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财务骗术:华丽报表后的陷阱

 嫣钰潇湘 2010-08-01
远离财务骗术:华丽报表后的陷阱   摘自:《名家读财报:远离财务骗术》 作者:郑朝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简介: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财报并不总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夏草称其为财务魔术。那么,财务魔术到底使用了哪些道具和手法呢?【更多

  所谓群体性会计事件,是指多家公司涉嫌同样的会计错误或舞弊,这里的多家一般指三家以上,目前笔者已找到六个群体性会计事件,每个会计事件笔者列举出三家以上涉嫌违规上市公司,涉案公司具体分析收集在笔者出版的《上市公司48大财务迷局》一书中,其中前五个会计事件是新会计准则引发的,而最后一个是传统会计问题。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借壳上市会计

  借壳上市会计目前会计实务比较乱,财政部出台了财会便(2009)17号函之后,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ST张铜、科大创新等曲解17号函,将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适用不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从而规避巨额商誉的确认;而*ST亚华在17号函出来之后,仍将不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理解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适用购买法核算借壳上市注入的资产。此外,大量2008年以前借壳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疑不符合17号函规定,除了券商借壳上市一般适用反向购买进行会计处理外,很多企业将借壳上市理解为正向购买,并适用权益联营法或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如宜华地产(000150)2007年借壳上市,套17号函也是不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但该公司适用正向购买的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对此情况是否应追溯调整,目前管理层并没有明确的态度,也需尽快明确,否则目前实务上的借壳上市会计五花八门,笔者强烈建议借壳上市只保留一种会计方法,即“不构成业务的反向合并”。

  涉案公司:*ST张铜、科大创新、*ST亚华、宜华地产
 

  套期业务会计

  笔者发现上市公司混淆经济套期与会计套期关系,将经济套期等同于会计套期,适用套期会计业务,从事铜加工业务的海亮股份(002203)对铜实施“净库存风险管理”,对暴露在风险之外的铜头寸以铜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由于这种铜套保与订单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该套保在会计上不认为是有效的套期关系,故不适用套保会计,可是海亮股份将此业务适用套期保值会计,对铜期货平仓损益进入存货成本,而对浮盈、浮亏进行资本公积,笔者怀疑这是错误的。从事电力电缆业务的宝胜股份(600973)也一样将铜期货业务理解为现金流量的套期,将铜期货浮亏进入资本公积,从而避免了2008年出现巨亏。从事园区开发的东湖高新(600133),该公司旗下一子公司一笔农行贷款,通过该行进行利率互换交易,导致期末出现巨额亏损,该公司将此亏损理解为非有效套期损失,认定为非经常性损失,笔者认为该互换是有效套期业务,浮亏应定性为经常性损失,如果笔者理解是正确的,东湖高新面临追加股份的困境。

  涉案公司:海亮股份、宝胜股份、东湖高新

 股份支付会计

  目前国内股份支付会计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确认股权激励费用,一些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变相的股权激励,如东百集团(600693),通过转让控股股东的股权给管理层的方式规避股权激励规定;紫金矿业(601899)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市价减持给管理层的方式规避股权激励规定。二是少确认股权激励费用,如伊利股份(600887)海南海药(000566)泛海建设(000046)等,海南海药在2007年就运用了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估值,泛海建设2007年报直接使用授权日收盘价格减去行权价格方式确定股票期权公允价值,2008年报也运用了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估值,但笔者怀疑这三家公司都操纵了估值结果,在参数选择上故意倾向低估股权公允价值,从而导致股票期权费用低估。三是等待期摊销不合理,海南海药股权激励费用摊销方法让人看不懂。

  涉案公司:东百集团、紫金矿业、伊利股份、海南海药、泛南建设

 所得税会计

  笔者发现所得税会计目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一些上市公司故意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避免未来转回形成所得税费用,实质上是提前确认费用,如中江地产(600053)东方航空(600115)。二是利用税率变更操纵报告期所得税费用,笔者发现中银绒业(000982)涉嫌伪造公文制造会计事项,将2008年度的所得税税率由15%调增至25%,再通过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方式创造报告期所得税收益,从而避免触发追送股份的条件。三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费用附注要披露从利润总额到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国内目前四大审计的上市公司都有此项披露,但本土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极少见到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这可能是准则层面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形成的披露差异。此外,笔者发现大量上市公司不确认直接进入权益的浮盈、浮亏带来的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怀疑是不对的;还有购买法下评估值(公允价值)与账面值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购买法下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评估值,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也不对,由于股权转让上家已因此支付税金,此时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就是其计税基础,不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涉案公司:中江地产、东方航空、中银绒业、宜华地产、力合股份(000532)

