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明清家具展精品过眼录

 行者77漫步 2010-08-03
  2006年岁末,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简约·华美——明清家具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了,展览聚集了78件/套明清家具的精品,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的明清家具专题展览,其中一部分展品是国家文物局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自香港购回的明清家具,另一部分展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的部分馆藏家具精品,展览中的大多数展品首次正式亮相京城,笔者这里就此次的展品为例,略谈一下明清家具的不同风格。
  
  据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明中期以后,市民讲求使用硬木家具并成为时尚。苏州、广州、徽州、扬州等地成为著名的家具制作中心。明代家具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材质本身纹理;造型挺拔俊秀,比例适度,轮廓简洁舒展,以线条取胜;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工艺精湛;装饰处理得当,具有芊芊君子之风度,这种古雅简约的艺术风格被后世誉为“明式家具”。清康熙晚期之后,家具风格为之一变。选材厚重;造型浑厚凝重,体型宽大;装饰富丽华美,常采取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手法,具有封建帝王之威严,被后世誉为“清式家具”。“清式家具”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的发展,到乾隆年间达到顶峰,逐渐取代了“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中常用的珍贵木材是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这些木材硬度高,木性稳定,既能做出大件家具,也可以加工出像榫卯一类的小型构件。硬木家具的坚实牢固,是它们得以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明代匠师还十分注重家具的木本效果,常见家具的主要构成部分展示木材本身的纹理美。黄花梨木颜色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备受时人青睐,成为考究的明式家具主要的制作木材,如明晚期黄花梨南官帽椅(图一)。
  明式家具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符合人体尺度,尤以明式靠背椅最为突出。明式靠背椅座面高度在50厘米左右,大致与人的小腿高度相符;靠背椅的靠背有一定的倾斜度和曲线。因为人体脊柱的侧面,在自然状态时呈“S”形曲线。明代匠师根据这一特点,将靠背做成与脊柱相适应的“S”形曲线;并根据人体休息时的必要后倾度,使靠背椅呈近于100度的背倾角。这样可以使人的后背与椅子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从而产生舒适感。这种设计即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明式家具的经典设计之一。桌案也是如此,人坐在椅凳上,桌面高度与人的胸部齐平,双臂可自然地置于桌面,十分舒适。两桌腿之间留有适宜的空间,以便将腿伸到桌下,使上身贴近桌面。
  最能展现明式硬木家具曲线和韵律之美的莫过于圈椅了,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就坐时,人的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它就是利用了椅圈抱腰的舒适感而专门设计的,因而颇受人们喜爱。明代的圈椅注重造型和装饰结构的韵律美和舒适感,框架一般多以圆材为主,适合椅圈的弧形曲线。明式家具珍品中常少不了圈椅的身影,五接圈椅是明式圈椅的标准样式。圈椅在中国古代家具中品第高雅,属于空灵之物。明代圈椅以弧形曲线为代表的韵律美,是中国家具最具民族特色的地方之一。如展品中的明晚期黄花梨五接圈椅(图二)。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点是侧脚收分明显,如这件明代黄花梨圆角柜(图三),四面下端宽度均大于上端,俗称“四劈八叉”。
  明式家具结构科学,还表现在它精密的榫卯结构上。明代木匠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霸王枨”、“罗锅枨加矮老”、“一腿三牙”等都反映了明代家具的显著特色。如明晚期黄花梨楠影木面心霸王枨六仙桌(图四)上用的“霸王枨”。“霸王枨”是中国传统家具经典的设计之一,为典型的明式家具做工。其精巧之处在于改变了家具腿足的承力方向,使桌面的压力均匀分散到桌腿上,延长了家具的使用寿命。而桌面下的空间也随之加高,使用时人的腿部不易与家具发生磕碰。“霸王枨”主要用于矮束腰的桌几,有的方凳也使用“霸王枨”。它不仅结构科学,榫卯精密,且造型简练,轻巧坚固,又是明式家具中曲线与直线完美结合的典范。
  明式家具做工精美,技艺高超。典型的明式家具做工还有“一木连做” (图一、图二)、“裹腿做”、“劈料做”(见图五,明黄花梨裹腿枨矮老方凳)等。明代的椅子,前后腿足一般都穿过座面,形成靠背和扶手的支柱,上下一木连做,无束腰,这是坚实而合理的做法。
  明式家具装饰处理得当,有简有繁,以简约为主流。简者光素无饰(如图一),即便是繁者匠师也会将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如这套明 黄花梨攒十字连方纹隔扇(图六)。
  随着明王朝的灭亡和清帝国的建立,满汉文化开始交融,这在中国传统家具中也得到了体现。康熙年间制作的明式家具在局部装饰、做工以及风格上逐渐发生了变化,“清式意趣”已显露出来,如这对清代紫檀四出头官帽椅(图七)。
  清中期以后,四出头官帽椅渐渐被雕花靠背扶手椅所取代。清式扶手椅普遍采用靠背与扶手上下垂直的形式,明式扶手椅中按人体自然曲率设计靠背板和扶手的做法已很少见。清式扶手椅(见图八 清红木梅竹纹扶手椅)大多在椅背上做出一个主体画面,而不是采用明式椅的背板形式,扶手下端的装饰也采用相同题材以呼应。明式椅腿足一木连做,很少有束腰,而清中期以后,有束腰的椅子反多于明及清前期,束腰造型影响了腿足从中穿过,上下只好两木分做,严格说来是不合理的做法,如这件紫檀束腰攒罗锅枨条桌(图九)。
 

