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韵律

 给人微笑 2010-08-07

一、有关名词术语解释 
1、古诗——①泛指古人所作的诗歌。②特指与唐代才形成的格律诗不同的(也就是不讲究格律的)古人所作的诗歌。它包括唐以前人的诗作及唐以后人们仿古的诗作。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又叫做古风,它用韵而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骈偶而不讲求严格的对仗,可骈可散,对仗的位置也不固定,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但以五言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像近体诗有规矩极严的格律,只是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押韵。古体的名称出现在近体诗流行之后。文人们在使用古体形式写诗时,往往摹仿汉魏六朝时期的古诗,在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尽量避免律化,故意多用拗句、多犯孤平、多用非平声字押韵,这样也就形成古体诗的一些自身特点,如句末多用三平式、三仄式或仄平仄、平仄平等形式。 
2、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唐代人就将这种新产生的诗叫今体诗或者近体诗,而将不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古诗(唐人又称之“古风、往体”)”。格律诗又可细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又分为七律、五律和长律(排律),绝句又分为七绝和五绝。所谓“七”、“五”都是就每句字数而言。 
3、首联——一首律诗共由四联组成,第一联叫首联。 
4、颔联——律诗的三、四两句叫做颔联。 
5、颈联——律诗的五、六两句叫做颈联。注意: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由对仗句构成。 
6、尾联——构成律诗的最后两句。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但尾联未必都对仗。 
7、出句、对句——每一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也就是每首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 
8、押韵——每一首格律诗的偶数句句末位置的字都应属于《诗韵》中同一韵的字,读起来就感觉韵律和谐,这就叫做押韵。 
8、韵脚——绝句的二、四句句末,律诗的二、四、六、八句句末,必须用《诗韵》中同一韵的字来互相押韵,这些字叫做韵脚字,简称韵脚。注意,观察韵脚是否和谐押韵,不是凭现代的读音和感觉,而是看这些字是否在中古规定的《诗韵》一书中属于同一韵的字。  
 
---------------------------------------------------------

 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各一首为例,介绍其结构: 

山居秋暝 王维 夜泊水村 陆游 

对句 出句 对句 出句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韵脚字 ↖韵脚字 ↖韵脚字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韵脚字 ↖韵脚字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颈联→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韵脚字 ↖韵脚字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韵脚字 ↖韵脚字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因为是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所以只有四个韵脚字,即诗中的“秋、流、舟、留”四字;而宋朝陆游的《夜泊水村》是首句入韵式,因此就有五个韵脚字,即诗中的“零、铭、亭、青、汀”五字。 
9、首句入韵——如果采用“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或“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式做为格律诗的第一句,就要求这句末尾的字也要与后面的二、四、六、八句句末的韵脚字同韵。这种多了一个韵脚字的做法就叫做首句入韵。例如上面的《夜泊水村》即是。但由于首句本来是可入韵可不入韵的,所以即使首句入韵,在选字时也相对比较宽松,它可以是用同一平声韵的字押韵,也允许选用与其它四个韵脚字相邻韵的字来作韵脚。例如韦庄《金陵图》诗:“江水霏霏江草齐,六朝为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首句“齐”与“啼、堤”同为“齐”韵字押韵。但也可邻韵通押,如规定用一东韵但首句末却允许用二冬韵的字来押韵。 

 

 

2楼

10、诗韵——又叫“平水韵”。它是唐宋以来形成的专门为科举考试时写格律诗而编写的一本官修韵书,它具体规定了哪些字属于同一韵,共分106韵。每首格律诗都必须在同一平声韵中选用韵脚字。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所以《诗韵》又叫“平水韵”。“平水韵”中平声韵共有30个。 
11、平声韵——《诗韵》中的平声一共有30个韵,创作格律诗一般都要求押平声韵,即只能在30个平声韵中选取某一个韵的字来构成一首格律诗的韵脚。如果同一首诗的韵脚字不在同一韵中,就叫“出韵”,这是诗家之大忌,是绝对不允许的。不但在古代,即使是现代人,出现这种错误也要被人嘲笑的。详见《羊城晚报》2000年6月《联名得意》栏的一场争议:一作者写了首“七绝”诗批评编辑,不料因为两个韵脚字不属同一韵,反被编辑嘲笑。 
12、仄声韵——即用仄声字来作韵脚。由于格律诗要求用平声押韵,因而用仄声押韵的,一般都不属于格律诗,而属于古诗。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灭、雪都是仄声字(而且都是入声字)。这是一首“古绝”而非律绝。 
13、对仗——律诗的三、四句之间、五、六句之间,要求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句式也大致相同。这样构成的两句叫做对仗句。绝句由于可视为截取律诗的一部分,因此有的有一联对仗,有的有两联对仗,有的无对仗。  
 
