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数学课程一直是高中所有课程中的弱科,为了有效提高数学课的教学,就我本人的一点小小看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从教五六年来,一直想写些东西,但总感觉无从下笔,逢此祖国六十华诞,就以此文想给祖国母亲。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新教材的进一步使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材教法比以前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个人感觉对执教者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课本变得简单了,有好多有用的东西,都需要学生来探究,而现在的学生,能探究的有几人?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前要精心备课。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重难点。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再次、要课前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于复习课,则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二,要塑造高超的授课艺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自己必须课前精心备课,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做好知识储备,组织好授课方式,以保证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如在教学《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其次,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再次,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第三、密切注意学生动向,时刻以新课标作为自己教学的方向。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其次,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时,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我在课后再跟你慢慢细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其三,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其四、以本为本,注重双基。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的论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论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来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其五、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最后,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就简单的谈这些,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同仁批评指正。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总结提炼一些新的教法,和同仁们一起探讨。 |
|
来自: fengliqiang725 > 《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