  康熙晚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满汉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交融,人们的生活习俗和艺术审美取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简洁雅致的明式家具越来越不能满足满清贵族和当时社会时尚的需要而退出历史舞台。浑厚凝重,体型宽大,装饰富丽华美的清式家具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故宫博物院藏《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中的仿树根制的香几、方桌、多宝格、罗汉床、架子床等已是典型的清式家具。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的发展,清式家具到乾隆时期达到巅峰。当时的家具不惜工料,工艺精湛到了极致,装饰异常华丽,盛行以金、银、宝石、玉石、珊瑚、螺钿等装饰材料装饰家具,尤其是雕工,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传统家具的顶峰。使得当时的家具富丽堂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清红木云龙纹四件柜(图十)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明式柜与清式柜的风格差别。四件柜是明清家具中重储物类组合家具,常并排陈设。这种柜子框架方正平直,无侧脚收分。明代四件柜多采用黄花梨木制,且大多光素无饰,清代四件柜所用木材以紫檀木、红木居多,且装饰华丽,多在柜门上浮雕或镶嵌各种纹饰。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应用。清代中晚期出现了模仿西式建筑及室内装修的风气,这种现象在家具制作中也有反映。我们从这对清晚期的紫檀盝顶多宝柜(图十一)可见一斑。
  总之,简洁、雅致的明式家具和厚重、华丽的清式家具构成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两种不同的风格,引领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风尚。明式家具传递出来的文人气息使人着迷,清式家具显现出来的咄咄威严令人慨叹。无论明式家具还是清式家具,它们的产生和演变都是顺应历史而绝非偶然的,它们走的是与那个时代工艺品相同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图片说明:
  

  图一 明晚期 黄花梨南官帽椅高靠背,搭脑做成枕式,向后微倾,靠背、靠背立柱、扶手、联邦棍及鹅脖曲线委婉有致。座面藤编软屉,高52厘米,面下弧型穿带,三面壸门式券口牙子,椅腿侧脚收分明显,足间步步高赶枨。整体造型挺拔秀美,全身光素无饰,仅在壸门式券口牙子边缘起阳线,线条简洁、流畅,富有弹性。
  
  

  图二 明晚期 黄花梨五接圈椅椅圈饱满,靠背板为一块“S”形整板,上部雕刻草龙图,两侧雕两个曲边小花牙。靠背立柱与后腿、鹅脖与前腿均为一木连做,加上两侧曲线形联帮棍与椅圈连接。座面藤编软屉,面下弧型穿带,三面壸门式券口牙子。椅腿侧脚收分明显,足间步步高赶枨。椅圈浑圆,形如开弓。扶手转珠丰满,下面的曲边花牙起支撑和装饰作用。靠背板曲度适宜,两侧各一曲边小花牙,使靠背板纵向的直线条中增加了曲线。壸门式券口牙板边缘起阳线,线条优美曲折,富于变化,有节奏感。靠背板上部减地浮雕草龙纹,这是明代家具常见的装饰图案。圈椅整体造型简练舒展,稳重大方,装饰适度,是圈椅中的精品,可作为明式圈椅的标准器。
  

