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D电影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恶魔传说 2016-02-14
    摘要:《阿凡达》的上映作为电影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世界电影被席卷进了3D电影的浪潮中,世界3D电影的进程也因此大大提速。它给电影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立体感受,成为电影造梦的进一步延伸;新奇的立体感受让观众愿意付出更高的价钱观看3D电影;3D电影较为有效地杜绝了盗版现象的发生,保护了电影投资人、制作者以及电影院的利益。但3D电影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以及3D技术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我国要发展3D电影,就必须规范市场、抓住机遇,争取中国制造、培养人才,提升3D电影水准、克服浮躁心态等。

  关键词:3D电影;真实与梦幻;技术与艺术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2?0093?07
  2009年末,《阿凡达》的上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使3D这一技术元素在电影界甚嚣尘上。人们被它成熟的CG技术和完美的3D效果所折服,所有的评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以至于在业界有人把2009年称为3D元年,《阿凡达》也成了3D新纪元的奠基之作。似乎用任何辞藻来形容《阿凡达》都不为过,它的所有元素,不管是该片导演的十余年打磨一剑,还是近乎完美的CG技术与真人实拍相结合,为影片全新开发的表情捕捉系统以及成熟的3D显像技术、过硬的剧本、巨额影片投资以及空前的票房回报等,如此种种使《阿凡达》成为世界电影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阿凡达》已经超越了影片本身,它是作为一个电影事件而存在着。
  一、“3D热”的原因与3D电影发展现状
  (一)“3D”热――3D与CG的强强联手
  3D电影并不是新鲜事物。1920年,第一部3D电影《爱的力量》在美国诞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3D电影的两次黄金时期。作为与电视媒体竞争的噱头,那时的3D电影数量剧增,质量良莠不齐。70年代,3D成人电影、恐怖片充斥银幕,内容的空洞和3D体验新鲜感的消失导致了3D电影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期。然而,2009的《阿凡达》又一次引爆了3D热潮,3D电影再次成为“当红炸子鸡”。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CG技术在3D技术第三轮来袭前,一直是票房的有力保证,各种好莱坞特效大片纷至沓来。数字特效的运用有滥觞之嫌,后期的许多大片在内容上显得空洞无物,只剩下强烈的感官刺激。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依然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回报。
  第三轮3D电影的复兴是3D技术不断成熟完善、3D观影体验舒适感不断增强和CG技术发展趋近完美的结果。其中,CG技术的趋近完美是3D电影再次兴起的最主要原因。CG技术给电影制作者的想象插上了翅膀,让他们的天马行空有了现实基础。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于电影艺术家脑海中的各种奇幻故事和场景由于有了CG技术的支持才得以逼真地再现,由此观众才能体验到新颖而不寻常的电影,并且“信以为真”。假设《阿凡达》没有CG技术的强力支持,而仅仅是改良的3D技术和较为舒适的3D观影体验,绝对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二)国外3D电影发展现状
  《阿凡达》所引发的后续影响体现在它使世界3D电影的发展进程大大提速。作为对3D电影必将成为行业主流的回应,好莱坞的诸多著名导演,如罗伯特?泽米基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都不约而同地制作起了3D立体动画电影。好莱坞将在未来两年半到三年里推出45部立体电影,单是迪士尼就要上映不下10部立体电影。皮克斯也宣布,今后的动画电影都将制作成3D立体版供观众欣赏??[1]?。
  在行业之外,各种世界级别的电影节也设立了与3D技术相关的奖项,如威尼斯电影节,已经为3D(立体)电影的登堂入室做了充分准备。3D技术是电影业为与电视争夺观众而诞生的。在它诞生之初,3D技术如同有声电影之于无声电影,彩色影像之于黑白影像一样,是作为一种噱头和杂耍参与竞争的。这一次的强势回归与登上艺术殿堂,充分显示了它即将成为电影的主流与行业标准的魄力和可能。
  (三)国内3D电影发展现状
  1.硬件上:3D银幕数急剧增加
  由于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电影产业化,3D热潮这个良好的契机大大加速了我国3D硬件的发展。所以,“3D热”对我国的影响首先体现在3D银幕数量的急剧增加上。
