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中医常说的一种人体特质,湿热的人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果你的体质天生湿热的话,可以通过怎样的后天调理来慢慢纠正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傅英杰教授针对湿热体质,传授给我们的养生秘诀。 5. 饮食事项 :少吃甜食,甘甜饮料,少吃辛辣,少吃肥甘厚味(生湿热,大不过酒)。 常喝绿茶,花茶,冬瓜,丝瓜,赤小豆。 6. 生活起居: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要接受一种后果——病是自家生。 忌熬夜,熬夜要伤肝胆,避潮湿,买房子,尽量不要买底层的,稍高为宜。 7. 方药简介: 湿热体质是一种过渡性的体质,主要是青壮年易得,到了老年以后,易生阴虚或阳虚气虚体质。需清热解毒——但这些药不够平和,偏寒凉,故药中即止 ;但过于寒凉易转为阴虚体质,或者气虚体质。 藿香,淡竹,鸡骨草,甘草,车前草等,君泰口服液,清热抑湿口服液。 8. 养生原则: 四季保养。冬季不能大量跟“风”,大量进补,尽量穿天然棉丝制品的内衣。 9. 经络理疗: 刮痧,拔罐,治肩颈酸痛,奏效,没有指定的穴位。 5. 阴虚(加内热)体质 1. 阴虚特征: 体内少水,阴份不足,少滋润,干涩,故火偏盛,易生内热(上火)。统说阴虚内热,此种体质在女性中比较常见。对女性要问:经、带、胎、产、乳, 以血为主,属阴; 2. 外形特征: 消耗大,细胞“勤奋”,故不易胖,胃口好,胃火旺,消谷善饥,能吃,中焦偏旺,故容易“五心烦热”,“无热不生烦”,精力旺盛,耐熬。大便干结(羊矢状),小便少而黄,眼睛和关节干涩,口唇红干,皮肤干,怕过夏天,耐冬不耐夏。睡眠较少,精神足,眼有神,情绪易波动。 3. 形成原因: 1.先天的;2.女性长期压抑不释放,情志化火,在内耗阴液(林黛玉),消灼津液,3. 结核体型,4.吃辛辣过多时间过长的人,5.高血压人吃利尿的药过多。 4. 静能生水。月经提前,阴虚体质薄弱在肺和肾。肾阴和肺阴不足。 5. 食物养阴: 不吃油炸煎炒的食物,又干又热。宜焖、蒸、炖、煮;清甜的水果,莲藕夏天榨汁,吃鸭肉,鳖肉。 6. 起居锻炼: 不适合“夏练三伏”。尽量避开烈日酷暑。 7. 简单方药: 银耳、燕窝,冬虫夏草、旱莲草、百合、(秋天——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瘦猪肉合起煲汤,润。) 8. 中成药: 可以减少剂量地用,六味地黄丸系列:眼干涩,用杞菊地黄丸、尿黄用知柏地黄丸,如果睡眠差,可用些天丸补心丹。 9. 季节保养: 秋季是阴虚体质保养的重点季节。 肺在秋天要保证它肃降,把肝火,心火降下来。 阴虚内热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听摇篮曲,小夜曲类型的音乐, 10. 经络养生:不明显——对于阴虚体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