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收入差距对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中央政府也极为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来加以解决,但目前的现状是我国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倒有愈拉愈大的趋势。为什么目前的政策措施失灵?

以城乡收入差距为例,虽然近年来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建设新农村,每年的惠农资金也连续增加1000多亿元,每年支农资金已达8000多亿元。但自2004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却在逐年扩大。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但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达到10%左右,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在不断地拉大。实际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比上述统计面上的数据还要大出不少,因为目前统计的城镇居民收入只包括可支配性收入,不包括城镇职工享有的公费医疗、教育补贴、养老待遇等数项收入,而这些待遇农民要么没有,要么数量与城市居民相比太低而可忽略不比。
城乡收入差距愈拉愈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低价的粮食安全战略。
近几天在韩国参观,得知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很低,农村居民收入是城市的70%,考虑到农村的生活成本低,城乡的收入差距就很小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直实行的低价粮食安全战略。而日韩等小农国家之所以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太大,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粮食价格是我们的数十倍。如果把我国的粮食价格提高5-10倍,我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就可以消除。但目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不能允许农产品价格上涨太快。农业被界定为“基础性问题”,就是农业承担着粮食供给,要避免物价波动与通货膨胀功能。农产品是基础性产品,是许多加工品的原材料,农产品价格上涨几个百分点,就有可能会导致整体物价上涨十几个、几十个百分点。这种上涨不但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整体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