  2008年,《地心游记》作为第一部在我国上映的数字3D电影,已经使我国的数字3D银幕数小幅增加,《阿凡达》的上映,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全国3D银幕数的迅猛上涨――全国3D银幕数从上映前的300多块陡增至700块。目前,我国的3D银幕数已达到2 000块,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立体电影市场。而在银幕比例上,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3D银幕数占国内银幕数最高比例的国家。
  2.软件上:国产3D电影粉墨登场
  火热的3D电影市场催生了大量国产3D电影的诞生。为了在与国外的3D电影竞争中分得一杯羹,我国加紧制作了多部3D电影,众多国产3D电影粉墨登场。
  我国3D电影的试水之作、林华全导演的《乐火男孩》以歌舞为题材,在影片中出现了20分钟左右的立体影像。阿甘导演则将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搬上银幕。《齐天大圣前传》是第一部在院线上映的立体动画电影。《苏乞儿》制作了18分钟的3D镜头,第一次用3D技术呈现武打画面。《超蛙战士之锋芒毕露》历时5年,是国产3D电影的上乘之作。而打着全球首部3D情色电影的《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虽然没有很好的口碑,但却获得了极高的票房。
  3.各家之言:3D电影引起的舆论纷争
  国内专家学者、电影工作者对3D电影引发的热潮看法各不相同。有人持谨慎态度,有人则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3D电影。香港导演刘伟强认为“只有紧跟潮流才会有竞争力”,这也是对3D持大力支持态度人的普遍观点。著名导演张艺谋赞同3D会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却提醒“大家不要一窝蜂地去追赶”。大明星成龙表示:“给我100亿拍3D我也拍不过好莱坞。”这话虽然略显夸张,将好莱坞视为无法超越的目标,但是却对国内3D水平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鬼才导演彭浩翔对3D电影也有自己的看法,即“3D电影需要慢慢来”。   二、真与幻――3D电影的优势分析
  (一)电影艺术的真与幻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的一家地下咖啡馆为世人第一次放映影片《火车进站》,当观众看到银幕上迎面驶来一辆火车时,惊慌得四处奔逃。从人类首次观影的反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电影的伟大魅力――它对现实的复原,让人们以为银幕上的世界是真实的。
  另一方面,人们又将其称为“梦工厂”。雅?克?拉?康在用精神分析法对电影和观众的关系进行精神分析时,发现观众通过将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投射到银幕上,通过认同电影中的人物而获得观影快感――想象的满足和现实的匮乏。如同法国新浪潮旗手特吕弗在《一封反对真实电影的信》中所言:“……他们出钱是为了看思路清晰的谎言,而非杂乱无章的真实。”??[2]?
  (二)电影“真实性”的又一次延伸
  3D电影区别于2D电影的最大优势在于观影感受的又一次延伸。麦克卢汉的“媒介是感觉的延伸”也在此进一步得到确认。有声电影的发明让我们听到一个有声的世界,色彩的加入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这一次,3D立体技术裹挟着CG技术的来临所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更让我们体验到一个如梦似境的光影世界。媒介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实现了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所有感官的全方位刺激和延伸,不仅实现了电影最初的还原真实的梦想,更制造出了“超真实”的世界与感觉。2D电影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百年之中,电影一直在不间断地为更加真实地还原真实世界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安德烈?巴赞推崇的“长镜头”理论便是增加电影空间真实的重要理论。安德烈?巴赞在论述电影起源的原因时曾说:“在他们的想象中,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在世界的幻景。”??[3]?在福克斯大力推广西尼玛斯科普(Cinemascope)技术的年代,它的宣传使得人们有这样一个印象:“从其全景式的银幕……演员们似乎要走到观众中间去,轮船似乎要开到第一排。”??[4]?预告片和报纸广告业也在宣称“你不用眼睛看到的现代奇观”??[4]?。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种理论和技术的创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2D电影的立体感,但是都不及真正的3D?技术。?