----------------------------------------------------------
 
 两联全对仗的绝句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联对仗的如: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第二联对仗的如: 
华子冈 裴迪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无对仗的如: 
相逢行 李白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至于考察是否对仗,就要具体分析两句的平仄、词性和句式。 
14、合掌对——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对。出现合掌对的诗从格式角度看是水平不算高的,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句子。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两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又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15、同字对——在对仗句中出现了用同一个字相对的情况。这是律诗所不允许的。所以在律诗中很难找到例子。但在词中却是允许用同字对的,所以在词中不难找到例证。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用同一个“有”字相对。 
16、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例如“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即是。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中。 
17、借对——在对仗句中,相对的两个词本来要求词性相同,但实际上有时却允许仅仅是形式上相同,这种情况就属于借对。细分又有借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借音(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两种。 

 

 

3楼

18、四声——中古(唐宋)时期,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合称四声。汉语有声调这一事实本应是古已有之,但是直到六朝时期才由沈约、周颙等人发现。他们于是提倡将声调变化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以平仄声调的有规律变化组合以体现汉语的音乐美。 
19、平声——中古时期读平声的字在《诗韵》中有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这是从便于书籍分卷来划分的,实际上当时只有一个平声声调),共30个韵。这些字都是平声声调,简称平声。 
20、仄声——平声以外的(上、去、入)三个声调的字都叫做仄声字。“仄”的本义就是“不平”的意思。 
21、平仄格式——利用汉语有声调高低强弱变化这一特点,将不同平仄的字进行各种有变化而又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以体现出汉语语音中元音丰富而产生的音乐美。按照这种排列规律组成的格式就是平仄格式。这是写格律诗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 
22、三平调——诗句中如果最后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如杜甫的《岁晏行》中如下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 
23、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交叫做“失对”。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句末也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完全相反,而只能部分相反。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则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同样,以“平平仄仄平”作起句,则第二句也只能是“仄仄仄平平”,而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因为如果那样,就违反了必须以平声字押韵的规定。 
24、粘——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这条规定就叫做“粘”,如平仄不同,就叫做“失粘”,这也是诗家之大忌。在格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 
25、拗句——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叭挚梢杂刑跫爻鱿衷诼墒校詈笠恢郑ㄈ降鳎┰诼墒惺蔷圆辉市沓鱿值摹S刑跫爻鱿洲志洌导适嵌愿衤傻挠邢拗频耐黄疲沟闷截聘痈挥诒浠?  
 
--------------------------------------------------------  
 26、拗救——当出现了拗句,即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要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这种做法就叫做“拗救”。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 

 

 

4楼

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例如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平仄格式为——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孤平拗救)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孤平拗救)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句自救) 
其中的“客行悲故乡”、“枳花明驿墙”中的“悲”“明”就是分别救“客”“枳”两个仄声字。(但是请注意:所谓“孤平拗救”只限于“平平仄仄平”这一种格式,而不能用在其他格式。比如在“仄仄平平仄”中,按照俗话说的“一、三不论”原则,第三字也可变成仄声字,这时到是真的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可是这又并不算犯孤平。)可以用口诀记住这条规定:“平平仄仄平,首字如不平,三字必变平,否则犯孤平。” 
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
  
