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沧桑之珠 2010-08-05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项制度改革》培训学习班讲义

高景富

今年,是我国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攻坚年。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李鹏总理在八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国家体改委的看法,当前我国改革有两大难点,即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宏观调控体制的建立,我们这里讲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关于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由其他同志讲。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目前进行的财政金融、税收、外汇外贸、投融资四大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宏观调控体制的组成部分。

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15年的改革,为什么还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还存在有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企业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可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寻找。《决定》被广大干部称为搞好改革开放的“真经”,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学习《决定》时,一些人包括革命几十年的老干部都说:看了几十年的中央文件,这一次对“决定”却有一半以上看不懂,这说明在新形势下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要加强。春节前,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各省区主管经济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立即对所有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发出通知,要求广大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 330日《柳州日报》通知对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学习的主要方法和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这里讲三个问题: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前15年改革的几个历程。

2、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3、怎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前15年改革中的几个历程

日前,全国县以上的国有企业有110多万个,其中生产企业40多万个,职工总数1.4亿左右,加上家属有近4亿左右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当前的改革就是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引进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中国特色,就说明世界上尚无可借鉴的经验,要靠自己探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个鲜明特征。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权进行界定,让国家牢牢掌握经济命脉,成了企业改革的重点,这被一些经济学者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人们且不说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但可从中看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份量和作用。改革15年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7982年,为了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改革以放权让利的方式进行。79713国务院颁布了五个改革试点的通知,对这项改革的措施做了具体的布署,先后出台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十条和十四条规定,陆续批转了《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国营企业利润留试行办法》《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开始实行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制和盈亏包干制。以上措施使企业的留利水平得到提高,80年企业留利平均达到11.9%81年增加到13.2%82年达到15%

但这项改革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是一些企业对留利稍有增加就有满足感而疏于进一步深入改革;二是由于政府的介入,留利分成比例不统一,存在只要企业向政府叫苦就可增加利润留成的现象,这样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国家的总体收入。总的来说,这种经营权下放的改革受到权利下放的范围和力度的制约以及行政性分权特征的影响,加之层层截留,企业真正获得的自主权很少,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下的政府附属的地位,没有被当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8386年,实行利改税的办法。国务院83424批转了利改税的具体办法,确定从8311起计征55%的所得税。

利改税的办法规定和落实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税务部门难以核对企业的利润状况,一些企业采取虚报少报利润的办法截留利润,影响了国家的收入;二是国家针对以上情况逐步增收了调节税以及各种税费来增加财政收入,但这样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38791年,开始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这是赵紫阳在位时推行的一套办法,采用签订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但是由于承包期几年一定,容易使经营者产生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492年以后,着重推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办法,把企业推向市场,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并具体规定了14项自主权,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打下了基础。但是,经调查表明,这14项经营自主权只有五项落实,五项半落实,四项没有得到落实。其中反映最大的是拒摊派权和进出口权无法落实,同时还出现了一权大于十四权的现象。(梧州地区一个松香厂的例子)

回顾企业改革的历程,虽然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但万变不离其宗,其间一直贯穿着一条改革的主线,这就是企业经营权的落实。放利让权是如此,改变经营方式也是如此,没有经营权在企业中的落实,不可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无从谈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拥有与其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地位相对称的经营权,这正是中央所强调的企业改革的核心。

93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定了企业今后改革的方向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的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以上几段话一再强调了现代企业制度,并提到了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这就是下面准备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一)、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对此的提法较多。其中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企业财产管理制度。人民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以公司制为主体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定义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它有五个基本特征:

