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月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

 昵称2508365 2010-08-02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怎样培养孩子的的问题却时时困绕着家长。记得查·艾霍尔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上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有位教育家曾经对于一个人的习惯问题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一个人养成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看来养成好的习惯对个人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习惯好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各位家长朋友,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就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生活有规律,习惯早养成 
  孩子首先要养成的习惯就是生活要有规律的习惯,并且要从小养成,莫等养成坏习惯之后再纠正。
  1、按时作息,定时吃饭
   要培养孩子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习惯。每天晚上要按时让孩子入睡,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唤醒的。家长不要因为看电视或忙于其他事情,使孩子不按时睡觉,这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早上也不要睡懒觉或在被窝里与孩子逗玩,让孩子在床上吃早点等,这些无形之中会养成孩子赖床的坏习惯。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可与孩子一起制定作息制度,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家长每天要定时让孩子吃饭,尽量少给孩子吃零食。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十分有益。同时要引导孩子不挑食,均衡营养,少喝饮料,不吃垃圾食品。
2、讲好卫生,勤于锻炼
   卫生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常洗手,早晚刷牙,不咬手指等讲卫生习惯,因为有许多孩子上五年级了还有在课堂上咬手指的习惯。家长可用显微镜、实物图片等形象的方法进行教育。家长在每天督促孩子讲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还在注意对孩子进行讲好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生命需要运动。青少年更需要运动,否则小胖子、小林黛玉就会出现。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定锻炼计划,并与孩子一起执行,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做家长的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时间里的一致性。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已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意志力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生活须自立,勤劳又节俭 
   孩子将来要立足于社会,就要自立,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应该有意识从小锻炼孩子的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我看到过这样一位妈妈,他给自己的小孩子擦鞋时只擦其中的一只,这样就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子一样的整洁而自己去擦另一只鞋子。这位妈妈就这样无声地引导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要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非仅是要把繁琐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厨房整洁的重要性,比不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做家务也可帮孩子了解人必须合作和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小孩子几乎从一学会走路,就会产生“帮助妈妈”的强烈欲望,一个2岁的孩子能够替大人去拿和传送东西,甚至能够整理已洗好的衣服。4岁或5岁的孩子能了解简单的命令和替大人办点小事,而且还可以指望他有时会自己收拾玩具、找衣服或端走自己的碗盘。7岁的孩子已经能负担一点家庭责任。因此在家庭中可实行“家务、劳动承包制”,以促进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已增强了很多。
2、精打细算学节俭
   多数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花钱无节制,开运动会,一个小学生拿10元、20元还嫌少,中学生50元都不觉得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家长没有注意对孩子节俭这一习惯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节俭是寒酸的表现。其实想一想一个从小不知道节俭的孩子,长大了又怎么会节俭呢?要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第一要少给孩子零花钱,家长引领孩子不同他人攀比。第二要让孩子利用假期去品尝一下赚钱的艰辛,这样他就不会乱花钱了。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就让她上一年级的孩子利用暑假去卖报纸,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白来的,是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像这样的训练不仅是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更培养了孩子的节俭意识。第三要教给孩子花钱有节制的方法,如先做预算,再记账,最后审计,这样教会孩子理财。 
   三、做事有节制,上网要有度 
   时下家长们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孩子的自制力差,孩子看电视、上网成瘾,管也管不住。其实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制的习惯,让孩子上网有度也并非是太难的事。 
1、及时纠正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在孩子的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上我们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可强制执行,发现孩子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不要等他养成习惯之后再去纠正。孩子爱看电视多半是受家长影响,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纠缠自己就让孩子去看电视,久之,孩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了。家长要在看电视上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多读书,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这样的纠正效果会更好。
2、正面引导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导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游戏,这样来避免孩子去色那些充满暴力与色情的游戏。同时要多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只放在玩游戏上了。在孩子玩游戏之前,要与孩子一起制定玩游戏的规则,切不可因孩子一时表现好了,家长一高兴,就可以允许他上网或超时上网,这样是把上网玩当成奖品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也就被刺激得更浓了。