 二、 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即 
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①仄仄平平仄 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 
②平平仄仄平 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 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 
④仄仄仄平平 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  
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也就是一个字在中古时期所属平仄的识别——一定要突破这个难点,否则诗词格律部分将永远无法掌握!有多种识别方法: 
1、 利用方言识别中古平声字。 
因为粤方言中的几种次方言(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等)都还保留着入声字,同时也保留着阴平和阳平两种调类。由于这些方言中的入声字并未与平声相混,因此只要认识了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的代表字,则与它们同调的就都是中古的平声字了。例如,凡是与广州方言中读“诗、时”“花、华”二字同声调的,就都是古代平声字。 
2、 利用方言识别古入声字。 
有的学生可能识别方言调类的能力差些,一时不易掌握以平声代表字类推的办法。则可教他们利用识别入声字来检验现代汉语中读平声的字是否是真正的中古平声字。因为现代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字,除了从中古的平声演变而外,还混入了古代的入声字。而这些字是不能视为平声的。如果能把这些字从现代的阴平、阳平字中识别出来,则其余的自然就都是真正的中古平声字了。学生们的现代汉语语音都较好,识别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声调较容易,又由于粤方言中无论是广州方言,还是客家方言、潮州方言都保留着中古的入声调类,依调类推,用方言识别入声字是不困难的。例如: 
广州方言的6个(实际是9个)调类: 
名 称和调 值 阴平55阴入15 阴上35 阴去33中入33 阳平21 阳上13 阳去22阳入22 
调 号 1 2 3 4 5 6 
例字 诗色 史 试锡 时 市 事食 
从表中可看出:凡是与“诗”、“时”同调类的字就都是中古的平声字,否则就都应归到中古的仄声字中。  
  
--------------------------------------------------------  
 还可以用一中所谓“八声调法”来类推某字所属调类。即 

阴 平 阴 上 阴 去 阴 入 阳 平 阳 上 阳 去 阳 入 
诗 史 试 色 时 市 事 食 
升 醒 性 ○ 成 ○ 盛 蚀 
淹 掩 厌 馌 严 染 艳 业 
央 鞅 怏 约 阳 养 让 若  
烟 演 宴 噎 言 岘 现 热 
英 影 应 益 仍 ○ 认 翼 
空 孔 控 哭 红 ○ 哄 酷 
崧 耸 送 叔 崇 ○ ○ 熟 
风 俸 讽 福 冯 ○ 奉 服 
安 ○ 汉 渴 寒 旱 汗 曷 
渊 苑 怨 ○ 元 远 愿 月 
堪 坎 勘 洽 含 颔 撼 合 
心 审 沁 湿 岑 ○ 甚 拾 
音 饮 荫 邑 人 荏 任 入 

所谓“类推”,指的是熟悉上表以后,遇到表外的字,也按照这种音调读去,以判断出它的声调。如“器”,可以念出“嬉、喜、器、悉”,则知“器”为“阴去”即去声字,如“谷”,则念出“工、拱、贡、谷”则知其为入声字了。当然,这是用广州音为准,熟悉以后也可帮助自己判断广州话的发音是否准确了。 

 

 

6楼

有人说,广州话实际是九个声调,还有中入字,为什么没列出呢?这是因为中入字不多,常见的仅“客、炙、赤、撇、泼、抹、阔、括、茁、撮、雪、决、鸽、壁、臂、劈、踢、锡、吃、跖、八、法、刮”这二十来个,死记住它们也就可以了。八声调法主要强调阴阳相配,四声各分阴阳而形成八个音,更加便于诵读。 

客家话也有6个声调,见下表: 
梅 县 话 声 调 普 通 话 声 调 例 字 
阴平44 阴 平 花家多张 
上 声 马买领语 
阳平11 阳 平 华爬狂常 
上声31 上 声 摆斗比米 
去声52 去 声 教帝骂浪 
阴入21 阴 平 八托七 
阳 平 橘觉足 
上 声 百曲脊 
去 声 涩率魄 
阳入4 阳 平 拔石协读 
去 声 猎业玉获 

注意,从上表可以看出:客家话读阴平的,不一定都是古代的平声字,因为它还包括了古代的上声字在内。要从阴平中把普通话的上声字挑出,剩余的就都是中古平声字了。至于客家话读入声的,倒可以肯定它们也都是中古的入声字。 

潮汕话也有八个声调,见下表: 

阴平33 阴上53 阴去313 阴入1 阳平55 阳上35 阳去11 阳入5 
诗 始 世 薛 时 是 示 蚀 
分 粉 奋 忽 云 混 份 佛 
窝 袄 奥 呃 蚝 卧 哦 学 
颁 板 扮 北 房 棒 办 缚 
冬 党 蛋 靼 同 荡 洞 达 
刀 短 倒 桌 逃 在 袋 夺 
低 抵 帝 滴 池 弟 治 碟 
狮 虎 豹 獭 鱼 蟹 鲎 蛴 
3、 利用普通话读音识别平仄 