  图三 明 黄花梨圆角柜柜通体光素无饰,腿间素牙板。侧脚收分明显,四面下端宽度均大于上端,俗称“四劈八叉”。这种设计不仅使柜子稳重大方,并且在柜门开启后,无须外力柜门就会自动关闭,这种下舒上敛的设计赋予此柜集精致优雅亦兼具平衡稳固的优点于一身,整体线条利落清爽。
  

  图四 明晚期 黄花梨楠影木面心霸王枨六仙桌四根长方材枨子呈弧形,枨子上端与桌面底面下穿带中央的六边型木板相连,用销钉固定,下端留出榫舌(勾挂垫榫)纳入腿足上部内角的榫眼。
  

  图五 明 黄花梨裹腿枨矮老方凳座面藤编软屉,面下罗锅枨加矮老。罗锅枨高出腿足表面,仿佛是用柔软的竹藤缠裹而成,称为“裹腿做”,它是匠师们从竹制家具得到启发,运用到硬木家具制作中的一种新工艺。这对方凳的矮老和枨子表面作成弧形,与圆柱形腿足相呼应。凳面四边“劈料做”,“劈料做”是在构件上做两个或更多的平行线脚。

  图六 明 黄花梨攒十字连方纹隔扇 这组隔扇由十扇组成,上楣板及腰板装绦环板,双面透雕云龙纹。正心及群板以小料攒斗加十字拼成透棂,间嵌卡子花。绦环板共计二十块,所雕云龙纹姿态各异,精美传神,动感十足,无一重复。这种繁复的雕饰是为了弥补隔扇枯燥单调的框架结构而设计的。总体设计简洁大方,简繁相得益彰,十分壮美。
  

  图七 清 紫檀四出头官帽椅罗锅枨式搭脑,两头平直,造型新颖别致。靠背立柱穿过座面与两后腿一木连作。搭脑、靠背板及两边立柱略带曲线。靠背板为一块“S”形整板,正面浮雕喜鹊蹬枝、开口石榴,寓意“喜事连连、多子多孙”。鹅脖直立、后让,无联邦棍。扶手平直,出头处略向外撇。椅面攒框落堂镶板,上附藤心,面下素牙板。腿间赶枨,迎面枨下两侧装角牙。
  

  图八 清 红木梅竹纹扶手椅扶手下端的装饰也采用相同题材以呼应。明式椅腿足一木连做,很少有束腰,而清中期以后,有束腰的椅子反多于明及清前期,束腰造型影响了腿足从中穿过,上下只好两木分做,严格说来是不合理的做法。
  

  图九 清 紫檀束腰攒罗锅枨条桌面心两拼,束腰下罗锅枨加矮老,直腿。条桌四面所有的外面均做“打洼”。整体造型稳重大方,简练朴素,做工精细,具有较强的福建地区风格。从风格、造型上看此条桌是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过渡期的产物。
  

  图十 清 红木云龙纹四件柜分上下两节,柜门攒边打槽装板,上下门心板对称浮雕云龙、海水江牙纹,边框饰方形合叶及面叶。柜下两屉,屉面对称浮雕云龙纹,腿间浮雕云龙纹牙板。这对柜子雕工精美,雕龙生动传神,呼之欲出。由此也可以看出,清式家具与明式家具虽然风格截然不同,但却是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图十一 清晚期 紫檀盝顶多宝柜 盝顶柜即顶盖上有平顶,四面有斜坡的柜子。这对多宝柜每件由三个小柜依次叠摞组成,最上面的小柜顶面斜坡处浮雕西番莲纹。柜门上均填嵌宝瓶、莲花等图案,嵌物多半已失。柜内构造复杂,有宝格、镜子、大小不一的小抽屉等,抽屉屉面镶嵌玻璃,内绘西番莲纹。此柜整体制作精细、华美,结构复杂,纹饰中西合璧,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有的专家认为是两广官员进贡宫廷的贡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