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与传播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报告

 xmq1973 2010-07-18

本文作者:段京肃 任亚肃

摘要 本文利用CSSCI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学术期刊的状况进行了多角度、全面的分析评价,给出了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五年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始数据,通过对这些期刊所发表论文情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

全面情况,并试图基于对CSSCI相关数据的分析探索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期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其发展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新闻学 传播学 期刊 学术影响力 分析评价 CSSCI

一 引言

新闻学与传播学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虽然从学术历史的角度说可以将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符合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规范、大规模的、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的研究却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尤其是对于传播学来说,引入中国的时间不过短短的二十多年,而进入中国以后又经历了同我国传统的学术研究领域、传统学术观念和传统的学术管理体制的艰苦的适应过程,经历了同大众传播政策的磨合、适应过程。直到1997年传播学才在我国学术界和行政管理序列中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是研究自身的研究就显得较弱。

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并开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对于及时发现学科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科研究的规律,确定未来的研究课题、改进研究的方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在这些研究中比较突出的有:在20世纪结束时由大陆和港台一批知名学者担纲进行的对20世纪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总结和回顾,形成了一批成果。[1] 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的研究,在近几年来他连续发表了对不同年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分析性成果,在本学科领域中有较大的影响。[2]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进行的研究,集中本院的相关力量,形成了成果。[3] 复旦大学黄旦教授进行的研究,其代表性成果是《全球化: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理解与构想——转型期中国媒介研究扫描》。[4] 上海交通大学徐剑的研究,其成果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现状与分析—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5] 武汉大学姚曦、李名亮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大陆广告学论文研究现状定量分析》。[6] 还有许欣的《论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论文的时空分布与核心著者》、[7] 张金海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8] 等。在这些研究中都大量使用了本学科学术期刊中的相关资料,有的还进行了量化的分析。但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对学术期刊资料的总体分析和使用上比较零散,缺乏量化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反映新闻学与传播学在新时期研究的全貌。

基于此,我们通过CSSCI的帮助,得到了CSSCI的全部数据,试图通过完整数据的分析,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由于篇幅的关系,这一分项成果是对2000-2004年五年间学术期刊影响力情况的分析。

二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论文的概况分析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提供的2005年我国公开发行的期刊目录统计,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约117种,排除二次文献期刊、通俗读物期刊等,我国目前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期刊约99种。CSSCI根据20/80规律,收录了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15 种左右(参见http://cssci./cssci_qk.htm),每年大约收录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4000-5000篇左右。表1给出的是2000-2004年间CSSCI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论文和引文情况。

表1 2000-2004新闻学与传播学收录论文、引文概况

 
来源文献
(篇)
引用文献
(篇次 )
篇均引文数
(篇)
有引文文章
(篇)
无引文文章
(篇)
有无引文文献比例
2000年
4608
6688
1.45
2235
2373
48.5:51.5
2001年
4323
6203
1.43
1747
2576
40.4:59.6
2002年
4822
8762
1.82
2084
2738
43.2:56.8
2003年
4600
11620
2.53
2713
1887
59.0:41.0
2004年
4975
13704
2.75
2995
1980
60.2:39.8
总计
23328
46977
2.01
11774
11554
50.5:49.5