  “电影的真正意义在于梦的领域”??[5]?。在3D电影成为产业热门前,3D动画电影以及真人实拍与CG结合的电影一直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这类善于展现视觉奇观的电影加上立体显像技术,即3D显像技术和CG技术的强强联手,让观众体验到更加真实奇特的“梦境”。
  (三)新?奇?特――电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影首先作为一种商业,在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始终在保有商业竞争力方面不断变着花样。如今,电影几乎尝试了所有的题材,在题材方面寻求突破点似乎异常困难。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对电影进行探索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出路。上世纪的3D技术如此,90年代兴起的CG技术如此,而今天的新一轮3D技术也不?例外。?
  1.3D电影带来更多的票房回报
  3D电影几乎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对真实感的追求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两大需求,这一特征也使之能收获更高的票房。3D电影的高票房不仅体现在人们对3D电影的巨大热情上,更体现在3D电影的高单面票价上。 “3D数字技术的诞生会给影院经营者带来更多的商机。3D数字电影的票价比2D数字电影的票价更高,电影院可以得到更多利润。”??[6]?立体电影在影院设备改造方面的费用比普通电影要高,但是改造的费用与能够收获的更高票房相比,对于影院而言也是相当划算的,对于制片方来说也是如此。例如,《乐火男孩》的制作成本约为2 000万元人民币,如果拍成普通电影,成本可以控制在1 400万元左右,多余出来的成本,基本可以由高出来的票价抵消??[7]?。而且,3D电影由于是数字放映,节省了洗印拷贝的费用,电影观众为了体验3D的立体感受,愿意为比2D电影高得多的电影票价买单。
  2.3D放映终端是电影盗版的终结者
  在我国,具有严密“产业链”的盗版业一直以来让电影制片方、影院相当头疼。毋庸置疑,盗版事件严重影响了电影的票房收益。虽然每部电影上映时都会有针对该部电影的防盗版措施,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办法。3D显像技术的使用,基本限制了盗版事件的发生。因为,除了在电影院以及其他收费场所,如科技馆、电影博物馆,你无法再在别的地方体验到立体感受。梦工厂动画SKG公司的CEO杰弗瑞?卡森博认为:“近50年来,没有比3D电影更好的机会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把更多的观众拉回电影院。”
  三、技与艺――3D电影的问题分析
  3D电影是今日好莱坞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而采取的一种攻城掠地的手段??[8]?。电影在电视发明后一直面临竞争,进入新世纪,电影更是面临着网络、手机等各种新兴媒体的竞争。3D显像技术的出现成为电影的“救命稻草”,3D电影裹挟着CG技术进入我们的视野。作为电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次3D电影的复兴浪潮中,所有的大制片厂都开始行动了。在金钱至上的好莱坞,立体电影这个一度被冷落的概念变成了票房兴奋剂的代名词??[9]?。《阿凡达》之后,《诸神之战》、《爱丽丝漫游仙境》、《波斯王子:时之刃》等结合3D技术的电影接踵而至。
  然而,蓬勃发展的3D电影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危害3D电影的健康发展。
  (一)技术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点
