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陋室书屋2 2017-06-20

父母良好的习惯:家庭教养的基础与前提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这是一位教育家的名言。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和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位父亲说:“我是个大老粗,做司机的,每天跑车回来,就爱打几圈麻将。只要第二天不出车,就能一打就是一通宵。孩子他妈为这没有少说我,还让孩子喊我回去几次,我呢,老习惯,很难改。查是后来我还是狠狠心,把这‘麻瘾’戒了。

你知道为什么?嘿,我那宝贝儿子,学好没有那么容易,学坏居然一看就会。也不知道怎么着,他就学会打麻将了。不敢在家打,也不能到同学家打,他就跑到游戏厅,在游戏机上玩。我打麻将玩钱只图个刺激,并没玩太大,我那儿子可不得了,在赌博机上几百几百地输,输光了就输同学的钱,偷家里的钱。孩子他妈疑心孩子偷家里的钱,跟我说,我还不相信,盘问了他两次,也没问出来。后来老师找上门来,说孩子在学校偷了同学的钱,还有证人。我顿时火了,把孩子暴打一顿。孩子哭得很伤心,说再也不偷了。问他为什么要偷钱,他说:‘你们大人有钱,想怎么赌就怎么赌,我没钱。’那一夜我失眠了,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我当着孩子的面,发誓说:‘爸爸今后再也不赌了,如果再赌一次,我就把手剁了。’从那以后,我不管“麻将瘾’犯得有多厉害,都不曾上过麻将桌。孩子也改掉了坏毛病,不再偷钱了。”

这位父亲的做法是令人敬佩的,他知错就改的精神值得家长学习。但是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孩子养成这种坏毛病之前,父母就应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使孩子免受不良习惯的影响。

人无完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们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人养成一些不大好的习惯,毫无疑问,这些有着不良习惯的家长,必将给孩子带来严惩的负面影响。比如,某个父亲回到家里只是看电视、看报、静等饭菜上桌。那么,他的孩子肯定会将一切看在眼里,觉得父亲的生活才叫逍遥自在,于是也学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再比如,某个母亲爱赶潮流,买化妆品、做美容,涂脂抹粉,那么她的女儿也很容易染上这种习惯,从小就对着镜子涂口红臭美。

低级生活习惯是父母的私事,任何人都无权说三道四。但遇上教育子女这个大问题,这个私事与就有了公开讨论的必要了。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不要等到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时,亡羊补牢那就太晚了。

父母的坏习惯会给孩子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父母的好习惯也同样会给孩子施加难以估量的下面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能赢得孩子的尊敬时,不用三令五申,不用大发雷霆、拍桌子、踢板凳,孩子也会自学地效仿。

那么,家长应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以下是教育专家的建议:

1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大专用说:“不要灰心”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一旦出现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先订立目标,并且尽量制作“梦想版”

6凡事预先做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7工作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做有利于生产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如等人、排队等)做零碎的事情;

9守时;

10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并贴起来,以随时提示自己;

11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

12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并贴起来,以随时提示自己;

13肢体语言要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14每天出门前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

1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6每天坚持运动;

17听心跳1分钟,尤指在做重要事情前,比如疲劳时、心情烦躁时、紧张时;

18开会时坐在前排;

19)微笑待人;

20)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说话;

21说话时声音有力。感觉自己声音似乎能产生有感染力的磁场;

22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

23每天有意识、真诚地赞美别人三次以上;

24及时写感谢卡,哪怕是便笺写;

25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跟别人说话;

26不要让自己做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27每天都半小时的书;

28)不管哪个方面,每天至少进步一点点;

29)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推迟30分钟下班;

30)每天在下班前用5分钟做一天的整理工作;

31)定期存钱;

32)节俭;

33)恪守诚信,说到做到。

总之,拥有好习惯的家长才有可能培养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孩子更可能走向成功。因此,要想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其自身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奠定幸福人生

 

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十分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好的习惯。

一、好习惯奠定幸福人生之基础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潜意识行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今后的事业乃至整个人生都起着深远的作用,可以说,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坚实基石。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习惯的老师。要想您的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家长应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孩子的好习惯应从小培养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

在巴黎的一个宴会,来参加的人都是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宴会上,主人问其中一个来宾:“你的成功秘诀是从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个来宾给了主人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不是别的地方,而是我的幼儿园!”主人睁大了双眼问:“哦,是吗?说说看,你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以致让你后来拿到诺贝尔奖章?”