1、产权关系清晰

    权:指财产所有权,一般指不动产。如房屋、设备等,不包括流动资产。

产权制度:指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财产关系。

明晰产权,要从两个层次去认识和实行,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扩展,企业扩大再生产使企业的资金渠道变得越来越宽,国家单一投资主体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国家、企业、个人乃至一些非经济组织都已成为投资主体,这些投资主体的资金汇集到同一企业,为企业统一使用和支配,但这些资金的使用都是有偿的,要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二是明确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为国家所拥有,最终所有权包括国家及所有出资者投入的全部法人投入。这里的法人等于所有制中的所有权,是经营权的同义语,这是要区别清楚的,否则企业拥有资产的全部所有权与国家拥有资产最终所有发生冲撞而否定社会主义的国有制。

在市场经济中应建立的产权是法人财产权,它表现为两重化:一是出资者产权,其中包括属于国家的国有资产和企业以及个人的出资部分,这些产权都将转化为股权,这只是所有权形式,而不再具有资产支配权。二是企业拥有所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权责明确

一是企业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出资就是为了盈利,而不是为了就业。因此企业要负保值增值的责任,不能负起这项责任的经营者就不能得到出资者的信任,就必须撤换。

二是出资者按出资额享受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三项权利,在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的资本额对企业负有限责任。出资者的有限责任可以刺激出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分散投资来分担投资风险是国外的常规做法,银行从不单独向一个企业发放贷款,而我国目前的做法刚好相反。这样既不利于企业贷款,也不利于风险分担。企业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出资额享受所有者权益,是“权责明确”的两个特征。

3、政企分开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概念,政府也是出资者,是普通的股东,只能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而不能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不能再有依赖政府优惠、补亏的思想。

4、管理科学

首先是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要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按公司制健全、改造内部组织机构,按新“三会”要求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其次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企业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划分,厂长不再随便由政府任命,而是要造就职业企业家,由股东会董事会聘任。企业要以效益和效率做为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要健全产权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企业前15年改革的实践联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领和特征,我们就能知道企业改革之所以不很成功,就是因为资产权的界定和实现形式没有突破。而且前15年的改革是以政策性调整为特征的改革,掺有人为的因素,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今后的改革将是以立法为特征的改革,使企业依靠法制真正成为完全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目前,企业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企不分主要体现在政资不分。

这就是说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其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混在一起,以前虽然一再强调政企分开,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但实际上政府仍在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在任命厂长、审批项目、分配资金、调节关系。而企业也在把政府看成是管理者,千方百计的想在政府的庇护下得到一些好处。如:目前国家对亏损企业的困难减免税已占全部减免税的40%左右,这一现象无形中起了照顾和保护落后的作用,造成效益差的企业负担轻,效益好的企业负担重。由于政企之间双重利益关系形成的难分难舍的情感所致,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企业的自主权难以落实,产权不明确是主要的问题。

要实行市场经济必须有三个条件:

1)、建立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

不能再搞条块分割的指令性计划和地方封锁,今后的资源配置要完全由市场起基础作用,通过价格信号指导企业行为。市场机制的实质就是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使社会资源向最合理的地方流动,这样才能达到公平竞争的要求。

2)、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

现在,我们进行的工商税务、投融资、外汇外贸、财政金融四大经济制度的改革以及其他如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都是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进行的,今后对市场的管理要进行法规化的规范管理,包括企业行为都要由法律做出规定。

3)、市场的竞争主体是企业。

过去,政府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主体,又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的主体,企业间的竞争只是政府主持下的先进评比,不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企业缺乏压力。为什么这十几年一再提要政府给权、让权、放权,就说明企业的管理权还一直在政府手中。

按市场经济的规范,企业应具有的各种自主权应是与生具有的,而且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派生权利,不应受人为的干扰。前面所说的14项自主权不能完全落实,就说明企业还没有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还在受着一定的约束。在现实中,还存在一权大于十四权的现象。

(举梧州地区松香厂的例子)