  出让子公司少数股权会计

  根据财政部(2009)14号函,出售子公司少数股权不能确认收益,但正和股份(600759)确认了巨额的转让子公司少数股权的收益,从而避免触发追送股份的条件;此外,皖能电力(000543)渝开发(000514)也涉及确认转让子公司少数股权收益。对此问题,笔者认为也不单纯是上市公司的错,因为该规定是2008年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新修订的,该版准则正式生效日期是2009年7月1日,财政部在2008年第二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引进该版的“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不确认商誉或收益”规定,但财政部没有明确“出售子公司少数股权不能确认收益”。从法理上,财政部14号函没有追溯力,因为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对分步合并前期收购交易日与合并日公允价值份额差额确认仍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规定也不一样,因为我国规定进资本公积,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进当期损益。故在财政部14号函出来之前,根据以往的会计规则,转让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是可以转让收益的。但2008年报有些上市公司因此不敢确认转让子公司少数股权收益,如京新药业(002020)因此由盈转亏。

  涉案公司:正和股份、皖能电力、渝开发、京新药业

 提前确认收入

  笔者发现提前确认收入在上市公司中仍时有发生,特别是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完成业绩承诺提前确认收入,最典型的是宜华地产,宜华地产涉嫌将2009年5月才竣工交付的宜嘉名都通过倒签竣工验收报告及交房书方式,确认了该楼盘巨额的收入,从而实现了股改的业绩承诺,避免了追送两亿多元市值的股份对价;*ST中辽(万方地产(000638))也涉嫌提前确认收入,该公司在售楼盘只有一幢,但该公司在2008年确认了部分该幢楼收入,而将大部分售房款挂“预收账款”留到2009年确认,笔者怀疑该公司要么提前确认收入,要么推迟确认收入;笔者近日发现金螳螂(002081)也有提前确认收入嫌疑,该公司主业是装饰,因工程周期短,完工进度无法及时确认,故不适用完工百分比法,但该公司却以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导致其收入有提前确认之嫌。

  涉案公司:宜华地产、万方地产、金螳螂

  以上六个群体性会计事件是笔者的个人观点,由于笔者都是通过公开信息,且能力及时间有限,没有监管部门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及专业,故笔者发现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问题;但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只是整个资本市场2008年报问题的冰山一脚,笔者所著《上市公司48大财务迷局》主要围绕上市公司2008年报展开,各个公司涉嫌报表粉饰手法五花八门,列进上述六个会计事件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评论道:“如果期权不是报酬的一种形式,那它是什么?如果报酬不是一种费用,那它又是什么?还有,如果费用不列入收益的计算中,那它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如今,这种追问需要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重提。

 不确认

  美国

  在股票期权的起源地美国,按照原来的会计准则,公司发行股票期权并不需要将期权计入费用,从而使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利润项目高估。而那些以向员工发放奖金或限制性股票为主的公司,却必须按照会计处理要求在财务报表中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从而减少了公司年末的盈利数字。股票期有“公司请客,市场埋单”之美誉。

  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最早提出修改会计标准的建议是在1991年,当时反对的呼声异常高涨,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和新兴企业,因为股票期权是它们吸引人才和鼓励员工的一大法宝,能够克服公司在创业初期资金紧张的问题。在互联网经济繁荣时期,作为薪酬激励的股票期权大行其道。据美国雇员股权中心统计,截至2002年,共有近1 000万名员工拥有股票期权。

  由于公司声称将股票期权费用化会对股票价格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之后,FASB被迫做出了让步,但同时出台了一个折中的准则,即SFAS 123,其中规定企业必须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或代理权公告中披露发放的股票期权及其公允价值。

  然而十年之后—在后安然时代,警钟依旧长鸣,国际大公司丑闻接踵败露,不正当、不道德的会计操纵行为仍未绝迹,警醒的FASB重新将股票期权费用化提到日程之上。那些步安然后尘的公司如环球电讯与世通公司都无一例外地成了贪婪的代名词,公司的败落让每一双关注的眼睛都看到了其庐山真面目:持有大量股票期权的公司高管人为地抬高股票价格以谋取私利。

  很多公司为了表明自己坚决与那些做假账的公司划清界限,纷纷开始自觉自愿地在代理权公告中将期权费用化,进而证明公司财务合理合法。2002年,包括通用电气、第一银行、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宝洁以及通用汽车在内的多家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将把期权计入费用。另外一些公司如微软,则宣布它们已经开始取消所有作为薪酬激励的股票期权。

  随后在2004年初,FASB出台了有关期权费用化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23号文(修订)即SFAS 123(R),SFAS 123(R)要求上市公司将给予公司高管及雇员的股票期权纳入会计费用项目,并从2005年6月15日起遵循新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对于大多数采用日历年制作为会计年度的公司,必须在2006年3月31日之前将期权费用化。

