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思考方法的整合 - 北极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哈哈三世 2010-07-19

三种思考方法的整合

默认分类 2010-04-27 10:27:18 阅读7 评论0 字号: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世界上2.5 亿人所使用,包括英国、新加坡、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以及迪斯尼、微软、IBM、甲骨文、惠普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

德·波诺《六顶思考帽》:被全世界54 个国家和世界500 强企业(包括微软、摩托罗拉、松下、麦当劳、可口可乐、IBM、西门子、雀巢等)争先引进的思维模式。

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明托金字塔原理已成为麦肯锡公司的公司标准,并被认为是麦肯锡公司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一章 三种方法要点概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要点概述,价值仅仅在于描述出每一种方法的根本思想,是思想而不是方法。这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但并不是说其它的内容即实践方法就没有价值了。如果真的想运用,还是有必要再回到原著的。

 

思维导图——

其他思想要从中心思想向四周发散(核心)

并且可在空白处自由添加(核心)

要对每个思想概括出一个关键词(重要)

分支与主干的连接线要自然弯曲,因为思想不是死板的(次要)

要充分利用色彩和图形的形象表达,刺激大脑产生更多新想法(次要)

六顶思考帽——

z 思考是分为白色的信息、红色的情感、黑色的风险、黄色的优势、绿色的创新和蓝色的控制这六种角度的,彼此间没有优劣,各个层面的思考都有用处(核心)。

Ø (应该)鼓励人们进行多方面思考而不是满足于以往的偏好;

Ø (应该)提供发泄平台,避免潜意识里混淆。

z 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只能进行一种思考(核心)

z 个人的思考结果总是片面且有待发展的,应该培育不健全的思考,把它发展为健全的思想(核心)

z 应当在几个类型的思考基础上进行超然的规划和安排(重要)

金字塔原理——

应当对同一级思想进行分组和排序,要确保一组思想是属于同一级别(核心)

把下一级的一类思想概括为上一级的一个思想,然后再对这一级思想进行分组排序,以此类推(核心)

确保每一级的各思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核心)

确保同一类思想间存在演绎和归纳之一的关系。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关系,但不能两种关系杂糅(重要)

上一个层次的概括必须揭发实质思想,不能出现“几种方法”这样的笼统划分(重要)

每一组思想不能超过七个,以四到五个为宜(可以通过分类),这是由于人的短期记忆限度(次要)

应当使用情景/冲突/问题的讲故事方法(次要)。

 

 

第二章 统一的前提

 

三种方法出发点一致。简单纵览一下这三种方法的要点,可以看到它们的方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思考要按思考的规律来,写作要按写作的规律来。简言之,“上者因之”。

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并不是我统一的最后结论,但这是统一这三个方法的依据。规律指出了在一个世界不变的法则,是科学的重要部分。所谓“方法”,

就是在对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出的如何利用规律用最小成本达到目的的最优途径,例如,杠杆的方法可以使人用最小的力把东西举起。因此在我看来,记忆术一定少不了联想规律,而思考方法也必定少不了大脑进行逻辑判断的规律。

有一个著名的“奥卡姆剃刀”理论,认为如果同样正确,理论应该越精简越好。然而,自它发表的中世纪以来的漫长岁月里,它都只是一个理想,没有谁提出过将理论精简的方法论。但是我以为,下面的方法将确实达到这个目标,它虽

然不能把一个单独的理论精简,却可以把几个理论统一成一个理论。

当然,如果只想了解最后统一思维方法的结论,或者认为本章的结论--“规律间存在层级关系”是不证自明的,可以跳过这一章的大段内容。

 

一、客观规律是排中的

规律既然是客观的,就绝不可能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就好比在地球上,苹果是往地上掉的,作为一条被确知的规律,绝不可能容许其他的情况存在。如果有的时候往天上飞,有的时候往地上掉,那它就不是一条规律,不具有运用价值。

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和传统认知不相符的事情,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往往不是它颠覆了规律(虽然也可能出现我们自以为客观的规律被颠覆的情况),而是领域的不同。例如,苹果在太空就不往下掉。这完全可以和地球上往下掉并行不悖。

正是因为一个领域内的客观规律不能彼此矛盾,我们才可能把几条规律统一为一条。

 

二、所有客观规律都是因果性规律

规律所解释的都是一个因果关系:如果怎么样,那就会怎么样。有一些规律的因是隐藏在司空见惯之中的,例如苹果往地上掉是因为地心引力。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规律的因果性质。

 

规律具有同一属性是我们可以统一它们的另一个依据。

 

三、客观规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1、规律是以“类属”为依托的

正如上面所论述的,规律是以“领域”为依托的,这个“领域”必须保持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既大到能够容纳符合这个规律的一切事物,又小到不能把不符合的事物容纳进来。