3、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的背后是没有产权的硬约束。

现在,由于国家实际上成了资产所有权的代表,承担了企业的无限责任,而企业只承担有限责任,企业的自负盈亏、保值增值成为虚设,导致部分企业贷款利率越高越敢贷,汇率越高越进口。一些企业领导大胆借贷,从不考虑归还的责任,失去了约束。9293年的贷款利率从2030%都有,但也有企业去借。辽宁一家工厂申请贷款10亿,厂长已经50多岁,省领导问他怎么还,他说从来没有考虑过,他认为反正退休后谁来接任谁来还,这是很正常的事。

4、企业行为不规范,主要是所有权缺位。

这主要是对企业的财产所有权没有起到监督作用,企业缺乏规范行为准则而造成的。过去曾讨论过厂长代表谁的问题,当时各叙其是难以统一,。现在按市场经济的规范明确为厂长既不代表资产所有者也不代表劳动者,他只是经营者的代表,对企业的财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他的一切应从经营者的地位去考虑问题。今后,企业财产的监管权在“新三会”。

由于企业没有财产所有者的监管,没有行为规范准则,出现了一些企业即使亏损也要发奖金、也要拼命贷款、买小轿车、出国考察,全然不顾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这些问题都和企业的产权关系联系在一起。

谈到产权关系,联想起8789年的承包责任制,当时为什么只有少数企业获得成功,原因就在于此。如首钢的承包是成功的,但这主要是其承包条件有利,首先是承包基数低,当时其利润已达3.7亿,但其承包基数却定为2.7亿,留了一个亿,而且递增比率也定得低,只有7.3%,而当时其他企业的递增率都在两位数以上。此外,其承包期15年不变,有利于长期规划,而其他企业的承包期一般都在23年。在承包期内,首钢的年留利水平达40%以上,(国外最多为50%)其次,首钢的政企关系明确,他是直接与国务院签订承包合同的,其他部门不敢插手管,因而政府干预少。首钢承包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产品适销对路,管理水平高,领导能力强。

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企业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国有企业经营艰难,从8592年,国有企业亏损数增加1.6倍,(85年为0.67万个,92年为1.73万个)亏损面大,(85年为9.6%92年为23.36%)亏损额增加10.4倍,(85年为32.44亿,92年为369.27亿)在亏损企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80.67%,资金利润率低,(85年为10%92年只有2.7%,乡镇企业平均为7.2%,广西则只有1.87%

以上反映的是8592年的情况,这时正好处在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时期,说明承包效果很差。李鹏总理在人大八届二次会议政府报告中说:“承包制有一个根本缺陷,即企业只有部分经营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产权关系并没有解决。因此,承包制不是企业制度的根本改革,而是一种过渡形式。”因此,政府和企业对承包都不感兴趣,所以才有92年的经营机制转换形式的改革。

要解决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突破口在于理顺产权关系,确定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提法是江泽民在936月接见《决定》起草小组人员时首先提出来的。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公司制

目前,全国各种各样的的挂牌注册公司有80多万个,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现代企业公司。现代企业公司的结构形式是股份制形式。目前全国的股份制企业有5000多个,但也并不说明他们全部都是现代制企业。那么,什么才是现代式的公司制企业呢?

参照国际常规,公司制企业大概有四种组织形式:

1、单个业主制企业(个体企业)。这不属于法人范畴,是自然人。自己出资、自己经营,对企业负无限责任,即债主索赔的对象包括其全部家产。

2、合伙制企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联合办的企业,企业可自己经营,也可聘任人员管理。盈利分享,责任共担。企业破产时,每个业主都要以家产补偿,先按入股比例赔偿,不足的部分,用合伙人的所有财产抵补,业主负的是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在决定合伙投资时,一定要摸清对方家底。这类人也属自然人范畴。

3、合作制企业。(这是一种由合伙企业派生的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即相当于现在的集体企业。它不同于前两种形式,主权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内部劳动者平等持股,共同劳动,对承包经营者也是一样,它也持有股东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但这种形式和股份制企业形式又有不同的地方,即外部人不能入股,股金随劳动者流动,入股、退股自由,不象股份制企业的股金不能退,而只能转让,以保持股金的稳定。合作制企业的公共积累不可分割。

