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莱娜·格里莫

 2009妙手空空 2010-07-18

她的音乐驯服了狼,

她著有自传《野变奏》,

她就是法国丽人埃莲娜?格里莫

尽请欣赏

埃莲娜?格里莫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091211日,星期五,19:15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票价:800/650/550/450/350/200/150

 

 

简介

 

    埃莱娜?格里莫,法国著名钢琴家,《留声机》杂志的封面人物。16 岁就在Denon 出版了第一张个人唱片。这位生于普罗旺斯埃克斯的女钢琴家,13 岁被著名的法国音乐学院录取,师从雅克?鲁维耶。16 岁获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17 岁就在普罗旺斯的艾克斯音乐节上演出,同年又因录制拉赫玛尼诺夫的唱片,荣获法国唱片协会大奖。18 岁在巴黎举办了她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而从此享誉国际。她录制的勃拉姆斯的《幻想曲集》得到了《留声机》评论家的嘉许:自始至终,格里莫的演奏相当敏捷,考虑周到并且引人注目。她的乐句划分有一种自然的流畅,她的音质始终令人着迷……不论是寻求柔和的片断,还是更径直的章节,这些演奏一直传达着一种强有力的解释认定,并博得了最大的尊重。她于2000 年被音乐之凯旋提名2000 法国年度独奏家。并在2002 1 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学与艺术荣誉勋位。

 

缘起

    法国青年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具有传奇色彩。

    那次巡回演出是她人的一次转折,一次机缘。
    
她说: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个人带着远远看去像是一只狗的动物。第一次相遇,我和那只动物彼此就有似曾相识之感。我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是一条流浪的、仍具野性的母狼。格里莫向一些优秀的动物学家学习了一些知识,收养了这只狼。
   
现在格里莫养了4只狼,其中两只是狼崽。她说:狼比人更容易接近。它们使我感到心神宁静。对我来说,同穿着花裙子在音乐会上炫耀相比,照管它们更重要。
    
格里莫每天同这些狼一起呆五六个小时,夜里给它们喂食,离开它们的时间从不超过一星期。格里莫说: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的家向中小学生开放。我向他们解释这些野兽的生活习性。孩子们都很喜欢它们。
    
另外,我还在这些野兽的陪伴下工作,与坐在钢琴前思考音乐问题相比,我在这些野兽的陪伴不更容易进行音乐思考。
    
有时,格里莫抚摸着她的狼,抓住它的嘴,轻轻地咬着它的狼耳朵上那强健肌肉,那像是在沉思的面部表情……,在格里莫看来,所有这些同音乐都相通的。她说:音乐和狼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它们使我理解了生命的本源。

 

 自传《野变奏》

    格里莫的新书《野变奏》收集她多年的文章,经过重新修改并把它们编辑成书,她说她写书的初衷是要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

成长
    
我丝毫不怀念我的童年。从第一句话开始,埃莱娜·格里莫就为她那令人称奇的故事奠定了基调:从她童年的事,到她与巴黎的亲友断绝往来,再到她在美国的流浪以及在纽约的彷徨和孤独--直到她与母狼阿拉瓦目光交错的那一天她获得了新生。我们沿着她的足迹,穿越她所走过的历程,看到这位国际著法国女钢琴家离经叛道的人生旅途。

  如今三十多岁的格里莫已经成长为一名非常独特的音乐家,也是古典音乐界比较标新立异的人物之一。早在格里莫十五岁录制第一张唱片时,她的广阔的音域以及演奏时种破釜沉舟的气势,就曾使人们把她和阿格里奇比较。但是阿格里奇体现了那种释放在你耳边的天然的音乐才能,格里莫却是在每段乐曲中寻找潜藏的真理。她与许多著名钢琴家的那种谨慎负责的态度正好相反。对于作曲家,她既不释,也不模仿,而是在他们的音乐中注入一种从音乐上来说还不算是鲁莽的自由。

  毫无疑问,是钢琴她从一种无法适应的生活中拯救出来。格里莫说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坏脾气的孩,直到九岁时得到一架钢琴。