3、逆向行事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那么家长要在每次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就告诉他要惩罚他,上网去吧,必须连续玩够十小时,不够就再罚他玩十小时,直到他累得求饶。这样让他觉得上网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惩罚。这种方法仅限于小孩子。
当然家长在培养孩子自制力的时候要多一点耐心,要慢慢指导孩子在玩游戏中自己学会控制,最好不要与孩子形成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要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四、待人有礼貌,文明伴我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有的孩子客人来了不知道问候,甚至还有的孩子满嘴脏话,而家长往往以我这孩子真不懂事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要知道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在一个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狡猾,质朴就会成为粗鲁,宽厚就会成为谄媚。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为当他养成习惯之后,他就不觉得这是一件错事了,更不会去改正。
1、仪表训练
   古人曾对人体姿态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要让孩子从小就站有站像,坐有坐姿;要让孩子懂得和人交谈,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搔痒等不良动作习惯;让孩子穿衣要整洁,并养成爱护衣服的习惯。
2、行为训练
   孩子是否做到文明礼貌,重要的是体现在行为上,家长应当关心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育孩子到别人家去时先敲门,不乱动他人的物品;在家接待客人时,学会让坐、请茶、送客,且不影响大人之间的交谈;到公共场所要爱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敬老人、师长等。
文明礼貌外在于行,内在于心,只有家长发自内心的去做,才会起到示范的作用。
    五、书籍时常读,学习成习惯
   做家长的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有许多家长让孩子上补习班、请家教,可是其结果仍是不尽如人意,曾有家长问我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这里,我想说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家长少操心,而且让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陪孩子读书,让书籍陪孩子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不识字或识字量小,无法自己读书时,家长可以读书给孩子听,但不要把读书变成讲故事,因为那样不利于孩子对书面词汇的理解与积累,同时也无法将孩子吸引到读书上来。当孩子自己能够读书借助拼音读书时,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把读到的内容说给你听,你与孩子一起品味书的内容,但不是将你的理解强加给孩子。当孩子大到能读篇幅很长的书时,家长可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引导孩子写读后感。当然这样的阅读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如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读书,或早上起床时读。你想天天坚持半小时,这一年、几年、数十年下来这是多么大的阅读量啊!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识记书的内容当成看书的目的,这样会使孩子厌倦读书,其实孩子不去用心记不等于孩子白读书了,要知道跟书籍进行精神交流对人是一种乐趣,这不以识记为目的的读书,会让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培养孩子读书也有技巧:一、诱惑法。大人先给孩子读有趣的故事,读到精彩处不读,借口有事离开,这样孩子就会着急去读了。二、欲擒故纵法。买来孩子爱看的书籍,并不急于给孩子,而是说他要表现好了才能奖励给他,从而吊其味口,然后把书放在孩子很容易就找到的地方。三、陪读法。也就是陪着孩子读,这是最差的办法,在陪读一阶段之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读。
2、不要当监工,让孩子自觉学习
   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许多家长采用了陪的方式,或是坐在孩子旁边盯着,或是不时的过来看看写得怎么样。家长陪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的学习有两个提高——效率高、质量高。所以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认真,就会告诉他应抓紧时间,要认真写。天天陪,这些话差不多就会天天说,这样孩子就会烦,甚至在情绪上和家长对立,于是事情开始走向恶性循环。这里说的不要当监工,不是不管孩子,而是从源头上疏导孩子。当孩子做功课磨蹭时先不要催他写,而是由着他,并记下他的用时,然后与他一起分析做这些功课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这多用的时间他可以做多少他感兴趣的事,这样少用时,快写会让他体会到多少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磨蹭将会使自己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机会,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他就会自觉的提高自己的效率,久而久之就实现了孩子自己学习的目的。
3、教给孩子方法,不让错题陪伴自己
   其实将不会的知识学会,孩子的学习就进步了,所以要让孩子养成不让错题陪伴自己的习惯。家长要让孩子准备好一个错题本,记下每天的错题,并要把错题弄明白了,这错题才能从本子上勾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提高了。要培养孩子的这一习惯,家长就不要因为孩子出错就指责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将错题记录下来了。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即使你不会帮孩子分析,你也要学着倾听孩子的分析,你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你教会,这样来培养孩子的成功感。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要家长们记住的,那就是不要用物质奖励让孩子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更不能因孩子一次考试好了就忘记原则的任意奖励,尤其不能因孩子一时考不好了而打骂孩子,让孩子失去上进心,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要鼓励孩子,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要只看孩子的分数,不要只横向与他人去比较自己的孩子,更要纵向去看孩子的发展。
    六、家长身要正,事事做表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我们做父母无论有意无意,都必然起到榜样作用,不是正面的榜样就是反面的榜样,而且这种榜样往往是孩子所不可抗拒的。例如,你家长从不看书学习,天天上网玩游戏,看电视,打麻将,嘴上却说着:“孩子,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将来不要像我这样,我那时没好好学习现在都后悔死了,你可要给我争口气!”其实你并不知道,你的做法无疑是让孩子觉得像你这样并有什么不好的,多逍遥自在!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目不识丁的妇女,3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而她的培养秘诀就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她也在看书或是报纸。尽管她并不识字,但榜样的力量却是巨大的。

