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老年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3 - 沧海一声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三乐老汉 2010-07-2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民的文化素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对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我们围绕农村老年教育这个课题,集中4个月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青岛市农村老年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发展对策。

    现状与分析

    前期发放调查问卷两式近千份:一式问卷调查至农村街道(乡镇),一式调查至农村在校老年学员。重点数据是:截至今年6月底,青岛市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为652765人,占总人口的17.96%;参加老年学校学习人数为59675人,占老年人口9.2%。从总体上看:

    (一)农村办学情况不容乐观。乡镇(街道)级老年学校达到102%;而村(社区)级老年学校仅占22%。村级办学数量不平衡,有的乡镇达到38%,而有的乡镇为零。

    (二)硬件设施不容乐观。一些村级老年学校校舍破旧,冬不御寒、夏不遮雨,保证不了上课时间。

    (三)适龄老年人入学情况不容乐观。据粗略统计,我市农村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已达到65万,而上学人数不足6万(这其中还包括一部分50至60岁的人在内)。

    (四)开课数目及上课时间参差不齐。有的地方每天开十几门课,每月上课时间达到90学时;而有的地方每月才上两次课,上课时间只有2至4学时。

    资源与优势

    生源优势。青岛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06年底,60岁以上有户籍的老年人有115.5万,占总人口的15.75%,其中市区老年人口占市区总人口的16.3%。本次调查得出,我市农村老年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7.96%,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希望上学而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学,因此有着大量的生源优势。

    时间优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45%的老人与儿女分居(本次调查没有涉及空巢老人的数量),而老人的时间基本都是可以自行支配的。有着明显的时间优势,适宜为老人提供老年教育在内的系列化服务。

    需求优势。100%被调查者认为老年人应该接受继续教育,96%认为上老年大学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及身体健康帮助很大,98%的人认为普及农村老年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家庭有帮助,90%的人希望政府能在每个村都开办老年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普及老年教育,是老龄化社会的需要,也是老年人自身的需要。

    政策优势。目前我市农村所有已经开办的村级老年学校均是免费教育。另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很重视老年教育,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人力物力等方面,正在逐步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各地都制定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具体措施,正在逐步走上生活养老与教育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所有这些资源优势都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打下了基础,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老年教育的大环境。

    问题及原因

    重视程度不够。一是乡镇(街道)政府主观上缺乏对老年教育的重视。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乡镇一级领导的平均年龄为37岁,根据心理学分析,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干部很难主动想到或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因此在客观上难以将老年教育放到工作议事日程中。即使是上级有政策,在落实上也会大打折扣。二是只抓经济发展,不注重人的尤其是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对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三是没有在班子内部或所属村(社区)级领导中形成尊老敬老的氛围。四是没有一整套旨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切实可行的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