首先,要懂得古今四声的对应关系,即下表。 

平仄关系 平 声 仄 声 
中古四声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 ↓ ↓ ↘  
现代四声例字 阴平江香薛约 阳平详聋学竹 上 声养党访卜蜀法 去 声样对泪洞似卉肉沃质没阅  
注意:薛、药、学、竹、卜、蜀、法、肉沃质没阅均为古代入声字;洞、似、卉本古代上声字。 
从表中箭头可看出,如果普通话里读上声或去声,则可毫不犹豫地确定它是中古的仄声字。中古的四声到了现代,平声一分为二,而仄声中有部分中古的入声字却跑到现代的阴平或阳平里去了。也就是说,单靠普通话读平声就认定它是平声字就不一定正确了。所以就还要把混入普通话平声中的入声字识别出来。剩余的则是真正的平声字了。那么,怎样识别古代的入声字呢?  
 
--------------------------------------------------------
   
 古代入声字的方法 

(一) 由b、d、g、j、zh、z这七个不送气声母所构成的阳平字(也叫“第二声调”的字)都是中古的入声字,例如: 
b 拔、跋;勃、渤、博、薄、泊、驳、箔、伯、帛、舶;别、蹩;白、雹 
d 答、妲、怛、达;得、德;掇、夺、铎;笛、迪、敌、嫡、狄、镝;独、读、犊、椟、渎、毒 

 

7楼

g 革、葛、阁、格、隔;国、掴、帼、虢、馘 
j 荚、颊、铗;集、辑、急、级、汲、疾、吉、即、极、脊、籍;局、桔、菊、掬、鞠、局、鞫、跼 
zh 闸、扎、札、铡、霅;折、哲、辄、蛰、谪、磔;酌、斫、浊、涿、啄、琢、焯、濯、着;执、职、直、埴、踯、植、侄;逐、筑、舳、烛、竹;宅、翟;轴、妯 
z 杂、砸; 则、舴、责、择、泽、啧、帻;昨;卒、镞、族、足 
(二)由zhuo、chuo、shuo、ruo、fa、fo、la、ye、ce这九个音节组成的字,不论现在 
读什么声调,除极个别外,都是中古入声字。例如: 
zhuo 拙、卓、涿、捉、着、酌、灼、斫、焯、琢、啄、浊、濯、擢、镯 
chuo 绰、戳、辍、啜  
shuo 说、烁、铄、朔、槊、硕 
ruo 若、弱、箬  
fa 发、乏、伐、筏、阀、罚、法、发 
fo 佛  
la 蜡、辣、拉、腊、垃 
ye 叶、噎、咽、业、掖、页、腋、晔、谒、液、腋(注意:“椰、耶、爷、也、野、冶、夜”等字除外,它们不是入声字!) 
ce 测、策、册、厕、恻 
(三)韵母是“—ue”的字,除极其个别者外,都是中古入声字,例如: 
nue 虐、疟  
lue 略、掠、劣 
jue 决、觉、绝、厥、抉、掘、倔、诀、爵、谲、噘、噱、镢 
que 却、确、阕、雀、鹊、悫、炔、缺 
xue 学、雪、血、穴、薛、谑、削、踅 
yue 月、曰、越、约、阅、岳、悦、刖、钺、粤、瀹 
(四)韵母“—ie”与声母b、p、m、d、t、n、l相拼,所产生的字也绝大多数都是入 
声字。例如: 
bie 鳖、憋、别、瘪、蹩  
字也都是入声字;“甲”是入声字,那么,可推出“闸、押、匣、狎、胛……”等字也是入声字。 
pie 撇、瞥、苤 
mie 灭、蔑、篾、乜 
die 叠、谍、迭、跌、蝶、牒、垤、喋、耋(“爹”除外,它非入声字) 
tie 铁、贴、餮、帖  
nie 捏、聂、镍、啮、孽、涅、陧、蘖 
lie 列、烈、裂、劣、趔、捩、咧、埒、猎、裂、冽、躐 
(五)普通话中有两个读音,但又没有意义上的区分的字,大都是中古入声字。如“色、 
剥、血、壳、角、薄”等在普通话中都有两读,但意义相同。它们都是入声字。 
(六)利用谐声偏旁也可帮助确定入声字,例如: 
“出”是入声字,则可断定“屈、茁、倔、诎……”等以“出”为声旁的字也都是入声字。“夹”入声字,则“侠、狭”亦必入声字;“各”是入声字,则“胳、搁、貉”皆是; 
“合”是入声字,那么,可知“恰、洽、答、鸽、塔……”等以“合”为声旁的利用现代读音来识别 

