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语电影上半年杯具电影有哪些?

 圣母百合 2010-08-08

  据官方统计的“有效数字”,2010年上半年总票房超过了48亿,其中国产片总和超过了21亿元,当真算得上是“突飞猛进,形势大好”。其实真实的情形是百分之八十的国产电影都折了本赔了钱。当杯具袭来,大概如同大旱之际、饿殍遍野,片商苦着脸,导演皱着眉,大抵是垂头丧气神情萎靡,早已没了电影宣传期间那种有如发情动物一般的生命活力。

  6个月的日子里,国产片历经了与《阿凡达》的死磕,和《爱丽丝》的硬碰,又遭遇了世界杯的黑色六月,到头来无不伤痕无数、体无完肤。赚的盆满钵满的屈指可数,赔的屁滚尿流的则比比皆是,排片表上走马换灯似地来来往往,频繁的上片下片都搞得我们麻木不堪。这么多刀叉分那么一块蛋糕,到底是笑的人多,还是哭的人多呢?这是个杯具的时节,我们看到的是浮躁背后的一片狼藉。

  至于那些赔了票房又折掉口碑的,才是其中最大的倒霉蛋,我们要做的便是揪出这些倒霉蛋们横陈的尸体,来祭奠这半年的惨淡境况。成全他们的“杯具”的,或者是天灾,或者是人祸,或者是它们本身的糟烂,却根本不是一句“生不逢时”可以赖得掉的。

  
《孔子》——对抗《阿凡达》必死无疑

  

  累计票房:约9000万 上映时间:17天

  国学大师对战科幻人物,大致能勾勒出一副中美人士不同的世界观图景:中国人拍个电影只知道沉溺守旧吃老本,老美们却能放眼未来玩前卫,这种对比也隐隐约约注定了结局会比当年鸦片战争输的更惨烈。中国电影这些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炮制的却都是些弱智大片,一派古旧的冷兵器当道,全金属外壳都极为罕见,又怎么拿来和好莱坞最先进的技术力量相较劲?或许主创们认为“仁者无敌”,搬出了古代圣贤,四处教人跪拜之礼仪,自己却暗地里在票房上注水造假,岂不是一种天大的讽刺?

  《孔子》就是这样踏上了一月下旬的档期,那是属于《阿凡达》鼎盛的瞬间,东莞的IMAX展厅挤到人满为患,我们的国学大片却近似于门可罗雀。此等鲜明的差异,便如一个倾国倾城西洋花魁与人老珠黄的东方歌伎同场坐台,玩的是以卵击石,输的则粉身碎骨,赔了工钱亦失了门面。一纸暗地里的文件,欲强令2D《阿凡达》让位下线,却不晓得因此激起了千层民怨。无数人开始抵制《孔子》,大多是不满于这种借助权力机构排除异己的卑鄙行径。

  胡玫显然是太看重“意识形态”而忽略了市场,如果这种题材真能卖钱,那么好莱坞为何不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却一味追逐金戈铁马的战场屠夫?《孔子》便是如教科书般温吞而无味,题材亦是垂垂老矣,反凸显了《阿凡达》的强大。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结局自然是粉身碎骨,纵使票房近亿,也必然是折了老本。

  
《苏乞儿》——美女编剧酿造杯具

  

  累计票房:约5000万 上映时间:27天

  国人的攀比心太重,人家有3D,我们也要跟着玩3D,《苏乞儿》折腾了十八分钟,可谓毫无惊奇,净看的人两眼酸疼。这大概就是火候未到先赚吆喝,画面稍微有点重影,便张着嘴巴大喊立体特效了,更何况这还是“全球首部3D特效武侠片”,听起来太唬人,看完了则直骂人。因为我们都被骗了,所谓的顶尖特效+酷炫武侠,只有袁和平老人家辅佐沃卓斯基姐弟的份儿,至于他自己单干,必然是画不成虎反类犬。还有比3D更雷人的,是剧组竟然请了一位美女编剧撰写本片的剧本。

  这位美女编剧不是别人,正是号称来自火星的杜致朗,杜美女年纪轻轻、一脸斯文,明显和江湖打滚多年的八爷有着深深的代沟。该片无论结构的支离破碎、节奏的前后失衡,还是整体的脱节失控都让人无法忍受。以往的观众看完电影习惯了骂导演,今日则转向了骂编剧,毕竟这么雷人的故事,真不是一般人写的出来的。