由表1显示,2000-2004年间,CSSCI共收录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23328篇,引用文献46977篇,篇均引文数为2.01篇,大大低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平均引文量(6.06),有引文文章和无引文文章之比为50.5:49.5,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论文含有引文,这个比例同样大大低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引文比例(66.4:33.6)。这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以及新闻传播学论文的撰写者长期以来的学术规范问题,我们要指出的是,本学科是专门研究信息传播现象的,但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却大大低于其他学科。许多期刊缺乏标准的引文规范,还有许多期刊竟从来不标注作者单位(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也为寻找一些论文的作者单位煞费苦心,但最终还是有个别作者的单位不得而知),有的期刊有意识的不使用引用文献或不使用注释,还有些论文引用的一些数据或材料在引用文献中却不能给出准确的来源,以至于可能给人以信口开河的嫌疑,在个别作者的论文中也曾经出现伪注的情况,影响了整个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本学科论文的作者情况看,许多的论文作者是来自新闻传播实践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一些期刊的编辑也是来自实践部门的人员,他们缺乏本学科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专业训练,不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也是造成本学科论文引文量偏少的原因。新闻学与传播学所研究的对象中最大量的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它是最讲究真实性、客观性的,作为研究最讲真实、客观的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的学者应该将论文写作中材料的真实、准确和论文的规范放在重要位置加以对待。当然,从表1中我们也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从2003年起本学科论文的篇均引文数和有引文论文的比例在明显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还有不乐观的情况,即引用文献的语种(表2)。在46977篇次的引文中,只有5531篇为外文文献,仅占被引文献的11.7%,加上翻译文献总计9664篇次,占被引文献的20.53%,这一比例远低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文献的平均引用率为33%左右)。分析其中的原因,除了在研究中使用外文材料的客观困难、缺乏使用外文文献的意识等外,在当时所收录的期刊论文中有大量的是来自新闻传播实践一线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表2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引用文献的语种统计(单位:篇次) <

 
中文
英文
日文
俄文
德文
法文
其他语种
译文
2000
5172
744
52
17
24
13
32
634
2001
5002
622
37
10
16
4
24
488
2002
6815
1006
43
9
15
5
19
850
2003
9419
1175
19
9
13
6
17
962
2004
10905
1494
38
25
12
7
24
1199
总计
37313
5041
189
70
80
35
116
4133

表3所呈现的是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引用文献的类型。通过对其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引用文献中图书被引量是期刊论文被引量的1.5倍,如果加上其他图书类文献(汇编文献),则前者是后者的1.7倍。这一比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是一致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引用文献中图书占全部引用文献的2/3左右),但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却表现出了同传统老学科一样的特色,说明了本学科的发展还缺乏创新,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尤其是网络资源的使用只占引文量的2.8%,对于一个以研究媒介和传播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来说显然太低了,人们对网络媒体的认识和利用还有待提高。

表3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引用文献的类型统计(单位:篇次)

 
期刊论文
图书
汇编文献
报纸文章
会议论文
报告文献
法规文献
学位论文
信函
标准文献
网络资源
其他
2000
1705
4109
442
241
29
23
15
15
2
17
44
46
2001
2008
3287
325
360
54
15
17
10
0
28
58
41
2002
2723
4530
594
452
50
38
30
15
1
37
221
71
2003
4223
5276
810
585
52
90
79
35
0
44
297
129
2004
4841
6075
945
662
62
129
59
28
1
61
697
144
总计
15500
23277
3116
2300
247
295
200
103
4
187
1317
431

表4给出的是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文章的类型以及各类文章的引文数量,从中可以看出五年来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引文量是不同的。其中研究性论文的引文量是篇均2.23篇,综述性论文的引文量是篇均1.78篇,评论性论文的引文量是篇均1.83篇,其他几类论文的引文量是篇均0.87篇。在各类论文的撰写中,引文量均普遍偏少,对于一个强调学科交叉、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内部的研究对象日益丰富、分支学科在增加的学科来说,如此少的引文量,显然无法表现出应有的学术内涵和学术渊源的厚重感。

表4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类型统计(单位:篇)

 
研究论文
综述
评论
传记资料
报告
译文
其他
发文
引文
发文
引文
发文
引文
发文
引文
发文
引文
发文
引文
发文
引文
2000
2466
3649
142
56
1685
2859
35
30
61
10
34
46
185
38
2001
2962
4497
93
110
1100
1556
18
9
37
15
10
5
103
11
2002
3072
6116
98
194
1399
2378
37
9
49
16
15
20
152
29
2003
2671
8036
102
285
1581
3007
14
2
55
56
19
116
158
118
2004
3167
9658
103
314
1535
3576
36
48
45
58
17
11
72
39
合计
14338
31956
538
959
7300
13376
140
98
247
155
95
198
670
235

