴力,正是由于自己火爆的脾气,使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同学们都刻板地认为他有很多不良习惯,一出不好的问题马上和他联系起来,难免出现以上这种误会。他怕班主任老师知道自己“又”犯错误了,似乎又对自己的“冤情”不敢澄清,说明在老师面前还是不够自信;想改变自己,但由于以前犯的错误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建议:

1、真诚待人,敢于负责。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都要真诚,也许很多人对你印象不好,只有真诚才能逐渐取得他人的信任。

2、尝试训练控制自己的情绪。如用深呼吸的方法放松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生活中多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情,如何朋友下象棋、玩拼图等去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参与集体活动体验相互之间的支持。

3、乐于帮助同学。助人的行为是拉近距离的最佳方式,特别是看到同学中出现矛盾的时候,如果以一个调节人的身份去协调,这样不仅为班级作了贡献,而且可以警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交友谨慎。多交对自己帮助的益友,虚心地听取朋友们的意见,获得更多地支持。

 

案例四

来访者:初三男生

咨询问题:

主诉:我真的不想读书,不管什么课,我爸爸说以后带我做生意,所以读不读书对我没有影响。老师们都逼我读书,我恨死这些老师了。特别是上课我玩手机又没有影响同学,老师为什么要管我。我就想在家呆着,平时和朋友一起玩。(在问到将来的打算时)反正我爸爸会带我做生意。

分析:优越的家庭条件加上父母不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对生活失去上进的动力,将来都已经安排好了,加上孩子对社会的无知,所以孩子就形成了无忧无虑,甚至无法无天的自由主义的思想。这对孩子来说不再追求上进,有可能毁了孩子的前程;对于学校来说又多了难教育的因素。

建议:1、班主任和父母沟通,要父母配合学校教育,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2、分析人的一生,现在可以靠父母,走向社会自己独立做事的时候,你想过如何应付各种事情。意识到现在是培养能力的好时候。

3、初中是义务教育,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天天和老师同学在一起,你和大家格格不入,何不想着在学校找点乐趣。

 

案例五

来访者:初二男生

咨询问题: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分析:一是家庭原因,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二是小学时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建议: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四。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树立起责任心。

4.指导张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案例六

来访者:初二男生

咨询问题:我看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人,我就会不由自主地一面看这个东西,一面看别人的眼睛。这样,别人也会注视我,自然惹来别人的疏远、冷漠和讨厌。我换了好几次同桌,现在就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课桌上码了高高的书,以挡住我看别人的眼睛。如果旁边没有人,我就会注视其他能看到的物体,这样一来我学习就心不在焉了。
  还有一个情况。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渐渐地我感觉到了不该感觉的东西:她好像对我有好感。她说话满含娇柔的声音使人极其爱怜。但她这样的表现好像很虚伪,因此我不喜欢她,一听到她的声音就觉得刺耳,我的思维就完全被她说话的声音打扰了。这种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分析: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就特别关注自己的形象,对别人的看法很敏感。你说的对那个女孩的感觉原本是一种性心理体验,她的声音吸引了你,于是,让你更关注自己的形象了。而你由普通中学转入重点高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特殊的境遇,肯定更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于是,你可能暗暗地用余光观察过别人看你的眼神。谁都有用余光看别人的情况,原本不算什么。但是,因为你的紧张、焦虑和不安,特别是你对自己性心理体验的自我批判,让你不能用自然的心态,来对待用余光看人的现象了。
    建议:1、顺其自然,既要对自己的余光顺其自然,也要对别人的眼光顺其自然。

2、重建自信,每天都仔细回顾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成功和满意之处一一记录下来,不放过哪怕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记录时用描写性的语言,包括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等都记述下来,描述得越具体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