  碰巧《苏乞儿》也遇上了《阿凡达》,所谓“你有特技,我有神功”,就是土枪对大炮的较量,就算不论这个,人家《阿凡达》至少能把一个故事讲圆熟了,哪像《苏乞儿》搞得人晕头转向。稍微有点判断力的观众绝不会去捧这样一部电影,而所收的几千万票房,已经算是一份难得的施舍了。

  
《财神到》——贺岁喜剧比烂有余

  

  累计票房:约200万 上映时间:5天

  无厘头死了,鬼马片歇了,放眼当今喜剧片市场,山寨段子层出不穷,低俗情节琳琅满目,压根是一副乌烟瘴气的图景。每逢贺岁档,都有大批的电影人妄图捞一把过年的银子,为此不惜极尽恶搞谄媚的底线,似乎电影越烂就越有人看。而一月份三部喜剧同期上映,却都是拿热脸贴了冷屁股,有苦也说不出,哪怕是黄百鸣把脸挤到抽风,谭咏麟演傻子演到荒唐,观众还是不买账。《财神到》大概是其中最亏的,它光荣的在票房榜末尾呆了一周便光荣下档,不到200万的结果,还不够打发谭校长的工钱。

  财神送宝,早已意味着过时老套,观众一听便腻味,院线一看就头疼,哪怕是三地明星齐聚,也终究是回天乏力。这种生命力尚不如《花田喜事》之一个“喜”字,纵然这片子的糟烂已经超越了人的底线,却还能靠发疯找抽谋得一席之地。喜剧片欲要卖座,一靠天赋异禀的构思,二靠疯狂恶搞的表现,《财神到》没有前者的概念,亦没后者的大胆,终于落得票房口碑两头烧。如今的电影一律讲求卖点,没有便没得赚,差不多是同样的卡司和制作资金,为何《全城热恋》赚了,《财神到》却赔了精光?

  一边是韩三平踌躇满志的欲拍续集,一边是谭咏麟信誓旦旦的要一亿票房,最后却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财神到》在内陆平均场次不到十人,回到香港每天亦拿不回万元票房,港人说这片子是“仆到直”,可谓一语中的。

  
  
《未来警察》——山寨也许是一种病

  

  累计票房:约5800万 上映时间:20天

  《未来警察》和《美丽密令》差不多是同时上阵,王晶玩的看似是左右互搏,其实是自己抽自己耳光,弄得两头都不赚反赔。说起来香港商业片差不多已经黔驴技穷,香港大导演也俱是江郎才尽,没有像样的创意,只能玩起抄袭拼凑的自组装。王胖子这次恶搞了加州州长的经典电影,又外加了章鱼博士的机械手臂,打算玩一场兴致淋漓的科幻,却不晓得这些玩意在好莱坞电影面前如同泡沫塑料一样糟烂。在我们看惯了《变形金刚》的年头,这样的山寨金属只能让人嗤之以鼻。

  刘德华年近半百的年纪接拍这样一部自毁形象的电影,亦是冒了风险的,而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也间接证明了天王婚后今非昔比,不能再呼风唤雨。躲在金属壳里的刘德华,与当年藏在橡皮胶套里的大块头,压根就是两个极端,当年还能拿下金像奖最佳男演员,今天连谄媚下观众都来得那么难。影片的低俗亦是让人反感,贺军翔糟蹋那首《爱你一万年》,便如王晶糟蹋别人的作品一样难堪。这甚至不如前作《灵灵狗》,纵然爆烂无边,却敢于撕下脸皮当屁股,来博观众一份真心的嘲笑。

  要知道《未来警察》是规避了《阿凡达》的,却又撞上《爱丽丝》,国产特技和国际3D之间仍然是高下立见。至于同期打擂的《越光宝盒》,制作成本、发行拷贝以及宣传规模都跟本片差不多,却赚了个兴高采烈;而这部早已打了山寨旗号的《未来警察》,不但搞得观众万念俱灰,自己也算亏的毫无脾气。

  
  
《东风雨》——文艺腔不能当饭吃

  

  累计票房:约2800万 上映时间:25天

  如果说《风声》是一部疯狂肆虐的SM小说,那么《东风雨》就是一首优雅灿漫的散文诗,无论绮丽奢华的布景,荡气回肠的音乐,还是鬼斧神工的摄影,都让这部电影彰显了浓郁的国际化倾向。柳云龙的野心在这里显露得淋漓尽致,剧情千回百转之余,又融入了太多的浪漫写意,其复杂和大气让某些知识分子浸淫的同时,也在无形的隔离着观众。电影人必须知道观众需要什么,他们需要不动脑子的玩意,需要《杜拉拉》和《叶问》,《东风雨》偏搞得这么复杂,早已背离了商业电影的核心宗旨。