在CSSCI的统计中,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论文的学科分类还没有细分到二级类目,所以还无法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下属学科——新闻学、传播学做分别评述,更无法对研究主要媒介活动的论文如对期刊、图书、电视、广播、报纸、广告、互联网、手机等做细化的分析。也无法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具体领域如新闻理论、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传播史、传播研究方法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加之CSSCI本身收录期刊的数量的差异,也使得有些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如广告学的学术期刊,在现有的CSSCI目录中没有入选,表现出的发表论文数和被引论文数都很少,再加上该学科的特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的交叉),所以广告学研究的学者和广告学类的期刊、论文的学术影响就很难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的各种统计中全面地体现出来。

三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影响力分析

自2000年以来,CSSCI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14种(2000-2003年)和15种(2004年),这些期刊的选择主要是依据其影响因子的大小和专家的评选结果综合评定。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明显的交叉性和研究对象的同一性,我们不再对所收录期刊进行按照二级学科进行分类的研究。在五年中,这些期刊被收录进CSSCI的文献有19446篇,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论文13958篇,其他期刊载有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论文9370篇,详细数据见表5。这些论文对准确分析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影响力提供了有积极价值的素材。

表5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文献载文收录概况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收录论文数 CSSCI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数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收录本学科论文数 其他期刊刊载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数
2000
3812
4608
2719
1889
2001
3954
4323
2838
1485
2002
4103
4822
3034
1788
2003
3534
4600
2423
2177
2004
4043
4975
2944
2031
合计
19446
23328
13958
9370

1、 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引用期刊分析

期刊的影响力可以根据该刊所刊登的论文被同行学者或其他学科学者研究中引用的次数得以体现。在2000-2004年的五年中,在CSSCI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中,涉及国内外期刊约2745种,其中国外期刊约813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的引用率和国外期刊引用率都是比较低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的学术含量还亟待提高。表6给出的是2000-2004年在CSSCI期刊中发表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引用数量位于前53种的期刊。

表6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引用最多的前53种期刊

排序
刊名
主办单位
被引数量(篇次)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总计
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222
327
368
561
647
2125
2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165
210
311
474
650
1810
3 编辑之友 山西人民出版社
29
61
71
95
110
366
4 新闻记者 上海市新闻学会
26
28
82
86
118
340
5 科技与出版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23
31
47
81
86
268
6 现代传播 北京广播学院
24
26
54
88
72
264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9
29
41
96
81
256
8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
33
14
35
60
78
220
9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20
28
25
56
81
210
10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
18
26
31
47
46
168
11 编辑学刊 上海市编辑学会
36
36
29
31
29
161
12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9
14
31
49
57
160
13 中国记者 新华通讯社
13
20
36
34
51
154
1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高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8
2
3
1
135
149
15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出版社
9
21
23
33
48
134
15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11
17
28
54
24
134
17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12
12
16
45
45
130
18 电视研究 中央电视台
22
18
32
34
21
127
19 出版广角 广西新闻出版局
7
5
8
26
38
84
20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ritish Medical Assoociation,England
10
29
13
21
1
74
20 新闻界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8
5
26
17
18
74
22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5
24
25
13
2
69
23 传媒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0
10
2
25
31
68
24 读书 <<读书>>编辑部
11
2
17
14
21
65
25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等
15
6
17
11
15
64
26 情报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
8
10
11
13
21
63
27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增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6
17
11
12
11
57
28 南方电视学刊 广东电视台
8
7
17
15
8
55
29 情报科学 黑龙江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
4
21
7
21
54
30 中国报业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管理研究所
3
9
3
25
7
47
31 当代传播 新疆记协等
2
4
11
13
16
46
32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6
8
7
10
13
44
33 图书情报知识 武汉大学
5
8
10
8
10
41
3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
5
4
10
4
17
40
35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总会
0
1
3
30
5
39
36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4
3
6
13
12
38
37 出版科学 湖北省编辑学会
1
3
2
8
23
37
37 新华文摘 新华文摘社
9
4
10
7
7
37
37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总会内科学会
0
0
0
15
22
37
40 Natur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England
4
6
1
14
11
36
40 Science Amer Assoc Advancement Science
9
3
4
4
16
36
4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
5
10
4
9
8
36
40 情报理论与实践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
3
2
12
10
9
36
44 Scientometrics Springer, Netherlands
3
19
1
3
7
33
44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0
5
4
15
9
33
44 著作权  
8
1
2
16
6
33
47 出版参考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0
4
4
11
13
32
4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等
7
4
7
5
9
32
47 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编辑部
3
1
1
11
16
32
47 新闻学研究[台] 台湾政治大学
4
2
3
1
22
32
51 世界广播电视参考  
2
4
8
11
6
31
51 图书馆论坛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
3
2
6
6
14
31
51 新闻知识 陕西日报社等
3
7
7
7
7
31