    在辅导孩子学习上许多家长说我不会辅导孩子,也辅导不了孩子,我给他找个家教或是送辅导班,怎么我的孩子还是没学好?家教、辅导班不是解决孩子学习不好的良药,真正的良药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进步。记得有一位家长在孩子数学学得不好的时候,没有请家教,也没有送辅导班,而是下决心自己学习来辅导孩子,于是,他有不会的就向孩子请教,孩子被爸爸的勤奋精神所感动,就尽力去教爸爸。同时孩子为了能教好爸爸就在上学时努力学习,这样他教会了爸爸,而他也学会了学习。这位父亲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教师,但他的榜样作用却帮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朋友,孩子像一块橡皮泥,你想捏它什么样,它就会成为什么样,孩子像一块璞玉,需要你来雕琢,孩子更像一座宝藏,等待着你去挖掘。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找到一个适合你与你的孩子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持之以恒。

附:我的育子手记——《为儿子储备终生享用的“财富”》

小鹰的翅膀是怎样练出来的

        儿子上小学时,我们俩同在一个学校,他读书,我教书。虽然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格,有时近乎苛刻,但儿子毕竟生活在我的翅膀底下,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依赖思想。上美术课时,他忘带彩笔了,我就到学校商店给他买一盒;上社会课时,他的课本找不到了,我就到教导处为他借一本;上学要迟到了,我还用摩托车捎他一程,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培养儿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在他升入初中前,我就对他约法三章:忘带学习用具,不送;弄丢书本,不借;恶劣天气,不接送。说来也怪,儿子离开我后,学习用具不拉了,书本不丢了,尽管上下学要往返二十多里路,也从来不用接送了。

        一天下午临近放学,瓢泼大雨倾泻而至,望着窗外我忧心忡忡,儿子早晨上学时既没带雨伞也没带雨衣,衣服淋湿了不要紧,书包淋湿了怎么办?还是破例一次,让司机去把他接回来吧。可过了一会儿,司机就空车而归了。他告诉我,他赶到教室门口时,儿子班正好放学。他向儿子说明来意之后,立即遭到了儿子的拒绝。

       “丛叔叔,你来干什么?”

        “你妈妈让我来接你回家。”

        “为什么?”

        “ 你妈妈怕你淋湿了。”

        “没事,你回去吧,我自己骑自行车走。”

         儿子坚持不肯上车,理由是全校近3000名学生都有车接送吗?就算接送的有三分之一,两外的2000名学生怎么办?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司机拗不过他,只好让步说他可以骑着自行车走,但书包得让司机带着。儿子仍旧不肯,坚持说他自有办法解决。那天晚上,儿子回家时成了地地道道的落汤鸡,但书包几乎没有淋湿,因为他的书包里经常备着一个大塑料袋,原来,他想得这样周到!

         谁都知道,小鹰的硬翅膀不是在老鹰的翅膀底下练成的,广阔的天空,狂风暴雨是砺练雄鹰的天堂。

培养责任感从小事做起

       时下,常听家长抱怨孩子都二十好几了也不知道替父母分忧,也常听单位的领导抱怨年轻人主动性差,责任心不强。其实,光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立足现实,从小事做起,正确地引导、培养。

        儿子三四岁时,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提着从路边小摊上买来的两元钱的瓜子领着他顺着水果一条街往家走。走了一会儿,我跟儿子商量:“儿子,你提着瓜子吧?”“妈妈,你提不动吗?”儿子不解地问。“这点瓜子妈妈怎能提不动呢?”“那为什么?”儿子更不解了。“你没看见路旁的人都在看你?”我提示他。“看我干什么?”“看你知不知道帮妈妈做事情,如果你提着瓜子,他们要夸我们俩,夸你知道孝敬父母,夸我会教育孩子。”我解释道。儿子恍然大悟地从我手中接过了瓜子。从此,只要和儿子在一起,他几乎要拿上所有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他的责任。