  说《东风雨》的失利反映了中国观众的无知,大概只能算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一贯口吻,这部影片放到欧洲或许会卖座,然而在中国的商业国土上,沾染艺术情调便意味着疏离市场。我们愿意看《风声》里的酷刑逼供,愿意看《杜拉拉》里的时尚泡沫,喜欢看《叶问》里的民族义气,却没耐性应对这些零散忧伤的念白。柳云龙的高度自恋,成了打在自己脸上的响亮耳光,而他的野心,也再次证明了文艺根本不能当饭吃。即使在那些艺术片观众的眼里,它也显得空有形式,做作有余。

  柳云龙口口声声要2亿票房,并预言《东风雨》将超越《风声》,末了看看终究只是个笑话。它苍白的题材,在那种直接化的抢钱电影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于是终于被《杜拉拉》拉住,又中了《叶问》的一套咏春拳,落得个尸体横陈的后果。

  
  
《叶问前传》——正版叶问只有一个

  

  累计票房:约1300万 上映时间:10天

  据说甄子丹被评为“正版叶问”之后显得太狂妄,叶准先生怒了,于是找了一帮人拍纯粹的“咏春电影”以正视听,方才有了《叶问前传》的问世。叶先生说自此开始不再出让版权,不但断了叶伟信他们的一条财路,也让这部片子成了所谓咏春电影的一个最让人唾弃的结尾。欲求索咏春热是“叶问的魅力”还是“甄子丹的魅力”,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电影命题,倘若如叶准先生之言,咏春也不必等到今日才拨云见日。而甄子丹离了叶问照样会红,叶问离了甄子丹和叶伟信,则只能是个未知数。

  所以酷炫风格当道的时节,人们也许应该感谢懂得虚构的叶伟信,而不是张口闭口写实的叶准。《叶问前传》当真是一部纯粹的“咏春电影”,冼国林和杜宇航是叶准的徒子徒孙,三代同堂的演绎,居然成了最为窝囊老套的传奇,《叶问前传》只能是一部咏春教学片,而绝非一部动人的电影。邱礼涛则是此外的另一个牺牲者,从《花田喜事2010》到《叶问前传》,转战商业的他已经成功迈入了所谓“烂片导演”的行列。

  
  
《三笑之才子佳人》——拍电影不是说相声

  

  累计票房:约850万 上映时间:24天

  郭德纲在剧场是王者,到了剧组就是纯粹的外行,把一部电影当相声来做,跟拿二人转忽悠民众一样的不道德,更何况此君羽扇纶巾,硬充江南四大才子之唐伯虎,笑料未行已经雷倒了万千众生。其实用媚俗来讨好,拿雷人当笑料也无可厚非,只是这种颠覆反差之大早已逾越了大伙儿接受的范畴,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废弃物。郭德纲的勇气在于他敢涮自己,却不晓得电影根本是一门技术活,不懂得电影语言和现场调度,玩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团糟,倘若这只是玩票捞一把,只能说明这个胖子很没品德。

  《三笑之才子佳人》可谓是烂片之经典教材,没有摄影轨道,只有三脚架,拍法陈旧,剪辑混乱,表演失控……所谓相声的毛病全部带到电影里,不晓得是糟蹋相声艺术还是侮辱电影艺术。范冰冰早已预感此事不妙,于是进组一周就赶忙跳了票;德云社的粉丝们也为之而羞耻,亦表示“宁愿花300元看德云社的演出,也不看这样一种电影。”既然粉丝都觉得恶心,那么就等于众叛亲离,无以为继了。今日电影产业越热,跨界的人就贼多,却不晓得这种跨界策略只会让电影市场添堵。

  拍了烂片不要紧,至少得有点自知之明,郭德纲的狡猾,就是把片子和《钢铁侠2》同日打擂,赢了是赚的,输惨了亦有借口。也许郭胖子早就意识到这点,所以心态好得很,赚不着就回剧场继续他的黄段子,反正压根不用愁日子。

  
  
《感情生活》——国产片让我们难过

  