这位来宾回答说:“没有什么,我只是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自己的东西不乱放,饭前饭后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他的回答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可,这些开参加宴会的人都是人为众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小时候家长和老师给他们培养成的良好习惯。

日本人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日本小孩在吃饭的时候,不会向中国小孩一样坐着等爸爸妈妈把桌子椅子摆好,端上饭来。在日本,即使是四五岁的小孩子也会自己搬凳子,帮父母拿碗筷等。

我国的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则相对欠缺。从最平常的一个表情——

“微笑”说起,你会发现,欧美的人微笑很多,而中国人则不然,脸上的表情总是木木的。其实微笑就是一种文明习惯,要学会文明地待人接物,首先就要学会微笑待人。微笑就是一种从小培养的习惯,一个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人更容易给人好感。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在一些日常的细小行为习惯上都不加注意,而这将大大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生活、工作和成功。

有一个小伙子长得高大英俊,中专毕业以后,他进入当地的一家高档饭店当服务员。有一天,他从总经理门前走过,被总经理叫住了:“小伙子,你过来。”他一看总经理叫他,心里顿时觉得很激动。在五星级饭店,一个总经理是不大容易跟一个员工交谈的。

总经理问:“小伙子,你会走路吗?”

“会呀,我这不就是在走路吗?”小伙子满脸疑惑地回答。

总经理说:“那你走两步给我看看。”

小伙子按照平时的习惯走了一个来回。总经理说:“走路就要有走路的样子,你这样两个肩膀一高一低,晃来晃去,是不是不太好看?你站着,看我给你走一遍。”

总经理已经是快60岁的人了,但是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只见他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稳稳当当走了一个来回,然后告诉小伙子:“这叫走路,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回家练习走路。练好了,你就来上班,练不好,就不用再来了。

看到这里,不知各位家长有没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你们可意地去培养过孩子这些细微的习惯吗?这样的故事还可以讲出很多。我们可以发现,根深蒂固的习惯,不好的和好的,几乎都跟教育有关,但是我们忽略了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名次怎么样。实际上,孩子的习惯对于人生可能更重要。

孩子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等他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接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家长,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更是应该把习惯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说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这个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没有钳子我拿一些。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钳子我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家长应从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些的财富。

2、孩子的好习惯是一个“慢养”的过程

生活中,有这么一些急性子的家长,总想一口饭吃成一个“大胖子”,急切地盼望那棵“苗”快点张成栋梁。为了能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们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强迫着孩子向“既定”的方向前进,孩子稍有怠慢,父母就会恨铁不成钢。

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小刚很聪明,可是他有一些表现让妈妈很头疼。不是作业没完成,就是听写词语不会,语言材料不会背诵,成了班级的“尾巴”。

为了让小刚的成绩尽快赶上去,爸爸妈妈对小刚的学习抓得很紧,不让他上网,不让他看电视,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复习。

可是,令小刚的爸爸妈妈难过的是,他们用尽一切方法都没有奏效。

实际上,正是因为小刚爸爸妈妈过于迫切地看到教育效果,才导致小刚出现今天的这种局面。试想想,一个孩子成天读书,既不运动,也不玩,怎么会对学习有兴趣呢?过度的学习,只会让孩子身心俱疲,一个对学习产生疲倦心里的孩子如何能把功课做好?如何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急于去的教育成果,职能使教育结果与教育者的初衷相背,致使孩子难以健康发展,甚至还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引发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慢“才能出效果。让爱放慢脚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其实,父母只要能从爱的角度出发,真正从心灵上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寻求适合他的教育方法,看上去慢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爱放慢脚步,孩子会在父母的等待中得到信心、勇气和力量。

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也说:“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还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发生跃进的可能性。”

不过,现实生活中还是会常常看到下面这种情况:

有一位叫黄可的博士,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事等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黄克中年得女,爱如掌上明珠。他知道做人不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对女儿品格的培养。

女儿两岁时,喜欢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她说话,她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特别是女孩子,更应该“贤惠贞淑,知书达理”。因此,不能放任孩子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每当这时侯,黄博士很急心,就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的东西,严肃的告诉她,大人和你说话必须回答。孩子对他的话毫不在意,反而哭闹一番,事后还是“故伎重演”。

博士不死心,一次次地把女儿从玩耍中拉出来,对女儿进行批评教育。他坚定地坚持,一定要孩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要求小孩子讲礼貌,好比对牛弹琴,她不仅听不懂,还会受到惊吓。

这位身为博士的父亲并不知道,两岁的孩子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最重要的是,孩子这时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其沉迷其中。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

这些看似无聊的玩耍,正是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经常无端地打扰孩子,会破坏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是失去对事情探究的兴趣。

此外,“礼貌教育”拼拼引发的父母和孩子的冲突,还会导致孩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大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他品性的发展。

教育孩子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教育方法要适合孩子的这种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即以孩子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按照孩子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来组织材料,调整内容,进行教育。

二、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生活习惯

一个孩子长大以后,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是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都与他儿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如一位科学家说过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如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生活中的这此小细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但它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做有心人,从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