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迎见证能源危机

 wrj133 2010-07-29

欢迎见证能源危机

默认分类 2010-03-25 19:58:17 阅读1528 评论1 字号: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和逐渐抬头的国家主义导致了原油出口下降,并迫使国际石油公司在全球石油需求日益上涨的背景下以低储量向高成本领域进行投资。这种情况下,石油价格或许最终将打破2008年的最高纪录。考虑到经济、政治、自然以及技术因素,价格进一步波动将是短期的主要特征。只需对近期进行回顾,便可了解原由。

投机商能够影响短期石油价格并提高其波动性,而市场基本要素及政府行动则能为2003年至2008年年中石油价格疯涨做出解释。期间,虽然2005-08年全球石油生产相对平稳,但特别在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却有所上升。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动用OPEC备用储量及商业库存是唯一途径。一旦备用储量耗尽并且商业库存低至威胁未来预计需求,石油价格便会连创新高。

以下是一些具体数据。首先,全球原油产量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下降了26.6万桶/天和46万桶/天。与此同时,全球石油需求量却分别增长了120万桶/天和93.7万桶/天。

其次,实际产量与市场预计产量之间的差距又进一步扩大了原油产量下降的影响。2006年年底,人们曾预计全球原油产量将于2007年上升180万桶/天,但实际产量却下降了46万桶/天。市场考虑到了产量上升减少的因素,继而对226万桶/天而非46万桶/天的实际产量下降做出了反应。

再者,OPEC原油产量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下降了28万桶/天和38.1万桶/天,对原油价格产生了巨大影响。国际能源机构、美国能源情报署以及OPEC等组织的模型在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及非OPEC石油产量时,大多采用了行为变量。但是,它们对OPEC石油产量的预测方法却不尽相同。相反,它们认为OPEC将填补全球石油预计需求与非OPEC供应之间的落差,忽略了OPEC已无法继续为非OPEC石油生产或超出预期的需求做出补偿这一事实。

此外,2006年和2007年的石油产量下降及其国内消费上涨将OPEC的石油净出口拉下了约180万桶/天,但之前的2002-05年间净出口却上升了近480万桶/天。事实上,上游石油生产商与上游石油消费者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后者的石油年消费增长率愈5%

最后,从长远看,美元下挫将减少石油供应并增加其需求。然而,短期内石油价格与美元之间的这一逆相关似乎仅在特殊情况下成立,比如房市价格暴跌以及起伏不定的金融市场崩溃。

在积极与消极因素的影响下,投机商在未来短期内将继续推高石油价格波动性。其中,包括经济复苏、美元进一步下挫、利率降低、2009年投资减少和其它多种政治影响等积极因素,以及经济恢复疲软无力、石油生产力过剩和库存积压等最常见消极因素。

市场基本要素将继续决定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并形成一个供不应求的紧俏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国家成长为新兴经济体,以及多个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计划受挫,全球石油需求将进一步走高。随着年轻人、高收入、城市化以及电力危机不断刺激国内消费,多数产油国的石油出口较之其石油产量将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随着石油消费国要求取得能源独立,产油国将试图建立能源密集型工业,通过工业品来出口石油,从而达到自保的目的。美元汇率继续下跌将使形势将进一步恶化,导致货币升值的国家石油供应减少及其需求增加。

石油价格并非举取决于石油产量,但与其出口息息相关。人们的担忧在于,主要石油消费国领导人无法履行其绿色经济承诺之时,OPEC石油出口也将有所减少。这样一来,我们将见证一场酝酿中的能源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