  累计票房:低于300万 上映时间:不详

  某一时刻我们会突然发现,国产片早已恶心了我们够久,一次一次去影院寻找惊喜的历程,却总是伴着无边谩骂而结束。当我们期待中国导演开始用心做电影的时候,他们却越来越做作。8年前的马俪文还叫马晓颖,是个勤勤恳恳的人,拍个电影能拍到心力憔悴,如今沾染了商业片的铜臭,早已经恍如她人。见证了这种堕落之后,我们丝毫不再于她身上寄托希望,却还丝毫记得她曾说过一句“导演要对得起艺术良心”,当年饱含真心说出的言语,今日加在她身上已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感情生活》就是这么一种恶性的延续,它毫无悬念的可以归于烂片的行列,如果说《刘跃进》还有刘震云扎实的剧本,《桃花运》还有邬迪的摄影功力,那么《感情生活》则是什么都没有的三无电影。马俪文从导演退居编剧,却只能凸显电影的剧本乏味和无聊,一副意识流的格调,大概已经沦落为不折不扣的虚假文艺;而那个欲盖弥彰的裸露海报,则弥漫着连蒙带骗的欺诈感。我们就是这样被忽悠进了影院,看到无聊和乏味的景观,主创们似乎认为观众超级好骗,以为我们会去仰望这种文化精英的感情生活。

  一个内陆的夏雨加一个台湾的明道,演绎着这场荒谬的戏剧,仿佛在无聊地做着一件蠢事。没有戏剧张力、陈词滥调满地、技术毫无亮点,情节让人昏昏欲睡,又怎么能讨得好观众?遭大片挤兑的格局,也注定了明道的“8亿票房”根本是个奢望。

  
《月满轩尼诗》——小众片的市场乏力

  

  累计票房:约1600万 上映时间:17天

  电影的引进意味着汤唯的解禁,那一刻众多男人欢呼,却不见得会是票房的支持者,片方显然是对她寄望过高,所以才败得一塌糊涂。要知道汤唯脱了衣服是救世主,穿回去只是个平凡的女子,左右票房终究是成本和卡司的问题,《月满轩尼诗》却只能算是毫不沾边的港式小调,不瘟不火,节奏散乱,除了些许场景浪漫撩人,竟再也没有动人时分。岸西亦不适合导演的身份,她总是把情节拍的琐碎细微,又太过迷离暧昧,当惬意的小餐尚可,却怎么看也不是大众喜欢的一道菜。

  而岸西早早就放弃了内陆市场,一逢解禁,也定然赚不到多少甜头。内陆人不解香港风情,反会觉得港人太爱唠叨,而港人亦无感受,他们关注的反而是类似《岁月神偷》一般的历史情怀。我们或多或少会庆幸一个清新可人的汤唯重新回到视线,如果你对香港文化热衷,大概还能从中寻到太多温馨的蛛丝马迹。可是情怀没法当票卖,你没法指望香港PUB里的服务生卖一杯轩尼诗,再递上一张票“请贡献给轩尼诗一张票吧”!

  轩尼诗是一条街,是一种酒,亦是一部电影,从名字到内容都是一律的小众情调。正如轩尼诗不是畅销的啤酒,《月满轩尼诗》亦不是院线获利的工具。很多人叹息这部电影的票房乏力,却终究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定律。

  
  
《马文的战争》——电影市场的不道德?

  

  累计票房:几十万左右 上映时间:不详

  对于观众的理解能力,《东风雨》已经拷问过一次,《马文的战争》继续挑战这一无望的空间,到头来只能是死路一条。导演常征亦放出话来,说本片票房不好便是市场不道德,观众阅历不够……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注定的失败赖在大多数人的头上,那只能算是一个丑恶而自恋的伪知识分子。柳云龙拍《东风雨》遭遇滑铁卢,仍然能气定神闲的一个人揽下责任,表示自己“输得起,也赔得起”。一个导演如若没有这样的气量,便是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得不到应有的教训,最后只能是归于沉寂。

  叶兆言的小说文辞犀利,却也错综复杂,不算是畅销书,却凝聚着生活的情趣。电影版建立在底层市民对辛劳生活的反叛,既接地气又深具现实意义,却不由的转向了琐碎的生活细节。蜗居生活和中年危机已经不是市场的热点题材,生活化的黑色幽默也早已变得垂垂老矣,马文的战争,纵然来源于生活,也终究不会是人们瞩目的制作。何况其格局太小,卡司太小,故事太淡,这样的电影十部总有九部赔钱。市场总有它所偏好的口味,如若不能投之所好,那么也不用太在意市场票房。

  常征所说的话语,也许是事实,听起来却格外扎耳。电影终究是个商品,商品有商品的属性,亦有自己的一套运作规律。不属于畅销的东西,卖了好价钱是意外,倘若遭到了冷遇,那只能算是命中注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