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工子女教育案例

 bdcxrh 2010-07-17
农民工子女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重庆市江津区八一小学(现为向阳小学B区),是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我所担任班主任的一年级六班一共有农民工子女44人,男26人,女18人。这些农民工子女由于居住环境特殊、无人教管、流动无常,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了新学期开始的头等大事。
案例分析:
1、农民工孩子的居住环境。
事例:代宇她的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菜市场一角,是用转头搭成的两间简易房。屋里有一张床,中间是一张破饭桌,靠外放着厨具,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几乎再找不到一点奢侈品。代宇每天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
分析: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农民工孩子读书的优惠政策,如一费制、平等教育、经费倾斜等,但他们进城后的居住环境大多很差,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这始终影响着学校的教育。
2、农民工孩子的行为习惯。
事例:张竣翔,男,7岁,父母均在外打工,他借住在亲戚家(亲戚文化水平低,也是农民工),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个性好强,学习注意力很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上课经常给同学传纸条,纸条上面关于两性的话不堪入目;马涛,男,7岁,父亲在外打工挣钱,母亲带着他和姐弟三个租房生活,对孩子管理得少,造成他不少的毛病,如好吃、撒谎,随便拿别人东西、脱同学的裤子、说话粗俗等。
分析:现在农民工进城务工,居住条件普遍比较差,往往一家多口挤住在一间屋里,父母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一些消遣的话,再加上父母长期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使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3、农民工孩子的心理障碍。
事例:张桐,男,。一次,仅仅因学习任务没好好完成,老师批评了她,她就和老师对着干;父母批评她,便与父母发生冲突,买安眠葯赌气自杀(未遂),一度引起家长的恐慌,老师的紧张。
分析:流动人口中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的,对孩子特别溺爱,生怕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受欺负,倾其所能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滋生了娇、骄之气。家长忙于生意与孩子缺少沟通,使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比较贫困的家庭孩子,因为与城里孩子相比悬殊太大,造成各种心理障碍。
主要做法:
1爱心工程照千家。
经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中队辅导员商量,以把温暖送进学生家为主题的爱心工程诞生了。爱心工程设奖学和助学基金,学期初根据农民工孩子的家庭情况发放一定金额的助学金,学期末根据孩子们的素质发展情况发放一定金额的奖学金。
2吧室体验润心灵。
少先中队队组建了一个个吧室,让流动之花们从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如:
练吧:组建合唱、腰鼓、鼓号、舞蹈、美术、古筝等多个活动组。每天下午4点半,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来到相应的活动组进行专项练习。
说吧:学校把红领巾广播站组建成心灵驿站,每周四和每周五由小干部主持播音,传播队员们最真挚的情感,讲述一个个最感人的故事,传递孩子们最快乐的信息。
读吧:每个班级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了微型图书室。学生自主捐书,轮流担任管理员,流动的花朵们在书中汲取精神养料,在书中挖掘知识的宝藏,寻找前进的方向。
3牵手并肩共进步。
学校为鼓励队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开展了快乐牵手并肩行活动。2009年秋季学期他们已牵手走过了四站:
第一站——牵手体验,友谊长存。
第二站——牵手体验,健康成长。
第三站——牵手体验,爱心呼唤。
第四站——牵手体验,读书快乐。
 4五好规范养习惯。
为了让流动的花朵们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我们开展了五好(学具摆放好、四姿规范好、听讲认真好、答问积极好、作业安静好)课堂评比活动。每天教师负责巡视,记载班级的课堂情况;
教育效果:
1025早晨,万思敏、刘艺娜两位同学牵着她们共同创作的友谊画搬新家了在操场上向同学们展示,该作品在学校的艺术节上获得金奖。她们灿烂的笑容映红了每个农民工孩子的脸。
通过牵手体验活动,有了装卸灯泡手、多用线盒、防风衣架等科技小发明;有了朱芳仪、汪梦远、杨永宏、李云轩等一批爱心少年。体验实践让流动之花动手、动脑,自律自护自理自强能力不断提高。
活动反思:
1、教育农民工的孩子更需要智慧。
农民工孩子的教育因为许多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化他们,教育他们。
2、关爱农民工的孩子是全社会的责任。
农民工孩子的教育牵涉到社会、家庭、学校,如果那一环节不重视,教育就会功亏一篑,因为关爱流动之花是全社会的责任。
拿什么奉献给流动的花朵,让他们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阳光的温暖,开出灿烂的花来不时叩问每个教育者的心。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总结、提高的地方,我们将把爱心、智慧、热情全部奉献给你——流动的花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