  为电影产业攻城略地的3D电影极易成为“炫技”的载体而在内容上流于空洞。此次3D电影的强势回归与电脑CG技术的日益成熟分不开。在3D电影充分进入市场前,数字特效大片充斥电影银幕,特效技术有滥觞之嫌,并且有为展示技术而技术的趋势。这些电影除了带给电影观众感官刺激之外再无其他。3D技术无疑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切的身临其境之感,它与CG技术的融合也极易成为电影技术“炫技”的载体,而无法带给电影观众更多心灵上的触动。可以说,《阿凡达》在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它在技术上代表了目前国际上最成熟的行业标准,而在内容上,《阿凡达》的故事透露出技术手段之外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文内核,高科技支撑下的电影将沦为数字特效的游戏展示??[10]?。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专家丁亚平认为: “《阿凡达》是科学和艺术的交融, 蕴涵的想象和创意要比技术给中国电影业的启示更大。电影在故事情节设计和对人类情感的把握上都高人一筹, 正是导演对人与社会的观察、对审美表达的严肃探索, 才使《阿凡达》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中国电影人不应仅看到技术上的差距, 以技不如人为托词原谅自己, 更要看到卡梅隆对技术和艺术的追求都是相当执著的。” 黄式宪说:“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作品又回到了靠近杂耍那样的艺术,……杂耍一下子浮泛起来,真正的人文内涵就不够。在杂耍和艺术之间,我们还有没有一个审美的追求,有没有人文情怀在坚守?这需要我们思考。”??[11] ?   笔者曾就3D电影做过一份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在27位被调查者中,只有4位表示,“如果一部影片同时有3D版本和普通2D版本上映时”一定会选择3D版本观看,其余23位则选择“视情况而定”。这个“视情况而定”包括了该电影的题材、制作水准、明星阵容以及票价等因素。这份调查由于范围有限,在说明问题方面有欠稳妥和准确,但至少能够说明,与2009年初观众对3D电影的趋之若鹜相比,经过一番3D电影的“狂轰滥炸”,观众的选择已经趋于理性。
  3D电影必须在技术与艺术的博弈中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对于这一点,国内的电影专家学者都有清醒的认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戈三认为:“我们还必须注意到3D 技术虽然可以增加电影的卖点,但也并不是票房的万能药。如果没有精良的3D 制作水准,而只是把3D 当做杂耍一样的噱头,不仅无法给观众带来欣赏的目的效果,还会使人头晕眼花,产生不适感,反而影响影片内容的欣赏。”??[12]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虎在接受访问时称:“中国(电影3D银幕数)的发展跟影片的数量和质量是有关系的。……而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来讲,3D电影吸引观众的地方,还是在于电影本身,3D技术只是对电影的一个补充或是一个修饰。”??[13]?
  (二)3D技术自身缺陷亟待解决
  3D电影在其本身的技术发展上仍存在许多进步空间。2009年《阿凡达》的火爆将世界电影发展推入3D时代。这一次3D技术相较于50年前已经有突飞猛进的改善,但是,在画面的亮度和分辨率上3D电影比起2D电影,仍然存在诸多差距。有3D观影经验的观众必然会察觉到戴上立体眼镜观看3D电影时,所呈现的画面要比摘下眼镜时的画面亮度暗。这无疑会损失掉许多画面的?细节。?
  IMAX?3D电影也让电影观众疯狂,事实上,真正的IMAX电影并不多。《变形金刚》也只有“小树林”那个场景是真正用70毫米的摄像机拍摄的。现在我们观看到的许多IMAX电影,都是先用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然后再放大到IMAX的银幕上。高清数字摄像机的分辨率是1920*1080,而IMAX的分辨率则在4K以上。所以,这种放大必然会使影片画面模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观看3D电影的观众还必须戴上特制的3D眼镜――偏振眼镜。许多观众戴上这种眼镜观看立体电影会有头晕等不舒适之感,近视眼的观众需要同时戴着两副眼镜,非常不方便。同时,观众也会对3D眼镜的卫生问题有所担忧。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据报道,已经有科学家宣称可以裸眼观看立体效果,再也不需要戴着笨重的3D眼镜