    这架钢琴彻底改变了她的少年时代。我开始担心为什么没有反响,没有什么可以维系我。在欧洲,我在各地都觉得很自由,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归属感。格里莫说,当我第一次来美国演出的时候,这种对归属的担不再困扰我了。我自己也觉得,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地方。

  人们会简单地认为,格里莫的职业生涯很早就开始发展,是因为她的成功道路是明星式的。但事实上,她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帆风顺。对格里莫来说,成功之门既可能是敞开的,也可能是紧闭的。她只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十二名决赛选手中的一名(比起往届获奖选手,她的表现并不特别色)。但是,格里莫曾为丹尼尔·巴伦伯伊姆、玛尔塔·阿格里奇和吉东·克莱默这些名家演奏,并且得到一些享有崇高声誉的演出邀请,包括后来洛肯豪斯(Lockenhaus)音乐节的室内乐演奏。

    她是很幸运的。为了宣泄过剩的精力,她才开始学习钢琴。可是她天生就是钢琴家,她似乎遇到很少的困难,她总是可以一如既往,她的书里很少提她的困难,这真让人嫉妒。但有一章,她也说到了她克服难题的方法。她不赞成把某一段困难的单独拿出来练,她的比喻是:这就是像马跳栏杆一样,没有前面的一大段助跑是无法达到那个高度的。练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怎么能达到这个层次呢?单独把它挑出来的话,显然内在的基础丧失了。是啊!这是一个很好的提示。我在练习中的困难,我却从未将其看作是一个过程的到必然到达,那么技术也必然被割断了。

   也许,另一些过程也是如此吧。音的高峰是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的,技术的高度也是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而克服的,那么人生的高峰也应如此。格里莫在学校里是最最年幼的孩子,后来到了纽约也默默无名,她的野狼保护事业也曾困难重重……但她还是做到了。

    在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她虽然一无所获,可她却得到了一种力量:我要走一条孤独的路,我需要远走高飞,独自找到自己的路。”——格里莫说。

    她确实是这么做了。我可以理解到孤独而自由的诱惑,也一样体验过同样的痛苦。有时候真的很犹豫,几乎要坚持不住。城市总是要分割人的力量,流言总是要划过人的皮肤。任何人都是脆弱的。格里莫以她的天分与专制作为她的天使之翼,终于在美与爱的领域找到唯一的孤独的道路。
 

与狼共鸣
   
曾有一位尖锐的乐迷指责她因为狼保护中心而疏忽了她的音乐才能。可是又有谁会知道,如果只有钢琴是格里莫生命中的唯一,她的演奏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比起一年60场左右的演出安排——一个已经削减了的计划,选择的也很仓促,也使得她在有些地方出名(美国和日本)而在有些地方(英国)无人知晓--她会有更多场演出。然而,不管她在哪里演出,她都非常慎重地准备。

    格里莫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她出生于普罗旺斯的埃克斯,如今生活在美国。十三岁时,她经全体评委一致同意被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学院历史上全票通过入学考试的第一人。两年以后,她以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录制了她的第一张CD并获得了唱片协会的大奖。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的同时,埃莱娜o格里莫还致力于教育事业。她在纽约创办了一个教育中心——“野狼保护中心

    格里莫的这个狼保护中心开放了四年,每年接待八千五百名客人。她的目的并不是向人类证明狼是可爱有趣的(尽管她的狼都很可爱有趣)。当她全身穿上橙色来给狼喂食或与狼戏耍时,她的那种放松只是伪装的。她与狼相处时也必须非常小心。实际上,如果稍不提防,狼同样会变得很危险。总而言之,格里莫的最终目的是在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给狼提供一个和谐的栖身之地,同时也为其他许多野生动物改善生活质量。用她的话来说,狼是一个基本物种狗是为人类服务的,她说,而狼却是自由的精灵。在她还只有十六岁时,大钢琴家乔治·博列特就曾如此评价她:我已很久没有见到过如此杰出的人物了。