由表6可以看出,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引用的期刊,除了本学科期刊以外,还包括图书情报类期刊(9种)、纯自然科学杂志(4种,均为外文),还有数种综合类和其他类期刊。新闻学与传播学文章引用的前53种期刊中,图书、情报类期刊引用的多反映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同图情档学科交叉的密切性,也反映了理论研究同实践操作层面结合的密切性。

在53种期刊中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新闻传播类的科研院所办的,如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等,侧重于研究的学理性,注重理论的探讨,是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者的主要阵地;另一类是由新闻传播媒介机构所办的,如新闻记者、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等,侧重于对新闻传播实践经验的总结,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和通俗性,是新闻传播实践第一线的工作者们的主要阵地。本学科论文引用最多的期刊中,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分别以被引2125次和1810次高居旁首,这与这两家杂志学术质量的高超和学术规范的严格直接相关,无疑在本学科产生着重要影响。在进入前53种的期刊中,有来自地方的一些期刊排名靠前,值得注意。如山西的《编辑之友》排第三名,被引366次,上海的《新闻记者》排第四名,被引340次,在全国新闻传播类期刊中引人注目。就这两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情况看,新闻传播业界的实践研究和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完全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

如果考察期刊的内容,我们会发现有些分支学科研究的薄弱。如广告学专业杂志没有一种进入前53种。扩大一些范围,在前70名中方可看到广告学类杂志的影子,且排名靠后,分别是《国际广告》排57位,被引28次,《中国广告》排67位,被引24次。作为目前在传播活动中异常活跃的一种类型,对广告研究成果的发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而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的广告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却为研究成果无处发表大伤脑筋。因为广告学学术期刊不能进入CSSCI来源期刊范围,导致许多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中没有广告学期刊,甚至影响到了许多教师的职称晋升和研究生的成绩考核。

2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内某期刊所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率,是衡量该刊所发论文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期刊影响因子最早是在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主要反映期刊论文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客观响应,是用以衡量期刊重要性的宏观测度,进而反映该期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力。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刊在学科发展和文献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力就越大,学术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包括CSSCI在内的国内外一些引文索引在遴选来源期刊时都将影响因子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表7给出的是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在前32位的名单,其排序主要以这些期刊5年平均影响因子从大到小为依据。