  (三)中国发展3D电影的困境
  《阿凡达》之后,诸多国产3D影片如《超蛙战士之锋芒毕露》、《苏乞儿》、《乐火男孩》以及《堂吉诃德》等迅速在各大院线上映,这些投资动辄几千万的电影均以亏本收场。与国外3D电影轻而易举就收获过亿高票房相比(如表1?2),国产3D电影与国外3D电影“冰火两重天”的状况让国人?深思。
  火热的3D市场与国产3D电影的黯然退场显示出国产3D电影正面临巨大的困境。
  1.一流3D体验难以超越
  毋庸置疑,《阿凡达》带来的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3D电影标准,后期诸多的3D电影无法超越它所带给世人的震撼和它所引发的“效应”。我国观众在经过《阿凡达》的“洗礼”后,对3D电影的期待和要求必然有所提高,普通3D电影难以满足他们的胃口。
  2.二流内容盲目贴3D标签
  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诚意却一味标榜为“3D”电影败坏了国内观众的胃口。继《阿凡达》之后上映的《诸神之战》和《爱丽丝梦游仙境》趁势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回报,但是,观看《诸神之战》的观众普遍反映其3D效果普通。这种后期转制的伪3D电影在3D效果上和真正用立体摄影机拍摄的相差甚远。为了吸引观众而用3D作为“噱头”的做法伤害了观众对3D电影的热情,最明显的受害者便是《驯龙记》。这部真正的3D电影因为观众对《诸神之战》等伪3D电影的抵触情绪而在票房表现上平平。在国内上映的国外3D电影轻而易举将过亿票房收入囊中,而《驯龙记》只收获了8 490万元的票房。
  国内电影市场瞄准“3D”这块香饽饽,然而为了3D而3D的做法稍显盲目。国产电影内容的缺失是老生常谈,国产3D电影缺乏强大的内核作为支撑也是其不能获得预期成功的主要原因。《阿凡达》除去3D的“糖衣”依然是一部优秀电影,而国内的大多3D电影即使穿上3D的“糖衣”也不能成为好电影。
  3.三流人才技术创意不过关
  国内在硬件设备方面应该说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国产3D电影市场不振的背后主要是因为缺少“人”。3D电影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亟需具有创意和过硬技术水平的创意人才。在3D电影创意缺乏以及制作水准不高的情况下,仅仅为了眼前的商业利益而跟风制作3D电影,这种为3D而3D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4.四流口碑缺少信任和包容
  国内观众对“中国制造”不信任和缺少包容也是国产3D电影陷入困境的原因。《超蛙战士之锋芒毕露》在创意和诚意方面表现不俗,票房却不佳,主要是国内观众对我国的电影制作水准有根深蒂固的看法,即它永远无法与好莱坞相比。所以在选择一些偏技术和视觉效果的电影,如3D电影或者是特效大片的时候,多数观众会青睐“好莱坞制造”。因此,优秀的国产3D电影更要通过有效的营销方式来推销自己,用自己的真本事改变国内观众对“中国制造”的偏见。
  四、中国发展3D电影的建议
  虽然国内发展3D电影存在种种困难,但是3D电影作为主流趋势,作为我国电影产业化的一个新机遇,是值得大力尝试的。
  (一)规范市场,树立3D电影标准
  目前,3D电影市场上3D电影的质量参差不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好莱坞,都存在着为商业利益而急功近利的情况。这种“混乱”是缺少统一的3D电影标准所致,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3D电影的长远发展。   在3D电影复兴的一年多时间里,观众为真正的3D电影的立体效果所震撼,但是,后期转制的伪3D电影却让他们大呼“上当”。这些电影在宣传上映时都以3D作为噱头吸引观众注意,观众付出高出普通电影一倍甚至更高的票价,欣赏到的却是用普通摄影机拍摄、在后期制作时用电脑图层一层层叠出的伪3D电影。这些伪3D在3D立体效果上大打折扣,以至于有观众笑称 “《苏乞儿》只有字幕是立体的”。