  在一篇题为《会计制度对高管薪酬式股权设计的影响》的论文中,沃顿商学院会计学教授玛丽·埃伦·卡特预言,高管薪酬体系将会面临一场变革,股票将最终取代期权成为高管薪酬方式的新宠。

  “随着财务报表对股票期权的披露,操纵账面利润的空子被堵住,受股票期权费用化制约的企业将再也无法暗度陈仓—掩盖任何形式的股权薪酬的成本”卡特在文中说道,“我们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由于期权不会影响账面利润,因此企业发放的期权比重较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财务报表无空可钻,因此高管薪酬结构中期权的比重将会缩小,而限制性股票的比重将会增加。”

  然而,卡特以及其他许多研究期权费用化的人士都承认,股票期权比重下降是FASB新标准“无意造成的后果”。因为金融市场呈现出比较乐观的态势,期权费用化的新会计准则实际上并没有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这也是新准则的反对者曾经所担心的。据《商业周刊》报道,2004年薪酬咨询公司韬睿对335家自愿将期权计入费用的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期权费用化并没有影响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

 中国

  在我国,随着上市公司高管、员工薪酬的多样化,薪酬会计面临极大挑战,大量的薪酬费用并没有入账或者仅入账一部分。最典型的是承诺未来给予一定的股份,如四川长虹(600839)挖来手机狂人万明坚后,成立了国虹通讯,据说长虹承诺未来给管理层30%股权,那么,这笔账要不要在上市公司账上反映?这30%股权上市之后可能就是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而长虹一年净利润也不过只有几亿元。

  目前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股票期权计划是“公司请客,市场埋单”。激励的市场化,实际上也意味着经营者将一部分经营成本(激励成本)向市场转嫁。实际上,这是一种会计假象,是上市公司牺牲权益以换取收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市公司向高管授予1亿股股票期权,行权价是10元,而行权日股价是20元。如果高管全部行权,则上市公司融资10亿元;如果以市场价发行则融资20亿元,这样,上市公司损失10亿元;相应地,高管获利10亿元。

  所以,股权激励仍然是“公司请客,公司埋单”的行为,公司表面上没有付出,但实际上在高管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上市公司正付出着巨额的对等成本。不过,在会计上,上市公司并没有反映出损失。这是因为,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价与面值之间的差额不走“损益”,而是直接走“权益”,如上述案例中,上市公司资本公积减少了10亿元。而如果以现金支付这些股权激励成本,则上市公司必须付出10亿元的真金白银,导致上市公司增加成本10亿元,进而利润减少10亿元。

  可见,这里玩的是“费用(成本)直接走权益”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会计陷阱。笔者最近发现大量的拟上市公司在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前对管理层及核心骨干进行股权激励,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不要证监会审批,二是不要确认股权激励费用,三是不要缴纳股权激励税费。笔者认为根据《股份支付》准则,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前的股权激励也要确认股权激励费用,但由于公司上市之前无法确认股权的公允价值,造成股份支付规则被架空,目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成本高昂,基本沦为鸡肋,股权激励大都提前到IPO之前,这对公司IPO前后业绩造成实质的影响,但目前对此没有会计反映,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少确认

  美国

  从2006年春天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200多家公司的股票期权的滥用提起调查。美国总检察官也在各州对期权问题提起刑事调查。SEC已经对两家公司博科通讯(Brocade)和康威科技(Comverse)进行了制裁。同时对这两家公司提起的刑事诉讼还正在进行中。博科通讯是一家加州的芯片制造商,在倒签股票期权行为被发现后,公司被迫减记了22亿美元的利润额。

  有意思的是,美国股票期权丑闻的暴露最初起源于一位学者发表的研究文章。37岁的爱荷华大学金融学教授埃瑞克·李(Erik Lie) 2005年发表文章分析,公司有可能倒签授予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日而让他们获利。该文章没有提到任何公司的名字,但是它引起了证券监管当局的兴趣。之后很多公司宣布重新申报收入,高管辞职,联邦政府调查等有关股票期权倒签的丑闻。许多上市公司被司法部、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这项涉及2 00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也让这个在美国中西部一所小学校执教的年轻学者,成为了美国企业治理领域的闪耀新星。该教授现在不断接到来自对冲基金经理、集团诉讼律师、新闻记者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电话,寻求他的专业意见。

  埃瑞克·李教授说:“这实际上非常简单。公司通常授予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作为提高公司表现和股价的激励机制。期权通常给予管理人员在将来按照授予日的股价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股价涨得越高,期权就越有价值。但是如果期权的授予日被倒签为股价特别低的日期,获利的机会就增加了。按照低于市场价值授予期权而不披露折扣将违反证券法,导致会计和税务问题,还可能造成欺诈的指控。”

