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学不如自学,自学不如乐学.
21世纪,人类文明的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了地球村的时代.
所谓地球村,我的理解是:信息的共享;智慧的教育;人性的合理化. 智慧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走向乐学的境界。
学习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苦学. 何为苦学? 就是被动的学习, 甚至是家长,教师用 鞭子来教育的学生.... 小时候老师时常喜欢说某某"落后生" : 你怎么总拉 班级的后腿? 奴隶性格,不打不学什么的. 可此类学生真的顽固不化吗?我认为不然. 但很遗憾,往往"落后生"的父母也不太懂,大多认为 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或者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很难管. 可实际 上,这是教育认知的问题. 往往那些严重的淘气鬼和捣事者更具有创造力. 可大多数教师为了保住集体成绩,往往就牺牲了这些天才, 我小时候就十分不听话, 经常去办公室罚站,但我对钢琴一直有良好的兴趣,功劳要归公于我的启蒙老师. 是她让我热爱音乐,热爱钢琴艺术.
我上小学时,学校的班主任一直把我看做问题学生, 经常是送到教师办公室讲“大道理”未果之后,又送我去校长室. (原因比较千奇百怪,比如:我会利用假期摘学校的果子;在班级放鞭炮等等花样吧) 若干年后,我做了老师。直到现在,我都从来不跟我的学生讲大道理, 因为你讲的再有道理,孩子却未必喜欢听。更别说照做了
但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校长,他是一位非常懂得智慧教育的教育家. 那时,我一被送到校长室,他就让我去音乐室练琴. 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合唱伴奏 就是我,所以也小有名气.. 刚开始,我学琴学的很苦, 可渐渐的, 在老师的启发下, 周围一些具有智慧教育思想的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自发的学习钢琴.
第二个境界: 自学.何为自学? 就是自发的学习,不需要家长督促,也不需要教师做 你的思想工作. 小学四年级以后, 基本上,每个假期, 我都在练琴, 哪怕走路的时候,我的脑袋里都会自动的演奏某位作曲家奏鸣曲的快板乐章. 这时我就会跑起来. 当演奏慢版乐章的时候,我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放慢我的步伐. 那时我很快乐, 没有人逼迫我,我父亲那时以不再逼迫我练琴了,母亲则大多让我出去玩一会.她怕我因练琴性格有问题. 因为我可以早上9点开始弹琴,然后一整天在我的房间里与钢琴为伴. 饭也忘了吃, 晚上才意识到原来肚子很饿,一天都没有吃饭.
那时候,我把所有的零用钱和压岁钱用来买钢琴家的CD和钢琴理论的书籍. 钢琴演奏法的书是非常枯燥的,看一遍根本不会懂的. 可就连看这样枯燥的工具书, 我也能笑出声来. 因为,当我反复5次,6次的去看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那一章的 涵义,并且把它与其他的章节联系起来. (钢琴的"技术"是一环扣一环的) 这辈子我都要感谢我的恩师,因为她总是不厌其烦的解答我的各种疑问. 每次当我遇到瓶颈的时候,我都会死缠我的老师. 可如今我做老师了, 当我想尽办法来教我的学生们理解音乐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却有些不耐烦。 如此看来,苦学和自学的差距不言而寓.
乐学:何为乐学? 就是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存在的价值。 海顿曾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钢琴面前时,连最有权利的皇帝我也不羡慕。 什么是乐学? 这就是乐学的状态。 海顿做到了。 并且也把他的认知与我们分享了。 小时候,大人总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到社会上才能有所作为。 可当我真正 触及社会,涉足社会的时候,我才感受到,原来社会才是一所大学。 学校教给我们的只不过是一些基础。 而毕业了的我们,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而已。 可就我身边的年轻老师来说,很少有练琴的。为什么呢? 难道他们的水平已经深不可测了吗? 不是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根本不热爱。 当你不热爱你专业的时候,你明白 再多的道理也不会为之付出努力的。 而如果对比的话,6岁的孩子再用功也不可能及20几岁 的成年人理解深。可由于不热爱,最好的时间就错过了。
中国的孩子一直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
儿时拿了那么多的奖。 真正该学习的时候却放弃了。 原因是什么? 就是不热爱。 我们不需要培养那么多天才儿童,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 无论是音乐艺术,还是其他学科艺术。 出发点都应该如此。 至于到底该如何做, 也无须多言,怎样能让孩子喜欢,怎样能引导他们动脑,怎样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去学习, 那就怎样去引导他们。 用一切可以达到乐学目的地办法去引导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