(七)还可利用排除法去掉一些不可能是入声的字,这样,入声字的范围也就相对小些 
了。例如: 
1. 因为入声字都是中古以[-p](-b)(如“及、鸽、鸭”)、[-t](-d)(如“法、铁、八”)、 
[-k](-g)(如“则、尺、锡”)等塞音结尾的字,语音变化的结果,使这些塞音韵尾脱落,于是现代汉语中,所有的中古入声字都是元音结尾的字。那么,现代汉语中所有的以辅音结尾的字,也就是以-n和-ng结尾的字,都可以肯定它们不可能是入声字。此外,广州话里还有个以-m结尾的辅音,如“天阴”的“阴”、“心情”的“心”等字,都不可能是入声字。 
2. 现代汉语中“zi、ci、si”这三个音节的字,是没有入声字的,虽然它们是以元音-i 
结尾,但它们这几个音节构成的字(无论四声)都不会是入声字。 

 

 

 

 

8楼

3. er和wei(作韵母时写作-ui)音节也没有入声字。 
因此,看到“资、姿;呲、慈、辞、词;丝、司”或者“儿、饵、威、微、辉、规、推、 
亏、葵、追”等字,也可毫不犹豫地断定它们不可能是中古的入声字。 
(八)以上方法都解决不了现代读平声而又较常见的百余个入声字: 
八、搭、塌、邋、插、察、杀、煞、夹、侠、瞎、辖、狭、匣、黠、鸭、押、压、刷、刮、滑、猾、挖、蜇、舌、鸽、割、胳、搁、瞌、喝、合、盒、盍、曷、貉、涸、劾、核、钵、剥、泼、摸、脱、托、捋、撮、缩、豁、活、切、噎、汁、织、只、掷、湿、虱、失、十、什、拾、实、食、蚀、识、石、劈、霹、滴、踢、剔、屐、积、激、击、漆、吸、息、媳、昔、席、锡、檄、觋、揖、一、壹、扑、匍、仆、弗、绂、拂、福、蝠、幅、辐、服、伏、茯、督、突、秃、俗、出、蜀、窟、哭、忽、惚、斛、鹄、屋、屈、诎、曲、戌、拍、塞、摘、拆、黑、勺、芍、嚼、粥、妯、熟    
 
-------------------------------------------------------
 
 (二)格律诗的押韵 
标准:诗韵(平水韵)。见教材P1670页所附“诗韵常用字表”,特别注意其中的平声部分。 
位置:偶数句句末,如果首句入韵则在第一句末增加一个韵脚字。 
要求:同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不许换韵、不许出韵。 
由于前面已经有详细的名词解释,这里就不必再重复了。 
(三)格律诗的对仗 
要求:词性相同、句式相同、平仄相反。不能用同字相对,要避免合掌对。 
位置: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如果尾联对仗多用流水对。 
三、 以写作实践巩固所学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完一部分内容后,就要适当布置联系或作业。如讲过平仄,就让学 
生辨别字的平仄;讲完格律后,就让学生联系有了起句写出第二句、第三句……,直到将八句诗的格律全写出来;教完拗救后,就让他们识别古人所写诗歌中的拗救现象;讲过对仗,就让学生学习对对子;最后,当所有格律知识都教完后,就要求同学们自己动手写格律诗。可以先从简单的五言绝句写起,再扩大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经过实践,大家对格律诗的认识加深了,各种知识也掌握得较牢固了。 
词律简介 
(一)名词术语解释: 
词——隋唐以来新兴的音乐文学,是一种可以歌唱的特殊形式的诗,具有律化、长短句、固定字数三个特点。它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最初称为曲子词。因此词又有好多种称呼,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诗余等。 
词调——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即曲调的音乐旋律。 
词牌——每种词调的特定名称。由于每种词调的长短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不同,因而决定了不同词牌的句数、每句字数和平仄、押韵等。本来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但到后来绝大多数的调名和词的内容已经没有关系,所以宋人常在一首词的调名下另外写出词题或小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者是词调,后者是词的题目。 
单调——只有一段的词,一般都字数较少,又称为小令。如《如梦令》、《十六字令》等。 
双调——多数的词由两段构成,故称双调。每段叫作“阕”或“片”,分别称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如果前后两段的平仄字数相同或基本相同,叫做“重头”(或“不换头”)。也有的前后阕平仄字数不同,大都是因为后阕开头的两三句字数或平仄不同的,叫做“换头”。 
阕——一首词称作一阕,但又如上所说,有时称词的一段也称为阕。 
三叠、四叠——即由三段、四段构成的词。如《阳关三叠》、《兰陵王》就有三段。四段的词只有《莺啼序》一种词牌。 

