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文老伯患上高血压,他原本就少的退休金都用来买药吃了。可是在去医院复检后,发现血压也只降了一丁点儿,他有些埋怨医生,说这药怎么没什么效果啊。
医生安慰文老伯不要急,某些药就是根据各人不同体质来定的,有些见效快有些则慢。可文老伯不信,他坚持认为这是“庸医”的托词,气得没再开药就回家了。
后来听邻居介绍,有另一款药对治疗高血压比较有效,他立即开始换药。
谁料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在一次老友聚会中,文老伯正谈笑风生,突然,一阵大汗淋漓,血压骤然升高。结果,又被送进了医院。
到此他才明白,血压“反跳”升高全由自己贸然换药引起。盲目换药,只会扰乱正常的治疗方案,不可能更好地控制血压,甚至易造成“反跳”。
全文摘自《大众健康》 文/曹文龙
高血压患者没必要常换药
当下,可供高血压患者选择的药物越来越多,到底该吃哪种降压药呢?有人担心长期吃一种药会产生耐药性,三天两头地换药。其实,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常换药。
专家说,药物的耐药性一般是指在用药的过程中,或者再次服用同类药物时,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此种现象多发生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
而高血压病与感染性疾病性质截然不同。当某种降压药能有效控制血压时,就应坚持服用。即使经过治疗血压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也应在医生指导下,经过一段观察后再逐渐减量。
病情变化才需要换药
只有当病情变化,原服药物不再有效,或由于副作用无法耐受时,才可遵医嘱更换降压药的品种。
有一些新病友是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血压没有很快得到控制,而每天都在打听什么药治高血压最好,三天两头换药吃,结果血压还是不稳定。老病友往往觉得一种药吃了很长时间,怕药不管事了,觉得应该换换药了。这些换药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都能较好地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单独使用对于大多数轻度高血压的降压幅度大体相似。通常按一般推荐剂量,单药治疗可降低收缩压7~13毫米汞柱及舒张压4~8毫米汞柱,降压的幅度和用药前的血压水平成正比。
选择哪种降压药主要取决于药物的降压效应。
具体到每位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最合理的,应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心血管状态、靶器官受损情况,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是否异常等来决定。因此,老病友如果没有新情况出现,不必盲目换药。
擅自换药血压“反跳”
对于新病友,长效降压药物一天服用一次,可以24小时平稳降压,但是长效降压药若要达到稳定的降压效果,往往需要4~6周或更长时间,若还不等药物起效就换药,只会欲速则不达。若经过4~6周或更长时间血压控制仍不满意,也不一定要换药,最好的方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第二种药物,通过药物的优势互补作用而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如果服用某种药物降压效果良好,更没有必要经常换药,否则停用或换药都易造成血压“反跳”。
还有哪些药物易“反跳”
药物“反跳”现象,简单地讲,就是长时期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症状反复或疾病逆转。
除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临床上可能引起“反跳”现象的药物很多,最为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心血管类药物
因停药而引起血压变化较为多见。服用可尔宁,突然停药会出现出汗、头痛、失眠和血压回升现象,甚至血压比以前还高。又如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的冠心病患者突然停药,可致严重的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塞死亡。
神经类药物
抗癫痫药在发作暂时得到控制后,如突然停药或换药,可导致癫痫发作,甚至引起癫痫持续状态。抗焦虑药长期服用后,如突然停服,可出现激动或忧郁等情况、精神病恶化、甚至惊厥。
肾上腺皮质激素
这是最易发生停药“反跳”的一类药物。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经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病情缓解稳定后,若减药太快或突然停药,旧病常可复发,而且复发后的症状有时比治疗前更加严重,使病情难以控制而危及生命。
预防“反跳”有妙方
为有效预防药物发生“反跳”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
递减法: 当停用或更换长期服用的药物时,应采取逐渐减量的方法。
替换法:在需要更换药物时,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先在原药基础上加用新药逐渐将原药减量以至停用。
备用法:停药期间仍应备有原用药物,一旦发生药物“反跳”现象,可再恢复使用,一般情况下,“反跳”症状会自行消失。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服用降压药期间,不宜食用扁豆、蚕豆、香肠、鸡肝、腌青鱼和奶油、酸奶、腐乳、香蕉、菠萝、无花果及啤酒、葡萄酒、咖啡、巧克力等,因为这些都含有丰富的酪胺。
在正常情况下,酪胺会被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所破坏。可是当这种酶被优降宁、利血平等药物抑制时,酪胺就会大量蓄积,引起血压骤升,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