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龙陵县发现侵华日军遗骨遗物

 昭忠祠 2010-07-26

 

 

云南省龙陵县发现侵华日军遗骨遗物

我在云南龙陵县史志办公室仓库内拍摄到的侵华日军遗骨遗物照片

云南省龙陵县发现侵华日军遗骨遗物

1988年龙陵县史志办公室在松山旧战场上收集的侵华日军遗骨遗物(皮鞋旁边是“天灵盖”)

 

 

云南省龙陵县发现侵华日军遗骨遗物

侵华日军占领松山是要切断滇缅公路。从这张照片上看,可以表明是在松山上看见的惠通桥旁的红旗桥及其滇缅公路。侵华日军一门火炮,就可以切断惠通桥及其为内陆输送美、英国际援助的滇缅公路。

(此文开始发表于2002年)

2002年5月30日至6月30日,笔者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又一次采访了云南抗战旧战场。因为“抗战”发生在云南省西南与缅甸、印度等国的接壤处,所以,中国人在用词习惯上把它称之为“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顾名思义:“滇”指的是云南,“西”当然就是云南省以西的地方。

和我一起采访的还有云南保山市委宣传部的干部李文钦先生。一个月时间,我们一起走访了滇西抗战的各个旧战场,虽然走马观花却也收获颇丰。我们的调查路线是保山市、腾冲县、梁河县、瑞丽市、芒市、龙陵县等地。一路上,我们走访了当年的战场遗迹;访问了战争的亲历者、受害者。

日本无条件投降距今57年,战争亲历者多在80岁上下,作为口述的历史,甚为重要,如果不抓紧采访,我们中国学者将永远失去采访的机会。

自1942年3月至1945年1月,滇西战场共歼灭日军21057人,中国远征军伤亡、失踪共67364人。只看这一组数据,足以见得当时其战事惨烈与一斑。在中国云南滇西作战的侵华日军是日本第33军18师团的《菊》部队和56师团的《龙》部队。叫做《龙》的部队于1941年{昭和16年}在日本国福冈县的久留米组成,兵源全部来自于日本福冈、长崎和佐贺地区。叫做《菊》的18师团是在同样时间在日本国北九州编成的。根据滇西的抗战学者调查,他们之中以煤矿工人居多数。从滇西战场的日本军战壕遗迹看,许多57年前的战争工事虽然经历数十载风雨依然保持完好、实用,足以体现日本国煤矿工人的坑道挖掘技术。

在松山山顶上战壕纵横交错,侵华日军的战壕和中国军队的战壕相隔不远,有的只差百米只遥。中国军队的战壕有一米宽,一米五深,可以走两个人。日军的战壕只有半米多宽,只可一人通过。两种战壕在单兵作战时和应付炮击、空袭时各有所长。

根据日本国的相关统计叫做《龙》的56师团共有兵力28980名,战死者17895名,生还者11085名。根据云南龙陵县地方志的记录,在龙陵县内作战的侵华日军是56师团的113联队和115联队。“联队”的兵力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团”编制,或者是“加强营”的编制。

此次采访中的重大发现还有其他的内容,笔者在龙陵县史志办公室的陈景东主任的引导下,观看了该史志办公室的仓库,在厚厚的尘土中约有20余箱和5罐原侵华日军的遗骨、遗物。笔者面对这些步满灰尘的遗物,深感其重要性。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57年,这是在中国境内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侵华日军的遗骨和遗物。

如果使用现代的DNA技术,至少可以查出数百人的现代亲族来。

此次采访,我看到,存放侵华日军遗骨遗物的建筑非常陈旧,至少是有100年以上的陈旧建筑物。该建筑是上下二层楼,楼上楼下各五间房子。楼下的堆放侵华日军遗物的房间竟然没有门,小孩子门可以随便跑出跑进地玩捉迷藏。在侵华日军遗骨遗物的房间里,我看到不少实弹。我当时,就在日军骨灰堆放地旁,拾到一枚枪榴弹。我在中国陆军当过六年军人,我看到枪榴弹的底火还是好的。就是说,如果遇到击发,还可以爆炸。

我当时想把这枚枪榴弹带回北京,又担心火车、飞机上的安全检查。无奈,我把这颗枪榴弹给了一起采访的李义钦先生。

我听说,我在2002年7月21日人民网、2002年7月6日《保山日报》发表以后,侵华日军遗骨遗物就被云南省龙陵县史志办公室“妥善”保管起来。再无人看过。

 

笔者认为,这些物品的重要性有几层意思:

其一,这是侵华日军罪行的物证。侵华战争使双方人员大量阵亡。中国人作为战争受害者,更是深受其害。

其二,战后数十年,在日军的阵地上收集到这些遗物,是龙陵县人民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体现。

其三,这些遗物又一次构成亟待解决的战争遗留问题。象在中国东北发现的成批的侵华日军遗留的细菌弹,和关于中国民间就日本国在侵华战争中所犯战争罪行的起诉和要求赔偿的问题一样,它涉及到两国的外交、友好团体、红十字会、战争受害者、历史学家、战争研究者及阵亡者遗属的关注。

其四,是战争,就会有伤亡。中国云南龙陵县侵华日军遗骨遗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遗留诸多问题中,尚且没有解决的问题。任何人不能回避,任何人企图掩盖、抹杀、回避,都是徒劳的和不明智的。即使再过500年,这个战争遗留问题还是要解决。

笔者认为,在滇西犯下战争罪性的侵华日军是日本第33军18师团的《菊》部队和56师团的《龙》部队。叫做《龙》的部队于1941年{昭和16年}在日本国福冈县的久留米组成,兵源全部来自于日本福冈、长崎和佐贺地区。叫做《菊》的18师团是在同样时间在日本国北九州编成的。日本投降65年了,所以,应该有日本福冈、长崎、佐贺、北九州等地民间组织和中国滇西抗战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谈判解决战争遗留问题。

