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斗】知识帝来了!老子与道——全方位立体化分析

 梦若浮尘 2010-08-04

社会杂谈精彩热门求PS高手帮外公外婆做一张婚纱照片谁知房奴心酸!我被贷款压跨的日子罪犯哥跟你谈谈:在美国蹲监狱的事还要购物小票吗 你还敢要ATM凭条吗一个农妇告诉小猫:吃猪肉等于自杀郭德纲大骂记者:爱徒打记者是英雄小娱记爆明星的绝对隐私跟争宠内幕中国大镖客!国人在外复仇式的超车818 我在游泳池做兼职救生员的趣事集锦ChinaJoy两大举牌妞求鉴定 (图)如何对付持刀歹徒,达人都来出主意chinajoy结束了,美图在手奉献成果这个咋交代?爸,妈给你生了个孙子《走近科学》灵异事件和弱智大揭秘大爆冷啊!新鲜出炉的香港小姐照片女生必看,教你挖别人家男友大攻略分析!铁扇公主是太上老君包的二奶今天我跟移动客服MM不得不说的故事离婚后的报复,换我来做老公的小三

老子的生平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和他们一样,为中国的思想发展奠定基础的两位中国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也几乎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两人之中老子稍微早一些,看名字就知道,他是老子嘛!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说一位是另一位的学生。其实喜欢历史人物研究的人应该知道,至今人们对于老子作为历史人物还存在争议,但大部分还是持肯定态度。这个我们暂不讨论。如果我们相信古代的文献记载的话,那么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当时思想界的大腕或许曾经有过一次私人接触。老子是其中较年长的一位,一般的认为,他生于公元前600年左右。这样来看,他比孔子是早的,但是有关孔子的历史记载却比老子早些。或许老子的思想也从更早些的中国古代思想遗产中吸取了营养,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知之甚少。关于老子的生平,我们所能知道的几乎全部来源于一位历史学家的记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有关老子的生平记载大都带有一种传奇色彩,因而不是很可靠。在后来发展为一种宗教的道教中,人们编造了各种各样的关于老子的神化传说。
司马迁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述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位关令尹和老子本人对哲学史所做的贡献都差不多一样大。因为要不是这位关令尹强使老子写下他的思想,说难听点,那恐怕他连个孙子都不是,别说是老子了。那样这一部世界文献中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就不可能流传后世,这位所有时代和民族中最伟大的智者之一的思想也就会默默无闻地随老子而去,果真那样将不会为后世留下任何痕迹。有多少智者的命运可能还不及老子呢?如果我们设想一种情况,当所有的书籍都必须被焚毁,除了三本书你有权选择保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道德经》就应该是其中一本。这一本经典著作分为上下两篇,共82章,它没有严格的次序,其中包含了老子的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学思想。
老子的思想:道
①道与世界——道作为法则
道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意思是产生世界万物的规律和法则。在中国较古远的宗教信仰当中,作为规律或法则的道的概念已经出现,此外,孔子及其学派也使用过这个概念,当然是取其另外的意思,而且,孔子也没有想老子一样把道摆在一个中心位置。老子的学说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哲学和宗派分别被称之为道家和道教。
基本来说,道是深邃悠远不可捉摸的世界之本原。道是万源之原,万法之法。老子选择了一条与孔子不同的思想道路,即一条形而上学的道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此而言,道作为一种无条件的东西是可以自身为原因的,在欧洲的哲学语言里可以称之为“绝对物”。在老子看来,道是不可琢磨且难以名状的。老子不厌其烦地强调:“道常无名”,“道隐无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为道不可捉摸,所以我们认识的最高境界就是确信自己的无知。“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虽然我们不能把握也不能认识道,但是我们却能够觉察到它,我们能够在自然规律和宇宙运行的法则中领悟道的存在,并将它确立为我们的人生标准。其前提条件是,首先,我们的内心必须摆脱一切使我们偏离道以及阻碍我们认识道的束缚,从而获得彻底的心灵解放;其次,尽管我们置身于熙熙攘攘的外部世界之中,但是我们内心世界却要保持宁静,并能够无拘无束地接纳天地万物。籍此我们已经开始转而接近《道德经》的伦理学思想。
②道作为智慧之路
如果一个人认识道,除了道之外一切皆无价值,那么他就不可能教导一种以行动和功绩为目的的行为伦理学。但是老子也并非主张避世和禁欲。他所追求的是一种中庸之道,在我分析孔子的文章中有提过,这是所有中国思想的基本特点。人置身于世界之内并且活动于其间,但是,他同时又应该在内心中觉得似乎是超脱于世界之外。他看见并喜爱世上的人和物,但是他不应该沉迷于其中,而是应该时刻铭记:这个神圣的王国是哺育他的胸膛,而并非供他短暂享乐。
早就有研究者提出,原始道家和道教与印度宗教和哲学有着及其明显的内在相似性。有些研究者甚至由这种相似性推断出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印度哲学中的概念“羯磨瑜伽”——行动(业)并履行其义务,通过使内心保持自由和独立并从而战胜自我和外物——表达了和老子同样的要求:无为而无不为,使用物,但不占有它,劳动,但并不以此为骄傲。保罗所说的“有若无”也是基于同样的处世态度。老子的学说与印度《梵经》所言的教义有某种相似之处,《梵经》认为,获得永恒的和平与解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获得解脱的主要道路是亲证“梵”、“我”,是“我”和“梵”结合成一种无差别的状态。