4、公司制企业。这是法人范畴的企业,也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它的基本特征是: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财产不会受股东变化的影响,(入股的财产不能分离,不允许退股,只能转让和继承)因此,即使是股东换人,企业都能照常继续营业。

公司制企业实行有即责任制,可分为有限责任、无限责任、和两合公司三种,其中有即责任公司又有如下几种形式:

1)、独资企业:即一个人拥有和控制企业的全部资产,国外叫一人公司,目前已通过立法确定其存在形式,但我国目前不会有。

2)、有限责任公司:特点是股东少,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在249个;注册资本少(工业企业为50万元,商业企业为30万元,服务性企业为10万元),这种公司不发行股票,不公开经营状况。

3)、股份有限公司:特点是股东多,要求在5人以上,注册资本大,要求在1000万元以上。可发行股票,股票可以转让,上市的股金不能少于5000万元,开业三年以后就要定期公开经营状况,让股东了解情况。

从以上几种情况介绍,可以明了不同形式的企业公司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和不同的管理形式。一句话,公司的基本形式就是法律形式,这是大中型企业今后改革的方向,将有利于企业彻底摆脱政府的干预,实行彻底的自主式的发展。

(二)、怎样建立企业制度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与计划经济的彻底决裂,是微观经济的变革,它涉及到人的观念的转变。

过去都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和优越,现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公司制,国有独资的企业结构变化了,会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变为私有?外商控股是否出卖公有制?

我们可以这样说,企业的深化改革会使混合所有制的结构越来越多,但决不会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因为在企业的改革中,国家要控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有制性质不改变,只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性质不改变,国家就能控制住国民经济的命脉。这样,即使在个别地区的公有制经济稍微薄弱一些也不可怕。因为,宏观调控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此外,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经营国有企业也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因为经营者对资产负有保质增质的责任,否则他就不能再经营企业。外商控股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南宁地区糖厂的例子:

泰国老板买了南宁地区四家糖厂60%的股份,总额达二亿多元,这些糖厂由于有了资金,生产准备工作做得好,一个榨季就收回了四分之一的投资。而且,这些糖厂与泰商签订的合同为50年,我们可以算算这这样合不合算。这些糖厂被泰商控股后,由于由于雄厚,进行了设备改造更新,扩增了生产能力,如扶南糖厂的榨量由五千吨提高到一亿吨。此外,职工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工人的工资得到了增加,全厂职工宿舍进行了一次性的改造和增建,厂级领导全部住进二层的小别墅式的宿舍。另外,国家还可以把外商购买企业股份的资金用来建新的企业。因此说,外商购股也没有什么不好。

总的来说,问题在于企业在向公司制推进的改革中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思想意识,进一步就能维护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优越性,退一步就会出卖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2、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担负保值增值的责任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8591年国有资产流失就达2200多亿元,流失率达14%。《机电日报》9336日以《国有资产流失惊思录》为题列举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数量和原因,国家从50年到“七五”期末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四万多亿,其中“七五”期间的投资就达1.9746亿元,但结果仅形成全部国有资产1.65万亿元。92年底国有资产积累达1.93万亿元,但其中包括了本应剔除的1000亿潜亏、1000亿挂帐、1000亿财产损失,如再扣除种种内外债务,我们还能有多少净资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篇文章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归结了十条:合资合作资产流失、只吃老本不提折旧、经营不善虚盈实亏、产权不明挪作他用、国土资源隐性流失、投资外埠有去无回、管理混乱核定失准、任意冲减名存实亡、股份改造厚此薄彼、商标消失无形损失。