表7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影响因子前32种

排序 刊名
影响因子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0.464
0.559
0.691
0.746
0.756
0.643
2 编辑学报
0.214
0.436
0.59
0.69
0.942
0.574
3 新闻与传播研究
0.156
0.155
0.296
0.292
0.500
0.280
4 国际新闻界
0.201
0.126
0.317
0.271
0.391
0.261
5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0.083
0.064
0.178
0.199
0.147
0.134
6 编辑之友
0.032
0.089
0.091
0.138
0.303
0.131
7 新闻大学
0.064
0.082
0.138
0.129
0.217
0.126
8 科技与出版
0.017
0.054
0.086
0.11
0.329
0.119
9 新闻记者
0.018
0.032
0.083
0.088
0.134
0.071
10 中国出版
0.011
0.02
0.034
0.073
0.064
0.040
11 出版发行研究
0.021
0.024
0.026
0.051
0.065
0.037
12 编辑学刊
0.037
0.039
0.033
0.013
0.018
0.028
13 南方电视学刊
0.013
0.021
0.038
0.036
0.021
0.026
14 新闻界
0.008
0.01
0.049
0.028
0.030
0.025
14 中国记者
0.008
0.016
0.03
0.026
0.044
0.025
16 当代传播
0
0.009
0.026
0.028
0.044
0.021
16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0.01
0.022
0.018
0.033
0.020
0.021
18 辞书研究
0.023
0.013
0.03
0.013
0.009
0.018
19 书屋
0.01
0.013
0.024
0.016
0.017
0.016
19 新闻战线
0.008
0.008
0.019
0.015
0.028
0.016
21 出版广角
0.016
0
0.006
0.019
0.025
0.013
22 网络与信息
0.026
0.01
0.01
0.001
0
0.012
23 大学出版
0
0
0.022
0.008
0.023
0.011
24 中国电视
0.004
0
0.013
0.02
0.011
0.010
25 南方电视学刊
0
0
0
0.036
0
0.009
26 新闻与写作
0.005
0
0.021
0.01
0.006
0.008
26 新闻出版交流
0.003
0
0
0.013
0.026
0.008
28 传媒(2001-,)
0
0
0.008
0.021
0
0.007
28 中国报业(2001-,)
0
0
0.008
0.021
0
0.007
28 中国广告
0.014
0
0.012
0.002
0
0.007
28 新闻传播
0.004
0.006
0.004
0.013
0.008
0.007
28 新闻知识
0
0.005
0.006
0.008
0.014
0.007

由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大低于众多学科,其中连一个影响因子超过1的期刊都没有。与本学科最接近的图书情报档案学科中影响因子超过1的期刊就有三种,而本学科中影响因子最大的才有0.643。从影响因子来分析,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可以分为四类:影响因子大于0.2的四种期刊为第一方阵,它们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影响因子0.643;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编辑学报》, 影响因子0.57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新闻与传播研究》,影响因子0.280;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国际新闻界》,影响因子0.261。影响因子大于0.1小于0.2的四种期刊为第二方阵,它们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现代传播》,影响因子0.134,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之友》,影响因子0.131,复旦大学的《新闻大学》,影响因子0.126,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科技与出版》,影响因子0.119。以上两类期刊是构成CSSCI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来源期刊的基础。第三方阵期刊是影响因子大于0.02小于0.1的期刊9种,第四方阵是剩余的正式发行的其他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由于广告学期刊收录较少,学科发展相对滞后,所以无法反映广告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只能将广告学期刊影响因子相对靠前的期刊单独列出:中国广告,影响因子0.007。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的研究近年刚刚出现,在CSSCI中收录的相关论文极少,故该类期刊被引用的也是凤毛麟角。

通过对2000-2004年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排名前20位的期刊具有较为稳定的影响因子,有的期刊由于所刊发论文的质量在逐步提高,影响因子也在逐步上升。如《编辑学报》2004年的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0.942,可望成为本学科中第一个影响因子超过1的期刊。其他如《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科技与出版》、《编辑之友》在2004年的影响因子也都超过了0.3,发展势头看好。还有不少的期刊由于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的原因,其影响因子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另外这些年来,有的高校或研究单位新创办的一些期刊由于其所发论文质量较高或作者影响较大,虽然因各种原因还未能入选CSSCI,但在学术界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中国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报业》、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并在香港出版的《中国传媒报告》、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主办的《网络传播》、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今传媒》等。还有些期刊虽然也发表过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论文,但由于期刊本身主要是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未能在此列出。如电视技术、艺术类杂志,电影技术、艺术类杂志等。