 

 

9楼

词谱——从分析前代名家词作的基础上概括出每一种词调的句法和平仄,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这就是词谱。有用黑白圆圈式,也有用平仄文字式。详见古人的有关词谱。 
婉约派、豪放派——明张珽《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这是从词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气势而言的。婉约派代表词家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词家有苏轼、黄庭坚、晁补之、陆游、陈亮等。 
一字豆——“豆”就是“读”,这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且、方、纵”等等;有些是动词,如“对、望、看、念、叹、算、料、想、怅、恨、怕、问”等等。从声调看,大多数是去声字。这些字往往放在四字句前面构成五字句(上一下四式),如“渐霜风凄紧”、“更草草离筵”、“又酒趁哀弦”、“且莫思身外”、“纵豆蔻词工”、“念武陵人远”等等。所谓“一字豆”就是读到这个字时要稍作停顿(以引起下文)之意。如“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四、对诗、词从“三要素”方面进行比较: 
平仄—— 
  不同词牌的每一句词的平仄都不相同,在具体的词牌中有具体的规定,一般说来也遵循“一三(五)不论”原则。所以总体说来也呈现出平仄交替变化的音乐美,这是与律诗平仄共同之处,前面谈到词的句子特点时说它“律化”,就是指词也讲究平仄交替变化之意。但词与诗平仄方面最大的差异是相邻两句之间不一定构成平仄相反关系。如李白《菩萨蛮》头两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完全重复的。又如苏轼《水调歌头》头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押韵—— 
1、从押韵标准方面看,词韵基本上也就是诗韵,只是词韵比诗韵更宽些,更自由些。也就是有些韵在诗中是分属两韵(甚至三韵、四韵)的,在词中可以合并。详见教材1644页。 
2、从押韵要求方面看,有些词调一韵到底,中间不许换韵;有的又规定必须换韵,或者规定必须押入声韵等。或者规定要平仄互押等等。从这点上说,词对押韵的要求又比诗还复杂、好要严格。 
对仗—— 
1、从位置看,词中没有固定的要求使用对仗句规定。只要相邻两句字数相等就可用对仗(当然也可不用); 
2、上句如果比下句多一个字,往往可以处理为一字豆,然后剩下的部分与后一句构成对仗。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 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虽然是对仗句,可是词中对仗的要求比诗显然宽松。如可以平对平,仄对仄,也可同字相对。例如: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用了同一个“有”字相对。 
  《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平仄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相同。 
附:历年学生习作之各种近体诗 

校园即景 张宇敏 作诗有感 王丽丽 听敦煌 陈可 
满目芳菲落,繁枝现翠妍。 俯首愿称臣,前人用笔神。 忆昔丝路繁华地, 
师园春意闹,笑对水中莲。 单留平仄苦,愁煞后来人。 入我城中一笑迎。 
(一先) (十一真) 卮酒频传胡客醉, 
柳枝翻唱舞衣轻。 
春景 黎锦萍 鼎湖吟 梁月芬 驼铃断续惊旧梦, 

 

 