在这里,我们只对第一条的数字做下列举:92年批准的合资企业超过万家,但合资前进行了资产评估的只有2900家。某个企业帐面资产5000万元,没有评估就搞了合资,后来经资产评估加上折旧、价格变动等因素,他的实际资产应为2.1亿元,仅此一项就损失了1.6亿元。另一种是对外商的投资不作评估或评估不准,如山东某企业与外商合资引进木工机械,发票为每台1.6万美元,后经商检部门鉴定仅值1600美元。江苏某企业合资,外方带来的一个十分简单的的工具箱报价1500美元。怪不得外商得意的说:“几十万美元就能在中国做大股东了。”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共有651条,就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了企业深化改革而配套的法规措施。这将在正式出台后组织学习。

3、注意搞好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

国务院以“国发[93]29号文”下发了政策性的规定,准备搞1000家企业试点。界定企业财产是进行公司制改革的基础工作,文件规定:今后凡是没有进行清产核资的企业一律不得进入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关于搞好企业清产核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性,在前面已经说了,不再重复。目前,厂里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希望大家要努力配合搞好这项工作。

4、解决好企业的历史性债务

历史性债务的包袱形成的责任不完全在企业,其中有国家的、政府的、也有企业自身的责任。92年底预算内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贷款余额达4200多亿元,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债务。此外,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也有4000多亿元,亏损和潜亏1300亿元,企业福利基金赤字达200亿元,据官方测定,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三分之一盈利,这是一个令人忧思的现象。

29号文中规定了一些解决包袱的思路:

1)、按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冲销基本金的办法解决部分赤字。

2)、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企业净资产。

3)、对企业贷款进行分类处理:A、对历史原因造成的投资失误(指国家和政府失误的部分)经上级领导部门核定后,可冲减银行坏帐准备金。B、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特困企业的债务,可挂帐停息。C、过去的基建拨改贷资金改为国家投资,成为企业的资历本金。对无效益的企业进行淘汰,宣布破产。D、企业间的债务,经双方协商,可把债权变为股权。

5、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后,就要打破干部工人的界限,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管理办法。责任制加强了,就会造成大量富裕人员。据测算,全国工业企业富裕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5%,对这部分人的安排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不从岗位上撤下来,就难以调动在岗人员的积极性,撤下来又如何安排?光靠企业办第三产业也消化不了,最终还是要靠社会统筹解决。

企业负担的退休人员是一个很大的重负,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已占在职职工的22%,占工资总额的19.5%,超过400亿元。国外企业就没有这些负担,他们主要靠社会保障体系解决。

此外,企业社会化的问题也要解决。一些附属的服务性机构要从企业中分离出去,面向社会独立经营。(造成企业社会化的原因是我国先有企业才有城市,此外还有三线建设造成的原因)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正在试点,但不如期望的好。

6、抓好企业的试点

企业转机建制的工作,国家准备用七年的时间完成,头两年主要是抓好试点。

1)、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和资产状况,分门别类的选择适宜的公司形式。

A、国有独资形式:担负特殊任务、特殊产品的企业,如军工、物资储备企业等。

B、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这是适宜绝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形式,一种是国家控股,适宜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骨干企业。另一种是国家掺股的形式,适宜大多数竞争性的企业。

C、股份有限公司:此类公司要具有一定的法定条件,要经过审批。要求企业效益要好利润要高,(不能低于银行利率)至9421止,已有207家上市股份公司。

2)、国有民营:主要是以租赁方式为主,采取民间经营方式,把企业推向市场。但对这类企业国家要控股在51%以上,此类方式尚在讨论之中。

3)、拍卖产权:主要对小型企业以及商业企业、服务业。

目前,各类试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的十六个试点城市已选定,此外,还要搞100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试点,全部试点工作要在两年内完成。

以上,讲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措施。现在,我们把这项改革归纳为八个字:破产、补充、分离、清帐。

破产:采用优胜劣汰法,政府对亏损和经营不善的企业不再采取优惠、保护政策,实行破产政策,(上海今年准备破产六家企业)国家准备拿出72亿专项资金作破产企业的暂补贴用。