3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影响广度

期刊影响广度是指某一期刊所发论文被CSSCI收录期刊引用的情况,收录期刊引用某一期刊越多,则该期刊的影响广度就越大,它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表8给出的是2000-2004年间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影响广度前30名的期刊的情况。

表8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影响广度前30种

排序 刊名
期刊影响广度(单位:期刊种数)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1
20
21
26
29
23.4
2 现代传播
17
13
17
26
36
21.8
3 新闻与传播研究
15
16
17
27
29
20.8
4 国际新闻界
17
12
17
23
26
19
5 中国出版
12
12
16
26
25
18.2
6 新闻记者
10
13
16
21
27
17.4
7 编辑之友
9
15
18
21
21
16.8
8 编辑学报
12
13
18
17
22
16.4
9 出版发行研究
10
12
12
16
19
13.8
10 新闻战线
6
9
14
20
19
13.6
11 新闻大学
12
10
11
14
15
12.4
12 书屋
6
7
15
13
19
12
13 电视研究
8
10
9
12
18
11.4
14 编辑学刊
11
8
12
7
13
10.2
14 中国记者
8
7
12
12
12
10.2
16 出版广角
6
9
9
12
13
9.8
16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9
7
10
11
12
9.8
18 科技与出版
5
6
9
13
13
9.2
18 网络与信息
11
9
15
5
6
9.2
20 当代传播
2
4
6
12
17
8.2
21 编译参考
7
14
8
6
5
8
22 新闻界
7
2
7
8
13
7.4
23 南方电视学刊
4
7
6
8
9
6.8
24 博览群书
2
4
8
7
12
6.6
25 传媒
0
4
4
8
16
6.4
26 新闻知识
4
5
4
8
9
6
27 现代广告
7
8
3
8
2
5.6
28 世界广播电视参考
5
3
4
9
6
5.4
29 新闻与写作
2
3
5
8
8
5.2
29 中国广告
4
3
7
5
7
5.2

由表8的数据可以看出,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影响广度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同新闻传播学论文引文的总体情况是相一致的,即无论是作者还是研究机构都缺乏对本学科领域中他人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关注,在研究工作中主要精力还集中在前人已经沉淀下来的成果上。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大力提倡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

4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半衰期

考察期刊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期刊的半衰期,它可以考察一个学科内期刊所载论文的生命周期。期刊半衰期是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一年度被引用的总数中,较新的一半文献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期刊的半衰期一般以十年为限,计算方法如下:将某刊每一年的论文被引次数除以该刊的总被引次数得到百分比,然后从最近的年代开始累计百分比,当达到被引总数的50%时,所使用的年限就是该期刊的半衰期。在一个学科内,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越长,该期刊的学术生命力就越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