在实践伦理学中,老子关于人与周围的人的关系方面的见解又与基督的观点不谋而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在这里,老子比孔子要走的更远,孔子固然也主张以善报善,但他却不主张以善报恶,而是主张应该报之以公正和法度。
老子伦理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简朴。简朴的生活鄙夷赢取获利、自作聪明、矫揉造作、自私自利和野心勃勃。“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尽量使心灵达到一种虚极状态并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观察宇宙自然的循环往复,这样我们就可以内省和领悟道的奥秘,从而达到永恒的宁静和顿悟。“致虚极。守宁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获得顿悟者是自然的和无拘无束的,他返璞归真,如孩童般纯朴。由于他无拘无束,或曰柔弱,他才能战胜一切。此所谓以柔胜刚。“天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弱能胜强,柔胜刚。”智者知足常乐,像水那样谦逊地生活,并乐善好施。“上善若水。水虽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一个人的行动如果符合道的要求,他就能和道合二为一。如果他达到终极目的并与道融为一体,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他也能获得永生。“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治不殆。”
圣人的基本标志就是,他能够摆脱自我。“身退,天之道。”“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个摆脱了一切的圣人不追随任何人和物,并因而能够获知万物。“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读you: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徜徉于道之中,圣人镇定自若,不为外物所动。“不可得而立,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容观,燕处超然。”
③道——国家与社会
智者的人生信条是通过无为和深刻地领悟道的要义而有所作为,这一信条也是同样适用于统治者。没有过多的辞令,没有繁琐的法律,没有戒律和禁忌,以清静无为之道治国便可一统天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载?以此,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
这里仍然可以看到老子和孔子的某些相近之处,因为孔子也提倡统治者应该成为臣民效仿的榜样。但是,在对待知识和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老子认为,头脑简单,思想纯朴更能使人获得幸福。孔子所极力提倡的音乐教育以及社会习俗和道德风尚方面的各种繁文缛节都被老子断然拒绝了。“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人,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就像智者所身体力行的那样,王侯统治国家也应该遵循道的原则。“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有道主宰的地方,便会有和平。因为智者憎恶武器和战争。如果他们被迫拿起武器,那也只是出于自卫和无奈。“以道做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衿,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
以道治国而产生的理想社会便是能够使人民过上简单质朴和富足安宁的生活,关于此,老子做了如下描述:“小国寡民,使有什陌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承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家的发展
在我们大家看来,与老子腾云驾雾般奔放的想像力相比,或许孔子的那种平淡无奇的几近于老气横秋和平庸的按照人的本性量身定做的学说更适合于实践中的社会生活。老子的学说带有一种贵族气派——他自己就说,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和能力踏上道德之路,因为一个造诣高深的人闻道后会激动不已并醉心于其中。而一个没有多少修养的人则会嘲笑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事实上,儒家学说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道德经》的真正思想几乎后继无人。后来的思想家在接受和发展以及普及老子学说的时总是越来越多地掺入了自己的观念并歪曲了老子的本意。虽然道家思想在民众中传播范围较广,但是却掺入了过多的迷信色彩,诸如装神弄鬼和巫术以及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等等,这些都是远远地偏离了老子原初的思想,其共同点仅仅在于他们都是以道为名——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叹叹!!!
文中引用的文言文句子颇多,全部翻译成白话将会导致篇幅较大,因此不作注释。古文基础不太强的可以找本古汉语辞典辅助阅读,仔细阅读此文将对您的艺术人生有所帮助。老子学说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支持国学。谢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