补充:对流动资金、拨改贷资金按政策规定办理,作为自有资金的补充。

分离: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把不属企业的职能从企业分离出去,企业只搞生产经营。

清帐: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多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目前正在进行,许多问题尚在摸索、探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实践论证,如:

1)、如何选择经营者。

2)、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关系。

3)、谁当国有资产的代表。

4)、党管干部怎么在企业中体现。

5)新老三会的关系如何处理。

现在,给大家讲讲一些试点的情况

四川省:22家企业试点,采用独资、合作、股份三种形式。企业内的少数车间可以由职工集资购买经营,对这部分资金不上交,留作企业的发展资金。副厂长由厂长确认,后勤剥离企业,富裕人员以每年2%的比例推入社会统筹安排,退休养老由社会统筹负责。厂长、职工的工资差距在三到十倍。

一汽集团:

1)、实行三层次(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三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总休框架,今年基本实现公司制改造。

2)、对现有机构进行“消肿减肥“,93年在17个单位试点,在对全部岗位测评、认证的基础上定岗定员,平均削减工人11%,一般干部9%,领导干部20%

3)、按利润中心、成本中心重新确定270个专业厂的位置,将有条件的工厂推向市场。

4)、将医院、学校等福利部门从主体剥离出去,走向社会,自负盈亏。

5)、大办第三产业,安置富裕人员。

国家休改委以市场发育为主线拟定了改革时间表,今后七年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到本世纪末,经三大步跨越,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一、9495年,重点继续完善商品市场,同时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伐,确定资金外汇、土地市场的基础结构,奠定新型宏观管理体制的基础框架。

二、9697年,重点加速要素市场发育,在发展资本、劳动力市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本世纪末,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统一的市场体系。七年后,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同国际市场接轨,国有企业公有制的改组基本完成。

简单介绍国外企业制度的一些情况

一、日本

企业形态:(即财产结合形式)有股份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有限公司等形式。其中股份公司占51.5%,有限公司占46%。股份公司的信誉好,定期公布营运状况,税法也对其有利。

特点:

1、法人股权较高,90年高达72.1%,在法人股中,银行持股46.9%。(我国规定银行不准持股)法人持股的好处是易结成集团,对企业长期稳定和发展经营的好处,但不好的是互相炒股现象严重。人为引起股市涨落。

2、企业融资以内部为主,80年代后,内部资金成为主要资金来源,特别是折旧。制造业内部资金占全部资金的86%,折旧又占内部资金的65.1%

二、美国

企业形态:有独资公司、合伙公司、股份公司三种,以股份公司为主,它的数量不多,但资本量大,占全社会资本的70%,营业额占80%,控制了美国的经济,成为主导力量。

特点:

1、股东分散,美国60%的人都持股。公司的资本高度集中,但由于股东分散,有什么变化对公司影响不大。如电话电报公司有250万股东,但其中最大的股东才占5%

2、机构持股比重大。这主要是社会各类基金,如养老基金会、保险公司等。(银行也和我国一样不准持股)

3、工资差别大。董事是职工的六倍以上,董事长是职工的十倍以上。92年对30家公司调查,董事长平均320万美元,(英国110万,德国、法国80万,日本50万美元)最大的一个公司总裁为一亿三千万美元,而工人只有二万五千三百美元。相差5138倍。

领导体制:

1、股东会:理论上权利最大,但由于股东分散,其实际上的作用不大。

2、董事会:其成员三分之二来自股东,其余是会外人员,这是主要的持权机构,下设四个委员会。即提名委员会(负责总裁和主席人选的提名)、审计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工资管理委员会(其成员是是董事会以外的人,主要是确定董事的工资,总经理的工资则由董事会决定)

3、监事会:主要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这是为在对全厂中层干部和共产党员进行学习培训时准备的讲课提纲。

 

                                   1994.04.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