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这个“领域”就是“类属”。有理由认为,类属是客观存在的。两只“羊”虽然存在彼此特殊的地方,我们却可以保证它们的内外结构都是大致相同的。美国小学生进行的一项测试显示,对于把“蝙蝠的体内构造更像老鼠还是更像黑鸟”这个问题,九成的小学生都会选择老鼠而不是外观更接近的黑鸟。这就是哺乳动物的划分是有其客观性的,客观性就表现在有至少一条规律对于类属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效。

所以“熟透的苹果会落地”当然是对所有的熟透苹果都有效的,万有引力对万物都有效。思维方法的规律,自然必须对所有人类都有效。

2、规律之间呈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规律既然以类属为依托,就必然显示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显然,类属之间呈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哺乳动物必然包含“鼠科”和“猫科”等,鼠类中又可以分为仓鼠和田鼠等,猫科中又有猫和老虎等。所以,适用于哺乳动物的规律,必然适用于所有老鼠和所有猫;适用于所有老鼠的规律,必然适用于所有田鼠,但不一定会适用于猫。

那么,“所有哺乳动物都哺乳”这条规律就必然包含“所有老鼠都哺乳”这条规律。

 

四、客观规律间存在层级关系

上面不厌其烦论述的关于规律的关系,只是为了证明这个结论——规律间存在层级关系:(1)底层规律的普遍性更强,高层规律的特殊性更强;(2)同一层规律由于排中,是可以统一且并行不悖的;(3)有的高层规律被包含于某个底层规律(但不是都如此)。

规律的层级关系十分重要。这就跟《金字塔原理》写文章的方法一样,得判断出思想属于同一层才能进行归纳和概括出上一层思想。而判断出规律属于哪一层我们才能判断它们是否能合并。否则,把底层规律和高层规律合并,要么会丧失底层规律的普遍性,要么会把高层规律的普遍性夸大。

 

第三章 深入分析三种思维方法

由于是分析思维方法,就把“思考的过程”当做最基本的领域,而不用事物这样的更大范围;第二级是“思想的产生”,它是我们思考的根本目的;第三级是“思想的完善”,它是思想产生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上面是思想,下面是分析出的规律——

 

一、思维导图

Ø 其他思想要从中心思想向四周发散(核心)

规律一:思考是发散式的,次要思想是从中心思想衍生出来的

领域2:思想的产生

Ø 并且可在空白处自由添加(核心)。

规律二:事物(这里是指思想)总是不完善的,往往存在许多发展空间——发展空间就在于中心思想的衍。

领域3:思想的完善

Ø 要对每个思想概括出一个关键词(重要)

规律三:人的思维有其容量,把思想概括为关键词更易于思考领域1:思考的过程

Ø 分支与主干的连接线要自然弯曲,因为思想不是死板的(次要);

Ø 要充分利用色彩和图形的形象表达,刺激大脑产生更多新想法(次要)

规律四:思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的东西,这可以刺激思想的产生

领域1:思考的过程

二、六顶思考帽

Ø 各个层面的思考都有用处,应该鼓励人们进行多方面思考而不是满足于以往的偏好(核心)。

规律五:事物总是有各个方面的,思想要把各方面认识综合起来才算全面

领域2:思想的产生

Ø 应该提供发泄平台,避免潜意识里混淆(核心)

规律六:思维中包含各个因素,要避免思想产生时混淆了原因(尤其是参杂了感情)

领域2:思想的产生

Ø 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只能进行一种思考(核心)

规律七:思维是不应该并行的(虽然看过研究显示是可以并行的),必须集中。

领域1:思考的过程

Ø 个人的思考结果总是片面且有待发展的,应该培育不健全的思考,把它发展为健全的思想(核心)

规律八:个人的思想总是不够尽善尽美的,但是可以作为更好思想的基石。

领域3:思想的完善

Ø 应当在几个类型的思考基础上进行超然的规划和安排(重要)

规律九:应该规划思想的产生,综合几个方面的思想

领域2:思想的产生

 

三、金字塔原理

Ø 应当对同一级思想进行分组和排序,要确保一组思想是属于同一级别(核心)

规律一:许多思想是属于一类的,应该把各类思想分清,并且排好顺序,否则会干扰思想的明晰

领域3:思想的完善

Ø 把下一级的一类思想概括为上一级的一个思想,然后再对这一级思想进行分组排序,以此类推(核心)

规律二:应该把一类支持思想概括为一个上层思想,上层思想就能够涵盖这些思想的全部价值。以避免思想太多太乱

领域3:思想的完善

Ø 确保每一级的各思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核心)

规律三:思想的分类对可能遗漏的思想进行了暗示

领域3:思想的完善

Ø 确保同一类思想间存在演绎和归纳之一的关系。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关系,但不能两种关系杂糅(重要)