10楼

一江春水暖,两岸绿柳垂。 山青流水碧,曲径尽芳菲。 花雨缤纷送远行。 
画舫悠悠荡,和风细细吹。 春色留人醉,情浓不知归 莫道黄沙封旧事, 
(四支) (五微) 悠悠古韵有余情。(八庚) 
报亲恩 王丽丽 无题 梁少军 别故乡 9802邝开文  
十月怀胎苦,多年育子忙。 梦中会故亲,醒后泪沾巾。 云霞铺碧空,碎影落斜阳。 
含辛身变弱,茹苦发如霜。 回想今晨事,尤思昨夜人。 枯叶流天水,秋霜渗地塘。 
恩比泰山重,情如碧海长。 旧居留影像,景物覆灰尘。 游子别故土,慈母理行装。 
唯将化鸦雀,永侍母身旁。 骑鹤西行去,踪迹难再循。 孤影上征路,惟觉天气凉。 
(七阳) (十一真) (七阳) 

闲居 陈创 念师恩 9803杨健 忆李煜 9803方丹娜 
沙接碧水水接沙,望尽桃花是吾家。 圃内桃方盛,林中李溢香。 霓裳曲响彻,后庭花犹弹。 
喜有方家论古画,恨无商女弄琵琶。 呕心雕璞玉,沥血导青芒。 千里河山丧,百年家国寒。 
闲观窗外一痕绿,倦看天边几点鸦。 师道诚昭鉴,厚恩难淡忘。 天生是情种,一世擅书翰。 
未敢溺文弃力耕,又学陶令种桑麻。 心询何以报,唯令所学倡。 夜半吊孤月,颊寒泪已干。 
(六麻) (七阳) (十四寒) 

少年狂书 9803陈利敏 愁思 9804梅卓君 古将 9804 甘雨 
受命作格律,喜心难尽收。 人生能几许,身只似孤鸿。 坐看池中影,卧玩掌上兵。 
朝思苏轼秀,暮和靖节悠。 不惜倩容老,奈何遗恨终。 心怀匡世志,胸藏济时情。 
志伴三曹走,心随七子游。 无言向明月,不语对西风。 猛将挥长剑,娥眉弄古筝。 
吾非情狂傲,年少哪足羞。 日暮云飘渺,锦书难再通。 才教城剧破,又使国将倾。 
(十一尤) (一东) (八庚) 
无题 9801 邝俊华 竹颂 9802 林健浓  

和风轻摆柳,细雨溅微尘。 朗朗数茎竹,亭亭成一林。  
素枕思良友,荷塘梦故人。 飱风独悠享,饮露自闲斟。  
重逢道惜别,相顾泪频频。 影动拂尘务,枝摇驱俗音。  
折柳赠知遇,天荒情莫泯。 清风书亮节,明月照冰心。  
(十一真) (十二侵)  

过西湖苏小小墓闻与阮郁  
之传说有感 鱼村晚照 
9802 李芸 9804洪春燕 
此地曾埋玉,其人可铸金。 残照落烟波,渔夫唱晚歌。 
青楼岂心愿,红袖有胸襟。 桃红映农舍,风暖过山坡。 
拒辱棋独弈,慕才诗共吟。 倚绿谈庭柳,闻香赏嫩荷。 
遇君一何幸,来世结同心。 疏林伫归鸟,望影自磋砣。 
(十二侵) (五歌) 

无题 西子  

酒溢杯翻愁绪丧, 西子人前展笑容, 
心高气傲少年狂。 谁怜范蠡独情钟。 
笑言春夏秋冬岁, 相濡以沫恩深重, 
醉骂东南西北方。 太湖蠡园情义浓。 
(七阳) (二冬) 


附:(一)本人诗二首 
澳门回归有感 
凼仔马欢跑,葡京赌照开。三巴留胜迹,妈阁祷消灾。 
白鸽观佳景,观音保发财。莲花开盛世,喜见燕归来。(十灰韵) 

 

11楼

排律要求除了首尾两联外,其余都要用对仗句。几年前曾在澳门试作一首: 
排律赠澳门学员(十二侵韵) 
华灯初上后,急急赴中心。 
晚饭未遑食,杯浆不及斟。 
新知堂上汲,奥义书内寻。 
上古文章美,盛唐诗意沉。 
休言基础弱,只要用功深。 
铁杵常磨砺,终能细似针。  
 
    
----------------------------------------------------------  
 [注意]平韵诗十六式,仄韵诗十二式表 
【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 
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韵七绝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韵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