  另外,还存在着3D效果时长的情况。例如《阿凡达》全片都是3D效果,但是有一些电影由于制作资金不足或者别的情况,只会制作二三十分钟的3D效果。一些不知情的观众就会以为全片都有3D效果而购买电影票进入影院观看。
  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尤其是在3D电影是电影市场大热门的时候,亟需一个针对3D电影的标准。比如什么是3D电影?3D电影有哪几类?每一类3D电影它所适合的票价是多少?等等。
  (二)抓住机遇,3D电影中国制造
  电影作为一项文化消费,意味着发展3D电影更为重要的是内容生产的同步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李枢平主任认为:“根据立体电影发展的历史经验,数字3D电影要实现持续发展,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有高质量的3D节目源。”??[14]?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戈三教授表示:“尽管3D 影院银幕数量很重要,但是今后更为重要的应该是3D 电影的片源。”??[14]?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坦言:“如果国产3D电影光有信心没有质量,即使拥有再多的影院、再多的3D银幕,也只能成为别人在中国的赚钱工具。”??[15]?目前我国上映的诸多国产3D电影,如《超蛙战士之锋芒毕露》、《苏乞儿》、《乐火男孩》以及《堂吉诃德》,并不能使电影观众满意。我国的3D银幕上活跃的是一个个“外来的和尚”,继《阿凡达》之后,《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及《波斯王子:时之刃》都在我国收获了过亿的票房。
  我国从2003年开始大力推进电影产业化进程,而3D电影是加快推进电影产业化进程的良好契机和强大动力。《超蛙战士之锋芒毕露》、《苏乞儿》、《乐火男孩》以及《堂吉诃德》的快速上马,体现了我国电影人敏锐的商业嗅觉。然而,这几部试水之作在题材、叙事、制作水准、宣传营销方面的不足并未给我国3D电影的发展打响头炮。《阿凡达》则为全世界带来了新的行业标准,令我们不得不遵循好莱坞的“游戏规则”。发展我国3D电影,除了硬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充足的3D电影片源,这样才能使我国的3D电影有长远的良性的发展。而不是韩三平所担忧的:“快速发展起来的3D银幕,不能都为别人做了嫁衣。”??[15]?
  (三)培养人才,提升3D电影水准
  作为一部3D电影,它首先吸引人,或者说对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它的制作水准。3D电影曾在历史上二起二落,而这一次的强势回归是与电影数字技术的趋近成熟密不可分的。试想,如果没有光怪陆离的潘多拉星球,没有那些表情生动的蓝色纳威人以及新奇的其他物种,而仅仅凭借相对舒适的立体感受,一部电影能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成为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吗?
  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个技术狂人。《阿凡达》的故事在他心中酝酿了十年,直到2002年看了《魔戒2:双城奇谋》之后,他才确信如今的电脑CG技术能满足他制作《阿凡达》的要求。可以说,《阿凡达》是站在近些年好莱坞特效大片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它作为电影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使命的。本片的电脑特效制作部门主管文斯?佩斯说:“这部电影所使用的CGI技术是全新的,所有的设备都是为这部电影而打造,我们希望《阿凡达》能成为CGI技术的一次革命,能成为此后电影制作的一种选择。观众们会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过去难以想象的许多场面,特别是3D版本。”??[16]?