首先,日本人不就侵华战争的罪行谢罪,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其次,就是赔偿问题。侵华日军在滇西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光谢罪也是不行的。

其五,战后65年,在诸多关于战争问题的争论上看,日本是“游击队”。比方,日本的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政要发表不恰当言论等等,日本人都打着“个人”的旗号。

如果,把滇西抗战遗址的侵华日军遗骨遗物的谈判权,交给滇西人民代表大会自行解决的话,中日间战争遗留问题会有很大的突破。即使谈几十年,主动权也在中方。

 

所谓“战争遗留问题”是交战国双方尚未解决的问题。时至今日,日本国没有就侵华战争的犯罪行为向中国人民谢罪,就是例证之一。其次,关于民间赔偿,日本国也是吱吱唔唔、暧昧再三,其丑恶行经让人嗤之以鼻。

我们一方也有问题,“弱国无外交”像瘟疫一样流传至今。日方问相关事宜,我们往往回避。甚至回答:“没有侵华日军遗骨。”滇西抗战以侵华日军失败告终,怎么能没有?

根据陈主任回忆,收集日军遗物工作是在1988年至1989年之间进行的,当时主要的目的有二:1945年,当地农民在日军阵地草草掩埋的日军尸骨,在经历了40余年风雨已经裸露出土。收集、收藏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行为。第二个目的,是书写“地方史志”时,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物证。从司马迁的《史记》到今天中国各地的“史志办公室”,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习惯就是“把历史故事留给后人”。因此,中国各地的“史志办”都由一群认真工作的“文化人”组成。

我把在2002年6月28日看到的这些遗物又分为三类:

1,五个罐装骨灰是侵华日军56师团自己带入云南龙陵县的,战争结束,侵华日军被中国军队全歼。所以,罐子也就留在日军当年收留的房子中。龙陵县有著名的松山,1945年的“松山战役”就在龙陵县境内打响的。日军56师团于1942年入侵缅甸、印度,当时他们的目的是切断滇缅公路,途径中国云南省打进四川省,以消灭蒋介石在中国后方的抗战力量。在缅甸、印度战死的日本兵被同伴烧成骨灰,并带入中国滇西战场。日军56师团113联队和115联队途径中国边境的畹町,于1942年5月2日占领芒市。这支部队企图于5月5日化装攻占横跨怒江天险的惠通桥,未果。最后,这支侵华日军部队于1944年5月至1945年1月,被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消灭在中国云南的腾冲县、龙陵县一带。

日军带来的骨灰分别装在五个由缅甸国、印度国出产的陶瓷罐中。这些陶罐上下口缩小,肚大,是缅甸国萨尔温江流域妇女顶在头上使用的陶瓷器皿。侵华日军部队的构成与其他国家的军队有区别,他们的建制“师团”或者“联队”多由一个地区的人员构成,用中国语形容叫“老乡”或者“同乡”。他们有携带骨灰参战的习惯,并且,希望把骨灰带回日本国的家乡去。日军的这一“习惯”在中国的各个战场的老照片中都可以看得到。

据陈景东主任回忆,因为搜集侵华日军遗骨遗物时下雨,他们当时还在一个侵华日军从缅甸萨尔温江带来的骨灰罐上蒙上塑料布。这张塑料布在照片里还可以看到。

 

2,在1945年1月,在龙陵县“松山战役”等战场上,侵华日军战死1200多人。当时龙陵县人民对来自于日本国的侵略者恨之入骨;对中国远征军厚爱有加。所以,他们在掩埋阵亡者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当时,农民在侵华日军主阵地掩埋日军尸体时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尸体发臭,担心污染空气和水源。所以,应该叫“草草掩埋”。时至今日。在滇西有几十座为中国远征军立的碑,几乎所有的滇西旧战场上都有。即使是牺牲了几个战士,当地农民也要自己出钱为他们树碑立传。甚至,连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的题词也完好的保留至今,即使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也未曾遭到破坏,让人看了叹为观止。这一点,滇西和内陆成了鲜明的对比。

3,1988年在侵华日军阵地上收拾裸露在地表的日军遗骨时,和遗骨时,一起出土的还有他们的钢盔、皮鞋、饭盒、迫击炮弹、未爆炸的中国军使用的枪榴弹、皮带头等物品。这些东西都被龙陵县史志委的人收集在一个个木箱中。

 

根据日本陆军省自己的记录:

“日本前缅甸战友联谊会”记录,日军在缅甸、中国滇西战场上遭受重大损失,战死的日军尸骨遍地,当时被匆匆就地掩埋。据“日本前缅甸战友联谊会”的会员甲骨秀太郎提供的日军遗骨分布图,日军残置遗骨分布如下:拉孟阵地1250人,红木树附近100人,龙陵周边2937人,腾越城周边1800人,瓦甸及大塘子附近200人,桥头街及冷水潇附近100人,芒市及上街附近878人,遮放及滇缅国境附近400人,保山附近(打过惠通桥被切断后路的)约200人。

侵华日军的孤魂四处飘散,成了真正的“野鬼”。

 

根据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滇西办事处的统计:中国滇西人口战前为1037259人,战后为761616人,人口之损失:战前战后相比较减少人口26%,其他统计在此自不必一一列举。

侵华日军在中国滇西三年中所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因此,在龙陵县所发现的日军遗骨、遗物的处理上,滇西人民应该有绝对的发言权。在抵御外国列强的抗日战争中,滇西人民曾经是前仆后继,英勇顽强。他们的事迹将永垂青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