        我丈夫单位的行政人员,每两个周晚上要轮值一次通宵班。儿子六七岁的时候,每逢他爸爸值夜班,晚上睡觉前,我都要让他检查一下门窗关了没有。他哪里知道在他检查之前,我已经检查过了,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懂得男人的责任。

        我这个人白天胆大,晚上胆小,不敢独自在家睡觉,小小年纪的儿子深知我的特点。有一次晚饭后,丈夫带他到他二伯家玩。九点钟,儿子便催促他爸爸回家,他爸爸没理他。过了一会儿,他又让他爸爸把他送回家,大家都不解地问为什么,他大声告诉大家:“我妈妈不敢睡觉,我要回家给她作伴!”大家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儿子高考结束,我和他一起乘飞机到北京他舅舅家。临行前,我们做了一项君子协定,去时我带他,回时他带我。我带他轻车熟路,因为我经常坐飞机;而他带我就困难重重了,因为他从没坐过飞机。由于责任明确,去的路上他认真观察并弄清了取票、托运、安检、候机、登机等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回来时,他很顺利地就把我带到了飞机上。

        在高中读书时,儿子主动承担了为班级扛大桶水、收饭费、办黑板报等许多在别人看来是额外的小事。可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额外小事,融洽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他工作的责任感,锻炼了他独立工作的能力。

家庭评选“好孩子

        我丈夫兄弟三个,他是老三,大哥的孩子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二哥的孩子被保送中国海洋大学药学硕士研究生,我们的在北京交通大学理科实验班读书。虽然很多人都夸我们养了三个好孩子,但在我们看来,与其说是三个孩子自身优秀,不如说是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优秀。

        我的公公是乡镇财税干部,婆婆是小学教师,他们退休后无微不至地照看着三个孩子,教三个孩子认字、背诗、数数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最值得我欣赏的是他们在教三个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重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

         一般人都认为,评选好孩子只有在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教育的场所才能进行,可在我们的家庭里却连续进行了近十年的“好孩子评选”活动,并且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个孩子之间依次相差两三岁,自老大上小学那年起,“评选好孩子”的活动就拉开了序幕。每年腊月二十九日晚上,我们全家十一口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参加“评选好孩子”活动。活动分为个人陈述、民主评议、颁发奖品三个阶段。

         个人陈述阶段首先由三个孩子向大家提出参评申请,并陈述一年来的个人表现,有书写能力的还要提前形成书面材料。陈述的内容分为在校(园)表现和在家表现两个方面,在校(园)表现包括学习情况和参加活动的情况,在家表现又包括孝敬父母和生活自理两个方面。陈述要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接着由各自的家长对孩子的陈述进行点评和补充。为了严格要求,家长补充的多是孩子表现不尽人意之处,此时,每个孩子表现得都是那样虔诚,他们既要对家长的关心表示感谢,又要对今后的表现郑重承诺。

         在民主评议阶段所有大人都要根据孩子的陈述结合平时表现填写选票,三个孩子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瞧瞧那个,生怕那个大人漏写了自己的名字。选票填写后,由监票人总票并公布结果,此时,是三个孩子最紧张的时刻,他们眼睛瞪得大大的,小脸憋得红红的,连大气都不敢出,静静地等待结果的公布。出人意料的是每次三个孩子的选票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即使哪一个孩子少一票,他们的爷爷和奶奶也会勇敢地站出来替他们说话,要么说这个孩子近阶段特别孝敬老人,要么说这个孩子前段时间学习进步幅度大。哎,欲加之“赏”何患无辞呢?经大家一番“评议”后,这个孩子也就如愿以偿了。不过今后他可不敢重蹈覆辙了。

        颁奖阶段比较隆重,三个孩子要按顺序排成一排,在大家的祝福歌声中郑重地从爷爷奶奶手里接过奖金,鞠躬致谢后才兴高采烈地离开“会场”。

“      评选好孩子”的活动在我们家一直延续了近十年,直到老大上高中此项活动才在三个孩子的强烈抗议中被迫取消。活动虽然取消了,但由活动激发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却在每个孩子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经历就是财富

        前几天,在北京交通大学读书的儿子从网上给我发来了一段“海峡两岸首届大学生挑战营”的视频资料。2008年4月20日历时十多天的海峡两岸首届大学生挑战营活动在香港和台湾举行,来自上海、西安、北京交大的大陆学生同台湾大学生共同驾驶一艘无动力帆船从香港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