  与狼为伴使她避免了音乐界常见的一些坏习惯,因为一旦与钢琴结缘,你就成了它的奴隶,就必须使用它的声音--其实这真是一个自虐狂的职业--我绝不可能离开琴键,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太大的满足。

  了解世界何其漫长,然而格里莫的人格气质似乎正在逆境中绽放。她是残局中的不屈的女王。格里莫非常固执,她承认:我从来不走捷径,即使有更好的选择,我也总是踏上那条更崎岖的路。


孤独丽人
   
 听过埃莱娜·格里莫的CD目录上,有演奏Arvo Part的作品。 她的乐队作品,她的现代音乐很特别。 另外,她真的很漂亮。CD封面上的她更具有病态而高贵的那种矜持,特别苍白,可双眼特别澈,特别具有一种动物感。 

    她描述纽约的一些话。“……纽约正在丧失灵魂,最终明白了这些穿透碎石路面的袅袅青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从地狱,从最下面。”……“从这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这种巨大的混乱。……”

    其实所有的城市都是这样的。你生活和了解的这个城市,恐怕就是这样的。你也感到恐慌,闻到恶臭,但格里莫说到了点子上:地狱。没错,她对了。她是在想建立纽约野狼保护中心的日子里,在纽约窝着的时候呆在地狱里。她租着贫民窟的房子,还没钢琴弹。但她说她在心里无数次的想象一部钢琴,在心里无数次的演奏。记得《钢琴家(Pianist)》吗?那个电影。犹太钢琴家在被禁闭的日子里,在不能发出声音的日子里,就靠在漏光的黑暗屋子墙壁上,在心里一次次弹他的音乐。惨白的光线透过木板的缝隙直直地来,是那么霸道那么犀利,而他也是那么的陶醉。

    人总是可以在一塌糊涂中发现自己心中的真爱。因此,也许我们也可以像她一样喜欢上这种巨大混乱

    格里莫的书很让人吃惊。有一半的重量是写传说、巫术、天使、偏方、哲学,还有狼。我始终认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绝不会只知道他的专业。他必定很博爱,很幻想,他有他隐秘的世界。所以我开始真的喜欢格里莫了,从她的人格上。她的童年,似乎看上去很错乱而叛逆,但我认为她遵循着她自己的规则:比如她有强迫症的怪僻,如果一边有一个伤疤,她必须在另一边也弄一个一模

一样的。她喜欢她自己的规律。也比如,她喜欢漫无目的的瞎逛,整个城市,

个白天……她一下子鲜活起来。

     格里莫式的思维真的很棒。她就是那么主观,不管是对音乐、对人、对城市、对景色。她总是有她的一套。她在心里早就对那些东西刻画好了。她把拉赫玛尼诺夫的面容刻画的如此深情,他就站在那里凝视着那远离他的,在盛开着郁金香和藏红花的故乡上的她。此类的描写还有很多很多。确实,她超过了其他人。她的思维总是驰骋在无数个不相关的词语和想象之上,并把它们都连起来,就像在和声伴奏之上的古怪而恰当的旋律一样。

 

埃莱娜?格里莫钢琴独奏音乐会曲目

Helene Grimaud ‘s Recital Program

BACH      Prelude and Fugue in C minor, BWV 847

BACH      Prelude and Fugue in C sharp minor, BWV 849

BACH      Prelude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875

BACH arr BUSONI   Chaconne, BWV 1004 

BACH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inor, BWV 889

BACH            Prelude and Fugue in E major, BWV 878

BACH arr RACHMANINOV    Prelude in E major, BWV 1006

       ---intermission--

LISZT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178

BACH arr LISZT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inor, BWV543

 

 埃莱娜·格里莫钢琴独奏音乐会曲目

巴赫 — 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47

巴赫 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49

巴赫 — 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75

巴赫(布索尼 改编) 恰空舞曲,作品1004

巴赫 — 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89

巴赫 — 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78

巴赫(拉赫玛尼诺夫 改编)— E大调前奏曲,作品1006

 ---中场休息---

 李斯特 — B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78

巴赫(李斯特 改编)— 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作品5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