规律四:(准确说来应该是)演绎和归纳的杂糅可以转化为归纳,因为演绎部分可以转化为归纳的一个部分。这是为了保证思想的清晰

领域3:思想的完善

Ø 上一个层次的概括必须揭发实质思想,不能出现“几种方法”这样的笼统划分(重要)

规律五:笼统划分有碍实质的归纳,即概括思想的产生。

领域2:思想的产生

Ø 每一组思想不能超过七个,以四到五个为宜(可以通过分类),这是由于人的短期记忆限度(次要)

规律六:思想的数量必须控制在理解限度的7 个内

领域1:思考的过程

Ø 应当使用情景/冲突/问题的讲故事方法(次要)

规律七:思想的表达必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不包括在思维方法内)

第四章 构建统一思维方法

一、解构三个思考方法

现在解构这三个思考方法,提取出这15 个规律并分类,进行重要性排序:

领域1:思考的过程

规律一:思维是不应该并行的,必须集中。

规律二:人的思维有其容量,把思想概括为关键词更易于思考

规律三:思维容易接受形象化的的东西,这可以刺激思想的产生

规律四:思想的数量必须控制在理解限度的7 个内。

领域2:思想的产生(包含于领域1)

规律一:思考是发散式的,次要思想是从中心思想衍生出来的

规律二:事物总是有各个方面的,思想要把各方面认识综合起来才算全面

规律三:思维中包含各个因素,要避免思想产生时混淆了原因(尤其是参杂了感情)

 

规律四:笼统划分有碍实质的归纳,即概括思想的产生。

规律五:应该规划思想的产生,综合几个方面的思想。

领域3:思想的完善(包含于领域2)

规律一:事物(这里是指思想)总是不完善的,往往存在许多发展空间--发展空间就在于中心思想的衍生。

规律二:个人的见解总是不够尽善尽美的,但是可以作为更好思想的基石。

规律三:应该规划思想的产生,综合几个方面的思想。

规律四:思想的分类对可能遗漏的思想进行了暗示。

规律五:许多思想是属于一类的,应该把各类思想分清,并且排好顺序,否则会干扰思想的明晰。

规律六:应该把一类支持思想概括为一个上层思想,上层思想就能够涵盖这些思想的全部价值。以避免思想太多太乱。

规律七:演绎和归纳的杂糅可以转化为归纳,因为演绎部分可以转化为归纳的一个部分。这是为了保证思想的清晰。

 

二、进行分析

领域1:思考的过程

这里并没有明显的重合,我以为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模式,和另外两个思想并不冲突,而只有它能最好的满足规律三的要求,因此应该把思维导图作为基本模式。另外三条规律作为思维导图的规则。

结论:在思考中运用思维导图,要注意(1)一个分支不能参杂几个角度(信息、情绪等),一次只思考一个分支;(2)把每条分支概括为关键词;(3)每个分支的具体思想控制在七个内,可以通过另辟分支或者分分支进行精简。

领域2:思想的产生(包含于领域1)

这里蓝色思考帽的“控制”可以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思维导图的几个分支,可以当作是六个角度的规划(先进行什么,再进行什么)。思维导图原作者的意图只是作为分论点的衍生,但我们在了解《六顶思考帽》和《金字塔原理》后,就可以把它当作各个角度的衍生和规定它们必须属于明确的不同分类。

这里要注意思想的产生有两个方向:一是《思维导图》的发散;二是《金字塔原理》的收敛。新思想的产生必须要从旧有的思想发散出去,但最终必须从支持的论点集中为一个核心观点,这样就完成了思想的再造。

结论:把思维导图当成对六个角度思想进行规划的工具。从旧思想发散出新思想,再从新思想总结出一个核心思想,这就是思想的再造。

领域3:思想的完善(包含于领域2)

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强调的“思想有许多发展空间”和《六顶思考帽》强调的“对思想进行培育”很好的契合了。思想发展的方法是明确的,三本书都要求把原有思想当作新思想的基石,但是《思维导图》强调中心思想的衍生作用,《六顶思考帽》强调旧思想的发展,《金字塔原理》则强调思想分类的限制(其实由于各分类思想都概括为一个中心思想,这和《思维导图》的方法是一致的)。

规律五到七综合起来就是思想的完善过程必须包含使其明晰化的过程,不仅易于理解,作者自己也更容易把握真实意图。

结论:思想有许多发展空间,应该对既有思想进行培育。培育方法一是旧思想的指引、导因的运用;二是中心思想衍生出的思想中,可能会有一些被遗漏,而遗漏思想必定处于这一类思想中。

后注:分析中发现,《金字塔原理》并不是单纯的写作的方法,也不是单纯的思考的方法,它是介于写作与思考之间的“归纳方法”。它既不像思考那样能发现新东西,也不像写作那样停留在原有的思想。它的价值是,运用原有的思想,清晰化、集中化,使之凝聚为一个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