  好莱坞的电脑CG技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在电脑CG技术大行其道的时候,我国的电影制作人也曾做过积极的努力。2006年,以环球数码为首,集结了来自好莱坞、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众多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的我国首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CG制作水准,虽然被寄予厚望,无奈在制作水准上与好莱坞相差甚远。《超蛙战士之锋芒毕露》、《苏乞儿》、《乐火男孩》以及《堂吉诃德》在第一时间为国人奉献了3D效果,但是不免给人“山寨”之感。
  技术水平不过关的背后是我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超蛙战士》的导演徐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的整个团队都是自学成才。中国人以前谁学过3D呀?……我们差不多都是先学,拿来拆了分解,学透了克隆、复制再创新。都没有基础背景。”??[17]?这真实反映了目前国内CG技术的制作环境。
  中国不仅缺少CG人才,也缺少懂得3D拍摄技术和规律的人才。应该说,我国在发展3D电影方面是“不差钱”的,我们可以购买世界一流的立体拍摄器材,可是我们却没有懂得使用器材的“人”。目前,我国真正用立体摄影机拍摄的3D电影,主要是聘请外国的摄影师。所以,只有具备懂得立体拍摄的人才,才是我国发展3D电影的前提。
  (四)克服浮躁,拿出诚意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李枢平主任曾表示,如果那些不懂立体拍摄、不懂立体制作技术及规律,只想忽悠挣钱的摄影师和导演们把粗制滥造的立体影片放给观众,数字3D电影将回到胶片立体电影发展的老路上――脉冲式、昙花一现式发展,那将毁掉数字3D 电影应有的辉煌前程,这是目前我们非常担忧的??[14]?。电影与生俱来的“铜臭味”使电影投资人追逐利润的行为无可厚非。3D热潮的到来,使我国电影投资人看到了3D电影的有利可图,于是,一些粗制滥造的3D电影快速进入电影院与观众见面。这是浮躁的电影创作氛围、急功近利的心态使然。
  导演徐克说:“在中国做3D,第一差距就是投入的水平。人家能花十几年时间做一部片子,我们就不能。我能用六年时间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做一个片子,我只有不到二百人,人家有三千多人。”??[17]?好莱坞是商业电影的代名词。中国早期著名影星周璇在谈及对好莱坞出产的影片的看法时说:“并非月亮也是美国的好。好莱坞的出品好在片片认真,这是我的浅见。”卡梅隆为《阿凡达》磨刀14载,足见他的追求与笃定。   我国对3D时代的来临做出的反应是迅速的,但也仅仅是迅速。林华全导演的《乐火男孩》作为中国第一部3D电影,并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便黯然退场了,它的出现只是因为电影投资人灵敏地察觉到了3D时代即将迎来它的辉煌。投资人在追逐利润的心态下,在没有精心准备和制作的情况下,仅仅冠以《乐火男孩》“中国首部3D大片”的名号,这当然无法支撑它。
  参考文献:
  [1]
  汪景然,李霆钧.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2D到3D――3D电影:电影的第四次革命?[N].中国电影报,2009?08?20(16).
  [2]弗朗索瓦?特吕弗. 眼之愉悦[M].王竹雅,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354.
  [3]安德烈?巴赞. 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5.
  [4]大卫?波多维尔. 电影诗学[M].张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26.
  [5]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电影的本性[M].邵牧君,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15.
  [6]杨海涛. 3D数字电影蕴藏多少商机?――访巴可数字电影全球事务发展经理Glenn Wastyn[N]. 中国电影报,2005?09?01(28).
  [7]高桥. 立体电影新技术的国内抢滩――现在,中国已经成为除美国之外,世界第二大立体电影市场[J]. 大众电影,2009(12).
  [8]张宏. 3D时代中国电影内容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 当代电影,2010(7):4?9.
  [9]李虹珊. 电影制片厂希望3D电影的复兴能够重振电影行业――产业巨头们把希望放在新技术上[J]. 现代电影技术,2007(9):60.
  [10]彭晓. 《阿凡达》――形式和内容的华美契合[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1):53?54.
  [11]边静. 电影《阿凡达》启示与思考座谈会发言摘要[J]. 当代电影,2010(2):52?56.
  [12]刘戈三. 数字3D电影时代已经到来?[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1):17?18.
  [13]秦虎. 3D电影在中国才刚刚起步[J]. 当代电影,2009(12):4?6.
  [14]李枢平. 电影数字化发展现状和趋势[J]. 当代电影,2010(9):4?9.
  [15]华语片赶3D潮 业内人士:玩数量只会昙花一现[EB/OL].(2010?06?12)[2011?08?01].http://news.mtime.com/2010/06/12/1434158.html.
  [16]《阿凡达》幕后花絮 [EB/OL].[2011?08?01].http://www.m1905.com/mdb/film/91010/feature/.
  [17]徐克. 内容创意离不开技术――中国3D科幻动画电影的创新与出路[J]. 当代电影,2010(7):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