  实际上学者们在许多年前就发现这一现象:股价通常在股票期权授予后就迅速上涨。纽约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大卫·耶麦克(David Yermack)十年前在他的文章中就记录了这一现象。他和其他的研究者估计这上涨可能因为公司执行官们知道好消息在即,他们确保股票期权在这之前就签发。还有些学者猜测是否会推迟好消息的公布使期权更有价值。

  埃瑞克·李教授知道耶麦克教授的研究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股票期权的资料。埃瑞克·李教授收集了更广泛的资料库包括了直到2002年的数据。他研究那些不在每年固定时间授予的股票期权时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股价总是在授予日前下跌,在授予日后迅速上涨。他说:“这看起来多么离奇,这些执行官一定在预测股价未来走势方面非常灵验。”他开始怀疑,“这可能并不是那么神秘。”

  2005年,他发表文章指出,“至少有一部分股票期权的日子被倒签了”。他将文章寄给了SEC,不久他收到确认函说文章很有意思。他的文章没有提到任何公司的名字,一直到2006年3月《华尔街日报》利用数据分析指明六家公司的股票期权的授予行为非常可疑,从而让丑闻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中国

  笔者怀疑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在使用B-S模型时操纵参数的选择,目前使用B-S(布莱克-斯科尔斯,著名的期权估价模型)模型主要有五个参数,其中容易操纵的有两个,一是无风险报酬率,二是波动率。以下是伊利股份的股票期权费用计算过程,笔者怀疑伊利股份波动率20.12%明显偏低;此外,该公司没有区分首期行权25%和分期行权75%的股票期权价值,因为可行权日不同,等待期也不同,该公司4.5年作为到期期限,也使笔者怀疑有误。

  伊利股份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算过程如下: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本公司根据《北京博星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关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期权公允价值的预算报告》,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按以下方法确定:

  采用考虑摊薄效应的B-S模型对期权的公允价值进行预算,其定价公式为:

  式中,W为期权公允价值;N为公司总股本;M为期权发行总份数;g为期权行权比例;S0为最近一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K为行权价格;T为期权到期日;t为分析日期;T-t为期权剩余年限(单位:年);r为无风险收益率;s为标的股票历史波动率;N(.)为标准正态分布累计概率分布函数;ln()为对数函数。

  相关函数:

  (1)发行期权前的总股本为N=51 646.98万股;

  (2)发行的期权共计5 000万股期权,即M=5 000万;

  (3)每份认股期权对应一份本公司股票,即=1;

  (4)期权授权日的收盘价为S0=27.00元(2006年12月28日);

  (5)期权的行权价K=13.33元;

  (6)期权的平均年化剩余期限为4.5年;

  (7)无风险收益率取2006年零存整取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r=1.8%;

  (8)基于公司2003年7月10日送配股上市后一年股票价格走势稳健,该段时间内股票的历史波动率更能真实反映股票风险程度。因此模型中采用该段时间内的股价计算其历史波动率更能客观反映期权公允价值。年化历史波动率s = 20.12%。

  将以上参数带入考虑摊薄效应的B-S模型,得到每份期权的理论价格为14.779元。

 海南海药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算过程:

  采用考虑摊薄效应的B-S模型来测算期权的理论价格,故选择定价公式为:

  式中,W为期权的公允价值;N为公司总股本;M为期权发行份数;g为期权行权比例;S为最近一个交易日股票市场价格;X为行权价格;芓为期权剩余期限(单位:年);r为无风险收益率;s为标的股票历史波动率;N(.)为标准正态分布累计概率分布函数;ln(.)为自然对数。

  相关参数:

  (1)发行期权前的总股本为N=20 234.90万股;

  (2)发行共计2 000万份期权,即M=2 000万;

  (3)每份认股期权对应一份本公司股票,即=1;

  (4)期权授予日的收盘价:S=7.24元;

  (5)期权的行权价值X=3.63元;

  (6)无风险收益率取自选取交易所1年期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为无风险收益率。经查在2007年11月5日,交易所1年期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为:r=3.300 8%;

  (7)假设1年有240个交易日;我们选取了公司从2007年11月5日以前的5年的交易数据,共1 20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海南海药的历史股票价格的日波动率为STD=1.215 9%;年波动率为:s = 46.055 8%。

  乱分摊

  伊利股份在修订2007年报公告称:

  原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为:2007年应承担的股份支付费用为554 212 500元,2006年追溯调整的股份支付费用为184 737 500元。

  现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调整为:2008年应承担的股份支付费用为274 069 469.18元,2007年应承担的股份支付费用为459 819 229.45元,2006年追溯调整的股份支付费用为5 061 301.37元。

 
  【嫣钰潇湘于2010年4月-7月期间的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