表9给出的是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2000-2004年间的半衰期情况。

表9 2000-2004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半衰期前31名

排序 刊名
期刊半衰期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1 出版史料
10
10
10
10
10
10
2 编辑学刊
3
3.8
4.3
5.8
6.8
4.74
3 书品
4
6.5
4
5
3.7
4.64
4 中国报刊月报
1.8
2.8
4.5
5.5
6
4.12
5 现代传播
2.9
2.4
2.3
10
2.3
3.98
6 中国广告
2.2
3.5
3
4.6
2.6
3.18
7 网络与信息
2.6
2.7
2.8
4.7
3
3.16
8 中国电视
2
4.5
2.2
3.5
3.5
3.14
9 广播与电视技术
3.5
4.2
2.3
2
3
3
10 新闻与传播研究
2.8
2.7
2.5
3.4
3
2.88
11 编辑之友
2.8
2.7
3.4
2.7
2.7
2.86
13 中国图书评论
3
2
2
3
4
2.8
14 科技与出版
2.8
2.6
2.6
3.2
2.7
2.78
15 电子出版
3
2
1.6
2.5
4.5
2.72
16 编辑学报
2.3
2.9
2.6
2.7
2.7
2.64
16 世界广播电视参考
2.5
1.3
2
2.4
5
2.64
16 新闻知识
4
2.8
1.8
2.8
1.8
2.64
19 出版发行研究
2.3
2.3
2.6
2.5
2.8
2.5
2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4
2.3
2.4
2.5
2.7
2.46
21 大学出版
0
4
2.6
3.3
2.3
2.44
22 新闻出版交流
2.5
2
2
2.3
2.8
2.32
22 新闻大学
2.5
2.5
2.3
2.4
1.9
2.32
23 中国出版
1.8
2
2.4
2.4
2.8
2.28
24 书屋
1.5
1.6
2.1
2.8
3.3
2.26
25 新闻战线
1.9
1.5
2.2
2.8
2.7
2.22
26 电视研究
2.3
1.5
1.9
2.4
2.9
2.2
27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5
1.8
1.8
1.9
2.8
2.16
28 国际新闻界
2.3
2
2.2
2.2
2
2.14
29 现代广告
3.1
1.6
1.8
2.2
1.8
2.1
29 中国报业
1.5
1.8
1.5
2.7
3
2.1
31 出版广角
1.5
1.7
2.7
1.9
2.5
2.06

由表9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半衰期指标同样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半衰期达到10的期刊只有《出版史料》一家,说明与其他学科一样,史料性的刊物有较长的半衰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受两个时间性因素的影响,一是所研究对象的时效性强,某些热点话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过气”了,成了无人问津的东西;二是新闻与传播政策的变化较快,随着政策的调整,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不断变化。因此,较短的半衰期是同本学科的特点相吻合的。有一些在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中相对较有影响的期刊,出刊后三年的论文已经少有人关注。如《新闻与传播研究》被许多大学和研究单位指定为“一流期刊”、“权威期刊”,但从半衰期来衡量,该刊的半衰期仅有2.88,也就是说该刊三年前所发表的论文已经淡出研究者的视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新闻学与传播学是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学术研究的成果还在积淀中;二是新闻传播实践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传播技术、设备,还是传播的观念、方法,其进步的速度都大大快于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三是不可否认本领域的研究中能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产生长久影响力的东西确实太少。

注释:

[1] 这一成果总名称为《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由戴元光、童兵、金冠军主编。分项成果包括:童兵、林涵的〈理论新闻学卷〉,徐培汀的〈新闻史学史卷〉,单波的〈应用新闻学卷〉,戴元光的〈传播学卷〉,邵培仁等的〈宣传学和舆论卷〉,明安香的〈广告与公共关系卷〉,李少南、郑贞铭的〈港台新闻学与传播学卷〉,2001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1] 陈立丹的此类研究主要有:〈2004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2002—2004年新闻学研究综述〉、〈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最近几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等。

[1] 浙大的成果主要是:〈2001—200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综述〉、〈2001—2002年中国传播学发展报告〉、〈2002—2004年新闻学研究综述〉〈2002—2004年传播学研究综述〉、〈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等。这些成果主要发表在他们自己主办的〈中国传媒报告〉上。

[1] 见〈新闻记者〉2002年第11期。

[1] 见张国良主编《中国传播学评论》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 见http://www./get/criticise/2005_11_03_3864.shtml。

[1] 《中国传媒报告》。2002年第一期。

[1] 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主要参考文献:

1、邹志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研制、意义与功能[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

2、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 37(4):145-154.

3、苏新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设计[J].情报学报,2000,19(4):290~295

4、苏新宁.引文索引数据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

5、马费成. CSSCI与社会科学评价[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4).

6、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 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 Science, 122(3159), p.108-11, July 1955.

7、Garfield,E. The Impactor. Current Conte. 1994 (25)

8、姜春林. 试论引文分析与社会科学定量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02,(6).

9、袁培国.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研究评价作用[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10、吴向东,马晓军,. 对期刊学术论文及其文后参考文献规范化的几点建议[J]. 甘肃社会科学,2006,(1).

1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的重要利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简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