        帆船在台湾海峡连续行驶80多个小时,海面上风急浪高,帆船颠簸,虽然他们都身着救生衣,但个个还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被巨浪吞没。视频中有儿子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躺在帆船上的镜头,也有儿子伏在船舷上被营员拍打着呕吐的镜头,还有儿子到达彼岸兴奋地说要亲吻土地的镜头。本次挑战营活动不仅是一场智力的挑战、体力的挑战、情感的挑战,更是一场意志的挑战。我相信儿子能够挑战成功,因为从小到大我都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顽强意志的锻造。

        儿子六周岁时到我任教的实验小学上学。我家离学校远,大约有七华里的路程,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丈夫给我购买了学校第一辆木兰车,让我每天带着儿子上下学。这样固然省事,可长此下去,儿子的自理能力和顽强的意志不就消失了吗?于是,我根据儿子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起初规定他必须先步行500米,然后才能在我追赶上时乘坐摩托车,后来我渐渐增加了他步行的距离,1000米,2000米……再后来,干脆让他全程步行。

        儿子在四年级读书时,暑假里学校要举行军训。军训是很辛苦的,头顶热辣辣的太阳,脚踩滚烫的大地,别说站军姿,走军步,就是在树荫底下站一个小时也是一份苦差事,何况儿子是全校有名的小胖墩。为了磨练意志,儿子每天早晨要背上四瓶矿泉水徒步赶往学校,经过一天的艰苦训练,晚上放学,他再背上四个空矿泉水瓶子徒步回家。那时,我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到学校陪同学生军训。很多老师看不惯我的做法,质问我“军训本来就挺累的,你为什么不载着儿子上下学?哪有你这么狠心的?像个后妈!”每当这时,我都对她们淡然一笑“不是磨练意志吗,就让他多磨练磨练吧。”

        严格的要求成就了儿子顽强的意志品格,读初中时,暑假里,他竟背着家人在一中工地当起了小工,每天为了5元钱汗流浃背,但他毫无怨言。

        读高三时,儿子正式实施了减肥计划,除适当地控制饮食外,每天晚上坚持跑步,少则10华里,多则30华里,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历时一年,体重由原来的210斤下降为150斤,整整减掉60斤。认识儿子的人都为之惊讶,并称赞道:“一年减肥60斤,没有顽强的意志是万万实现不了的。”

        如今,儿子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学生会担任重要角色。我经常鼓励他:经历就是财富,经历越丰富,财富就越丰盈。

四块酒芯糖

        曾听到一个家长对老师说:“老师,麻烦你帮我管管孩子,他经常偷拿家里的钱,我真拿他没办法。”据了解偷拿家长钱的学生不在少数。有经常的,也有偶尔的;有拿三块五块的,也有拿百八十块甚至更多的。教育孩子不偷拿别人的东西是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天傍晚,我正在家里做饭,油已经烧热了,可家里没有食盐了,情急之中我只好让儿子到楼下的小卖部去购买。儿子那时只有四岁,从来也没有独自购买过东西,我给他一元钱,六角钱一袋食盐。

        不一会儿,儿子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右手提着一袋食盐,左手拿着四块酒芯糖,我知道这四块酒芯糖是他用剩余的四角钱购买的。在一般家长看来,孩子独自支配四角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件事在我看来却不那么简单,如果今天这件事不追究,那么将来他购买东西剩余四元钱、四十元钱呢?我决定对儿子进行一番教育。

        于是,我明知故问:“儿子,谁给你的酒芯糖?”“我自己买的。”儿子爽快地回答。“你哪来的钱?”我追问道。“买盐剩的呗。”儿子不以为然地回答。“哦,买东西剩的钱就可以自己花!”我反问道。儿子听懂了我的话,低下头小声说道:“不可以,妈妈,我错了。”“那好,知错就改是好孩子。你现在就去把四块酒芯糖换成四角钱!”我故意为难他。儿子把手里的糖攥得紧紧的,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转,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知道他是舍不得那四块酒芯糖,因为那是他最爱吃的,但他又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过了好长时间他才鼓起勇气向我恳求道:“妈妈,今天我不去换钱吧,以后买东西剩的钱我全部还给你。”“好吧,今天就原谅你一次。”看着儿子可怜的样子,我答应了他的要求。

        从此,无论购买什么东西,也无论剩余多少钱,儿子总会如数归还,如果确实需要花钱他会提前申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